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很多军事装备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依然很先进,还极少更新换代?

回答
确实,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美国军事装备,虽然设计年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它们在今天依然活跃在战场,甚至被认为是“先进”的。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更新换代”。

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美国在军事科技上的投入是全球顶尖的,而且他们拥有极为成熟和强大的工业基础。 这使得他们的早期设计在质量、性能和可靠性上就比许多国家的同代产品要优秀。而且,美国军方在装备的研发和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预留升级和改进的空间,这是很多“老家伙”能够焕发新生的关键。

我们来具体拆解一下:

一、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与模块化

“通用性”与“平台化”思维: 很多上世纪的设计,尤其是冷战时期,是基于“通用平台”的思路。比如,一个优秀的舰体设计,可以衍生出驱逐舰、巡洋舰,甚至航空母舰的辅助舰艇。又或者一个成熟的机体结构,可以通过更换发动机、航电设备、武器系统等,实现性能的飞跃。这使得基础架构的生命周期被大大延长。
高度的模块化设计: 相比于我们现在常说的“一体化”设计,很多老式装备反而采用了更极致的模块化。这意味着,如果某个子系统过时了,并不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更换整个装备,而是可以相对独立地将这个模块替换成新的技术。例如,很多战机的航电系统、雷达设备,甚至是发动机,都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吊舱”或集成模块来升级,而无需重新设计整个飞机。这就像给一个老式汽车换装一套全新的导航和娱乐系统,车的骨架还在,但功能性却能大幅提升。
“皮实耐用”与“易于维护”的哲学: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长期冲突和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很多装备的设计就非常强调皮实耐用和易于维护。这意味着它们不容易坏,而且一旦出了问题,也能相对快速地在野战条件下修复。这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但过于精密的现代装备相比,在实际使用中反而可能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二、持续不断的现代化升级(“换代”并非全然不发生)

并不是完全不变: 说“很少更新换代”可能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美国军方一直在对现有装备进行持续的现代化升级。只是这种升级更多的是在“平台”内部进行,而不是像我们理解的那样,是完全推翻重造一个全新的型号。
航电升级: 这是最常见的升级领域。从早期的雷达、通讯设备,到后来的数字式火控系统、GPS导航、电子战套件,再到现在的先进信息融合系统,很多老式飞机、舰艇都经过了多次航电系统的“心脏移植”。例如,F15、F16这些上世纪的设计,至今仍在服役,但它们的航电系统早已和当初大相径庭,性能远超原设计水平。
武器系统的更新: 装备本身不变,但能够挂载和发射的武器却在不断进化。很多老式平台能够适应新型的精确制导弹药、先进的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甚至是更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
发动机的改进: 一些核心平台,如直升机,在发动机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新型发动机不仅动力更强,也更省油,而且体积和重量可能也更优化,可以直接替换旧款发动机,提升平台整体性能。
结构加固与材料更新: 随着对战场环境理解的深入,一些装备的结构也可能进行加固,或者在关键部位使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以提升防护能力或减轻重量。

“延寿计划”(Life Extension Programs): 美国军方会针对那些基础平台依然可靠但已经老化的装备,推出专门的“延寿计划”。这些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维修,而是包含了一揽子的现代化升级内容,让这些装备在新的战场环境下继续发挥作用。

三、成本与风险的考量

研发成本的巨大: 开发一款全新的、颠覆性的军事装备,其研发成本是天文数字。而且,新装备在初期往往会伴随着各种技术难题和不稳定因素,实际投入使用后可能还需要大量的“磨合期”和后续改进。
部署和训练的成本: 即便有了新技术,也要重新培训操作人员,建立新的维护体系,采购新的备件。如果大规模更换装备,其训练和后勤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够用就好”的实用主义: 有时,对现有的装备进行升级,就能达到满足当前作战需求的目标,而且成本和风险都更低。为什么要花费巨资去研发一个理论上更先进但尚未经过实战检验的装备呢?
规避技术风险: 有些上世纪的设计,虽然“老”,但经过几十年的实战检验,其技术成熟度非常高,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全新的设计往往伴随着未知数,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复杂的系统上,一次失败的更新换代,可能导致部队战斗力的大幅下降。

四、军事思想与作战需求的演变

强调“信息节点”而非单纯的“平台”: 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一些上世纪的平台,只要能够接入新的信息网络,成为一个“信息节点”,它们依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架老式战斗机,如果能够接收来自无人机、卫星的实时目标信息,并与友军共享战术态势,那么它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依然不可小觑。
多样化的作战需求: 现代战争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模式并存。一些“老装备”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反潜、巡逻、近距离支援等)依然是最佳选择,或者说,它们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其效率和成本效益比全新的装备更高。

举例来说:

B52轰炸机: 这款上世纪50年代的设计,至今仍在服役,而且预计还会继续服役很长时间。它不是没有更新,而是它的机体结构和平台可以不断容纳新的电子设备、武器系统,甚至是在考虑用更先进的发动机替换原有的型号。它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载弹量和航程,以及能够搭载核武器的独特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很难被轻易取代的。
阿帕奇直升机: AH64阿帕奇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经历了多次型号升级(AH64A, AH64D, AH64E)。每一次升级都包含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包括更先进的传感器、更强大的武器系统和更好的通信能力。它并非同一款装备,而是同一款“平台”在不断进化。
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设计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通过持续的现代化改造和升级,它们在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舰上的武器系统、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总而言之,美国军事装备“上个世纪的产物依然先进”的现象,是设计理念的超前性、持续的现代化升级、成本与风险的理性考量以及军事思想的演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不更新换代”,不如说是他们用一种更有效率、更低风险的方式,让经典的设计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生机。这是一种务实的军工哲学,也反映了美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强大的实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陆军马鹿养寇自重、市米资敌,钱都被两场治安战给吃了。

