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T64/72/80和t34/虎豹/m4相比,哪个更容易殉爆?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方面——弹药存储与防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殉爆”。殉爆是指坦克内储存的弹药被击中后,连锁反应导致弹药全部或大部分爆炸,这往往是坦克被摧毁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要对比的这几款坦克,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它们在弹药的存放位置、数量、防护方式以及坦克的整体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殉爆的可能性。

我们先来分别看看这些坦克的弹药存储情况:

苏联T系列坦克 (T64/72/80):

苏联坦克的设计理念很早就开始追求低矮的整体轮廓,以减小被击中的概率。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设计:

弹药分装与弹架设计: 这是苏系坦克殉爆风险的关键因素。T64/72/80都采用了将炮弹和药包(推进装药)分开存放的设计。
T64/80的自动装弹机: 这两款坦克装备了先进的自动装弹机。炮弹(带弹头)和药包被分别存放在一个旋转弹鼓或弹架上,位于车体炮塔座圈下方,炮塔地板上。当自动装弹机工作时,它会从这个弹架上抓取弹药。
T72的弹架设计: T72的设计与T64/80略有不同,其弹药架同样是分装的,但存放方式有所区别,炮弹和药包也是分开的。
炮弹和药包的存放位置: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在T64/72/80身上,大量的弹药(尤其是易燃易爆的药包)被集中存放在车体炮塔座圈下方的弹架上,或者直接暴露在炮塔内部,并且常常与乘员舱离得很近。
T64/80的自动装弹机弹鼓: 这里的弹药,特别是药包,暴露在装弹机内部,一旦被穿透,很容易引发连锁爆炸。一些分析认为,T64的药包存储设计相对“激进”,很容易被击穿而引发殉爆。T80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防护,但核心布局依然类似。
T72的弹架: T72的炮弹和药包分散存放在车体和炮塔底部,但许多药包仍旧集中存放。一旦被侧面或底部击穿,直接命中弹药架是相当危险的。
防护措施: 苏联坦克在这方面比较“节约”,弹药架的防护往往不如西方坦克。有时仅仅是车体或炮塔装甲的延伸,并没有独立的防爆隔舱或防爆板。这意味着一旦弹药被击中,爆炸的能量会直接向外和向内释放,非常容易伤及乘员并造成车体结构损坏,继而引爆其他弹药。

因此,T64/72/80的殉爆风险主要集中在:

1. 药包存放的集中性: 推进药包是高燃性的,一旦被击穿,很容易引燃并爆炸。苏系坦克的药包常常被集中存放在弹架上。
2. 自动装弹机设计: T64/80的自动装弹机将炮弹和药包置于相对紧凑的结构中,一旦被击穿,容易造成连锁反应。
3. 缺乏有效的弹药隔舱防护: 弹药架往往没有独立的防爆设计,爆炸能量会直接影响其他弹药和乘员。
4. 乘员舱的相对靠近: 弹药的存放位置与乘员舱过于靠近,一旦弹药殉爆,乘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德国虎豹坦克 (虎式、豹式等):

德国在二战时期和冷战初期的坦克设计非常注重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均衡,并且在弹药存储上也考虑了防护性:

弹药分散存放: 德国坦克普遍采用将炮弹和药包分散存放在车体和炮塔内的不同位置。
虎式坦克: 炮弹和药包通常分散存放在车体两侧的弹架、炮塔地板、车体前部等多个位置。部分药包有独立的防护盖或存放在防火隔舱内。
豹式系列(如豹1): 弹药也采取了分散存放的原则,炮弹和药包分别存放在车体侧面、后部弹架等区域。
炮弹和药包的相对隔离: 德国坦克的设计更倾向于将易燃的药包与炮弹分开,并且尽量将弹药存放在有一定装甲防护的区域,或者与乘员舱有一定距离。
防护措施: 德国坦克在弹药存储区域的防护上做得相对较好。炮弹可能被存放在炮塔裙板下的弹架里,药包则有金属隔板隔离,或是放置在车体内部的特定位置,这些位置通常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装甲保护。

