问题

为什么美军打完海湾战争出现了很多PTSD,但是抗日战争后却很少听说有八路军患上PTSD的?

回答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出现大量PTSD,而抗日战争后八路军鲜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战争的性质、士兵的经历、战后的社会环境以及诊断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战争的性质和士兵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

海湾战争,特别是“沙漠风暴”行动,是一场高科技的现代战争。美军士兵主要参与的是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包括炮击、导弹攻击、空中轰炸以及有限的地面战斗。他们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敌方的武器系统和炮火。虽然战场环境异常残酷,但战争在很多时候是远程进行的。士兵们可能目睹了敌方装备的毁灭,但直接与敌人近距离肉搏、感受生命消逝的瞬间的经历相对较少(当然,也有例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士兵在战争期间经历了长时间的待命、对未知危险的恐惧,以及看到战友伤亡的场景。

而抗日战争,尤其是八路军的战斗,更偏向于游击战和人民战争。八路军的士兵经常面临的是近距离的肉搏战、冷兵器之间的厮杀、地雷和陷阱的威胁。他们与日军的每一次交锋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时刻,需要面对面地对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这种近距离的血腥和暴力,以及在艰苦环境下为生存而进行的长期斗争,无疑会对士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其次, PTSD的诊断和认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概念,直到20世纪才逐渐被心理学界和医学界认识和定义。在二战时期,人们对战争创伤的理解更多是“战场疲劳”、“神经衰弱”等模糊的概念。当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来识别和区分由特定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反应。

海湾战争发生在PTSD概念被广泛接受和研究的时代。战争结束后,美军有专业的医疗和心理评估体系来筛查和诊断士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媒体的广泛报道也使得PTSD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海湾战争后,有大量的士兵被诊断出PTSD,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对心理创伤的认知水平和诊断能力。

相比之下,在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社会环境极其动荡,经历了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八路军的战士们从战场上回到家园,往往面临的是艰苦的重建、土地改革、生产建设等任务。整个国家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专业的关注。即使有士兵出现心理困扰,也可能被归咎于“革命意志不坚定”或“个人素质问题”,很难得到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更何况,当时的医疗和心理学资源极为匮乏。

再者,战后的社会环境和归属感也起着关键作用。

海湾战争结束后,参与战争的美军士兵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英雄般的待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与战争经验脱节的社会。他们回到一个相对和平且高度个体化的社会,战争中的血腥和生死考验与日常生活的巨大反差,可能加剧了他们内心的挣扎。

八路军的战士们,在抗战胜利后,他们所参与的革命事业仍在继续。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牺牲和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这种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为之奋斗的社会目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处理和消化战争的创伤。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共同为理想而战的经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支持系统。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缺乏记录”与“未被识别”的区别。

我们今天之所以“很少听说”八路军患有PTSD,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没有系统性的记录和研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经历过心理创伤。很多八路军战士可能默默承受着战争带来的精神压力,甚至以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经历,比如通过参与建设、教育下一代,或者在口述历史中偶尔提及一些艰辛,但这些并没有被归类为“PTSD”。

最后,对痛苦的文化表达和处理方式也有影响。

西方文化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PTSD作为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疾病,更容易被士兵自己和周围人识别出来。而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尤其是革命年代,个人的牺牲和痛苦往往被置于集体利益之下,强调坚韧和奉献,个人的心理问题更容易被压抑和忽视。

总结一下, 海湾战争后美军出现大量PTSD,而抗日战争后八路军“很少听说”PTSD,并非说明八路军战士们没有经历过创伤,而是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战争性质和士兵体验的差异: 高科技远程作战 vs 近距离肉搏战,直接威胁和经历的不同。
PTSD诊断和认知的历史发展: 现代心理学理论和诊断标准在海湾战争时已成熟,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此类心理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诊断体系。
战后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 美军士兵面临与战争经历脱节的社会,而八路军战士的革命事业继续,拥有更强的集体认同感和精神支撑。
记录和研究的缺乏: 当时缺乏系统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和研究,很多心理创伤可能未被记录或识别。
文化对痛苦的表达和处理方式: 西方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较高,而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隐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进行比较,认为八路军战士就没有PTSD。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战争模式和社会认知下,经历战争创伤的士兵们,其经历、被识别和被处理的方式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军打完日本也没有PTSD。