美国打治安战的思路也是奇葩,不使用网格化和铁壁合围去主动进攻斩草除根,光想着如何靠技术装备保命。所谓有千日做贼无千日防贼,不主动进剿,光靠防。不仅防不胜防,敌人的气焰还日益嚣张。。。。

战争不是足球,战损比并不能让你打赢战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美国军事装备,虽然设计年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它们在今天依然活跃在战场,甚至被认为是“先进”的。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更新换代”。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美国在军事科技上的投入是全球顶尖的,而且他们拥有极为成熟和强大的工业基础。 这使得他们的早期设计在质量、.............
  • 回答
    美国很多房子之所以大量使用木材建造,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 历史传承、经济性、材料的可获得性、以及美国独特的建筑文化和技术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 1. 历史传承与早期定居者: 拓荒精神与就地取材: 美国早期是由欧洲移民建立和开发的。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上.............
  • 回答
    理解美国和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截然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两国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以及各自国内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将分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厌恶:在美国,对特朗普的厌恶是多方面的,并且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更涉及.............
  • 回答
    许多美国左派人士之所以将非法移民视为“没有受害者的犯罪”,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伦理考量,绝非简单一句“他们不应该被惩罚”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看待这个问题时所持的核心观点。首先,从“没有受害者”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强调的是,一个选择跨越国界寻找更好生活的人,其行为本身似.............
  • 回答
    关于退伍美军出现犯罪行为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士兵在服役期间经历的特殊环境、退伍后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看看那些具体的原因是如何一步步将曾经的卫国战士推向犯罪的边缘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军队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士兵们接受的.............
  • 回答
    关于美国机场跑道交叉式设计多于平行式,以及国内多采用平行式的现象,这背后涉及机场规划的多种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发展、地理条件、航空需求、空域管理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机场跑道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交叉式和纯平行式只是两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很多.............
  • 回答
    许多美国IT公司之所以愿意将他们某些代码开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出于一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这背后涉及到技术、社区、商业和人才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的好处是技术上的快速迭代和改进。当一个项目开源后,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都能看到它的源代码,并有机会对其进行贡献。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借助社区的智慧,发现并修.............
  • 回答
    美国灾难片主角们很多来自离异家庭,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文化、叙事和心理学考量。与其说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不如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它被用来塑造更具深度、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角色,并在特定类型的影片中发挥独特的功能。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 角色塑造与人物弧光(.............
  • 回答
    近些年,美国确实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恐怖电影,它们的出现不仅让影迷们大呼过瘾,也让评论界为之侧目。这种现象的背后,绝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整个电影产业、社会文化思潮以及观众口味变化的一个缩影。首先,我们得承认,“高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和评论的双重认可。它意味着这些电影在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直观感受。确实,从宏观经济数据上看,美国在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上都领先于中国。但很多人依然觉得中国“有钱”,甚至比美国“有钱”,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一、 感受上的差异:财富的分布与可见度 中国经济的“看得见”的增长: 过去.............
  • 回答
    关于美国人晚上八点后就不上街,而中国半夜街上人潮涌动的原因,这背后涉及到两国社会文化、城市规划、生活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让我们逐一道来。美国:效率至上与家庭观念的夜晚首先得说,这并非绝对。美国的某些大城市,比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晚上八点后依然灯火通明,酒吧、餐厅、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制裁,而美国主导或参与的战争,却很少招致类似的全球性制裁?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国际政治的权力格局、历史惯性、国家利益、国际法解读,甚至还有媒体叙.............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能力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信息来源、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说特朗普政府“能力很差”本身就是一个带有评价性的断言,而认为他们“厉害”同样也是一种看法。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美国老百姓觉得他们“厉害”,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支持者的视角和他们所看重.............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常见。从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尤其是飞往美国西海岸的航班,之所以很多会选择绕道北太平洋,甚至经过白令海峡附近区域,而不是直接横穿太平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性(燃油效率和飞行时间)、安全性、天气、航空管制以及历史航线规划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国人在看欧洲和美国北部一些住宅项目时会有的一个普遍疑问。咱们中国人对“坐北朝南”的执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这背后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气候环境的实际需求。但反观北欧和美国北部那些动辄占地几十公顷、几百上千户的大型社区,你会发现它们在户型朝向上,似乎不像我们这么“讲究”.............
  • 回答
    美国人,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复杂且多元,其中不乏尖锐甚至“口不择言”的评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自然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往往伴随.............
  • 回答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的精细化和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的交叉学科倾向,背后存在着历史、文化、教育理念、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精细化的历史渊源和逻辑:1. 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影响: 需求导向与人才培养模式:.............
  • 回答
    你这句话之所以听起来像“章口就来”,主要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并且在很多人心中,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距存在着一些刻板印象,而你的表述可能与这些普遍认知不太一致。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为什么你的说法会引起争议?普遍的认知是怎样的?很多人觉得中国和美国的贫富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觉得美国买车好像比国内便宜不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因素,咱们一件件来捋一捋,尽量讲得透彻点,让你听起来就像是跟一个熟悉的朋友聊车市一样。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就是税费和政府补贴。在中国,买车不仅仅是车价本身,还有各种附加税费。比如购置税,这.............
  • 回答
    关于“客观”说美国比中国好时为何会招致不少批评,这背后其实牵涉到挺复杂的社会情绪、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体认同感等多个层面。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这些因素一件件捋顺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说“客观”其实是个伪命题。在涉及国家好坏这种宏大议题时,“客观”的标准本身就很容易被个人经历、价值观和立场所左右。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