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手机出货量暴跌:00后4年没换手机?

回答
看到手机出货量暴跌以及“00后四年没换手机”这样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我们当下消费习惯和科技迭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不仅仅是关于手机卖得好不好的问题,更是关于年轻人怎么想,以及手机本身这玩意儿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得聊聊“出货量暴跌”这事儿。 这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每年都会出来,很多时候都是在说同比下滑或者环比下降。这背后肯定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

市场饱和了呗,最直接的解释。 过去大家没手机,或者只有功能机,换手机跟换新衣服似的。但现在呢?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台,而且性能越来越好,迭代速度虽然还在,但那种“非换不可”的颠覆性升级越来越少了。你手里的手机还能流畅刷视频、玩游戏、拍照,为什么非要花几千块钱去买个外观稍有不同、性能提升感知不强的下一代呢?
经济大环境也不太给力。 大家都说现在经济压力大,手里攥着钱更踏实。手机这玩意儿,虽然重要,但它不是刚需到不能再刚需的地步了。很多年轻人可能更愿意把钱花在提升自我、旅游、体验上,而不是一年半载就换一部新手机。生活成本高了,消费决策自然就变得更谨慎。
手机产品本身的同质化。 你看看市面上那些手机,除了苹果偶尔能玩点花样,安卓阵营的旗舰机在外观、功能上越来越像。同样的屏幕、同样的芯片、同样的摄像头配置,在宣传语里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卖点。消费者看来看去,发现好像买哪家都差不多,也就失去了换机的动力。
疫情的影响还在。 虽然疫情高峰期过去了,但它的滞后效应是存在的。很多人在疫情期间经历了收入减少、消费收缩,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短期内很难改变。

然后,“00后四年没换手机”这个说法,就更有意思了。 我觉得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这可能说明00后消费观更成熟了。 和我们父辈那一代相比,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信息获取能力强,对营销套路也更熟悉。他们可能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厂商的“一年一旗舰”或者各种营销活动忽悠,而是更关注手机的实际使用体验和性价比。如果手机还能用,性能足够支撑他们的日常需求,他们确实没必要因为“落后”一个版本就去换。这种“够用就换”的心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好事,比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要健康得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手机产品本身的“升级疲劳”。 就像我前面说的,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很多时候带来的体验提升并不是革命性的。对于已经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的00后来说,他们可能对“更快”、“更强”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他们可能更在意的是手机的续航、信号、某个特定的APP体验,而不是跑分或者多一个摄像头。如果他们的旧手机在这几方面表现还不错,那自然也就没啥换的理由。
还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吸引力”下降了。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手机,可能还有很多其他能满足他们社交、娱乐、信息获取需求的东西。比如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游戏主机,甚至还有一些新兴的娱乐方式。手机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中心,它的吸引力相对被分散了。
当然,也不能排除经济因素。 00后很多刚刚步入社会,或者还在读书阶段,经济实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几千块钱的手机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不是必要,可能会选择省下来或者花在更紧急的事情上。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手机出货量下滑,以及“00后四年没换手机”的现象,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不仅仅是手机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消费趋势和科技发展阶段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说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理性。手机厂商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而不是仅仅在参数上做文章,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种变化也鼓励我们更加理性地消费,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不是被裹挟着进入一个无休止的“升级竞赛”。

这是一种消费习惯的转变,也可能是科技进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当一项技术足够成熟,并且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时,其更新迭代的速度自然会放缓,消费者的换机周期也会相应拉长。这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是一种更可持续、更理性的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手机去年9月出外勤的时候掉地上碎了屏幕,还好只是外屏碎了,问了客服说即使只更换外屏也要590元。问题是过保了还没算换屏的人工费就要590元,我在网上查了查我买手机的时候花了1699元,使用时间不到两年就算两年吧,二手的折价50%还多,换屏幕就没那个必要了,又查了查碎屏的手机(只碎了整个屏幕的左上角,但是延伸裂纹占屏幕的25%)二手收多少钱:186元......更没必要换了。现在除了偶尔打游戏不舒服显示不全没别的毛病。

