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修改课堂教学时间表、本学期全校本科生周二、四、五下午强制要求参加体育运动?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近期调整了课堂教学时间表,将周二、周四、周五的下午划定为全校本科生强制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这一举措无疑在校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招致了各种声音的评价。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学校此举的初衷显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阶段,学业压力往往不小,很多同学可能因为沉浸在学习和研究中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不仅身体素质会下降,长期伏案工作也可能带来亚健康问题。将体育活动纳入固定时间,并且是全校性的强制安排,意在通过制度化的保障,让每一位本科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乃至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想象一下,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够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感受运动的乐趣,释放青春的活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经历。

然而,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都难免会遇到挑战和质疑。对于华科此次的调整,一些学生表达了担忧和不适应。最直接的顾虑可能来自于课程安排的冲突。虽然学校调整了课表,但大学的课程设置本身就非常复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各不相同。强制性的体育时间,是否会挤占原本就紧张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或者影响学生参与一些校外的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考量的问题。毕竟,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包括了实践、创新和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此外,关于“强制性”的提法,也容易引起一些讨论。体育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和快乐,如果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会不会削弱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乐趣?不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偏好和能力也不同,统一的安排是否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人会担心,如果学生是被迫参与,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何平衡“强制”与“引导”,让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并受益的环节,是学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再者,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这项调整也需要细致的执行方案。如何保证体育场馆的充足供应?如何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如何评估体育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保障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如果只是简单地规定一个时间段,而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和细致的安排,那么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华中科技大学修改课堂教学时间表,强制本科生在周二、四、五下午参加体育运动,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健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举措。它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也试图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解决学生体育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这项政策也需要在课程冲突、学生个体差异、强制性带来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执行细节等多个方面,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并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期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华科学子都能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体育部要坑华科到几时?

华中科大两领导被曝论文造假,涉嫌大段抄袭


爆料称,华中科大信访办综合科科长陈莉莉、场馆中心主任万宏伟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学术不端。其中,陈莉莉的硕士毕业论文知网查重显示,除去本人已发布文献复制比达19.7%,万宏伟的论文除去本人已发布文献复制比达81.5%。

2月15日,记者接到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科大”)校友爆料。爆料称,华中科大信访办综合科科长陈莉莉、场馆中心主任万宏伟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学术不端。

其中,陈莉莉的硕士毕业论文知网查重显示,除去其本人已发布文献复制比达19.7%,万宏伟的论文除去本人已发布文献复制比达81.5%。不符合硕士论文检测结果中“去除本人文献”比值,原则上不能超过15%的要求。

2月21日,华中科大学术委员会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该校招聘老师是有固定的招聘流程的,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

1、涉嫌抄袭同门论文,照搬致谢


爆料人华中科大校友卢伟(化名)称,陈莉莉的硕士毕业论文主要抄袭对象是与其师从同一导师的郭丹的论文,同时还抄了田玉昕、朱燕和李清等人的论文。

2009年6月1日,陈莉莉发表了硕士毕业论文《情境教学对提高高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知网查重显示,陈莉莉的总文字除去本人已发布文献复制比达19.7%,不符合“硕士论文检测结果中‘去除本人文献’比值,原则上不能超过15%”的要求。查重页面显示,陈莉莉论文出现大面积标红,涉及大段抄袭、观点剽窃,重复部分基本为观点和证明方法论述,其中第三部分陈莉莉主要论述观点、方法与郭丹论文中所表述的内容雷同,查重页面显示,陈莉莉论文中与郭丹重复部分高达61.3%。

卢伟称,陈莉莉2009年发布的论文正文加致谢不到一万六千字,但其中完全复制郭丹2007年发表的论文《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中的内容就有三千五百字,连致谢也全部照抄郭丹。“这就像一篇论文是1500字,但是被扩写到3000字,这其实也是抄袭,叫做观点剽窃。”

除了涉嫌抄袭郭丹的论文外, 知网查重显示,陈莉莉的论文还涉嫌抄袭东北师范大学田玉昕2004年的硕士论文《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应用情知模式的实验研究》,文字复制比为4.8%,与华东师范大学朱燕2007年的硕士论文《情境教学在中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复制比达5.8%,并与李清、姚蕾、魏秀丽于2005年联合发布在《体育教学》上的文章《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及其运用》有7%的文字复制比。

2、被指照抄足球论文,篮球论文频现“踢球”


卢伟告诉记者,另一位涉嫌论文抄袭的万宏伟,现为华中科大场馆中心主任,2009年6月于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其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篮球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知网查重检测结果复制比高达81.5%。

