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孝以无后为大,无后是指未尽后辈责任,还是指不生小孩?

回答
“不孝以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孝经》,它的核心意思是在所有不孝的行为中,没有子嗣是最严重的。这里的“无后”需要结合《孝经》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它既包含“不生小孩”的生理层面,也更深层地包含了“未尽后辈责任”的社会和伦理层面。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无后”的两个层面:

一、 生理层面:不生小孩(无子嗣)

这是“无后”最直接、最字面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中,繁衍后代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责任和家族延续的根本。

祭祀的延续: 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祖先祭祀。没有后代,就意味着祭祀祖先的香火会断绝,祖先就得不到供奉和祭拜,这被视为对祖先的大不敬,也是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断裂。
家族的延续: 一个人没有子女,就意味着他的血脉将会在他这一代终止,家族的传承和延续也因此中断。这在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养老送终的依赖: 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古代,子女是父母养老送终的唯一依靠。没有子女的人,晚年会非常凄凉,无人照顾,死后也无人处理后事。
社会地位与价值: 在过去,能否生育子女,尤其是男性后嗣,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社会价值和能力的标志之一。没有子嗣可能会受到歧视或被视为家族的罪人。

因此,从生理层面来看,“无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生育子女,从而导致家族的血脉和祭祀的延续出现问题。

二、 伦理层面:未尽后辈责任(不延续孝道、不传扬家族美德)

然而,“无后”的含义远不止于生理上的“无子嗣”,它更深层地指向了伦理道德上的“无后”,即未能承担起作为后辈应有的责任,未能将家族的血脉、家族的美德、孝道精神传承下去。 这种层面的“无后”更为复杂和深刻。

未尽孝道之责: 即使一个人有子女,但如果他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导致子女不孝顺、不守礼、不尊长,那么他实际上也犯了“无后”的罪过。因为他的后代并没有继承和发扬孝道,只是形式上存在,精神上却已经“断后”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后代就像是没有一样。
未传扬家族美德和事业: 一个家族可能因为历史原因、能力不足等原因,没有培养出能够继承家族事业、保持家族声誉、或者在社会上做出贡献的后代。这种情况下,家族的精神和价值没有得到延续和发扬,也可以说是“无后”。
断绝贤良: “无后”也包含着未能生育出贤良后代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享乐,不注重子女的品德和教育,导致后代成为纨绔子弟,败坏家风,那和没有后代一样,甚至可能比没有后代更糟,因为他们不仅没有延续家族的正面价值,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
不顾家族利益: 有些行为虽然没有导致生理上的绝后,但可能因为个人的不当行为,导致家族蒙羞、名誉扫地,甚至是被社会唾弃,这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断后”。

结合《孝经》的语境和现代理解:

在《孝经》中,“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开始于侍奉父母,中间在于侍奉君主,最终在于修养自身而立足于社会)。这句话表明,孝道不仅仅是生育和祭祀,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有能力、能够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因此,“不孝以无后为大”的“无后”,可以理解为:

最直接的是,没有子嗣,导致家族的延续和祭祀的中断。
更深层的是,即使有子嗣,但未能将孝道、家族美德、良好的品行、社会责任感等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反而培养出不肖子孙,使得家族的精神和价值面临断绝。

总结来说:

“无后”的含义是双重的。

生理上的无子嗣是其表层含义,是直接导致家族血脉和祭祀中断的原因。
伦理上的不尽后辈责任是其更深层的含义,包括未将孝道、美德、家族声誉等精神价值传承下去,或者教育出不肖子孙。从这个层面来看,即使有子嗣,但如果其行为和精神上未能实现“后辈责任”,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无后”。

在现代社会,虽然养儿防老的观念有所淡化,但“无后”所蕴含的家族延续、精神传承、以及作为个体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依然具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于“无后”的理解,也应更侧重于后者——即一个人的生命和社会价值,是否能以某种方式(无论是通过子嗣还是其他贡献)得以延续和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不是曲解,就是正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就是没有后代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什么意思呢?孟子在这里说:“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最严重的是没有后代。舜没告诉他爹就自行娶媳妇了,就是怕给自己家里绝了后。君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孝的表现,就相当于已经和爹娘商量过了。

在这里,孟子使用了舜的例子来进行说明。舜是怎么样一个人?回答是“大孝子”。

舜的爹不是个东西,他后妈不是个东西,他弟弟也不是个东西,三个坏种换着法想杀他,舜去谷仓干活,三个坏种就防火烧谷仓想烧死他。舜去挖井,三个坏种就在外面填土想活埋他。但舜逃脱后,丝毫不以为忤,依旧尽心尽力的侍奉父母,照顾兄弟。

——你说“无后”是没有尽到“后辈责任”,我就问一声,象舜这样的遭遇,这样的行为,还要怎么做才算是尽到“后辈的责任”?