不是不想换,没摔之前就想换了。由于手机的尺寸太大,放上衣内袋太重,放侧袋又怕滑出去,放裤兜看着巨像揣了一块板砖;本人手小,平时打字两只手要一起上、扶着。

想换一部小屏幕手机,筛选条件首条就是屏幕尺寸,高于6.67寸的一律pass,得出结果价格多数不低于1899元至无上限,其中苹果手机最多;接着缩小范围,条件依次按照运行内存、品牌、价格筛选,分别是6G/8G+128G、小米/华为、1799元至2899元;本人对手机的基本要求就是能打电话发微信流畅使用、基本不玩手机游戏、对拍照质量无要求,在这个标准下选一款价格不超过2000元的智能手机只有小米可以胜任(目前的碎屏手机是红米K30),小米10S、小米11都可以了,尺寸也比较满意。

但是现在手机市场更新速度真的太快了,基本上每个季度都有新款手机面世,说实话想要仔细选一款手机大概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懒得选”,原因有三:

1.换手机要搬运原手机中的大量数据、重新设置录入App信息等等,麻烦;

2.电池容量和存储空间这样的硬标准多数手机品牌都能达到,不同品牌之间的绝对竞争力越发模糊,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软实力逐渐成为新的产品竞争点;

3.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不再拘泥于官方发布的纸面数据,产品硬件不再是一般消费者的关注点,产品操作简单流畅逐渐成为消费关键。