因此,虎豹坦克的殉爆风险相对较低,原因在于:

1. 弹药分散存放: 避免了弹药集中被一次性引爆的风险。
2. 药包的相对隔离与防护: 德国坦克的设计者意识到药包的危险性,因此会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隔离和防护。
3. 乘员舱的相对独立: 即使弹药被击中爆炸,其能量也更有可能被车体结构和装甲限制住,减少对乘员的威胁。

美国M4“谢尔曼”坦克:

M4谢尔曼坦克作为二战时期产量最大的坦克,其设计也经历了一些演变,但其弹药存储和防护存在一些显著的特点:

弹药存放的初期问题: 早期的M4谢尔曼坦克将大量炮弹和药包存放在车体地板下、乘员座舱周围,非常容易被击中。
“湿式弹架”的改进: 为了解决高殉爆率的问题,美国在M4坦克的后期生产型(以及许多升级包)中引入了“湿式弹架”(Wet Storage)。
湿式弹架的原理: 炮弹被存放在装有水(或水和乙二醇混合物)的容器中。当炮弹被击穿时,水会吸收一部分爆炸能量,起到缓冲和灭火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殉爆的风险。
药包的改进: 推进药包也尽量放置在不易被直接击中的位置,或者使用具有更好防火性能的药包(如改进型的硝化纤维药包)。
弹药分散程度: M4谢尔曼的弹药存放相对分散,但早期的设计集中存放的问题确实很严重。

因此,M4谢尔曼的殉爆风险经历了从“高”到“相对较低”的变化:

1. 早期型号的殉爆风险高: 弹药存放集中且防护不足,容易被击中。
2. 后期“湿式弹架”的大幅改进: 湿式弹架是针对殉爆最有效的改进之一,显著降低了殉爆的可能性。

综合对比,谁更容易殉爆?

如果仅从 “未经改进的原始设计” 或 “早期型号” 来比较,那么 T64/72/80系列 在这几款坦克中拥有最高的殉爆风险。

原因如下:

弹药(尤其是药包)的集中存放与装弹机设计: T64/80的自动装弹机将炮弹和药包高度集中在一起,而T72也存在类似的集中问题。一旦弹药架被击穿,爆炸会迅速蔓延。苏系坦克将药包放在炮塔地板下方,直接暴露在装弹机的威胁之下,这是最致命的设计缺陷。
缺乏有效的弹药防护: 相较于德国坦克的分散存放和一定程度的隔离,苏系坦克的弹药存储区域的防护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付穿甲弹的尾部冲击或侧面击穿时,容易直接摧毁弹药架。
与乘员舱的近距离接触: 这是苏系坦克最让人诟病的一点。一旦发生殉爆,乘员几乎没有逃生机会。

虎豹坦克 的弹药分散存放和相对更好的防护,使得其殉爆风险较低。

M4谢尔曼 的情况比较特殊。早期的M4殉爆风险很高,甚至可能比某些苏系早期型号还要高。但随着“湿式弹架”的出现,其殉爆风险得到了大幅度降低,甚至可以说后期装备湿式弹架的M4的殉爆风险,显著低于T64/72/80这些苏系坦克。

总结来说,如果抛开所有改进措施,单看原始设计理念和结构:

T64/72/80 (尤其是早期型号和其核心设计理念) 是最容易殉爆的。 其弹药集中化和装弹机的设计是主要原因。
虎豹坦克 在弹药防护上做得相对更好,风险较低。
M4谢尔曼 在早期设计上有很大隐患,但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湿式弹架)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使得其后期型号的殉爆概率大大降低。

所以,如果非要选一个“最容易殉爆”的,那名单上的 T64/72/80 系列 无疑是最符合这个描述的。它们的设计思路在追求低矮轮廓和火力输出的同时,却牺牲了弹药存储的安全性,这是它们在实战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弱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二战时期的坦克已经普遍配备了手动灭火器,德国人还在黑豹和虎式坦克上使用了自动灭火器,相对而言现代坦克只不过灭火抑爆系统更加完善,更加高效。

