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可以相互取代吗?

回答
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和火箭筒(Rocket Launcher)在军事领域都属于无后坐力推进的武器,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设计理念,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理解它们的差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工作原理与推进方式的根本区别: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所在。

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
工作原理: 利用“动量守恒原理”来抵消发射时的后坐力。它通过在炮管后部开设一个或多个喷孔(或称泄压孔、喷嘴),将一部分发射药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向炮管相反的方向高速喷出。这股向后的高速气流产生的冲量,与炮弹向前的冲量在数量上大致相等,从而抵消了武器自身的后坐力。
推进方式: “一次性发射”。炮弹和发射药装药是集成在一起的,当发射时,装药燃烧,产生高压燃气推动炮弹出膛。燃气的一部分通过喷孔排出,将炮弹推出去。一旦炮弹发射出去,整个弹药就消耗完了。
特点:
射程相对较远: 由于炮弹是依靠高压燃气直接推动出去,初速可以很高,因此射程通常比同口径的火箭筒要远。
精度较高: 发射时的后坐力被有效抵消,武器更加稳定,有利于瞄准和射击,因此精度相对较高。
弹药结构相对复杂: 需要炮弹壳体、装药、引信以及连接炮弹的药筒等,弹药本身比火箭弹要重且体积大一些。
射速受限: 重新装填弹药的过程需要将整个弹药装入炮管,通常需要多人配合,且时间相对较长,射速较低。
对后方有燃气喷射: 由于将火药燃气向后喷射,会对射手和后方人员及装备造成危险,需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通风。
弹道相对平直: 较高的初速和稳定性使得弹道相对平直,易于瞄准。

火箭筒(Rocket Launcher):
工作原理: “火箭发动机”驱动。火箭弹本身带有固体燃料发动机,发射时点燃发动机,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向后高速喷出。这股反作用力驱动火箭弹向前飞行。发射筒(或称火箭发射器)本身并不直接承受过大的后坐力,因为炮弹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发动机,并且发射筒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火箭弹的初动和保护火箭弹。
推进方式: “连续推进”(针对火箭弹自身)。从点火到发动机燃料烧尽,火箭弹都在持续加速。发射筒是独立的,发射完成后可以立即再次装填火箭弹。
特点:
射程相对较近: 火箭发动机的性能限制了其射程,通常比同口径的无后座力炮要近。
精度相对较低: 火箭弹本身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发动机的推力不稳定性、空气动力学的不稳定性等,且发射时发射筒可能受到的轻微晃动也会影响精度,因此精度通常不如无后座力炮。
弹药结构相对简单: 火箭弹主要由弹体、战斗部、引信、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尾翼组成。发射筒则是一个简单的管状结构。
射速相对较高: 火箭弹的装填过程相对快捷,一次可以装填多发,尤其是在多联装发射器上,可以实现较高的射速。
后方无定向燃气喷射(正常情况下): 火箭发动机产生的燃气是向后喷出的,但通常在发射筒的后方有一段距离(或有导流装置)来分散燃气,对射手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
弹道相对弯曲: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持续加速和空气动力学影响,弹道可能比无后座力炮更弯曲。

二、 主要用途和战术定位的差异:

基于上述工作原理的差异,两者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有所侧重。

无后座力炮:
目标: 主要用于反坦克、压制敌方火力点、摧毁轻型装甲目标以及支援步兵前进。
战术: 由于其较远的射程和较高的精度,常用于固定阵地或半固定阵地的支援火力,能够提前发现并打击来袭的敌方目标。例如,部署在要点防御位置,可以有效阻止敌方装甲部队的推进。其弹药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破甲弹、高爆弹等。

