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战打了几年美军都没能完全占领越南,解放军打了几十天就快到河内了?这是什么原因?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奇,为什么越南战争打了这么久,美军都没能完全拿下越南,而解放军在某个时期进入越南,没过多久就逼近河内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打多久”来衡量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越南战争的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这场战争并非单纯的两军对垒,而是牵扯到政治、意识形态、国际关系、民族主义以及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较量。

美军在越南的困境:

目标模糊且战略失误: 美国参战的初衷是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蔓延,支持南越政府。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其战略目标变得越来越模糊。是剿灭北越军队?还是巩固南越政权?亦或是两者的结合?这种目标的不清晰导致了战略的摇摆不定。美国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但未能形成一个清晰、可行的总体战略来赢得这场战争。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大规模的“火力优势”和“消耗战”,但这在游击战盛行的越南效果不佳。
对手的强大意志和非对称作战能力: 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他们拥有一股强大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为国家统一而战的决心。他们深知自己无法在正面战场上与美军抗衡,因此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非对称作战策略:
游击战: 在广阔的农村和茂密的丛林中,越共善于利用地形,神出鬼没地打击美军,然后迅速撤离,让美军疲于奔命,无法找到主力进行决战。他们熟悉当地环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获得补给和情报支持。
消耗战: 越共通过不断袭扰、伏击、设置地雷和陷阱,逐步消耗美军的士气和物资,制造战争的成本和伤亡,迫使美国国内出现反战情绪。
地下交通和工事: 北越修建了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如著名的古芝隧道),这为他们的军队提供了藏身、补给和快速移动的基地,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作战灵活性。
政治和民意因素: 随着战争的持续和伤亡的增加,美国国内的反战声音越来越大。媒体的报道(尤其是电视报道)让战争的残酷性直观地呈现在美国民众面前,引发了普遍的不满。美国政府在战争目标和战略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战争成本的不断攀升,也使得民意支持逐渐流失。最终,政治压力成为了美军从越南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非军事上的彻底失败。
地理和气候: 越南湿热的气候、茂密的丛林和复杂的山区地貌,对习惯于机械化作战的美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美军的装甲部队和空中优势在这些环境中受到很大限制,而他们也不擅长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细致的搜剿和控制。
国际支持: 北越获得了苏联和中国的经济及军事援助,这为他们维持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而美国孤军奋战,虽然有南越政府的支持,但国际社会对其介入的争议也很大。

解放军与越南的军事行动(特指1979年中越战争):

时间、背景和目标不同: 需要明确的是,解放军在1979年对越南的军事行动,与越南战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争,后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时间点: 解放军发动攻击时,越南战争已经结束多年,越南刚刚统一,正积极对外扩张(如出兵柬埔寨)。
目标: 解放军的目标是“惩罚”越南,旨在教训其扩张主义行为,并展示中国维护边境安全和地区稳定的决心。并非旨在占领越南全境或扶持一个亲华政府。因此,解放军的任务性质是“惩罚性自卫反击”,而非“全面占领”。
军队状态: 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的越军,虽然有经验,但长期的战争也造成了疲惫,且其战略重点和主力部署在南方或边境地区以应对其他威胁。而解放军当时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相对较强的军事实力。
战略战术的针对性: 解放军在1979年的作战,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局限性。
速战速决: 采取了“以压倒性兵力、快速推进”的战略,旨在短时间内达成战略目标。
重点突破: 集中兵力攻击越军在边境地区的据点和设防区域,迅速突破防线,迫近重要城市或交通枢纽,以形成足够的威慑。
避免陷入泥潭: 解放军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在越南的教训,没有试图去占领越南广阔的领土,而是选择在边境地区进行有限的军事行动,并适时撤军,避免陷入长期化的泥潭。解放军的攻势在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后便告一段落,并主动撤出了越南。
解放军的实力和准备: 当时中国拥有庞大且训练有素的军队,虽然装备可能不如美军先进,但在组织动员、战术协同以及实战经验方面(虽然之前的实战与越南战争不同,但有过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和对越军事援助的经验)都有其优势。解放军的作战方式更适应于陆地作战,且他们的行动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

总结一下:

美军在越南未能完全占领越南,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目标的不清晰、对手强大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国内的政治和民意压力,以及越南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美军更像是在一个它不熟悉也不适应的战场上,试图用一种不匹配的战争模式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

而解放军在1979年的行动,则是一次具有明确目的和时间限制的有限边境战争。其目标是“惩罚”,而非“占领”。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快速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战术,在达成战略目的后迅速撤军,避免了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这与美军在越南经历的全面、长期的消耗战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打了几年”和“打了几天”来对比两场性质截然不同的军事行动。美军的“失败”更多是政治和战略层面的,而非纯粹的军事上的溃败;而解放军的行动则是在限定条件下,成功地实现了其战略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你只是快打到河内了,而没有想完全占领。如果中国军队打过去,也是以占领越南将对方变成我们自己的殖民地,培养亲中政府……那我们也会陷入战争的泥潭。说到底,中国的几次战争都是以威慑为目的,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战略诉求,而不是占据土地,培植傀儡政府,掠夺资源……那你只是停留在打仗的这个阶段,打完了就撤回来,而无论是法国还是美国,当时谋求的都是占据这块地方长期呆下去。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就像日本当年大的战役,击溃国民党正规部队很容易,但你想彻底占据中国打治安战,长期统治,那就会完全不一样。

user avatar

美军如果就单纯想揍越南一顿,一样可以几十天打到河内。解放军如果想占领越南,也会花几年打不完。

战争的目标都不一样。

user avatar

美帝地面部队不许出南越范围,不光北越不能去,老挝柬埔寨也不能去。拿什么占领越南?

user avatar

1,在援越期间,我军对于越南地形军队情况就一清二楚。

2,越南对于形势的误判,认为有苏联撑腰,中国不敢轻举妄动。越南主力并不在国内,在柬埔寨。

越军18个步兵师及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万人的兵力入侵柬埔寨。

而越军在河内附近和北部边境地区一共部署了9个步兵师、8个生产师、2个训练师、30多个独立团和1个空军师。

我军部署:

昆明军区:11军(31师 32师) 14军(40师 41师 42师) 成都军区:13军(37师 38师 39师) 50军149师。
东线:广州军区:41军(121师 122师 123师) 42军(124师 125师 126师) 55军(163师 164师 165师) 武汉军区:20军58师 43军(127师 128师 129师) 54军(160师 161师 162师) 成都军区:50军(148师 150师)。

加上后勤部队近50万人。

3,越南方初期抵抗不强,越军一触即溃,而越南方并没有来得及做动员,越南部分农村老百姓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甚至出现过欢迎解放军的情况。

4,战争目的明确,不恋战,速战速决。本身就是一场惩戒性战争。目的达到后,迅速回撤。即便如此,反应过来的越南人在解放军回撤途中也造成了很大麻烦。

user avatar

呵呵,你知道什么叫北纬17度线吗?

就是美国人不能反推越南的基地,只能防御北越的进攻。这个基本上就是没法玩。

user avatar

1.中国:不要跨过38线。

联军:穷得缺裤子穿的弱国谁鸟你……

2.中国:不要跨过17度线。

美国:行了行了知道了,派飞机过去轰炸没问题吧?咱保证不炸过界……

user avatar

就战术水平而言,朝鲜战争时的解放军>越南战争时的越南军队>越南战争时的解放军。

越南战争时的美军>朝鲜战争时的美军。

但是决定结果结果不仅看战术,更要看战略。

朝鲜战争时,我国警告美军不要过38线,美军将我们的警告当成笑话,结果就悲剧了。

越南战争时,我国警告美军不要过17度线,美军终于学乖了。只能在南边一直扶南越南政府,结果扶了那么多年,南越南烂泥扶不上墙。

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而整个越南战争中,美军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因不敢越过17度线,扶不起击南越南一直拖着。

越南虽然正面战场被血虐,但是可以躲在17线以北,不断派小股部队搞偷袭。长期下来,也能让美国死不少人。虽然这些伤亡仅是越南伤亡的零头,但是越南为了国家统一可以不计代价,美国却犯不上。

就这样耗着,南越南始终不成器,别说反攻,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前前后后耗了美国15年,美国看不到希望放弃了。