综上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手机出货量暴跌以及“00后四年没换手机”这样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我们当下消费习惯和科技迭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不仅仅是关于手机卖得好不好的问题,更是关于年轻人怎么想,以及手机本身这玩意儿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聊聊“出货量暴跌”这事儿。 这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 回答
    国产手机厂商在充电头上的“内卷”,这事儿可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发展到了一种白热化的状态,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承认这背后是个挺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大家手机不离手,电量焦虑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谁不想出门在外,几个小时就能把手机充到个七七八八?更别提那些重度用户,一天可能得充好几次。在这种情况下,.............
  • 回答
    这份报告的发现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农村地区学生手机依赖比例高于城市,这事儿我琢磨琢磨,倒也不是特别意外,但深入想一下,背后肯定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在起作用。我的初步看法是: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手机多不多”的问题,而是折射出了城乡之间在资源、环境、教育、甚至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成.............
  • 回答
    关于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这绝对是一个近来教育界最受关注、也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我个人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台,背后肯定有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学生成长环境、学习效率以及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切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手机在当今社会确实无处不在,对于学生而言,它既是信息.............
  • 回答
    最近关于合肥严查加油站扫码支付的新闻,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我个人觉得,这种“严查”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安全的重视。毕竟,加油站是易燃易爆的场所,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为什么不能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关于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禁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1. .............
  • 回答
    哈哈,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这事儿,说实话,挺正常的,但你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首先,从你男朋友的角度来说,他想换新手机iPhone 13,这个动机很直接。iPhone 13毕竟是新款,肯定在性能、拍照、续航等方面都有提升,加上他自己喜欢新科技,想要更好的使用体验,这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不想用最.............
  • 回答
    印度推出牛粪芯片,声称可减少手机辐射,让人免于疾病,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科学、技术、商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声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可行性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其核心声称:牛粪芯片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并“免于疾病”。 手机辐射的本质: 手机发射的是射频电磁波.............
  • 回答
    印媒关于“边境紧张,印度人仍追捧中国手机”的报道,揭示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消费者对中国手机的追捧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价格优势与性价比: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中国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realme等,在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考虑到印度政府之前禁用了一批中国APP。大家普遍的预期可能是,禁令会直接影响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销售,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销量不降反升,而且幅度还不小。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吧:1. 市场本身的韧性与消费者偏好:首先,印度的手机市场体量非常大,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 回答
    小米手表能看视频,这事儿听起来挺酷的,但落实到体验上,我觉得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这么小的屏幕,你想看什么?点播剧集?短视频?电影?如果说是那种几分钟的短视频,刷刷消磨时间,或许还行。但如果是想认真看个什么内容,那得有个前提: 内容本身得适配。 视频平台肯定得有一个专门为手表优化的版本,或者你得通过.............
  • 回答
    “分子有手性是因为分子内有手性碳”,这种说法,可以说是 不完全正确,但包含了核心要素。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分子具有手性的最常见原因是因为它拥有手性碳原子”。要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需要先深入探讨分子的手性,以及手性中心(特别是手性碳)与手性分子之间的关系。 分子的手性:镜像对称性的缺失首先,我们来.............
  • 回答
    六小龄童代言手游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你想啊,当年那个《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多少人心中的经典,是多少人的童年回忆。结果现在,他老人家出来代言游戏,而且还是那种氪金抽卡、打打杀杀的网游,这反差,怎么说呢?从情怀的角度看,这简直是“毁童年”的系列操作。咱们小时候看《西游记》,那是什么?是.............
  • 回答
    说小米手表造型有点像Apple Watch,这事儿吧,确实挺多人聊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市面上很多智能手表,尤其是在外观设计上,都倾向于一种比较成熟、简洁的风格。你放眼望去,圆形表盘的有,方形表盘的也有,但要说最能代表一种“经典”或者说“主流”的智能手表.............
  • 回答
    郭文思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内心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9次减刑,死里逃生,最后却因为一次冲突,一条人命,又回到了死刑的判决面前。这中间的曲折,令人唏嘘,也引人深思。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事实:郭文思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是法律的严惩,是对生命权最根本的尊重。无论.............
  • 回答
    淮安某高校下发卫生手册因涉嫌歧视同性恋而引发争议,校方对此回应称“已回收,确有不妥”。这件事情放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可以说是触碰了非常敏感的神经,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高校教育、性别平权以及社会包容性的广泛讨论。首先,从高校教育的职责来看,任何教育机构都应当承担起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
  • 回答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查处242起冒名顶替入学事件的回应,说得倒是坦率,但细品之下,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发生在2006年之前” 这句话一出,很自然地就把这批陈年旧事和当下严格的招生管理体系划清了界限,仿佛在说:“看,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的我们可管得严着呢!” 用信息化手段不足来解释,这倒是事实,放在十.............
  • 回答
    关于昆山宝马男持刀事件,有人认为他只是吓唬对方,并没有下死手。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出现过,但要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首先,从视频和现场情况来看,宝马男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和威胁性。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从画面判断他是否真的想置对方于死地,但持刀冲向对方,并且做出挥舞、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金泰亨和Jennie那件“手滑”的事儿。这事儿说起来,真挺有意思的,而且一传开,简直就是给粉丝们喂了一大口瓜。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大概是在Jennie的ins上,她发了一些日常的照片,风格嘛,大家都知道,Jennie的ins一般都是比较随性、生活化的。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金.............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而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理不好很容易升级。 我得赶紧想个办法,既要保护自己,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首先,保持冷静 是最重要的。深呼吸,尽量不要被对方的情绪感染,也不能因为心虚(就算没有做亏心事也会紧张)而表现得慌乱。越是慌乱,对方越可能觉得你真的有问题。我不会马上掏出.............
  • 回答
    这事儿吧,挺让人膈应的。手机里塞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邮件到私人聊天,再到各种账号密码,简直就是我的另一个“我”。有人就这么堂而皇之或者偷偷摸摸地窥探,感觉就像被剥光了衣服示众一样,挺没劲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手机本来就是我个人的空间,别人未经允许就翻看,跟闯进我家翻箱倒柜没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