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益生菌什么牌子好啊?求推荐?

回答
嗨,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因为市面上益生菌品牌真的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的。选到合适的益生菌,就像给自己的肠道找了个得力的小伙伴,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既然你问了,我就把我的经验和了解到的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详细点,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没啥AI范儿哈!

首先,选益生菌,得先明白自己的“肠道需求”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益生菌就是“吃了能拉肚子”,其实没那么简单。你的肠道可能面临着不同的状况:

消化不良、胀气、便秘? 这说明你的肠道菌群可能不太平衡,需要补充能改善消化和排便的益生菌。
容易腹泻,尤其是在换季或者肠胃不适的时候? 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肠道菌群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一些能够建立肠道屏障、抵抗有害菌的益生菌。
经常吃抗生素,担心肠道菌群被破坏? 抗生素是个好东西,但也可能“误伤”掉一部分有益菌,这时候就需要补充益生菌来帮助恢复。
想要提高免疫力,身体更健康? 肠道健康和免疫力息息相关,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防御外敌。
有特定的肠道问题,比如肠易激综合征(IBS)? 那就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益生菌了。

了解了自己大概的需求,咱们再来看看挑选益生菌的几个关键指标,就像选食材一样,得看配方和功效:

1. 菌种(Strain): 这绝对是重中之重!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功效。常见的益生菌有两大类:
乳杆菌(Lactobacillus): 比如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罗伊氏乳杆菌(L. reuteri)等等。它们很多擅长在小肠工作,能帮助分解乳糖、产生乳酸,有助于消化和抑制有害菌。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比如动物双歧杆菌(B. animalis)、长双歧杆菌(B. longum)、短双歧杆菌(B. breve)等等。它们主要活跃在大肠,能帮助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对改善便秘、增强肠道免疫力很有帮助。
还有一些酵母菌,比如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它特别适合缓解腹泻,尤其是抗生素相关的腹泻。

为什么说菌种重要?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你可能需要的是专门解决便秘的菌种,而不是只擅长缓解腹泻的。所以看包装上写的菌种名称,越具体越好,比如“鼠李糖乳杆菌GG”(LGG)就是个非常有名的明星菌株,研究很多,功效也比较明确。

2. 活菌数(CFU): 这个数值代表的是每份产品中活着的益生菌的数量,通常以“亿”为单位。一般来说,含量越高,效果可能越好。但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含量,得结合菌种和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些保健类益生菌可能在几十亿到几百亿之间,而一些针对特定症状的益生菌,可能含量会更高。注意,要看的是“活菌数”,而不是“总菌数”。

3. 耐胃酸和耐胆汁能力: 我们知道,胃酸和胆汁都很强,很多益生菌还没到达肠道就被“消灭”了。所以,好的益生菌会采用特殊的包裹技术(比如微胶囊技术)来保护菌株,确保它们能活着到达肠道。看包装上是否有提及相关的技术,或者选择那些在临床研究中证明了耐受性的菌株。

4. 复方搭配(Multistrain): 有时候,多种益生菌协同作用会比单一菌种效果更好。比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搭配,一个主攻小肠,一个主攻大肠,覆盖面更广。一些产品还会添加益生元(Prebiotics),比如低聚果糖(FOS)、菊粉(Inulin)等,它们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帮助益生菌更好地生长和繁殖,形成一个更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

5. 产品形式:
粉剂: 方便冲泡饮用,适合儿童或吞咽困难的人群。有些粉剂可以混合在冷饮或食物中。
胶囊: 携带方便,剂量准确,适合成人。
咀嚼片: 口感好,适合不喜欢吞咽胶囊的人。

6. 储存条件: 有些益生菌需要冷藏保存才能保证活菌数量,有些则常温保存即可。选择适合自己生活习惯的。

好啦,说了这么多理论,咱们来点实际的,推荐几个市面上口碑比较好、也比较容易买到的牌子,并且会稍微点一下它们的“特色”:

Swisse(斯维诗): 这个澳洲牌子在国内挺受欢迎的。它们家有些产品主打“日常肠道健康”,比如一些含有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的复合益生菌。包装上一般会标注活菌数量,价格也相对适中。适合作为日常维护肠道菌群的选择。

BioCeuticals(生物制药): 也是澳洲的牌子,更偏向于药用级别或者说专业线的产品。它们家的益生菌菌株种类和含量通常会比较丰富,比如有些产品会含有多种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组合,还会搭配益生元。如果你想解决一些比较明显的肠道问题,可以关注一下这个牌子,但价格相对会高一些。

