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00 年代的 CBA 已经有外援了,为什么八一队还是那么强,是刘玉栋太无敌了吗 ?

回答
2000年代的CBA,确实已经对外援敞开了大门,这无疑给联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一队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统治力,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刘玉栋一人就足以carry全场。

要说八一队为什么那么强,刘玉栋是不是“无敌”,这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刘玉栋,那支球队的绝对核心与灵魂

刘玉栋的“战神”称号不是白叫的。在00年代,他正是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比赛阅读能力都达到了顶峰。

得分能力爆表: 无论面对国内球员还是外援,刘玉栋的得分手段都非常丰富。他的中投精准无比,背身单打技术扎实,强硬的突破也常常能造成杀伤。他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用一己之力扭转比赛颓势,这种“救世主”式的表现,是其他任何球员都难以比拟的。
作风硬朗,精神属性拉满: 八一队的基因里就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而刘玉栋就是这股劲儿的具象化。他在场上从不畏惧对抗,即使受伤也咬牙坚持,这种精神激励着整个球队,也让对手感到畏惧。他的永不放弃的态度,让八一队在落后时总能看到希望。
领导力: 作为球队的队长和精神领袖,刘玉栋不仅在场上打出统治力,在场下也能够凝聚球队。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信念,让队友们愿意为他而战。

所以,刘玉栋的强大,绝对是八一队那段时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但仅仅说“刘玉栋太无敌”就概括了八一队的成功,似乎又有些片面。

2. 八一队,一支体系化的强队

八一队之所以能在CBA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绝不仅仅是依靠一两个超级球星。他们拥有一套非常成熟且高效的体系,这是其他球队很难复制的。

军旅基因的优势: 八一队球员都来自解放军队,他们有着统一的训练模式、严格的纪律和高度的服从性。这种“兵”的特质,让他们在执行战术、团队配合、拼搏精神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不像其他球队那样可能存在“山头主义”或者个人英雄主义过盛的问题。
深厚的青训和人才储备: 八一队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们拥有强大的青训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有天赋和潜力的年轻球员。即使主力有伤病或者状态不佳,总有新人能够及时顶上,保持球队的战斗力。
高质量的国内球员群体: 除了刘玉栋,八一队在00年代还拥有王治郅(虽然有一段时间在NBA)、李楠、张劲松、莫科、陈可、韩硕等一大批优秀的国内球员。这些球员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有出色的能力,而且他们之间的磨合非常成熟,能够很好地围绕刘玉栋展开进攻,或者在他休息时承担起得分和组织的任务。
战术素养和执行力: 八一队教练组的战术布置非常合理,并且球员们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无论是在进攻端如何分配球权,还是在防守端如何限制对手,他们都做得非常到位。即使面对拥有顶级外援的球队,八一队也能通过出色的整体防守和快速的攻防转换来限制对手。
主教练的功力: 像阿的江这样的教练,在八一队的体系打造和人员使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根据球员的特点制定最适合的战术,并能够激发每个球员的最大潜力。

3. 对抗外援的策略

随着外援的加入,CBA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八一队并没有因此而束手无策,反而能够有效地应对:

针对性防守: 八一队非常擅长针对对方的核心外援进行限制。他们会通过多名球员轮番消耗,或者采取夹击、延误等战术,来迫使外援失误或者降低效率。
利用自身优势: 在国内球员实力和整体性上,八一队往往能找到弥补与对方外援实力差距的办法。他们会利用快速的传导球、团队的跑动和无球掩护来创造空位机会,或者通过强硬的内线对抗来消耗对方外援的体能。
刘玉栋的“外援克星”属性: 某种程度上,刘玉栋的得分能力和个人能力,在面对一些不够顶级的外援时,甚至能够形成压制。他能在内线和外线都造成威胁,迫使对手的外援在攻防两端都承担过多的责任。

总结一下:

00年代的CBA,外援的引入确实提升了联赛的观赏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八一队之所以依然那么强, 刘玉栋确实是超级巨星,他的个人能力是球队能够在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无敌”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国内球员层面。

