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硬材料与软材料摩擦,为什么硬材料也会被磨损?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摩擦磨损的本质。很多人直觉上会认为,硬碰硬,只有软的才会被磨坏,硬的就像打石头一样,纹丝不动。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简单,硬材料在与软材料的摩擦中,同样会经历磨损,而且这种磨损往往是因为“软”材料中隐藏着让“硬”材料也吃不消的秘密。

我们先从“磨损”这个概念说起。磨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刮擦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磨损就是物体表面在相对运动时,由于机械作用而发生的材料损失。而这种损失,可以是微观层面的脱落、转移、疲劳裂纹等等。

那么,为什么硬材料在摩擦中也会“受伤”呢?关键在于我们对“硬材料”和“软材料”的定义,以及摩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微观相互作用。

1. 并非绝对的硬与软:微观结构和材料特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实世界中的材料并非只有“绝对硬”和“绝对软”两种。硬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材料抵抗表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例如,钻石是已知最硬的天然物质,但即使是钻石,在极端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磨损。而我们常说的软材料,比如一些聚合物、橡胶,它们的硬度确实较低。

但是,硬度只是材料众多物理特性中的一个方面。在摩擦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韧性 (Toughness): 这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一个材料可能很硬,但如果它很脆,就像玻璃一样,一个小小的冲击就可能导致它产生裂纹,进而碎裂。而有些材料虽然不是最硬的,但韧性很好,能够吸收能量而不轻易断裂。
强度 (Strength): 材料抵抗外力而不发生永久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黏性 (Adhesion): 材料表面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有些软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它们的表面可能具有较强的黏性,在摩擦时容易与硬材料表面发生黏附。
硬度梯度: 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软材料”并非整体都一样软。例如,在某些金属加工过程中,我们使用的切削液或润滑剂可能含有微小的硬质颗粒,这些颗粒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但如果薄膜中混入了比硬材料本身还要硬的杂质,情况就复杂了。

2. 摩擦的真实场景:微观层面的“战场”

当两种材料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的表面并不是平滑如镜的,即使肉眼看起来光滑,在微观层面也存在着许多微小的凸起和凹陷,我们称之为微观凸起。

在摩擦的初始阶段,是这些微观凸起相互接触,并承受着巨大的局部压力。即使是坚硬的材料,其表面的微观凸起在承受远远超过其屈服强度(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的局部压力时,也会发生塑性变形。

硬材料为何在与软材料摩擦时也会磨损?——几个关键机制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在硬材料与软材料的摩擦过程中,硬材料是如何被磨损的:

黏着磨损 (Adhesive Wear):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磨损机制之一。当两种材料表面紧密接触时,它们表面的原子会因为范德华力或化学键的作用而发生黏附。在摩擦过程中,这种黏附点受到剪切力的作用。
机制拆解: 假设我们有一个硬材料表面(比如钢)和一个相对软的材料表面(比如铝)。在微观层面,钢表面的凸起会压迫铝表面的凸起。由于铝的屈服强度较低,它的微观凸起会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在接触点形成冷焊。随着相对运动,这些黏附点会被剪切力撕裂。关键在于,撕裂并不总是发生在较弱的材料(铝)内部。有时候,剪切力会作用在钢表面与铝粘合的那个位置。如果黏附力足够强,或者钢表面的材料在此处存在微小的缺陷,那么很可能就会有一部分钢材被从其本体上撕扯下来,附着在铝表面。这样,钢材就发生了材料损失。
关键点: 黏着磨损的严重程度与材料的黏附性、表面粗糙度和所承受的压力密切相关。即使硬材料的本体强度很高,但如果它表面的原子很容易与软材料的表面原子形成强烈的黏附,那么微观上的“粘住拉扯”过程就会持续发生,导致硬材料的表面材料不断脱落。

