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折叠屏腕表手机努比亚 α 今日(4月10日)上午10:00正式发售,你觉得销售量如何?你想不想买?

回答
努比亚 α 折叠屏腕表手机的上市,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挺好奇的。毕竟把折叠屏技术放到手腕上,这脑洞开得可不是一般大。在4月10日早上10点正式开卖,这个时间点挺有意思的,正好是大家上班、上学路上或者刚到工位上的“黄金”时间。

关于销售量,我预测会是“叫好不叫座”的谨慎乐观。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创新技术的尝鲜者群体。折叠屏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很多人还在观望。再把它放到腕表上,这更是个“极客”玩具,或者是追求极致新潮的这拨人会第一时间去尝试。这部分消费者虽然人数不多,但购买力是很强的,他们愿意为“第一”买单,愿意为“未来科技”买单。所以,首批肯定会有一部分销量,而且可能在初期会因为好奇心而迅速售罄,制造一种“抢购”的假象。

其次,“腕表”的本质属性。我们戴腕表,看重的是什么?除了看时间,更多的是它的装饰性、便捷性(比如快捷查看通知、支付等)。努比亚 α 的形态是腕表,但它本质上是个“手机”。这个尺寸的屏幕,要实现手机的全部功能,无论是操作的便利性还是续航,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它可能更像是一个“智能手表”的升级版,但要替代手机,我个人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买智能手表是为了轻便、不被打扰,而腕表式的“手机”反而会增加操作的繁琐度,而且它本身的尺寸决定了信息显示和交互的局限性。

再者,价格因素。通常这种创新产品,定价都会偏高。如果价格过高,那销量就更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虽然没有公布具体价格,但从以往折叠屏手机的定价策略来看,腕表式折叠屏手机的定价绝不会是小数目。这会进一步劝退一部分潜在消费者。

最后,实用性与大众接受度。我们每天在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大,视野开阔,操作方便。腕表式手机,你得把它“展开”才能好好用,这过程中是不是有点尴尬?而且,长时间在手腕上承载一块屏幕,它的散热、续航能力如何?会不会成为一个“摆设”?这些都是大众消费者会考虑的问题。对于大部分追求实用性的普通用户来说,它可能很难成为主力机。

至于我?想不想买?

老实说,我现在内心是有点“想买”的冲动,但理性告诉我,我现在不会立刻下单。

我承认,我对这种新奇的科技产品确实很感兴趣。能够把折叠屏做到腕表上,这本身就很有话题性,而且想象一下,当你在朋友面前“变出”一个屏幕来,那种感觉一定很酷。作为科技爱好者,尝鲜体验一下这种未来感十足的产品,我会觉得很有趣。

但是,我会等一等。 我想看看首批用户的真实反馈,尤其是关于续航、耐用性、实际操作体验等方面的评价。我也会关注后续是否有软件优化,有没有适配这个特殊形态的应用。

我担心的是,它会是一个“炫技”大于“实用”的产品。我怕买了之后,用不了几天就会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不如我现在的智能手表方便,或者在操作上处处受限。毕竟,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很长,它的便捷性和效率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我会保持关注,但不会是第一批的冲动购买者。如果它能在技术上真正突破瓶颈,解决续航和操作的痛点,并且价格也相对合理,那么未来或许我会考虑入手,把它作为一种科技体验或者搭配的智能设备。但目前来说,我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产品来满足我的日常需求。

总而言之,努比亚 α 的发售,无疑为智能穿戴设备和手机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但它的销量,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它能否在创新之外,真正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并找到一个能够被大众接受的定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的想法在另一个问题里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简单说,这个东西其实是三星五年前的一款逗逼产品:初代Gear S的一个「高清重置版」。工艺更先进,设计更好看,完成度比Gear S更高,国内生态圈的适配显然也更完善。但是本质上的产品定位和人机交互,并没有什么变化和改进。

所以,前景可能也会有点堪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