但是, 仅仅依靠刘玉栋一个人是不够的。 八一队的强大,更是建立在 深厚的军旅文化、成熟的球队体系、优秀的国内球员群体、强大的青训基础以及教练组卓越的战术素养 之上。他们是一支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和精神属性完美结合的球队。

所以,可以说,刘玉栋是那支强大八一队的“矛”,锋利无比,直指胜利;而整个八一队的体系和队友们,则是“盾”,坚固且全面,为“矛”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二者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那段辉煌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八一是传统强队了,小时候看着老八一打球长大的,大家都说当年和现在不一样,其实没啥不一样。补充两点吧

1.这个队伍人才底子贼厚,当年没有分军区的时候有20多只军旅球队给他一支球队提供球员(后面分了几大军区之后就只剩下4只队伍给人了导致后期人才不足,黄金一代刘玉栋李楠之后后面上来的队员都打的什么鬼...)

2.极为辉煌的战斗历史,传说时代79年八一队两战美国队。由全美大学生篮球明星组成的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安排与八一队赛两场。赛前,国内外许多人都没有看好八一队,结果美国队分别以104:96和72:69两连败。美国心高气傲,完全不能接受连输两次,他们派出了当时的NBA总冠军球队华盛顿子弹队单挑八一队(NBA总冠军队和后来的全明星美国梦之队应该不相伯仲,而且由于配合时间长个人认为总冠军队打美国梦之队应该略占上风)。结果是开场打了美国8:0....直接逼美国队暂停,半场时只落后1分,当然结果嘛85比96,八一队也就输了11分而已。这个就是战魂啊,导致他们打谁都跟看弟弟一样,心态上那是王者打青铜的心态,绝对不能输。联妹去美国那年王治郅状态那么不好,硬压着广东打了个冠军,导致易建联拿了亚军一脸黑的去nba了,打国内哥几个从来就没输过,其实这就是军魂。

现在呢,也不见得是外援多厉害,分了几大军区之后就只剩下4只队伍给人了导致后期人才不足这是核心点。再有就是cba整体环境变了,球员没那股子血性了,打的凑合的时候上场比赛,打得不行的时候球扔给外援,拿着这么高的薪资。打球不行的还有综艺节目给钱。如今吃得好穿的好,训练科学,但是球怎么越打越差?!除了易建联我看不出有多少cba球员有训练痕迹,妈的联妹上赛季也报销了,另外不要说这些cba球员打野球一个人打一支队伍,拜托这是你吃饭的家伙。球打得不好别只怪体制,也麻烦找找自身原因。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啊,代表着CBA建队风格的变迁。

21世纪前十年,CBA争冠组的篮球认知还是内线为王,球主要还是从五号位打起,对一号位的认识和今天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是今天,一号位国产球员强势主攻的打法在CBA仍然是非议不断。

那么同期NBA的打法早就是四大分卫当道,能够维持高输出的球员都在三号位向后场找,除了鲨鱼也不容易找到能在次级联赛大杀四方的中锋。

所以CBA争冠组的建队思路体现在国家队,就是国家队需要一个运球过半场的控球后卫,给姚明传球。

这是对后场球员的一种战术歧视,且与世界篮球的发展方向不一致。

我们可以看到,八一王朝消散之后,接班的广东王朝建队思路和八一差不多。

直到纽约尼克斯的前领袖、NBA的一届得分王、真正的顶级天赋且专业刷分的双能卫马布里来到CBA,并且全情投入地参赛,为北京首钢创下了新的王朝。

CBA才真正进入了新的时代:核心外援双能卫作为建队核心。

CBA目前正在开创第二王朝的广东队,当易建联、周鹏、赵睿、胡明轩都在阵、不过核心小外是斯隆的时候,他们在半决赛被辽宁绅士横扫。

而辽宁当时拥有CBA的历史三分王、历史得分王:哈德森。

我们不知道在2000-2010年期间,CBA争冠组球队引入一位高级别外援双能卫会带来什么,不过我想八一队应该就不至于那么无敌了。

user avatar

客观来说,那时候愿意来CBA的外援都比较弱,建队也都是以国内球员做核心,外援是拼图。直到马布里的到来……

user avatar

老辽宁队球迷知道

过不去的那个坎,叫李楠

即使是王治郅还在的时候,怕的也不是王治郅+刘玉栋,而是李楠。或者说,辽宁后场强与八一一点,八一内线比辽宁厉害一些,但并非辽宁内线弱八一后卫不行,也都是国手前国手,此消彼长是有的打的,拉开很大距离的正是3号位,准确说就是李楠比郑永刚强了太多,导致辽宁永远是在后面追八一。

就是李楠,每次都是李楠,自来卷蓬蓬头的李楠。

user avatar

“你投可以,但是过绝对不行,2米26想过1米98?你力量也不占优势啊!”