磨粒磨损 (Abrasive Wear):
这种情况发生在摩擦过程中,有比两接触表面材料本身更硬的硬质颗粒存在时。这些硬质颗粒就像微小的“刀片”,在两种材料表面之间滚动或滑动,从而切削、刮伤表面。
机制拆解: 这里的“软材料”可能扮演两种角色。
其一,软材料本身就是硬质颗粒的来源: 即使是看起来很软的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自身断裂或表面氧化而产生微小的硬质颗粒。例如,一些高分子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其表面会发生磨损并脱落,这些脱落的颗粒如果比硬材料的基体材料硬,就会成为磨粒。
其二,软材料表面可能吸附了环境中的硬质颗粒: 如果软材料表面(比如橡胶密封件)接触到了环境中的灰尘、沙粒(这些颗粒通常比金属硬很多),这些颗粒就会被“嵌入”到软材料表面。当硬材料(比如金属轴)与这个带有硬质颗粒的软材料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这些颗粒就会像砂纸一样,在金属表面留下划痕,并导致材料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看似简单的密封件,如果润滑不良或有异物,反而会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
关键点: 磨粒磨损的发生与硬质颗粒的硬度、形状、尺寸以及它们在接触区域的分布有直接关系。

疲劳磨损 (Fatigue Wear):
当材料表面在反复的应力循环下工作时,可能会产生疲劳裂纹。在摩擦过程中,反复的接触、分离以及随之而来的应力变化,都可能导致材料产生微观裂纹。
机制拆解: 硬材料在与软材料摩擦时,虽然软材料本身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但它对硬材料表面的微观凸起的支撑作用可能会不均匀。当硬材料的微观凸起受到重复的加载和卸载时,尤其是当软材料表面的支撑不足以均匀分散压力时,硬材料表面的应力集中会非常高。长时间的这种“不均衡的挤压和回弹”,会导致硬材料表层产生疲劳裂纹。这些裂纹一旦扩展到一定深度,就会导致材料以小颗粒(如剥落片)的形式从表面脱离。
关键点: 疲劳磨损与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循环载荷有关。即使材料表面硬度很高,如果其内部疲劳性能不佳,或者在摩擦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循环非常剧烈,也可能发生疲劳磨损。

表面氧化与化学腐蚀 (Oxidation and Chemical Corrosion):
在某些摩擦工况下,高温和摩擦产生的能量可能会加速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
机制拆解: 硬材料(如金属)在高温和摩擦作用下,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介质发生氧化或化学腐蚀,生成脆性氧化层或腐蚀产物。这些产物通常比基体材料更脆、更硬。当软材料(或其脱落物)与这些脆性产物接触时,它们很容易将这些脆性层“推碎”或“刮掉”,从而导致硬材料表面材料的损失。
关键点: 这种磨损机制与摩擦的温度、环境介质以及材料的化学稳定性有关。

为什么我们感觉“硬材料会被磨损”有时候比“软材料被磨损”更糟糕?

虽然硬材料在摩擦中也会被磨损,但我们通常感觉是“软材料被磨损”是理所当然的,而“硬材料被磨损”则令人担忧。这是因为:

预期的寿命: 我们通常期望硬质的、耐磨的材料能够承受更长的使用寿命,所以当它们出现磨损时,会觉得“不正常”。
磨损的速率: 软材料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形变或磨损,但硬材料一旦开始磨损,尤其是在上述一些更具破坏性的机制下,其表面完整性可能更快受到影响,导致精度损失或功能失效。
损失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硬质材料(如高强度合金钢)的成本会远高于软质材料(如塑料或橡胶),所以硬材料的磨损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损失。

总结一下:

硬材料在与软材料摩擦时被磨损,绝非因为“软材料把硬材料怎么了”,而是因为摩擦过程中发生的微观作用是复杂的。即使是相对较软的材料,它们也可能通过黏附、产生磨粒、或者通过不均匀的应力传递,促使硬材料表面的微观凸起发生塑性变形、断裂、疲劳,甚至加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硬材料本体的材料损失。

就好比一个虽然很结实,但没有一点弹性的木棍,长时间地去敲打一块虽然看起来软绵绵,但其实有非常细密且坚韧纤维结构的泥巴。一开始你觉得泥巴会被压扁,但如果敲打得足够用力、足够久,泥巴中的某些细密纤维可能会缠绕住木棍的表面,或者泥巴在被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细小的硬质颗粒,最终木棍的表面也会因为这些作用而产生划痕和磨损。