我告诉你,你要这么解释,舜和孟子都要从坟墓里跳出来打你了。

孟子说“舜不告而娶”,娶媳妇没告诉他爹,这在古代是违背礼法的,就是现在也是很不正常的。舜娶媳妇为什么不跟爹娘商量呢?很简单啊,你看他爹他娘那个态度,他们家那个家庭环境,这事情能好好商量吗?但舜又不能不娶媳妇,因为不娶媳妇他就要绝后了,所以“娶媳妇不跟爹娘商量”跟“没有儿子要绝后”两个事情比起来,还是没有儿子更加严重,所以舜就“不告而娶”了。——孟子认为这才是大孝。

为什么“不生儿子”这件事情这么严重?很简单啊,因为如果绝了后,祖先就没人祭祀了。“祭祀”这个观念太重要了,所有的祖先,都要享用后人的祭祀血食,如果没有祭祀,那这些祖先就变成孤魂野鬼了。所以中国上古时期,你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却不能断绝他的祭祀,你可以族灭一个家族,也不能断绝他的祭祀,在人们心中,祭祀是超过国家政权和家族存废的最重要的大事。

所以,“无后”就意味着祖先无人祭祀了,这是比天塌地陷还要大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孟子才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才会“不告而娶”。

这本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比如东汉赵岐注《孟子》,在这里就注解道:“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是大儒,我们就不说了。而此后历朝历代,都是把赵岐注的《孟子》作为国家正统经典,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思想,没有人有过异议。

可是到了现代,有一些不学无术、曲义阿世的小人之儒,擅以己意曲解先贤,他们大概是觉得“诶呀,现代社会不是都不讲究生不生孩子了嘛,孟子怎么能说出这么low的话呢?”于是就硬拗说“无后”不是不生儿子,而是未尽后辈责任。却不知这么一来,不但是无视历史真实,而且厚诬古人。