这是八一老将给姚明的警告。



2000年的CBA总决赛,信心满满的姚明遇到了麻烦。

拥有姚明的上海队在八一队面前败下阵——0比3被痛揍,没有还手之力。

姚明已经表现不错了:场均21.7分18.3篮板,还有恐怖全面的5盖帽2抢断1.7助攻。

可以?——好像不可以。

对面八一队王治郅场均36分15板,那年王治郅23岁,正值巅峰。但真正让上海队主教练李秋平惊慌失措的,是王治郅身后站着的一位30岁老将。

这位老将场均22分9篮板2.7抢断,运动能力下滑,3年前膝盖副韧带完全断裂,膝盖半月板部分缺失。

医生说他“身体状况根本不适合再打篮球了,顶多也就能从事太极拳、慢跑这类轻量运动。如果再硬撑的话,50岁就得坐轮椅。”

他不听,一直打了下去。因为球风勇猛,大家都叫他“战神”,他就是来自福建莆田的刘玉栋。



姚明不信邪,2000年总决赛输了,好,姚明越来越成熟,刘玉栋越来越老,加上王治郅心里想的是NBA,多少有点“心不在焉”,那下一年上海总能击败八一队吧?

果然,2001年CBA总决赛第一场,上海击败八一,那是八一历史上第一次在季后赛输球。31岁的刘玉栋步履蹒跚,一双大眼怒视着上海队的狂欢——他不答应,八一队怎么能输在他手里呢?

于是,第二场刘玉栋得到了43分,不断杀到中距离,直臂投篮。如果有什么是一记中投解决不了的事,那就来两记?

他系列赛场均36分,全国震惊,八一队顺利拿下CBA六连冠,一个真正的王朝。姚明和上海队倒下,望着刘玉栋的背影发呆,王治郅心无杂念,启程去了NBA。


王治郅春风拂面,拥有未来。姚明输了,但是他也拥有未来。

以后肯定是他的天下了,在他还不是NBA状元的时候,国内能阻挡他的人几乎没有。喂,刘玉栋已经31岁了,一个韧带断裂过,半月板缺失的大叔,能奈我何?

几个月后,姚明在广州还得再尝一次失败。



2001 年,第九次全运会在广州举行。姚明和上海队志在夺冠,王治郅仓皇归队,加上人员老化,八一明显准备不足。

我要是姚明,已经连续两年输给八一了,全运会难道还能输?人不会第三次踩在同一坑里。上海碰上了八一,比赛打到最后,两队战成88平,谁能撑到最后,谁就能赢下比赛。

拳怕少壮,竞技体育向来如此。

只见篮球在八一队几个人手中传导,姚明守在篮下,万夫莫敌。时针在走,屏息。球飞到刘玉栋手中,白色,十号,晃了一下,上海队的章文琪飞了出去。

右手抬起,左手扶球,篮球被看似轻巧地拨了出去。“唰”,三分,篮球穿网落在姚明的手上,也许还落在了他的心中,重重地。

姚明站在篮下一动不动,脸色刷白,赛后跟大家说了句“他(刘玉栋)那一球就是巴顿将军的子弹。”

因为这是刘玉栋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最好的战士应有的结局就是在最后的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

那一刻,他成了射向上海的子弹,姚明心上的子弹

于是后来有了那句“你投可以,但是过绝对不行,2米26想过1米98?你力量也不占优势啊!”三年后,刘玉栋还会和朋友开玩笑“以后我尽量少玩这手,不然,还不把姚明给气哭了?”