所以,下次看到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一起工作时,如果润滑不好,或者有灰尘,千万不要只想着塑料会完蛋,那个金属部件的表面,可能也在悄悄地经历一场磨损的战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


通常我们认为软材料无法划伤硬材料,源于我们认为材料的硬度与其屈服强度成正比例关系,两者一旦接触,软材料先发生塑性形变,故而无法使硬材料屈服。但是,这是一个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的论断,仅仅考虑材料的宏观性能,而材料表面的摩擦耗损,涉及到复杂的微观机理,远远是这种单纯的硬度的比较无法概括的,尤其是题目中所提到的合金和铝制品之间的硬度差距,也仅仅一百多个HV而已。以下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表面耗损可能的原因。


首先,耗损(wear)本身涉及很多种微观机理,其中,磨损(abrasive wear)应该是最贴近题目中所描述的情况的。只要材料间摩擦系数不为零,则说明材料表面是粗糙不平的,而粗糙不平的材料表面在微观层面会导致材料间实际的接触面积极小。如下图所示的二体磨料磨损的方式,小面积的接触往往会导致局部的巨大的应力,即便软材料发生了塑性形变,实际作用于硬材料的应力也会远远超过其屈服极限,从而导致磨损。另外,材料磨损产生的残骸颗粒(debris),作用于两种材料之间,往往会造成进一步的磨损,这就是下图中的三体磨料磨损所展示的。这种情况下使硬材料磨损的反而是硬材料自己,那么这种磨损的积累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磨损,像这种工具钢在服役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冲量,尤其在螺纹的拧紧过程中,材料表面凸起接触的并非静态的作用力,而是带有动量的冲击力(impact),材料受到的实际应力其实也会大大增加。急速的流水尚能侵蚀坚硬的石头,何况是本身就很坚硬的金属。