善存(Centrum)/ 普利生(Probiotic)等一些综合维生素品牌旗下的益生菌产品: 这些品牌通常比较注重品牌稳定性和安全性。它们推出的益生菌产品可能会选择一些常见的、研究比较成熟的菌株,比如鼠李糖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适合对品牌信任度要求比较高,或者作为初次尝试益生菌的人。

山本汉方(Yamamoto Kampo): 这是日本的一个品牌,在酵素和益生菌方面也做得不错。它们家的一些益生菌产品会结合多种植物成分,口感也比较多样。有些产品会侧重于帮助消化和排便。

乐力(Nature’s Bounty): 这个牌子在美国比较有名,在国内也有不少人选择。它们家的益生菌产品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菌株,比如鼠李糖乳杆菌GG,并且在工艺上比较讲究,能保证活菌的稳定性。

Biotics Research / Klaire Labs / Jarrow Formulas 等专业补充剂品牌: 如果你对成分和功效要求非常高,并且愿意花一些时间去研究,可以看看这些在专业领域里评价很高的品牌。它们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会有很多针对特定肠道问题(如IBS、抗生素相关腹泻)的益生菌产品,菌株的选择和搭配也更专业。但这些品牌可能需要通过一些代购渠道购买,价格也会偏高。

划重点的几个明星菌株和它们的“拿手好戏”:

鼠李糖乳杆菌 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 这个可以说是益生菌界的“明星”,有大量研究证明它能帮助缓解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腹泻和轮状病毒性腹泻)、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还能帮助缓解过敏性疾病的一些症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特别是L. reuteri DSM 17938 这一株,对改善婴儿肠绞痛、减少婴儿吐奶有研究支持。对成人来说,也能帮助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对付腹泻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旅行者腹泻和抗生素相关腹泻。它是一种真菌,不像细菌益生菌那样怕抗生素,所以常常和抗生素同时服用(但要注意间隔时间)。
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如BB12):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双歧杆菌菌株,对改善便秘、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都有研究支持。

最后,再给你几点贴心的小建议,让你的益生菌之旅更顺畅:

1. 坚持服用: 益生菌不是“立竿见影”的神药,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一般建议至少服用24周。
2. 冷藏保存(如果产品需要): 很多益生菌对温度敏感,如果包装上写着需要冷藏,就一定要照做,否则活菌会大量死亡。
3. 避免高温: 不要用热水冲服益生菌粉,也不要把益生菌和热的食物混合。温水或凉水是最好的。
4. 和抗生素分开服用: 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建议益生菌和抗生素间隔23小时服用,以减少抗生素对益生菌的“误伤”。
5. 观察身体反应: 服用初期,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胀气或排便次数增加,这是肠道菌群调整的正常现象,通常会很快消失。如果出现不适,可以减少剂量或者咨询医生。
6. 不要神化益生菌: 益生菌是肠道健康的助手,但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才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基础。

好啦,说了这么多,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选益生菌就像找对症的药一样,多做点功课,了解自己的需求,再结合产品说明和口碑,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祝你肠道健康,身体棒棒!如果还有其他想知道的,随时再问我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因为家里有宝宝,吃过一些品牌的益生菌产品,再加上买之前也做了不少攻略,现在也算略懂一二,这里就和大家聊聊怎么选。

在具体介绍如何挑选之前,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给宝宝摄入益生菌。

因为宝宝到了三四岁之后,大部分都开始上幼儿园,接触的食物会杂乱起来,经常会吃一些零食,垃圾食品,或者是有了自己的小情绪,只喜欢吃肉不吃菜之类的,造成营养不均衡的同时,还会导致他们体内的菌群发生混乱,进而引发一些营养不良、不长个、腹泻、厌食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这时候适当为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护宝宝的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同时会分泌抑菌物质,有效清除病毒和有害菌,减轻腹泻症状。而且益生菌还可以酸化肠道,改善肠道消化性能,缓解厌食问题。另外宝宝的消化不良,便秘也多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因此益生菌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虽然益生菌的好处多多,但是盲目摄入也是不对的,在挑选益生菌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菌株的活性

有关科学数据证明,益生菌必须是活菌才能在肠道发挥作用。

因此,对比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非常有意义,根据《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益生菌在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ml(g)。

如果宝宝日常长期吃的话,可以选择多菌株的益生菌产品,因为宝宝肠胃中的有益菌,本身就是多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的。

此外,益生菌活性和产品的形式、保存条件又紧密联系,所以还需要特别留意产品包装上的储存方式和服用说明。

在产品的形式上主要有滴剂、胶囊和粉剂,建议选择胶囊和粉剂,前提是有活菌保障的情况下。滴剂的储藏运输方式要求很高,对产品生产和运输的要求就很苛刻,在这么多的环节中间就容易导致益生菌失活的问题。