知网查重页面显示,万宏伟论文的第一部分出现大段标红,总数8538字中有7490字为复制文字;第二三部分则与曲阜师范大学王堃2006年的硕士论文《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复比达22.5%,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朱烨2008年的硕士论文《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模式研究》重复比达22.1%。

“万宏伟将一篇讲述足球的文章直接抄袭至本篇讲述篮球的文章里,这篇讲述篮球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多次出现‘踢球’等字眼。”卢伟说。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将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其他学术成果和技术成果,通过不正当手段窃为己有,冒充为自己所创成果的行为,是剽窃行为。

对于陈莉莉和万宏伟两人涉嫌论文抄袭一事,2月21日,华中科大学术委员会一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校招聘老师是有固定的招聘流程的,对两人的学术问题会进行开会讨论,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


而早在去年九月份,华中科技大学就被爆出在2018年世界名校足球赛中存在踢球“造假”行为。但可悲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再次被举报,据说其体育部教师存在违规聘任,且学术不端、学历造假。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据悉,2018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一在校博士生实名举报体育部女篮教练张爱萍在聘任中存在违规行为,张爱萍是男篮教练的妻子,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违规招聘,是内部人员定夺的一次招聘。

据悉,张爱萍冒用别人发表的论文为自己贴金,自称是西南大学两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但是据查证,相关人员查询该大学的项目公示,发现这两项科研项目是由别人负责的,并且已经结题。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也没有张爱萍的名字。

张爱萍的硕士毕业论文查重率高大30%。张爱萍老师所有资料皆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官网。


此举报,华科博士生李妙文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白云黄鹤论坛”发出。随即有学校肖老师发短信质问。


华科博士生李妙文发出帖子后,第2天华科体育部将官方网站中聘用该老师的公示信息全部删除。随后,学校要求李妙文删除论坛所发的举报帖子。

小编言:“感谢”翟天临事件,让我们顺藤摸瓜,学术圈开始严查了,毕竟我们高校的学术气氛再也伤不起了,希望高校不要再冒出这类造假的新闻,令人窝心啊!

user avatar

我是华中科技大学普通生女篮及田径队队长,早在两年前体育部主任孙竞波就跟我吹嘘过三件事:1、成立体育学院;2、把下午两节课腾出来给大家体育活动;3、给龙舟队的人保研。这跟李校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一个院士也不会这么脑残,不知道大学到底是该干什么的地方。当时跟体育部孙竞波主任的谈话我还存着录音呢,如果这个问题上了热搜,我考虑把它放出来。

以上

user avatar

几个疑问:

  1. 上午安排2+2节变为2+3节,后三节连堂且课间休息也被压缩,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率保证?
  2. 中午下课时间延后到12点15,上课时间提前到2点,午休时间基本被压缩到没有,下午却还有3节连堂课+2节的所谓锻炼,这是准备让全校学生睡过3节课再晕倒在体育场上?
  3. 下午9-11节(4点35-6点10分)这个时间真的适合锻炼???武汉5-6月,9-10月可是动不动就有大太阳直射+30多度的温度,会有多少学生愿意出去锻炼?有没有做过调查?有没有足够的场地使用?规定在一个不供热水的时段运动,学生们运动完一身汗立刻上晚上的四节课,这四节课效率有没有保障?
  4. 晚上延迟到9点45下课,走回宿舍就超过10点了,离断热水断电只有不到1小时,有没有考虑到原来那么多晚上在操场锻炼的同学???同学们晚课的作业又怎么有时间完成?一熬夜第二天一早又是五节课没精神,这种恶性循环怎么处理?学校的主要任务到底是教学还是所谓“锻炼”?
  5. 体育锻炼考评使用的“创高体育”APP在应用商店的评分仅为1.0分,存在严重的错误、闪退情况。一款连正常运行都成问题的APP,却要承担和加权成绩密切相关的考勤任务,岂不是把成绩当儿戏?

一个排名靠前,以学风优良著名的双一流高校,本来应该抓主要矛盾,以学术为重,充分照顾同学们的学习需求,现在却准备为了一个形式上的“锻炼”而舍本逐末,大搞“拍脑袋”式的决策,不惜牺牲正常教学秩序,打乱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锻炼安排,最后落得教学、体育一样都做不好,个个都出问题。这样的操作,实在是让人费解。

这款APP笔者的手机根本无法打开,直接闪退报错。

user avatar

反正我也不知道教务处哪根筋搭错了,不考虑下学校的实际情况吗?