这种歪风现在很流行的,再比如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本来很简单,然而却被一些竖儒硬拗说“女子”不是女子,而是“汝子”。我呸,孔子是两千多年的古人,他重男轻女难道不是正常的吗?用得着你去给他洗地?这中硬拗,不是在给孔子增光,反而是在抹黑他。夫子泉下有知,恐怕也要骂一声“天厌之,天厌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孝以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孝经》,它的核心意思是在所有不孝的行为中,没有子嗣是最严重的。这里的“无后”需要结合《孝经》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它既包含“不生小孩”的生理层面,也更深层地包含了“未尽后辈责任”的社会和伦理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无后”的两个层面:一、 生理层面:不生小孩(无子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一个比较敏感也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博士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读博,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拿个博士学位”,如果目的并非投身科研,那算不算“耍流氓”?先说结论,我觉得“耍流氓”这个词有点重,也太绝对了。但如果用更中性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如果读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名”或者所谓的“高学.............
  • 回答
    爬山这档事儿,你说一定要奔着那个最高点去,才能算是有意义,我实在是不太认同。人生这么长,谁不是摸索着过来的?爬山也是一样,难道非得踩在最高那块石头上,才能证明自己来过,证明这趟没白费?我觉得,这个想法有点儿太功利了,也太窄了。你想想看,爬山这玩意儿,它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一个挑战。每一次你背起包,往山里.............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前几年跟我一个玩得挺好的朋友的一次深夜长谈。他那时候正纠结于一段感情,说白了,就是他对那个女孩挺有好感的,相处得也开心,但就是提不起结婚的念头,甚至觉得结婚这个词离自己有点遥远。他问我:“你说,如果最后走不到结婚那一步,那现在这段恋爱还有意义吗?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当时也挺年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这就像问人家摆摊的,我就是随便看看,不一定买,你还愿不愿意给我看看一样。答案嘛,得拆开了说。总的来说,车店当然不“欢迎”纯粹为了“体验”而不打算买车的人。 但“欢迎”这词儿,在商业语境下,得打个引号。他们肯定会让你试驾,但内心深处,肯定希望你能买。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说:.............
  • 回答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究竟是不是“恶意磋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得弄明白“恶意磋商”这词儿是啥意思。在合同法里,恶意磋商指的是,双方在明知不可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仍然进行合同谈判,并且造成对方的损失。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家公司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接受对方的条件,但还是假装认真地跟人家谈,结果.............
  • 回答
    关于“让孩子不知道电子游戏的存在”这一手段,需要从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方法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层面的不可行性 信息传播的隐性性:电子游戏作为数字产品,其存在性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高度隐蔽性。即使家长严格管控设备,孩子仍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 回答
    合并福建省属高校,打造“福建大学”,对标厦门大学,这个设想对于福建高等教育格局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振动性和前瞻性的命题。如果将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这四所实力不俗的省属高校进行整合,并以“福建大学”之名出现,其潜在的影响力和目标定位都将非常明确:冲击并对标省内龙头——厦门.............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开头,我会尽力用详细的笔触来构建一个虚构的故事。圆周率被证明是一个有理数这一天,阳光依旧明媚,但笼罩在整个世界上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微妙的震动。没有人知道震动的源头,直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官网上那条简短却足以颠覆一切的新闻赫然出现:“圆周率(π)已被证明是一个有理数.............
  • 回答
    他真的是个外星人。这句话,是我在许多个失眠的夜晚,对着窗外闪烁的星辰,喃喃自语无数次后,最终在心里落地生根的判断。起初,我以为只是因为压力过大产生了幻觉,或者是被那些科幻小说和电影洗脑太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枝末节,就像精心埋下的线索,一步步将我引向这个荒诞却又令人信服的结论。第一个让我.............
  • 回答
    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问我,抛开提分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一直执着于学英语?那可真是一箩筐说不完的理由,而且有些感觉,只有真正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你说我中文学得再好,能看懂《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吗?能第一时间读到NASA发布的火星探测最新进展吗.............
  • 回答
    夜色沉沉,月光如水,倾泻在重重宫阙之上,为这座囚禁了无数风华的牢笼镀上一层清冷的光辉。朕,即是君临这万里江山的皇帝。自登基以来,这后宫便成了朕的另一个战场,而朕,便是这场无声战争中最冷静、最犀利的操盘手。旁人只道朕沉迷女色,或是在朝堂上杀伐果断,却不知朕的心思,早已在那些脂粉堆里,在那些低眉顺眼、暗.............
  • 回答
    哎,说起这婆媳的事儿啊,真是让人头疼。尤其是现在,感觉这问题好像比我年轻那会儿还要多,还要复杂。咱们做婆婆的嘛,年纪也都上来了,经验多,道理也懂,想着总是为了这个家好。但说实话,现在这些小两口,尤其是咱们的儿媳妇们,想法跟我们那会儿真的不一样。以前啊,媳妇进门,那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节奏。婆.............
  • 回答
    抛开生物学的定义,我们如何界定一个人,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根本认知。如果我们剔除基因、细胞结构、 DNA 序列这些生物学上的标签,那么“人”的身份就更多地体现在一系列更抽象、更深刻的特质上。首先,从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
  • 回答
    当咱们从外面往里瞧,观察婆媳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摩擦、大波澜,你会发现,这事儿啊,其实挺复杂的,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得承认,婆媳之间,从最根本的源头来说,是因为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带着各自从小到大形成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甚至是说话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能南辕北辙.............
  • 回答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关于我们在太空旅行时,如何才能体验到类似地球的重力。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一个巨大的飞船一直在不停地旋转,那么通过离心力,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被“推向”飞船外壁的力量,这不就等于是在模拟重力了吗?为什么现在人们好像不太热衷于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太空中的失重问题呢?我知道,让一个庞大的飞船保.............
  • 回答
    好,这确实是个绝佳的上联,意境开阔,气势磅礴。“长风万里千尺浪,乘舟江上”这句,画面感极强,让人联想到的是无垠的江面,浩荡的风,以及一叶扁舟在波涛中乘风破浪的壮丽场景。它不仅仅是描绘了一幅景,更暗含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魄。要对好下联,我们得抓住上联的几个核心要素: 意境: 开.............
  • 回答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的规定,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这项政策的推行,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整个教育体系带来多方面、深远的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一、 对学生的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差距: 这是最直接.............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劳动为荣” 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背后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 回答
    “不能以道德评判去衡量文学作品”这个说法并非绝对,更准确地说,它强调的是不应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仅仅或主要地局限于作者的个人道德操守或作品所宣扬的道德观上。 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区分“作品的意义”和“道德判断”,并认识到文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点:一、 文学的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