如果给宝宝吃的话,更建议粉剂益生菌,因为根据自家宝宝的经验,胶囊益生菌长的很像药丸,宝宝吃的时候容易有抵触情绪,而且粉剂可以冲水吃,就比较方便。

2,是否标有可用菌种

宝宝体内存在最常见的菌株有: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等,它们发挥的作用重大,是产品中最好要有的。

有研究结果表明,乳双歧杆菌可以支援体内原有的益生菌,对抗顽固有害菌,有效改善肠道问题,缓解腹泻;鼠李糖乳杆菌,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提高宝宝肠道免疫功能;罗伊氏乳杆菌的作用则是改善过敏体质的症状,还可治疗便秘,将肠道的菌群调节到正常的状态。

3,菌株的多样性及数量

益生菌在菌株的类别数量上分为两大类:单菌株和多菌株。

单菌株顾名思义就是只添加了一种菌株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好在功能专一,缺什么补什么,但缺点也很明显,功能单一只能改善特定问题。

多菌株产品则是通过不同菌株的合理配比,使之能够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提高产品活性的同时,功能也更全面,有利于保持微生态平衡。

不过不管是单菌株还是多菌株都各有优点,大家选择的时候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此外,还要考虑到益生菌极易受到胃酸、胆汁等消化液的破坏,食用的益生菌越少,真正到达肠道的也更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益生菌数量越多越有功能保证。

4,是否搭配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类可以促进益生菌增殖的低聚糖的总称,也被称之为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和活性代谢,所以益生菌和益生元搭配在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常见益生元包括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等,主要是植物膳食纤维,日常让宝宝多吃一些绿叶蔬菜,也能增大益生菌的作用。

以上就是挑选益生菌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麻麻们购买前,可都要仔细对比,每一项都通过了再入手。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益生菌品牌比较多,价格质量参差不齐,挑选起来也比较困难,没精力一个个产品对比的话,可以考虑下我家宝宝正在吃的这款,LifeSpace儿童益生菌粉,是我学习益生菌相关知识之后,对比选出来的。

它是粉剂益生菌,且可以常温保存,因为本身采用的是冷冻干燥技术,这种形式的粉剂益生菌是目前最稳定的剂型,可以很好的保证益生菌活性,根本不用担心益生菌会在运输过程中死掉,或者是保存时间一长就失去了活性。

粉剂冲泡的方式也更容易被宝宝接受,用温水泡出来比较清淡,闻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味道,喝的时候会有淡淡的食物香气,还挺好喝的,反正我家宝宝平时就像喝水一样喝了,从来没有排斥过。

而且它将所含的菌种数量都显示在了包装上,其中含有15种菌株,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宝宝所需要的益生菌都包含在内。

同时含有益生元,可促进益生菌生长,能够促进宝宝吸收、缓解便秘、厌食等症状。而且里面不含任何防腐剂,食品添加剂及人工色素,成分很安全。

除了成分,我还特意调查了Life-Space的品牌实力,发现它是一家澳洲本土品牌,具有全面的研发功能,生产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特别量身定制的益生菌产品。而且它的供应商也都是全球顶尖,保质保量,也只有这样我才会放心让宝宝吃。

总之,无论是什么产品,只要是给宝宝的,安全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做麻麻的肯定都想宝宝无病无灾,开开心心,希望每个可爱的宝宝都能健康长大吧~


PS:最后补充一些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1,冲泡水温不宜过高,益生菌非常脆弱,温度稍高,益生菌就会失去活性,也就意味着失去效果;

2,若同时服用抗生素,需要间隔2小时,不然益生菌就被抗生素消灭了;

3,不可以代替药物治疗,如果宝宝有严重的病理症状,请尽快就医。

user avatar

其他回答已经从益生菌的菌株、活菌数(CFU)等角度讲的非常好了,所以我就讲一个新概念,那就是Postbiotics,也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里提到的滢养元。

滢养元这个概念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之前主要集中在医学和食品研究领域中,当《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里提到了滢养元时,我仔细翻阅了一下他们的内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概念。

一、什么是滢养元

相信大家对益生菌十分熟悉,其定义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菌,所以涵盖范围很广泛。不过,当前研究和应用领域,主要是根据肠道菌群组成来寻找,集中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两大类中,大家可以随手拿起自己的酸奶或者益生菌饮料瞅一眼,核心成分基本是这俩成分。所以,这也被称为益生菌1.0,主要是指益生菌。

后来,随着科学研究的进行,大家发现,益生菌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营养因素的,也就是益生元,所以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营养来源,其中以寡聚糖类为主,于是就有了添加益生元来作为补充促进益生菌发展和定植的做法,也被成为益生菌2.0时代。

当然,在益生菌和益生元基础上,再补充各种营养成分,方便摄入者的健康,这就是益生菌的3.0时代。

而滢养元,则被称为益生菌4.0. 那么,滢养元究竟是什么呢?