而我军进攻越南时,不需要束手束脚,战略目标明确。当时越南主力入侵柬埔寨,我军通过进攻越南解救柬埔寨。

前面提现17度线,越南仗着17度线警告保护,将命脉工业通通放在17度线以北,正好方便我们将其拆了个光。

美越战争打出了越南打自信,而中越战争打碎了越南的大国梦。以至于越南对我们的仇恨,远远大于对美国的仇恨。

越南官方甚至造谣,说我们往越南农田投放害虫,高价收购越南牛蹄筋,导致越南经济发展不起来。

短短一个月结束战争,苏联考虑用我们救柬埔寨的方式救越南,却因为我们的军队已经撤回而放弃。

即使战术表现差强人意,合理的战略目标,决定了我军的胜利。

user avatar

距离河内还有150公里。

很简单,二者的作战形式有着本质区别。

美国在越南的战争是旷日持久的治安战。

中国1979年对越南的惩罚是速战速决的运动战。

世人所看到的就是前者陷入泥潭,后者快打快撤。

以邓为代表的毛后时代领导人在研究对越作战的同时,也在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对内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必须顾及苏联的反映,当时的战略格局是“螳螂(越)捕蝉(柬)黄雀(中)在后弹丸(苏)在手”互相牵制,大家心照不宣;加上4月后越南进入雨季,更加不利于作战行动。因此,无论是国内建设的需要还是苏联威胁的存在还是战场环境因素,都决定这只能是一场短时间、浅近纵深、有限规模的有限战争。

因此,

我军的作战方针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进入越南北部浅近纵深地区,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

战役决心是:“以15-20天时间,力争歼灭越军3-5个师的兵力,摧毁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和军事设施。”

在此要澄清一个长期流传的谬论,即解放军从越南的撤军行动是按速战速决的预定计划实施,而不是坊间所谓的后勤不济或者战局不利被迫回撤。

上面已经说过,解放军这次教训越南,是速歼速回的一仗,从一开始就没有长期作战的打算。那么撤军命令是什么时候下达的呢?说出来估计要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了——3月1日。这是个什么鬼?东线55军还正在攻打谅山市外围阵地,西线149师还没有向沙巴发起总攻击。也就是说,战役第二阶段两个主要攻击目标都还没有拿下,尚处于外围战斗之中,八字还没有一撇,军委就已经决定了回撤的具体时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我军高层对于部队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完成任务,有着绝对的信心。整个战役进程,完全在我军的把握之中。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user avatar

也没快到啊 打了一个月前进了15km。距离河内还有不到200km路

user avatar

苏联打布拉格更快,几十个小时都不要,就把布拉格打下来了。

user avatar

知乎提问者的水平已经低到连越南战争美军在哪打,和谁打,战争的目标是啥都已经不知道了吗?