2002年,姚明去NBA前的CBA赛季,总决赛巧了,还是碰上八一队。

喂,再输可就过分了啊.....对面的刘玉栋已经32岁了,长期体力透支,双腿布满伤痕,场下站着都累,怎么还能打?对了,那年常规赛最后一场,刘玉栋在上海队身上得到了51分。

这还不算,2001-02赛季,刘玉栋场均不可思议地拿到36.4分,两分球命中率 58%,三分球命中率55%。

就跟NBA说的“科比仅得40分”说法一样,那时大家都认为刘玉栋就是个得分狂人。昨天我说的大帅哥巩晓彬,当时也在看八一队比赛时摇摇头

“谁能把刘玉栋限制到30分就是防守的巨大成功。”


决赛上海面对八一,没人可以对上姚明这个点。

他的翻身勾手,篮下擦板,挑篮,已经和NBA初期非常接近。八一队一度非常慌乱,第一场得到43分的刘玉栋这时候跟队友说

“我来防守姚明,我肯定能防住他,你们负责卡位,防止外援补篮。”

好几次看到姚明在不到2米的刘玉栋面前:顶一下,后退,仓促出手中距离,弹出。虽然最后八一输了系列赛,姚明和上海队惊魂未定,但是刘玉栋场均41.5分,以亚军身份当选联赛MVP。(类似于总决赛FMVP)

那个赛季,刘玉栋成为CBA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包揽得分王、常规赛MVP和联赛MVP。



刘玉栋比姚明大整整十岁,姚明去NBA的时候22岁,技术已经没有太多缺点了,除了身体瘦一点。

那时刘玉栋32岁,还是给了姚明几次失败的经历,加上最后一次的惊魂未定。


若干年后,有球迷在论坛上提问“有没有人能和姚明五五开?”底下跟帖的,写着“我提名刘玉栋”刘玉栋如果晚生10年,真不好说。


2002年,时任火箭主教练汤姆贾诺维奇为了帮助姚明适应,两人一起看了2002年CBA总决赛的比赛录像。

看到刘玉栋不断跳投,砍下43分的录像,汤姆贾诺维奇眉头一皱“这个10号有打NBA的实力啊。”

姚明在旁同意“是啊,就这样他的膝盖还弯不下去呢。”

两人好好聊了下刘玉栋的经历和伤病,最后汤姆贾诺维奇有点无奈,有些惜才,叹了口气。


福建,莆田,15岁才正式开始篮球训练的刘玉栋有些“晚”。

第一次被福建省体校的肖光弼教练选入的时候,几个教练看着他1米8出头的身材,很朴实的感觉,感觉不会有太多出息。

两年半后,他们错了。

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福建对云南,云南的中锋身高2米08,浑身肌肉。因为太高太壮,所以任何小个子都得俯视着看,也包括刘玉栋。18岁不到的刘玉栋在场上甚至听到对面传来了句“废物”。

他生气了,比赛中用粗壮的下肢让那个2米08卡不到位置,还一度被怼飞到场外。



1989年,福建男篮解散,刘玉栋去到了南京军区部队,后来又到了八一队,国家队。

他的力量越来越好:横推130公斤,卧推150公斤,比NBA一半的球员都要出色。

1994年,在一次美国和中国的交流赛中,面对莫宁和哈达威狂砍34分,人家不禁脱口而出“中国的巴克利啊这是!”同年的世锦赛和两年后的奥运会,他的得分、篮板均列队内前三,中国队的锋线得以跟任何强队一较高下。


然后就是CBA多年的称霸,1米98的刘玉栋让对手没有办法。“坦克”“战神”这是对他的称呼。


2002年下半年,刘玉栋的膝盖出了大问题。

膝盖里好像怪怪的,弯不下来,痛的想打滚。

每次打完比赛,他都得回到宁波的海军第三招待所,3520宿舍,一步一步地扶着走上去。医生让他做手术,但是他不听。

“不把丢掉的冠军重新拿回来,我绝不做手术。”他经常晚上睡到一半会疼醒,白天打点滴消炎,队医不断给他抽积水。

打球,肿胀,消炎,抽积水,越来越多。到后来,当时的八一队医孟国臣看到刘玉栋的膝盖,直言“想哭”。

那年最后,八一队击败广东队捧起冠军奖杯,刘玉栋松了口气,仿佛膝盖一下觉得没那么疼了。他进行了手术——309医院,本想取出两块碎骨了事的医生,进行了关节镜微创手术,打开刘玉栋的膝盖,在里面掏出了十块碎骨。