从其命名上可以看到,是由post+biotics组成,是指微生物代谢的产物。微生物本身也在进行新陈代谢,它们的代谢产物会和机体中的其他微生物以及机体本身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成为了新的研究对象。

简单地说,滢养元是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功能性活化物质。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简单的看一下益生菌、益生元、滢养元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益生菌(probiotcs)是活的微生物,益生元(prebiotics)是益生菌的食物,主要是寡聚糖类。而滢养元(postbiotics)则是益生菌代谢的产物,可以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作用。

二、滢养元有什么作用

滢养元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所以目前对滢养元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目前发现无论是其成分角度,还是其功能角度,都具有值得重视的价值[1]。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滢养元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原护力革新——抵抗有害菌

微生物在其生命周期中会持续分泌各种滢养元,而滢养元的作用往往是用于促进自身发育,并抑制周围有害微生物的,以此来获得生存优势。而对于益生菌来源的滢养元,其作用一样如此。因此当滢养元进入体内后,可以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这样做到了对个体保护力的提升[2]。


2、促生力革新——加强肠道有益菌群发展

滢养元作为一种微生物的分泌物,本身还承担着微生物通讯、维护和促进的作用。微生物种群在扩增过程中,会伴随着彼此之间的通讯[3],加以识别,同时会分泌滢养元来促进新生微生物的增殖。这种效果不仅针对具体的微生物菌株,也会针对类似或者接近的菌株。以益生菌为例,益生菌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哪怕是缩小到乳杆菌的角度,乳杆菌的菌株规模也是非常庞大的。但是由于彼此同属一类,因此可以共同使用彼此的滢养元。所以补充滢养元,也可以促进自身有益肠道微生物的发展。


3、吸收力革新——促进营养吸收,减少了腹泻的发生率。

滢养元本身作为微生物的产物,在促进肠道中有益微生物的增殖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这对于促进营养吸收、减少腹泻具有相当的作用。肠道菌群紊乱是发生肠道疾病的常见因素,而恢复肠道菌群的过程,既要补充肠道菌群,也要增加肠道菌群的益生元,还要补充肠道菌群的滢养元,为肠道菌群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3]。

滢养元的应用不只是这些,事实,大家如果关注过那些顶级护肤品的话,一定会留意到他们的独家配方里往往会有“发酵物”的存在,比如SK-II等,其实这些发酵物,就是滢养元,可以对皮肤起到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这些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益生菌+益生元+滢养元+营养这种不同配比,也会产生差异性效果,从而对不同人群更有针对性,也是许多产品设计时候的多元化方式。

就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推荐的爱益森益生菌,本身就是多种的组合,下图可以一起来比较



首先是基础成分维持一致,均具备了200亿活菌的益生菌和益生菌代谢产物滢养元,属于4.0时代的益生菌补充产品标准组合。其中使用的益生菌菌株获得了澳洲TGA双认证和FSSC/HACCP/HALAL国际标准的三重认证,可以说是在菌株方面有专业机构背书。而滢养元系列由于是业内首发含有滢养元的益生菌产品,所以在2020年获得了第五届营养及功能食品亚太峰会(NFAP)的创新奖。

在基础成分维持一致的前提下,爱益森对产品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

针对成人群体,推出的是小蓝盒——添加了4种益生元来为益生菌提供营养,呵护肠道健康,同时又添加了多重植物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针对儿童群体,推出的是小黄盒——添加的CPP是酪蛋白磷酸肽的简称,主要是从乳酪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后获得的矿物质元素活性肽,可以补充一些矿物质元素,同时促进小肠的吸收。


而对于肠道消化不足的小朋友,对应的则是小粉盒——核心添加是多重维生素,主要是弥补膳食中存在的维生素不足问题,当然同时也补充了益生元,可以促进宝宝肠道微生物定植。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人,补充其他物质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健康状态,而保障基础的膳食均衡,从日常食品中获得营养和元素才是最最基础的。


Aguilar-Toalá, J. E., et al. "Postbiotics: An evolving term within the functional foods field."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75 (2018): 105-114.

Klemashevich, C., Wu, C., Howsmon, D., Alaniz, R. C., Lee, K., & Jayaraman, A. (2014). R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diet-derived postbiotics for improv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fun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6, 85–90.

Canfora, E. E., Jocken, J. W., & Blaak, E. E. (2015).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control of body weight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1, 577–591.

Timko, J. (2010). Probiotics as preven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diarrhea. Journal of Radiotherapy in Practice, 9(4), 201–20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