这还能比可还行。

越南战争美军地面部队理论上只在盟国范围内活动,包括越南共和国(南越),柬埔寨王国——高棉共和国,老挝王国。

你认不认那些政权的确是另一回事,但这些政权客观上都还是存在的。

手续上美军在南越甚至不存在占领这个情况,其他的不多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奇,为什么越南战争打了这么久,美军都没能完全拿下越南,而解放军在某个时期进入越南,没过多久就逼近河内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打多久”来衡量战争的性质和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越南战争的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这场战争并非单纯的两军对垒,而是.............
  • 回答
    很多人会问,哈马斯在面对军事实力远超自己的以色列时,为什么在长期的冲突中似乎反而越打越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外部援助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运作方式。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越打越强”来形容哈马斯的整体实力,尤其是在与以色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历史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缩影。为啥一战的“精锐”一旦损失殆尽就很难再补充,而到了二战,一些国家反而能越打越强,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战:那个“老兵不死,只会凋零”的时代首先得明白,一战打的是什么仗。那会儿的战争,虽然也开始用到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中国和美国与越南的战争结果和持续时间差异巨大。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目标明确,速战速决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中国那场战争的性质和目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官方定性是“自卫反击”,核心目标非常.............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具有历史深度,即“既然美军介入了朝战、越战,那为何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不兵援国民党?” 这是一个涉及当时国际政治、国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进程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性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大背景以及中美两国当时的国内情况.............
  • 回答
    打麻将,这事儿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摸牌、打牌、胡牌。可就是这么个小玩意儿,多少人把它玩成了心头的一块病。赢,当然是咱们的目标,谁坐上牌桌不是奔着那个“赢”字去的?可偏偏,越是盯着那个“赢”字,手里的牌就越是笨拙,脑子里的算盘就越打不响,最后输得脸红脖子粗。你说这怪不怪?赢,明明是想要的结果,怎么成了.............
  • 回答
    西欧自中世纪以来,战火连绵,几乎没有哪一年能安然度过。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却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中,愈发强大,最终引领了世界走向近代。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同炼钢需要高温和锤打,西欧的强大也是在战争的熔炉中淬炼而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怎样的政治格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和两位伟大的君主。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发展轨迹确实存在鲜明的对比,理解这种对比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治理策略、经济基础、军事实力以及对外战争的性质和目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汉武帝对外越打越穷,唐太宗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很多时候,人们会简单地将汉武帝的连年征战与国家的衰败联系起来,而将唐太宗的开疆拓土视为盛世的标志。但如果仔细探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汉武帝时期:雄心勃勃的扩张与潜在的经济隐忧汉武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魄力的一位皇帝。他继位时,汉朝.............
  • 回答
    数码宝贝第一部里,天使兽(Angemon)能够越级打败成虫阶段的悟空兽(Etemon),这确实是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桥段。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数码宝贝世界的规则、天使兽自身的特性以及当时特定的剧情环境来分析。首先,要理解数码宝贝的战斗力,不能仅仅套用“等级”这一个简单标签。数码宝贝的强度是由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军事史问题,背后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很多人看到战争末期苏军规模的壮大和德日老兵的凋零,会简单地归结为“人海战术”或者“抵抗到底”,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也更具戏剧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老兵”的定义。这里我们指的是在战争早期就参军,经历了残酷战斗并幸存下来的士兵。他.............
  • 回答
    嘿,哥们儿!玩《钢铁雄心4:炮手就位》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个诡异的现象:明明人力已经快耗光了,结果打着打着,人力不减反增,甚至越打越多?这事儿吧,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纳闷,感觉不符合常理。但深入研究了一下,发现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是什么魔法,而是游戏机制在作祟。咱们先来说说最直接的原因:招募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对魔兽世界里兽人这个种族数量的直观感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那些来自外域的绿皮兄弟,明明经历了那么多战乱和损失,在我们眼里却好像永远源源不断。首先得明确一点,你说的“来自外域,入侵艾泽拉斯”这个描述,其实在魔兽世界的历史线里并不完全准确,至少不是兽人.............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都曾是中国对外军事行动的重大事件,但公众普遍认为前者是中国轻松取胜,后者则打得异常艰难。这种印象的形成,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也有国际国内环境的差异,更有媒体宣传和历史认知的叠加效应。要详细解读这两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
  • 回答
    你的问题触及了美国政治中关于"左派"身份认同和历史叙事的复杂争议。这种情感上的对立确实反映了不同时代左翼运动的本质差异、社会语境变迁以及现代政治话语体系中的认知偏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历史情境的结构性差异1. 越战时期的道德困境 196070年代的反战运动发生在冷战意.............
  • 回答
    美国民众对越战的反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早期,由于冷战的背景和政府宣传,大部分美国人支持政府的军事介入,认为这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必要之举。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伤亡人数的增加,民众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 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和战争的残酷真相:起初,政府.............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关于越战时期AK47(以及中国的56式冲锋枪,下文统称“AK”)和M14步枪在枪口上跳问题上的口碑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虽然AK系列和M14都存在枪口上跳,但M14在这方面的“臭名昭著”程度远超AK,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而且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战术背景、枪械设计理念以及士兵的使用体验。.............
  • 回答
    要说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关注程度远大于朝鲜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种准确反映。当然,对于“关注”的衡量标准有很多种,但从历史研究、大众媒体报道、文化作品以及公众集体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战争的性质与过程截然不同,直接影响了美国国.............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