“普通人膝盖里若是有一两块碎骨,就疼得别想走路,他.....有十块。”



我有时候会觉得,如果,如果刘玉栋晚生几年,赶上互联网时代,大家可以多看看他的中投绝技。那个年代,八一队所有人罚球都会被对面嘘,唯独刘玉栋,全场安静。报纸上采访了几个球迷,为什么这么安静?“嘘不嘘都会进,干嘛费那力气?!”

当然,如果不是那该死的伤病,刘玉栋还会得很多分,拿很多次冠军,甚至NBA。


我常常想,如果每个球员都能拿出刘玉栋的这股劲,中国篮球可能早就稳立于世界八强了。

刘玉栋曾在采访中说他们那一代是“梯子”,为了让后来的球员更好地爬山去。所以苦点累点不要紧。真希望后面的人听进去了。


最后说点轻松的吧——

去年6月,刘玉栋260斤,到年底的时候,我问他,他跟我说已经240斤了。

是的,我有他微信,为了写文章悄悄看了几条他的朋友圈(别告诉他,要不然他以后屏蔽我了......)

——去年八月,国际军体篮球世锦赛八一女篮夺得冠军后,他发了一段话,开头让我印象深刻“军人最可爱。”

——姚基金成立十年,他感叹,发了两个字“力量”。

——9.18的时候,他会感叹“勿忘国耻”,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我们虽然聊得不多,但看得出来,他真的是一个很爱国,很单纯的篮球中年大叔。

就跟他的篮球一样,直臂投篮,没人防得住。

对吧,战神。

(完)

参考资料:《十块碎骨铺就封神路》付政浩



中国篮球系列:

我想为中国篮球做一点贡献

中国篮球几十年:他的颜值第一

我想写写他们,写写中国篮球历史上的比赛,人物,闪光的日子。
也算是我们现在黑暗中的一束光。
尽量有趣,有料,有观点。
或者在下次其他国家的球迷问我们时,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篮球了解多少,我们可以更从容一些,更自豪一些。
那就够了,算是我为中国篮球做得一点点贡献。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00年代的CBA,确实已经对外援敞开了大门,这无疑给联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一队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统治力,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刘玉栋一人就足以carry全场。要说八一队为什么那么强,刘玉栋是不是“无敌”,这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刘玉栋,那支球队的绝对核心与灵魂刘玉.............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中国,与现在相比,在一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活力。这并非说当时一定比现在“更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维度上,它们呈现出一种我们如今或许会怀念的特质。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1. 房价:触不可及的梦想与如今的理性压力.............
  • 回答
    最近在重温一些90、00年代的老单机游戏,玩着玩着突然有个想法冒出来:怎么感觉这些老家伙比现在动辄三五十个G、画面炫得没朋友的3A大作还要好玩?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还真有几分道道儿,不是我老了怀旧,而是这些游戏,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1. 专注核心玩法,不被技术绑架你看看现在这些3A,动不动就是“电影.............
  • 回答
    嘿,聊起90年代和00年代的动漫迷,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涌现出好多画面,那可真是一段又一段充满爱与“折腾”的时光啊!90年代:互联网的曙光与盗版碟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们还不是熟练使用各种搜索词的“宅”,更多的时候是“动漫爱好者”或者“漫画迷”。生活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匮乏但充满发现的快乐。 电视.............
  • 回答
    00年的你,初中毕业,明年想边打工边走遍全国,并且至少能留下1万元,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计划!这份勇气和想法非常棒。作为过来人,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有个更清晰的思路,少走弯路。首先,心态是第一位的。 “走遍全国”是目标,不是包袱。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一天要去一个地方”。中国这么大,慢慢.............
  • 回答
    凉山火灾中那些年轻生命的陨落,尤其是那些 98、99、甚至 00 年出生的战士们,触动了太多人的心弦。这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更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的社会现象。年轻的脊梁,沉重的使命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年轻的消防员,他们本该是享受青春、追逐梦想的年纪。他们的生命刚刚绽放,前途一片光明。然而,.............
  • 回答
    要说现在95后、00后的年轻男性主动在相亲时问对方“是否是女权主义者”或者“是否支持女权主义”,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但绝不是普遍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而且不同的人,问这个问题的方式和动机也大相径庭。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点:不是所有年轻男性都在意这个问题,也不是所有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动机不纯.............
  • 回答
    看到“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十年内年入百万”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是:哇,大家的目标都挺高啊!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切实际”,而是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自我期许。作为00后,我可能跟那些已经毕业一段时间的人不太一样,毕竟我还没真正进入职场,也还在观察和学习。但既然要聊期待值,.............
  • 回答
    2018年10月13日,中国男足在主场与印度队的友谊赛中以0:0的比分握手言和。这场比赛,即便是在“友谊”的范畴内,也无法让人感到欣慰,反而更像是一次沉闷的暴露,将国足当时的许多问题赤裸裸地呈现在了球迷面前。平淡得有些尴尬的比赛进程:这场比赛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氛围。双方都没有展现出令.............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你的情况。看到你这么关心未来,并且对“希望”这个词如此看重,我能感受到你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努力。首先,别太担心“独立院校”和“学费16000元”这两个信息。现在社会很看重的是能力和潜力,而不是你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或者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很多从独立院校走出来的优秀学长学.............
  • 回答
    2022年,一个特殊的年轮标记着“00后”这批年轻的生命正式跨入社会的门槛。他们带着全新的视野、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与生俱来的时代烙印,即将成为这个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谈论他们将为世界带来什么改变,以及我们对他们有何期待,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未来社会发展最鲜活的脉搏。“00后”的到.............
  • 回答
    看到手机出货量暴跌以及“00后四年没换手机”这样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我们当下消费习惯和科技迭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不仅仅是关于手机卖得好不好的问题,更是关于年轻人怎么想,以及手机本身这玩意儿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聊聊“出货量暴跌”这事儿。 这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 回答
    2022年,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轨迹而言,确实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转折”年份,尤其是在“00后”一代步入社会以及生育率、结婚率的趋势变化上。将这些现象单独拎出来,固然能看到一些信号,但若要说是否“大批”走向社会、是否“大幅度”降低,则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分析。“00后”的集体亮相: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场首.............
  • 回答
    00后步入社会,关于“熟人社会”消亡与“陌生人社会”兴起的讨论,以及我们是否生活在隐形的社会关系网内,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00后进入社会与社会结构的演变1. 什么是“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Gemeinschaft): 这是一个由.............
  • 回答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人口变化,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生育意愿的普遍下降。大家对生孩子越来越抗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经济压力与高昂的养育成本: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 回答
    关于“00后身高是否被吹过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给出更详细的阐述:一、 “00后”的身高现状与普遍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00后”通常指的是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和广泛的社会认知,00后的平均身高确实比前几代人有所提升。这是.............
  • 回答
    您提到的“00 后比 90 后少了 4700 万人”这个数据,如果属实,它确实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和潜在的问题。这涉及到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劳动力供给等多个层面。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数据来源与解读首先,需要确认这个.............
  • 回答
    “00后”这个群体,出生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互联网深度渗透的时代。他们见证了飞速的社会变迁,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当谈论他们“忧虑什么”时,与其说是一种普遍性的集体焦虑,不如说是他们面对时代特征、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时,一些普遍的困惑和担忧。以下是一些00后可能面临.............
  • 回答
    00 后已经驾驶歼10战斗机了,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空军的年轻一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并且已经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作为一名AI,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飞行员的训练,但我可以根据对飞行员职业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空军发展趋势的观察,来谈谈我对年轻一代飞行员的期待。首先,对于他们能够驾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职场沟通、代际差异以及个人情绪管理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双方的“发火”及其背后的原因:一、 领导“发火”骂“滚”: 领导的“发火”原因分析: 工作效率与产出问题: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领导的责任是带领团队完成工作目标。如果下属表现出“懒散”的状态,直接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