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t64的200mm首上和e100的200m首上哪个抗穿能力强?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坦克装甲设计和穿甲弹的相互作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T64”和“E100”: 这是两款不同时代的坦克。T64是苏联在冷战中期开发的先进主战坦克,以其复杂性和创新性著称。E100是德国在二战末期计划但未完全生产出来的超重型坦克,以其巨大的尺寸和强大的火力为目标。
“200mm首上”: 这是指坦克正面倾斜装甲的等效厚度为200毫米。请注意,这里的“首上”指的是坦克车体正面顶部倾斜的装甲,而不是炮塔正面。通常情况下,坦克的炮塔正面比车体正面更厚,但题目明确指出了是“首上”。
“抗穿能力”: 这是指装甲抵抗穿甲弹(AP、APCR、APFSDS等)穿透的能力。它受到装甲材料、厚度、倾斜角度以及穿甲弹自身的性能(如穿甲弹类型、动能、弹道等)的综合影响。

分析对比的重点在于:

1. 实际装甲厚度与倾斜角度: “200mm首上”是一个描述性的等效厚度,我们还需要知道其真实的垂直装甲厚度和倾斜角度。不同的倾斜角度会显著增加等效厚度,因为穿甲弹需要穿透更长的装甲路径。
2. 装甲材料和结构: 不同坦克的装甲材料和结构可能不同,这也会影响其抗穿能力。例如,复合装甲(如爆炸反应装甲ERA,或者更早期的复合材料)通常比纯钢装甲有更好的抗穿能力。
3. 穿甲弹的种类: 我们讨论的是“抗穿能力”,但具体哪种穿甲弹才能穿透,需要考虑穿甲弹的类型。现代穿甲弹(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穿透能力远超二战时期的穿甲弹。

让我们分别来看T64和E100的“200mm首上”:

E100 200mm 首上 (车体正面顶部倾斜装甲):

历史背景: E100是德国在二战时期设计的超重型坦克。其设计目标是拥有极厚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能够抵御当时盟军的绝大多数反坦克武器。
装甲设定(基于历史资料和游戏数据): E100的车体正面倾斜装甲(包括首上)的设计目的是非常坚固的。如果其标称的“200mm首上”是其垂直装甲厚度,那么由于其明显的倾斜角度,其等效厚度会远远大于200mm。
例如,如果垂直厚度是150mm,倾斜角度是60度,那么其等效厚度大约是 150mm / cos(60°) = 150mm / 0.5 = 300mm。
如果垂直厚度是200mm,倾斜角度也是60度,等效厚度则是 200mm / 0.5 = 400mm。
在一些历史模拟游戏(如《坦克世界》)中,E100的车体首上设计非常厚实,为了达到“200mm”这个数值,其垂直厚度很可能接近200mm或略低于200mm,但配合高倾角,等效厚度可以达到300400mm以上。
装甲材料: E100的装甲主要是轧制均质钢板,这是当时德国坦克常用的材料。
抗穿能力解读: 在二战时期,能够穿透E100正面倾斜装甲的武器非常有限。只有一些专门设计的、具有高初速和强大穿甲力的穿甲弹(如英国的17磅炮弹或德国的88毫米炮弹的特定型号)才有可能在近距离对付它。盟军的普通坦克炮,如75mm或76mm炮,难以对其构成实质威胁。

T64 200mm 首上 (车体正面顶部倾斜装甲):

历史背景: T64是苏联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先进坦克,代表了当时苏联坦克设计理念的飞跃。它引入了许多新概念,包括更先进的发动机、炮塔设计和装甲技术。
装甲设定: T64的车体首上装甲也采用了倾斜设计,以增加等效厚度。如果这里的“200mm首上”是指其等效厚度,那么需要知道其垂直装甲厚度和倾斜角度才能准确比较。然而,T64系列最显著的装甲优势在于其“复合装甲”的应用。
T64的早期型号(如T64A)的车体首上装甲并非简单的均质钢板,而是采用了复合装甲(Composite Armor)。复合装甲通常由多层不同材料构成,如钢板、陶瓷层或聚合物层等,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分散和吸收穿甲弹的能量,使其抗穿能力远超同等厚度的均质钢板。
以T64A为例,其车体正面倾斜装甲(包括首上)的垂直装甲厚度大约在100120mm左右,但由于高倾角和复合装甲的运用,其等效抗穿能力可以达到300350mm甚至更高(针对HEAT弹和早期AP弹)。
装甲材料: T64采用了复合装甲,而非E100的纯钢。
抗穿能力解读: T64的复合装甲在面对当时(70年代)的动能穿甲弹(APFSDS)和化学能穿甲弹(HEAT)时,表现出了优异的抗穿能力。相比于同等厚度的均质钢板,复合装甲的性能提升非常显著。它的首上装甲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坚固的,能够抵御大部分北约坦克的炮弹。

