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国防部长也都是文人啊
打仗时候享有最高统帅权力的总统也好主席也好书记也好总理也好,也都不是将军啊
问题就在于
你不要瞎指挥··················不要不懂装懂
是吧,宋代是文人抢功劳瞎指挥,输了贬官过几个月就官复原职了,武将是罪魁祸首杀了再说,赢了文人升官,武将家里狗长角恐怕有不轨之心赏他一个自尽吧···
明代太监监军虽然抢功劳但是不瞎指挥啊····
崇祯恢复太监监军的时候怎么说的,朕御极之初,摄还内镇,举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结果你们···········
前边正打着呢,你堂堂总统打电话给前线:张班长,把你的机枪往前移动三十米····
李排长打着打着正想用机枪压制左边包抄过来的人呢,回头一看,我的机枪!我放这里这么大一挺机枪呢!!
对比下我们看主席的电报,很简单,大部分都是你这个月想办法消灭多少敌人,你这个月要拿下几个城市,具体怎么弄,你自己根据自己情况自己研究,我这里就提一个大概的方向···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落第举子打的两个进士屁滚尿流
明朝末年要指望反贼李定国举人张煌言海寇朱成功,状元进士们是干好事干不了干坏事也干不了··
清朝末年同进士曾国藩举人左宗棠老农杨秀清···状元进士们还是干好事干不了干坏事也干不了··
其实这就是晏子说的,儒家的学问永远也学不完,汉唐时候你学完儒家还能学别的,到了后来儒家的学问越来越多,已经是你学儒家的学到最后,已经没时间学别的了······
清朝中期以后,进士去当官身边都带着一堆钱粮师爷刑名师爷··就是这个原因···当官都不会当了···
他自己是真的除了满嘴圣人言论那是什么都不会了···
但是好歹清朝的儒家还知道自己不会要带钱粮师爷刑名师爷···
宋代可真是就算我不会,那我也要亲自去指挥····
实际上,唐朝也经常以文制武。裴度、白敏中都以宰相之尊,上前线挂帅(还有一个房琯,不过这是打败仗的反面例子)。问题是裴度、白敏中都在第一线作战(裴度有一次还差点被嘴炮混功爱好者李光颜坑死),铁血强宋的文官像范仲淹、庞籍、韩琦,大都龟缩在后方。
当然宋朝也有被任命方面之寄又能冲锋的文官,比如王韶、章楶,不过这两人一般被当作武人。
宋主要两个问题,军队中分权过度,指挥混乱且互相掣肘;文官以怯懦为荣,不愿意亲临一线作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
宋代其实一直都有文士谈兵的风气,但始终被打压。比如张载从一个热血豪杰被范仲淹忽悠成了一个整天讲大道理的理学家。
大明虽然以文制武,轻武重文,那是瞧不起武人无学。文人上战场冲锋陷阵是非常受尊重的。
且明代的重文轻武,有趣地导致了武将往往习作诗词文章,展示文学,以显示自己并非不学无术;如戚继光、俞大猷、李如松,皆以能诗著称。
关于宋朝过度分权导致军事衰弱,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
————————————————————————————————————————
开元末期,宰相李林甫以“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为理由,建议玄宗重用蕃将,进一步削减了文士出身官员的统兵机会。后来安史乱起,朝廷为了作战任务的需要,也改派有军事经验的武将取代某些由儒者担任的地方官职。例如,河东太守李麟,在任时甚有政声,但因安禄山的军队逼近,“朝廷以麟儒者,恐非御侮之用,乃以将军吕崇贲代还”。
儒者、文士不能处理军事的印象,似乎在玄宗朝晚期已然形成,上位者将统兵之任交付武臣成为趋势。
然而,“卿相统兵”毕竟是唐代长期的传统,肃宗即位后,仍任命有“文武才”的文臣统兵。至德年间(756~758),房琯和张镐先后以宰相的身份统兵作战,但两人皆未能立功。尤其是房琯亲自领军反攻长安,却大败于陈涛斜。当时人将此一挫败归咎于房琯所倚重的僚属李揖、刘秩等人是“儒家子,未尝习军旅之事”,似乎更加深了读书人无法处理军务的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官更有理由独揽军事议题的发言权,压制文臣对于边防的建言
——————————————————
就此段材料而言,唐朝实有以文制武传统,且以文统武的时代,反而是军事上最辉煌的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