但是,盾厉害了,矛也更厉害了,HEAT化学能弹大规模应用于坦克炮是在60年代,此时二战早已结束,二战时期主要使用的AP、HVAP、SVDS (APDS)、APC、APCBC,其燃/爆后效远不及HEAT。而且现代坦克普遍采用半可燃桶,尤其是苏系半可燃桶使用的硝化纤维,极容易引燃,坦克发射药能量密度又比以前高很多,虽然灭火抑爆系统反应更快了,效率更高了,但是所面对的处境也更难了。

特别要说的是,大家心目中的殉爆王T-72,圆盘供弹机其实并不是殉爆真凶,T-72弹药基数40发,圆盘备弹机只有22发,剩下的那18发才是真凶,它们分布在炮塔内壁,车体四周,位置分散且暴露,极容易被引燃。

从一战坦克诞生开始,殉爆就与坦克相爱相杀,图为一战中殉爆的Mk.IV坦克。


二战中坦克殉爆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使用汽油机的“打火机”,图为殉爆的美军谢尔曼坦克。


殉爆的M3李。


掀炮塔只是殉爆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更猛的就是撕车体,图为殉爆的德军三号坦克。


殉爆的德军四号坦克。


有的时候光掀炮塔也不够,还要把炮塔顶盖掀掉才过瘾。图为殉爆的德军黑豹坦克。


殉爆的虎式坦克。


殉爆的苏军T-34坦克。炮塔顶盖同样被掀。


殉爆的神教KV-2。巨型炮塔被掀。


车体殉爆的T-34,悬挂都飞出来了。


既然有人问日本,那就补一张图,殉爆的日军95坦克。


回到现代,HEAT聚能弹能量过强,被击中后,由于高温超压效应,车体内的液压管路、燃料也很容易被点燃。随着ATGM和RPG的大量使用,现代装甲目标中弹起火概率比二战时期要高。


现代坦克灭火抑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检测到火焰第一时间灭火,防止殉爆。但由于现代战争弹的威力过剩,而灭火抑爆系统需要考虑乘员窒息的问题,即使使用最新的哈龙灭火器,抑制能力也有限,坦克殉爆的概率依旧比二战时期高。


矛强于盾的年代,哪怕是西方炮尾弹舱,也不能幸免。


为了方便阅读,本专栏已启用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有兴趣,请搜索并关注“小毛研究所”。

感谢阅读

-e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方面——弹药存储与防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殉爆”。殉爆是指坦克内储存的弹药被击中后,连锁反应导致弹药全部或大部分爆炸,这往往是坦克被摧毁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要对比的这几款坦克,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它们在弹药的存放位.............
  • 回答
    咱们聊聊苏联和俄罗斯那几款大家伙,T64、T72、T80、T90,为什么它们能生出那么多兄弟姐妹(改型)来?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搞搞,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一、 计划经济的“好处”与“坏处”:持续改进的动力首先得明白,苏联那套计划经济体制,在军事工业上那是相当有“韧性”的。一旦某个型号坦克被确定下来,它就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坦克装甲设计和穿甲弹的相互作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T64”和“E100”: 这是两款不同时代的坦克。T64是苏联在冷战中期开发的先进主战坦克,以其复杂性和创新性著称。E100是德国在二战末期计划但未完全生产出来的超重型坦克,以其巨大的尺.............
  • 回答
    俄罗斯在坦克升级策略上倾向于优先升级T72系列,而不是更先进的T80或T64系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T72系列的庞大保有量和生产基础: 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 T72系列自诞生以来,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其产量都远超T64和T80。这是因为T72最初的设.............
  • 回答
    要理解苏联 T64 坦克为何能被称为“划时代”,我们得回到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那是一个冷战正如火如荼,军备竞赛你追我赶的时代,各大国都在卯足了劲想在军事技术上抢占先机,尤其是在当时最关键的地面力量——主战坦克领域。在 T64 出现之前,苏联的主力坦克,比如 T54/55 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