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内卷的前提是没有意义的大力改进,快充越来越快是目前手机改进最有用的一个方向之一,是我们能够切身体会的痛点。
至于1080p还是4k,相机是3倍变焦还是10倍,说实在,都不如充电速度翻几倍或者电池大1000mAh来的给力,1080p的照片可以贴到4K大屏幕上细看,3倍变焦的机器拍个会议室里的PPT或者设备标签号一点问题没有,但充电短半小时就是早半小时出动或者少端着一小时充电宝+手机(贴片电池另说),而没电变砖头就是没电变砖头
国产厂商在手机充电头上的内卷,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快充规格本来就遥遥领先。
在苹果还在30W挣扎的时候,国产手机在两千元价位都已经普及了60W以上的快充,120W也迅速在各种机型上普及开来,真的可以说已经产生了降维打击。
不过,一个劲儿地怼高功率快充,虽然让充电体验有了质的飞跃,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充电头的体积和重量不得不随着快充功率的提高而提高。
想当年,5W、10W一直到18W的充电器,都是非常轻巧迷你的,因为这些规格的电流最大都只有2A。到后来,更高功率的快充下,大电流快充成了行业内普遍的选择,这是充电头的体积和重量就膨胀起来了。一百二十瓦的充电头,几乎已经有小半个手机那么大。重量更是几乎差不多。
这让高功率快充下的手机充电器越来越难以携带。大多数情况下,外出携带的东西都是越轻便越好,一个和手机差不多重,砖块似的充电器,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带它。这让快充的意义大打折扣,毕竟快充最大的意义,就是紧急时刻快速补电,在外出的时候遇到的紧急时刻,显然会多一些。
除了难带以外,以往的手机快充充电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兼容性。不少厂家的充电头只支持自家的私有高功率快充协议,也就是说只有搭配自家手机才能输出比较高的功率,面对其它设备,它就和低功率充电器没什么区别。这样设备一多,还要带其它充电器和电源,大大加重了旅行负担。
既然用户的痛点在这儿,红海内的国产手机厂商自然就会想到去解决。在前两年,OPPO推出了两款仙贝充电器,用各种技术将充电器压缩到了一个仙贝差不多的尺寸,扁扁的很好看,并且非常小巧。
不过OPPO这个充电器需要另外购买,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有原装充电器在了,大多数用户不会再有太大动力另外购买。为什么不能把原装的充电头做得更小呢。
所以陆陆续续开始有厂商将原装充电器做得非常mini,最近要发的,就有iQOO 9系列的120W原装充电头。相比以往,这个mini充电头体积降低了26%,重量减轻了35g,在相对小巧的体积下完成了120W的恐怖输出功率,非常强悍。
另外,听说iQOO的这次的原装充电头还将兼容更多的充电协议,比如说高功率的PD和PPS等,这样的话,外出旅行就可以免去很多其他设备的充电器,像笔记本充电器。如果真是这样,外出负重真的可以小非常多,必须给个好评。
最后顺便再说说缩小体积背后的技术。其实,不论是OPPO仙贝,还是iQOO9上的迷你闪充头,能把体积做小和一种材料关系密切。
这种材料就是氮化镓。氮化镓是最新的半导体材料,它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很大,还非常耐高温,也就是说只要小小一块,就能输出相当大的功率。再加上一些其他特性可以使周边元件的体积一并减小,使用了氮化镓晶体管的充电器有了大幅度压缩体积的潜力。
更加具体的技术就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氮化镓以往的缺点是太贵,不过,近来随着充电器领域大规模需求和技术进步,氮化镓器件开始在充电头领域迅速普及。
于是,压缩充电头体积的需求和氮化镓技术的普及,共同推动了国产厂商在充电头领域的突飞猛进。这又是一个技术改变行业的鲜明例子。
果然,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