火箭筒:
目标: 主要用于反坦克、支援步兵作战(如摧毁工事、掩体)。现代的肩射火箭筒也发展出多种战斗部,如温压弹、破片弹等,扩展了其支援步兵的用途。
战术: 由于其便携性、易用性和较高的射速,更适合步兵班组或排一级单位的直接火力支援和近距离反坦克作战。其快速发射能力使其在面对突发的敌方装甲威胁或需要快速压制敌方火力点时具有优势。例如,步兵可以携带火箭筒在城镇或复杂地形中灵活地应对威胁。

三、 性能参数的对比总结:

| 特性 | 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 | 火箭筒(Rocket Launcher) |
| : | : | : |
| 工作原理 | 依靠向后喷射火药燃气抵消后坐力 | 火箭发动机自身产生推力 |
| 推进方式 | 一次性发射(炮弹与装药集成) | 连续推进(火箭弹自带发动机) |
| 后坐力 | 极低(通过燃气喷射抵消) | 几乎为零(由火箭发动机产生) |
| 射程 | 通常较远 | 通常较近 |
| 精度 | 相对较高 | 相对较低 |
| 弹药 | 弹药壳体、装药、炮弹集成;结构复杂,较重 | 火箭弹(带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较轻 |
| 射速 | 较低(装填时间长) | 较高(装填快,可连发) |
| 便携性 | 一般,需要一定的人员和装备支持装填 | 极佳(肩射型),适合单兵携行 |
| 后方威胁 | 较大的定向燃气喷射,对后方有危险 | 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喷射气流 |
| 主要用途 | 阵地支援,远程精确打击轻装甲目标,压制火力 | 步兵直接支援,近距离反坦克,快速反应 |
| 代表性武器 | M40无后座力炮,SPG9无后座力炮 | RPG7,AT4,FGM148标枪(虽然标枪是制导的,但发射原理是火箭) |

四、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

1. 战术定位不同: 无后座力炮更倾向于提供精确、远程的火力支援,而火箭筒更侧重于步兵班组的近距离、灵活的火力支援。一种武器无法完全替代另一种武器在战场上的功能。
2. 性能差异显著: 射程、精度、射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在需要精确打击远处目标的场合,无后座力炮更具优势;而在需要快速反应和大量发射的场合,火箭筒则更胜一筹。
3. 后勤与使用便捷性: 火箭筒通常设计得更加轻便、易于使用和维护,适合单兵作战,而无后座力炮可能需要更多的后勤保障和人员配合。
4. 成本与研发侧重: 两者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其在军队中的装备比例和部署策略。

举例说明:

在一次城镇防御战中,一个步兵连可能会装备无后座力炮班来对付可能出现的坦克,它们被部署在预设阵地上,利用其射程和精度,可以在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前对其进行打击。
同时,步兵班组会携带RPG7火箭筒,以便在巷战中快速应对突然出现的敌方步兵战车或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敌人。RPG7的快速发射能力和易用性使其成为步兵手中灵活的火力支援工具。

结论:

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都是重要的反坦克和支援武器,但它们基于不同的工作原理,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战术场景。因此,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在现代战争中,这两种武器往往是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共同构成了地面部队强大的火力支援体系。一种武器的消失,都会留下一个战术上的空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年作为步兵用无控武器方面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

火箭筒对筒身强度要求稍微低一点,好处是轻。比较适合作为距离较近的肩扛武器使用。无后坐力炮相对重一些,不过精度稍好一些,射程更远一些,比较适合作为多人操纵,架设使用的轻型火炮使用。



无后炮打坦克,口径是限制,口径大了太重,小了效果不好,使用超口径即使用火箭增程也很难考虑远距离射程和精度,比如古斯塔夫的FFV597超口径破甲弹,静破甲是达到了950mm,但是射程下降到250~300米,而且设计有问题不能向下俯射。