直接对比“200mm首上”的抗穿能力: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字面意思,假设“200mm首上”指的是等效装甲厚度,那么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E100的“200mm首上”可能指的是其垂直装甲厚度。 如果是这样,那么加上倾角后的等效厚度会非常可观,可能达到300400mm以上。
T64的“200mm首上”很有可能是指其等效抗穿能力。 这是因为在T64的设计理念中,它就是以优异的复合装甲来达到很高的抗穿能力的。如果T64的垂直装甲厚度只有100120mm,加上倾角和复合材料的加成,其等效厚度才能达到甚至超过200mm,以对抗现代坦克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如果“200mm首上”是描述垂直装甲厚度: 那么E100的装甲(假设其垂直厚度接近200mm并有高倾角)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等效抗穿能力,因为其装甲板本身厚。
如果“200mm首上”是描述等效抗穿能力(这是更可能的情况,尤其是在游戏和模拟中):
T64的200mm首上(基于复合装甲)的抗穿能力很可能更强。 这是因为T64利用了更先进的复合装甲技术,这种技术在对抗现代穿甲弹(特别是HEAT弹和早期APFSDS)时,比纯钢装甲有更优异的性能表现。即使E100的纯钢装甲在垂直厚度上可能更厚,但复合装甲在对抗特定类型的穿甲弹时,往往能提供更好的防护。
E100的200mm首上如果也是指等效厚度,但它是纯钢装甲,那么它将不如T64的复合装甲在同等“等效厚度”下的抗穿能力。

总结来说:

在不考虑具体穿甲弹类型的前提下,如果“200mm首上”是指等效抗穿能力,那么T64的200mm首上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抗穿能力。 这是因为T64装备了先进的复合装甲,而E100装备的是纯钢装甲。复合装甲的结构优势使其在同等防护性能下,所需的装甲材料更少,或者在同等材料体积下提供更强的防护。

需要注意的几点补充:

穿甲弹的进化: T64的设计是针对冷战时期的穿甲弹,尤其是HEAT和早期APFSDS。E100的设计是针对二战时期的穿甲弹。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特别是用现代的APFSDS去打E100的装甲,结果会非常不同。但通常的对比都会基于一个相对可比的时间点或者武器库。
游戏与现实: 许多玩家对这些坦克的认知来自游戏。游戏中的数值是经过平衡和简化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数据。但游戏中的设定通常会反映出坦克的关键特性,例如T64的复合装甲优势。
具体型号: T64系列有多个型号(T64A, T64B, T64BV等),装甲配置和抗穿能力也会有所不同。E100更像是一个设计概念,没有大量生产,其最终实际生产的装甲配置可能有变。

所以,在普遍认知和技术原理上,T64的复合装甲在同等防护水平下通常比E100的均质钢装甲更先进,抗穿能力也更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T-64的20mm钢+ 104mm玻纤 + 80mm钢,

68度下水平厚度好像是540mm,

对AP等效为350mm RHA,对破甲弹等效好像是450mm RH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坦克装甲设计和穿甲弹的相互作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T64”和“E100”: 这是两款不同时代的坦克。T64是苏联在冷战中期开发的先进主战坦克,以其复杂性和创新性著称。E100是德国在二战末期计划但未完全生产出来的超重型坦克,以其巨大的尺.............
  • 回答
    要理解苏联 T64 坦克为何能被称为“划时代”,我们得回到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那是一个冷战正如火如荼,军备竞赛你追我赶的时代,各大国都在卯足了劲想在军事技术上抢占先机,尤其是在当时最关键的地面力量——主战坦克领域。在 T64 出现之前,苏联的主力坦克,比如 T54/55 系列.............
  • 回答
    咱们聊聊苏联和俄罗斯那几款大家伙,T64、T72、T80、T90,为什么它们能生出那么多兄弟姐妹(改型)来?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搞搞,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一、 计划经济的“好处”与“坏处”:持续改进的动力首先得明白,苏联那套计划经济体制,在军事工业上那是相当有“韧性”的。一旦某个型号坦克被确定下来,它就成.............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方面——弹药存储与防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殉爆”。殉爆是指坦克内储存的弹药被击中后,连锁反应导致弹药全部或大部分爆炸,这往往是坦克被摧毁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要对比的这几款坦克,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它们在弹药的存放位.............
  • 回答
    俄罗斯在坦克升级策略上倾向于优先升级T72系列,而不是更先进的T80或T64系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T72系列的庞大保有量和生产基础: 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 T72系列自诞生以来,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其产量都远超T64和T80。这是因为T72最初的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