——只有combat fatigue(战斗疲劳),意思是承认你不舒服,但认为你就是累了,回去休息就好,不要矫情。

很多你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都是无数鲜血和泪水换来的特权(privilege),不是权利(right),中外都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出现大量PTSD,而抗日战争后八路军鲜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战争的性质、士兵的经历、战后的社会环境以及诊断标准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士兵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海湾战争,特别是“沙漠风暴”行动,是一场高.............
  • 回答
    美欧在干预利比亚和叙利亚的行动背后,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动机,并且“摆脱经济危机并转移国内矛盾”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经济危机与国内矛盾转移的考量: 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 当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如高失业率、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
  • 回答
    .......
  • 回答
    伊拉克战争,特别是第二次海湾战争,确实是一场充满复杂因素的军事行动。你说“美军兵力都没有伊拉克兵多”这个说法,需要区分开来看。在具体的战场上,兵力部署是动态的,而且更关键的是,“兵力多”不等于“战斗力强”。美军敢于发起战争并最终取胜,是建立在一系列优势和精准的战略判断之上,并非单纯的“侥幸”。为什么.............
  • 回答
    美军从叙利亚撤离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因为美国的退出而得到缓和,反而因为叙利亚局势的复杂化而进一步升级,导致了双方在叙利亚的利益博弈和军事对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军撤离前后的叙利亚权力真空、各方势力之间的盘根错节的利益诉求,以及俄罗斯和土耳其各自的战略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奇,为什么越南战争打了这么久,美军都没能完全拿下越南,而解放军在某个时期进入越南,没过多久就逼近河内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打多久”来衡量战争的性质和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越南战争的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这场战争并非单纯的两军对垒,而是.............
  • 回答
    美军在二战中攻占塞班岛后,继续推进进攻天宁岛和关岛,这并非出于多余的军事行动,而是整个太平洋战役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目标是系统性地扫除日军在关键战略区域的防御,为后续更具挑战性的作战以及最终胜利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战略岛链的完整性与制空权的确立太平洋战场是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天.............
  • 回答
    二战日本之所以输给美国,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偷袭珍珠港得手就能概括的。尽管珍珠港的袭击确实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这只是太平洋战争早期的一个插曲,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失败是战略、经济、工业、人力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的打击虽然“痛”,但并未能“致命”。 航母未被摧.............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历史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缩影。为啥一战的“精锐”一旦损失殆尽就很难再补充,而到了二战,一些国家反而能越打越强,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战:那个“老兵不死,只会凋零”的时代首先得明白,一战打的是什么仗。那会儿的战争,虽然也开始用到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还.............
  • 回答
    美军在破译了日军密码,从而掌握了日军即将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后,依然在那场战役中经历了险象环生,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仅仅依靠情报就能确保万无一失的胜利。这背后牵扯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诸多客观因素、指挥官的决策、技术能力的局限,以及战场瞬息万变的残酷现实。首先,情报的解读和应用并非万能。美军确实破译了.............
  • 回答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要理解美国为什么不打古巴,得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情感因素都揉碎了来看。这背后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说起。古巴和美国那点事儿,得追溯到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那儿折腾,古巴人民反抗,美国一看,哎,这地方离我这么近,而且资源也不错,正好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电影叙事、民族主义和历史解读的复杂议题。为什么美国人拍出像《神奇女侠》或美国队长这样以美国视角出发、对抗外国侵略者的电影,而德国人看了却不会觉得“不尊重历史”,甚至很多时候还会理解和接受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1. 叙事焦点与英雄的诞生:首先,我们要明白,电.............
  • 回答
    美国之所以迟迟不直接打击伊朗,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内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军事风险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议题。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地缘政治与地区稳定考量: 地区冲突的连锁反应 (The Domino Effect): 伊朗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参与者,其影响力遍及叙利亚、黎巴.............
  • 回答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说起来是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简单来说,最被公开宣称的理由是为了“解除萨达姆政权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遏制其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的威胁”。但要深入了解,就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美国政府给出的理由、伊拉克本身的情况以及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考量。在2003年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乔.............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俄罗斯之所以要打乌克兰,而美国不参与直接军事行动,这背后涉及一连串复杂的历史、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考量。咱们一步步捋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是俄罗斯单方面发起的军事行动。美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判断,它当然不会因为俄罗斯的决定就跟着一起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制裁,而美国主导或参与的战争,却很少招致类似的全球性制裁?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历史惯性、国家利益、国际法解读,甚至还有媒体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领域,即现代战争的本质,以及军事实力与战争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美国军事实力“独步天下”是个不争的事实,体现在其无可匹敌的军费开支、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海军、空军和战略核力量,以及全球性的军事部署和情报网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形式的战争中都能获得压倒.............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常被拿来与苏联在阿富汗的遭遇相提并论,也因此引出了“为何美国没有吸取苏联的教训”的疑问。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剥开历史的层层叠叠,看看两国为何会陷入类似的困境,以及其间的关键差异和被忽视的相似之处。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美国“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战争初期,尤其是在“9·11”.............
  • 回答
    “美国出兵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这种说法之所以至今仍有市场,甚至被不少人奉为“真相”,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阴谋论”,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它抓住了人们对权力、利益以及战争背后真实动机的天然疑虑,并将其放大和固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