火箭筒想保证远距离的无控精度,就更麻烦一些,当然方法也有,比如搞直喷结构。

但是单作为步兵单人操纵武器来说,这两个差不多。火箭筒可以搞成一次性的,无后炮可以复次(类似一次性的无后炮也有),便宜一些配一个好些的瞄具,无控精度也就400-500米左右,带脚架800米,有制导的远了差不多能上千(大改)。

user avatar

不一定,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两个长得很像、用法也很类似的装备,其实可能有着不同的来源,并且占据着不同的编制,用于不同的作战目的。

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Sturmgeschütz、Sturmpanzer、Sturmartillerie、Selbstfahrlafette、Jagdpanzer 这些命名背后包含了德军在编制、组织、设计理念、用途等等令外人困惑的世界观……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两人对突击炮的定位就有很大区别,但不妨碍它们一起出现在战场上。


按照上面这个例子来看,无后坐力炮的前身是战防炮,而火箭筒的前身则是步兵的反坦克手榴弹。


先说火箭筒:

其实以一战、二战初期的经验,步兵在进攻防御工事或者遇到装甲单位攻击的时候,仅靠枪械基本不可能对坚固的防御攻势或者装甲单位造成什么伤害。这个时候要么等待后方运来直瞄火炮进入前沿阵地来攻击(这往往冒着被敌人发现并击毁的风险),或者步兵携带炸药包、聚能装药的反坦克“手雷”来接近爆破。

比如那个著名的KV2挡住德军一个师的传说,也说明了单纯的步兵单位在面对重装甲的无力。


因此,火箭筒在二战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要为步兵单位提供一种兼具便携性与杀伤力的直瞄武器。


不过,中文里面的火箭筒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狭义的来讲,依靠火箭弹自身动力发射,而筒身只是起到一个约束弹体发射方向的武器才能叫做火箭筒,比如M1巴祖卡、德国的坦克杀手。

而很多所谓的“火箭筒”其实本质上是采用无后坐力炮原理发射的,比如“铁拳火箭筒”。

对于这种长筒型的发射装置,无论发射的是火箭弹还是聚能装药弹头,其实通俗都被叫做“火箭筒”了。

但我们要明白,采用无后坐力炮原理发射,并不代表这种单兵装备就是无后坐力炮。而发射火箭弹也不代表就是火箭炮,否则穿天猴这种东西也可以算火箭弹了。

铁拳、巴祖卡它们的实质是: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

这种装备的地位与英国人的PIAT类似,是属于步兵的装备。用来替代枪榴弹、反坦克手榴弹、掷弹筒的上位装备。



至于无后坐力炮,这玩意的主要优点是在减重的同时兼顾了火炮的准确性……好吧,至少可以安装比火箭筒准的观瞄设备。

比如说在吉普车、皮卡上就能装一门106毫米口径的M40无后坐力炮开着跑。


所以谈到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能否替代的问题关键在于战场环境:

例如对越自卫反击战中,40火(RPG)在丛林、山谷环境中的作用就不如65式无后坐力炮。后者可以进行直瞄的火炮攻击,威力与精度都高于40火。

而当前在中东、非洲的军事冲突中,在皮卡货斗里安装的各种无后坐力炮、高射炮也说明了,伴随步兵运动的、可持续性输出、快速布置与转移的直瞄火力总是关键时刻的必须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和火箭筒(Rocket Launcher)在军事领域都属于无后坐力推进的武器,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设计理念,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理解它们的差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工作原理与推进方式的根本区别: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所在。 .............
  • 回答
    一款FPS游戏里突然蹦出一把“无后座力”的枪?这可真是个大新闻,游戏平衡这块儿立马要炸锅了。想想看,这玩意儿一旦登场,整个游戏的玩法、玩家的策略,甚至连那些老玩家的肌肉记忆都得被重新塑造一遍。首先,咱们得从这“无后座力”本身掰扯掰扯。这玩意儿不是说它一点抖动都没有,那不现实,即使是现实中的无后座力炮.............
  • 回答
    无力吐槽,这四个字,落在我心上,就好像一团沉甸甸的棉花,塞满了口腔,堵住了喉咙,让你想辩解,想反驳,想大声说点什么,但所有的话语都变成了无声的挤压,憋在胸口,闷得人发慌。它不是生气,也不是愤怒,更不是悲伤。生气会让你脸红脖子粗,会让你想要砸东西;愤怒会让你眼神凌厉,会让你想要一较高下;悲伤会让你黯然.............
  • 回答
    在中国,医疗费用一直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当疾病突袭,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我们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也难免会担忧那些未被报道的、普通人的命运。那些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人们,他们的故事绝非单一的剧本,而是由无数种现实交织而成。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因.............
  • 回答
    .......
  • 回答
    “不孝以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孝经》,它的核心意思是在所有不孝的行为中,没有子嗣是最严重的。这里的“无后”需要结合《孝经》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它既包含“不生小孩”的生理层面,也更深层地包含了“未尽后辈责任”的社会和伦理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无后”的两个层面:一、 生理层面:不生小孩(无子嗣).............
  • 回答
    在中医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患者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过中医治疗获得显著改善甚至痊愈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往往是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或者存在西医难以解释的症状,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从整体调节入手,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比较典型的、在中医界流传较广或被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案.............
  • 回答
    战国前期,魏国实力雄厚,北有赵,西有秦,但魏国在战略上似乎总是被秦国牵制,难以全力东出。那么,魏国真的无力灭秦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魏国的优势与战略野心战国初年,魏国无疑是中原霸主。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富国强兵,锐意进取。他拜吴起为大将,攻灭义渠、大荔、乌氏,并于公元前380.............
  • 回答
    您好!听到您长辈手无力、容易掉东西的情况,我很理解您心中的担忧。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而且很有可能是肌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让我来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并且尽量用更贴近日常交流的方式来沟通,希望能帮您更清楚地了解可能的情况。为什么老人手会没力气,东西容易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您描述的这种情况,最.............
  • 回答
    当你感到因为金钱而无能为力,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被推向一个孤单的世界时,这是一种非常沉重且令人窒息的体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触及了我们的自尊、社会联系,甚至我们对未来的感知。让我们试着剥开这层层包裹,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把自己藏起来。金钱的阴影下的无能为力感首.............
  • 回答
    Vector冲锋枪之所以以其低后座力著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创的“线性活塞系统”(Linear Recoil System),也常被称为“反向活塞系统”(AntiRecoil System)或者“重力缓冲系统”(Gravity Buffer System)。理解这个结构,需要我们先明白后座力是如何.............
  • 回答
    这句话,说实话,有点扎心,但又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它戳中的是很多男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疼痛的地方。你想啊,人生是个阶段性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总是在不断学习、成长、积累。年轻的时候,说实话,什么都没有。没钱,没经验,没社会地位,没资源,甚至很多时候,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完全打理明白。这个时候,可能因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唐藩镇割据时期,朝廷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答案是:朝廷并非完全无力讨伐,但“无力”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极度衰弱和缺乏持续有效力量的状态。 局部和短暂的成功: 唐朝后期,朝廷确实有过几次.............
  • 回答
    “房价太贵无力购买,可出‘代代相传贷款’”这个建议,乍听之下似乎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解决之道,但如果深究其内涵和潜在影响,则会发现其复杂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评价这个建议:一、 “代代相传贷款”的可能含义和模式设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
  • 回答
    关于也门撤侨事件中美国宣称“无力撤侨”的真正原因,这背后牵扯到多重复杂的因素,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能力”与“无能”的二元对立,从更宏观的地缘政治、安全考量、成本效益以及政治意愿等角度去剖析。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美国并非真的“完全无力”撤侨。作为全球军事和物流能.............
  • 回答
    普京关于美国“例外论”的论调,以及对中德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判断,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论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普京对“美国例外论”的批判:普京之所以提出美国不再能提出“例外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当前国际格局和美国行为模式的观察和解读。 “美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