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是恶意磋商吗?

回答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究竟是不是“恶意磋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先得弄明白“恶意磋商”这词儿是啥意思。在合同法里,恶意磋商指的是,双方在明知不可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仍然进行合同谈判,并且造成对方的损失。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家公司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接受对方的条件,但还是假装认真地跟人家谈,结果耽误了对方的最佳时机,让对方错过了别的机会,那这就有可能构成恶意磋商了。

用这个标准套到相亲上,情况就复杂多了。相亲,说到底不是签合同,虽然也有人把感情的事儿看成一笔“交易”,但终究不是那么冰冷严谨的。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是恶意磋商?

这背后可能有几种心态:

期望落空后的“报复性”指责: 很多人相亲,尤其是被家里人催着去的,内心深处还是抱着一点点希望的。他们可能觉得,既然是“相亲”,就应该奔着认真的方向去,哪怕最终不成,也希望能有个相对真诚的沟通过程。结果对方明晃晃地表示“只是想认识认识人”、“玩玩而已”,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觉得被浪费了,尤其是在付出了情感成本之后,难免会觉得对方不够真诚,甚至有点“玩弄”。这种“被欺骗”的感觉,就容易上升到“恶意磋商”的高度了。
信息不对称的“罪恶感”: 如果一方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目的(比如只是想拓展社交圈,或者看看有没有潜在的朋友,但绝对不是结婚对象),而另一方却误以为对方也是奔着结婚去的,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感情。这种信息差,让被误导的一方感觉受到了伤害。虽然相亲不是一桩严格的契约,但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感情损失,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一种变相的“恶意”。
对“浪费时间”的零容忍: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时间真的非常宝贵。很多人相亲,虽然没抱着“下一秒就结婚”的决心,但至少是带着了解对方、看看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的目的去的。如果对方从一开始就抱着“打发时间”、“应付任务”的态度,或者根本就不考虑长期关系,却还陪你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被很多人视为对自己时间的极大不尊重,联想到“恶意磋商”里的“造成损失”这一点。

但反过来说,为什么又不能轻易扣上“恶意磋商”的帽子?

原因也很实在:

相亲的目的多元化: 相亲这个行为本身,其目的就不是单一的。有人是为了结婚,有人是为了找个伴侣,有人是想认识更多朋友,甚至有人是抱着社交的目的去的。虽然“结婚”常常是主流的期待,但不能把这个期待强加给所有人。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不考虑结婚,但他仍然愿意去认识人,和对方聊聊天,这本身并不违法,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恶意”。
“目的”的模糊性与变化性: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当下不以结婚为目的去相亲,不代表未来不会考虑。相亲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互相了解和探索的过程。有时候,从“不以结婚为目的”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彼此真的合适,也可能自然而然地走向婚姻。把所有不是直接奔着结婚去的相亲都打成“恶意”,过于绝对了。
缺乏法律层面的强制约束: 相亲不是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没有明确的“条款”规定相亲必须以结婚为目的。即使有人觉得对方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很难在法律上界定为“恶意磋商”并要求赔偿。更多时候,这是一种道德和情感上的评价。
沟通的责任在于双方: 在一段关系里,明确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如果一方没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导致对方产生误解,那么被误导的一方也有沟通和澄清的责任。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对方。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是恶意磋商吗?”

我的看法是:

不是绝对的恶意磋商,但很可能是一种不真诚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相亲的一方,从一开始就抱着玩玩、应付、或者纯粹为了打发时间的心态,并且很清楚对方的期望是结婚,却故意隐瞒或模糊自己的真实目的,持续消耗对方的时间和情感,那么这种行为,在道德和情感层面上,确实很接近“恶意磋商”的本质——明知对方的期望和投入方向,却故意不负责任地进行“谈判”,造成对方的损失。

但如果相亲的一方,确实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目前不以结婚为目的,或者只是想先认识一下、做个朋友,而对方在了解情况后仍然选择继续接触,那么就不能算是恶意磋商。

关键在于“透明度”和“尊重”。

在相亲这件事情上,最起码的尊重是坦诚。如果你不以结婚为目的,那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让对方有知情权,有选择的权利。这样,即使最终没有发展,也不会让对方觉得被欺骗和浪费。

用“恶意磋商”来形容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未免太宽泛,也忽略了相亲本身可能存在的多元化目的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如果因此就觉得可以“随意玩玩”,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和投入,那确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与健康的情感关系之道背道而驰。