你科每周排多少课,心里没点B数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近期调整了课堂教学时间表,将周二、周四、周五的下午划定为全校本科生强制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这一举措无疑在校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招致了各种声音的评价。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学校此举的初衷显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阶段,学业压力往往不小,很多同学可能因为沉浸在学习和研究中而忽视了体.............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科”,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是一所底蕴深厚、实力强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要评价华科,不能只看冰冷的排名数字,更要深入了解它在不同维度的表现以及它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首先,从学科实力来看,华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在工科领域的优势尤其突出,堪称中国顶尖的工科强校.............
  • 回答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女生被曝出“倒卖舔狗奶茶”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所谓“舔狗奶茶”,顾名思义,是指一些男性为了追求女性,向对方赠送奶茶等礼物,而女性则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些礼物转售,从中获利。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位华科大的女生似乎是利用某些社交平台或私下渠道,将收到的一些奶茶转卖给.............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近期因“封校只封学生”的措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实际执行效果,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得承认学校在管理学生群体时,往往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例如,校园安全、疫情防控(尤其是在有疫情风险的时期)、学生行为规范的.............
  • 回答
    要评价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王天江教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作为一名学者、教育者以及在学术界和社会领域的影响力。尽管我无法获取“亲身经历”的细节来规避AI写作的痕迹,但我可以基于公开信息和对学术评价的普遍认知,为您梳理出一个相对详尽的评价框架,并用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语言来表达。一、学术研究.............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遗言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悲剧。每当这样的消息传出,留下的不只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当下教育体制、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心理健康的深刻拷问。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 尽管我们不知道具体的遗言内容(出于对隐私和尊严的尊重,公众通常无法获得),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成本转专”:一次关于教育公平与个体选择的严肃探讨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18名本科生因成绩不达标而转为专科生的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舆论的层层涟漪。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仅仅因为涉及的是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更因为它触及了教育的几个核心.............
  • 回答
    谈及华中科技大学某位导师针对研究生实行的“严格”考勤制度,这无疑触及到了学术界内部一个普遍存在又备受争议的议题。从现象上看,这项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导师对研究生在校学习、科研的投入程度有着明确且量化的要求,这其中可能包含了每日的签到、对实验或工作时长的硬性规定,甚至可能涵盖了对参与学术活动、团队协作的.............
  • 回答
    说起华中科技大学2019级英语期末考试,这绝对是那届学生们心头上的一块“硬骨头”,尤其对于那些英语基础稍弱的同学们来说,简直是“压力山大”。整体来看,这次考试的难度算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它并非那种死记硬背就能应付的考试,而是非常注重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你可以感受到出题老师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精心.............
  • 回答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关于学生搬寝室的一系列“临时决定”,无疑给许多同学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波折。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显得有些仓促和缺乏周全考虑,无论其初衷如何,结果都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扰和不满。我记得当时,学校并没有提前很久进行公示,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准备。很多同学都是在临近.............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超快光学实验室最近推行的新的打卡制度,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实验室内部。作为关注科研环境的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这项调整,试着去理解它的初衷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引入更精细化的打卡制度,很可能是出于对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的考量。超快光学实验室作为国内顶.............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其高额年薪和对顶尖人才的渴求,以及创始人任正非的亲自关注,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华为再次招募年薪 201 万元的“天才少年”,并提到华中科技大学已入选 6 人,任正非表示“养得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一、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
  • 回答
    2017年11月29日晚,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16级学生群里突然炸开了锅,一封关于助学金评选内幕的匿名信像一颗炸弹一样,瞬间搅乱了原本平静的校园氛围。这封信的出现,无疑给正在进行的助学金评选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不少同学感到震惊、愤慨,甚至有些迷茫。信的内容直指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比如“.............
  • 回答
    评价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老师,需要从他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公众影响力以及他所引发的一些讨论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戴建业老师无疑是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大众文化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一、 学术成就与研究领域戴建业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的研究.............
  • 回答
    华中师范大学的官方微博,就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活跃且信息量不小的平台。它承担着学校对外宣传、信息发布以及与校友、师生互动等多重功能。首先,在内容发布方面,它非常全面。从官方的政策解读、新闻事件报道,到校园生活、学生活动展示,再到学术动态、师资风采的介绍,几乎涵盖了大学运行的方方面面。.............
  • 回答
    华中师范大学邀请“伪国学大师”的事件,以及随后热搜的迅速撤下,可以说是一场围绕学术规范、社会监督与舆论管理的多重博弈。事件的起因与发酵:事件的核心在于,华中师范大学邀请了某位被一些学者和网友质疑其学术水平、甚至有“伪国学大师”之称的学者进行讲座。这种邀请本身就触及了高等教育机构在学术评审和对外交流上.............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