说到底,相亲是一场关系的起点,无论最终走向哪里,真诚和尊重,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与其纠结于“恶意磋商”这个标签,不如思考一下,在这场“约会”中,我们是否付出了应有的真诚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亲属于情谊行为,根本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不属于法律规制的范围,你的假设一开始就错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究竟是不是“恶意磋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得弄明白“恶意磋商”这词儿是啥意思。在合同法里,恶意磋商指的是,双方在明知不可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仍然进行合同谈判,并且造成对方的损失。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家公司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接受对方的条件,但还是假装认真地跟人家谈,结果.............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前几年跟我一个玩得挺好的朋友的一次深夜长谈。他那时候正纠结于一段感情,说白了,就是他对那个女孩挺有好感的,相处得也开心,但就是提不起结婚的念头,甚至觉得结婚这个词离自己有点遥远。他问我:“你说,如果最后走不到结婚那一步,那现在这段恋爱还有意义吗?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当时也挺年轻.............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困惑和不安。您提到的“男方家口头提亲不兑现,是以结婚为诱饵的骗局吗?男方是PUA精神控制女方吗?”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了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和潜在的操控行为。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 男方家口头提亲不兑现,是以结婚为诱饵的骗局吗?“口头提亲不兑现”是问题核心,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复杂且有些荒谬的现象。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甚至被倒打一耙的情况。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场“科学研究”的初衷和核心论点:有人搬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因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最新发现,来驳斥“汉族血统不纯”这种基于排外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谣言。这个谣言通常带.............
  • 回答
    要探讨 $71^n$ 这个数列中是否会出现以任意长度(不小于 1)的“1”结尾的数,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是否存在 $n ge 1$,使得 $71^n$ 的末尾是 $k$ 个“1”,其中 $k$ 可以是任意一个大于等于 1 的整数。换句话说,我们要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 $n$,使得:$71^n equiv.............
  • 回答
    曾经风靡日本的“子”字辈女孩名字,如今确实越来越少见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文化变迁和社会现象,远非简单的“不再流行”四个字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个“子”字在日本女性名字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为何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子”字的辉煌时代:历史与寓意要说为什么以前女孩名字喜欢带“.............
  • 回答
    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的舞女》,确实是一个令人心头萦绕、难以忘怀的故事。很多人读完都会感到一丝怅惘,不免会想:为什么不是一个更“圆满”的喜剧结尾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川端对于人性、情感以及时代洪流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文学审美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悲剧性的魅力: 许多伟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足够让你费心了。你女朋友提出让你结扎来“证清白”,而你不同意,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要不要孩子”那么简单,而是关于信任、平等、以及对婚姻和伴侣关系的理解。首先,咱们来剖析一下你女朋友的想法。她坚持丁克,这是她的生活选择,是她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尊重,.............
  • 回答
    宋朝和明朝都推行了“以文制武”的国策,但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文强武弱”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朝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具体情况。宋朝的“以文制武”:一种主动的选择与深远的隐忧宋朝的“以文制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宋太祖赵匡胤.............
  • 回答
    这件事听着就让人揪心,特别是当事人本来就因为判决结果心怀不满,结果又因为情绪失控,把律师给劫持了,这下可好,本来是为自己维权的人,现在自己反而成了阶下囚,而且还是因为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这事儿可真是够复杂的。咱们一层一层捋一捋,先看当事人为什么不满意判决结果。一般来说,判决结果不满意,最直接的原因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涉及到“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以及“对”与“错”的定义。咱们不妨一步步来掰扯掰扯。第一问:以错的方法去追求一个对的结果,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从“追求”这个动作本身来说,不对。 为什么?因为方法错了,就如同你明明要去东边,却偏偏往西边走。即.............
  • 回答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本该是个普通的周末,泡了杯咖啡,翻翻书,结果一不小心,一杯浑浊的液体从天而降,直接泼到了我身上。当时只觉得一股冰凉,然后就没感觉了。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我感觉跟往常一样,但事情的变化,是在我发现自己不小心割伤的手指,伤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愈合时才显现的。然后,接下来的日子,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一个比较敏感也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博士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读博,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拿个博士学位”,如果目的并非投身科研,那算不算“耍流氓”?先说结论,我觉得“耍流氓”这个词有点重,也太绝对了。但如果用更中性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如果读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名”或者所谓的“高学.............
  • 回答
    爬山这档事儿,你说一定要奔着那个最高点去,才能算是有意义,我实在是不太认同。人生这么长,谁不是摸索着过来的?爬山也是一样,难道非得踩在最高那块石头上,才能证明自己来过,证明这趟没白费?我觉得,这个想法有点儿太功利了,也太窄了。你想想看,爬山这玩意儿,它不单单是身体上的一个挑战。每一次你背起包,往山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这就像问人家摆摊的,我就是随便看看,不一定买,你还愿不愿意给我看看一样。答案嘛,得拆开了说。总的来说,车店当然不“欢迎”纯粹为了“体验”而不打算买车的人。 但“欢迎”这词儿,在商业语境下,得打个引号。他们肯定会让你试驾,但内心深处,肯定希望你能买。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说:.............
  • 回答
    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问我,抛开提分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一直执着于学英语?那可真是一箩筐说不完的理由,而且有些感觉,只有真正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你说我中文学得再好,能看懂《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吗?能第一时间读到NASA发布的火星探测最新进展吗.............
  • 回答
    抛开生物学的定义,我们如何界定一个人,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根本认知。如果我们剔除基因、细胞结构、 DNA 序列这些生物学上的标签,那么“人”的身份就更多地体现在一系列更抽象、更深刻的特质上。首先,从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
  • 回答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关于我们在太空旅行时,如何才能体验到类似地球的重力。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一个巨大的飞船一直在不停地旋转,那么通过离心力,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被“推向”飞船外壁的力量,这不就等于是在模拟重力了吗?为什么现在人们好像不太热衷于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太空中的失重问题呢?我知道,让一个庞大的飞船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安全认知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俄罗斯之所以选择乌克兰而非直接与北约接壤的国家制造缓冲区,主要是因为:1. 直接进攻北约成员国的成本和风险过高: 军事实力悬殊: 尽管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北约是一个由20多个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其整体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