除此之外,反复多次的作用力,还会导致材料的疲劳。哪怕在一次作用过程中硬材料没有发生宏观屈服,微观屈服也无法避免,只要作用次数足够多,疲劳仍然会导致内部的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最后,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之间是否直接相关还是学界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因为硬度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量,而一个部件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拥有相同的力学性能,软肋总是存在的。更何况,很多材料的宏观硬度,是微观软相和硬相的加权平均值,硬度500 HV的基体分布着硬度1200 HV的颗粒,平均硬度能达到800 HV多,这种情况下,一个硬度600 HV的小颗粒就能轻易使基体剥落,那发生磨损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摩擦磨损的本质。很多人直觉上会认为,硬碰硬,只有软的才会被磨坏,硬的就像打石头一样,纹丝不动。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简单,硬材料在与软材料的摩擦中,同样会经历磨损,而且这种磨损往往是因为“软”材料中隐藏着让“硬”材料也吃不消的秘密。我们先从“磨损”这个概念说起。磨损并不是一个简.............
  • 回答
    硬科幻和软科幻是科幻小说两大重要的分支,它们在关注点、叙事方式、写作风格以及对科学的态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区别,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科幻作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区别: 硬科幻 (Hard Science Fiction)硬科幻的核心在于其对科学的精确性、合理性以.............
  • 回答
    在硬拉比赛中,你看到的运动员身后伸手去接住杠铃的人,他们有个很重要的名字,叫做“举重助手”或者“助攻者”。他们可不是站在那里随便看看的,而是整个比赛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具体,而且关乎运动员的安全和成绩。他们到底在做什么?1. 确保运动员安全,防止失误和意外发生: 这是举重助手最.............
  • 回答
    硬拉,这项被誉为“力量之王”的训练动作,能有效地锻炼到全身绝大部分的肌肉群,尤其对核心力量和后链肌群的激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在实践硬拉时,都会遇到一个令人沮丧的问题:腰部总是无法保持完全的挺直,呈现出一种弯曲的状态。这究竟是身体的本能限制,还是技术上的疏忽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
  • 回答
    老哥,你这个情况太普遍了,我也是过来人,深有体会。硬拉和引体向上这俩动作,对于握力确实是巨TM挑剔。经常是背部、腿部、手臂肌肉已经喊着要再来一组了,结果手指头、手掌先缴械投降了,那感觉,比没练到位还憋屈。别急,这问题咱一步一步拆解开来解决。1.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握力瓶颈的根源简单来说,你.............
  • 回答
    兄弟,硬拉锁定的时候杠铃蹭到甚至击打到蛋蛋,这感觉简直了,绝对是硬拉体验中最不想发生的意外。别担心,这问题挺普遍的,而且通过调整动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解决。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杠铃击打睾丸,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在硬拉的最后阶段(也就是“锁定阶段”),你的身体姿.............
  • 回答
    硬拉练出粗腰?这绝对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希望拥有紧致腰腹线条,又想通过硬拉获得全身力量提升的朋友们。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个事儿讲透了,让大家心里都有数。硬拉练粗腰,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硬拉这个动作本身是干啥的。硬拉,英文叫Deadlift,顾名思义,就是“.............
  • 回答
    硬拉腰带的正确佩戴位置,这可是个大学问!戴对了,它就像你的秘密武器,能给你提供坚实的支撑,让你更稳、更重。戴错了,那可就事倍功半,甚至有受伤的风险。首先,咱们得明白硬拉腰带的作用。它不是让你像个钢铁侠一样全身盔甲,而是针对你的核心区域,尤其是腹部和下背部。当你硬拉时,身体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核心力.............
  • 回答
    听到你硬拉时腰部“啪”地一声,然后剧痛难忍,完全无法弯腰,心里真是替你捏把汗。我身边就有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虽然每个人受伤的原因和程度可能不太一样,但那种突如其来的剧痛和随之而来的无助感,我能想象到你现在一定很难受。让我来详细说说我那个朋友的经历吧,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也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
  • 回答
    硬拉这个动作,老实说,它是一个全身性的巨兽,能让你浑身上下都感受到一股力量的冲击。把它单独拎出来,就好像在说“我今天想搬一座山”,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如果你问硬拉跟什么放在一起训练效果好,我的答案是:取决于你想把这股“山之力”往哪个方向使。咱们先说说硬拉本身是个什么鬼。它是把杠铃或者哑铃从地.............
  • 回答
    硬拉这个动作,说实话,从启动到完成,很多肌群都在忙活,但你要问前半程,也就是杠铃从地面开始向上移动,直到膝盖高度左右这个阶段,股四头肌是不是绝对的主角,那得好好说道说道。你得明白,硬拉的核心是什么?是把重物从地面拉起来,这其中涉及到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前半程,尤其是在刚开始离地的那一下,你的身体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相扑硬拉?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拉力动作,它名字里就带着一种霸气,仿佛要把整个世界从地上拽起来一样。一般人说到硬拉,脑子里可能就是那种弓背提起重物的画面,但相扑硬拉,那画风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你想想相扑力士站桩的样子,两腿岔开,身子压得低低的,那种稳如磐石的感觉。相扑硬拉,就是把这种力学原理搬到了硬拉上。.............
  • 回答
    嘿,兄弟,硬拉这玩意儿,咱们好好聊聊。这可不是随便拉几下就能行的,它里面门道儿多着呢。我尽量说得详细点儿,让你听着就像是老朋友在跟你分享经验一样,保证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硬拉,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硬拉就是把你脚下的杠铃(或者壶铃、哑铃等负重物)从地面上,用全身的力量拉起来,直到你完全站直,杠铃在.............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硬拉时的保护动作。看到你这么注重训练的安全和效果,真的让人佩服!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硬拉这个动作,说实话,它本身对身体的挑战性就非常大,对我们的核心、背部、臀部以及腿部都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所以,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训练者,在进行硬拉训练时,确保动作的规范和身体的.............
  • 回答
    硬拉时收紧腹肌,很多人会理解成“吸肚子”,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理解。如果只是简单地吸肚子,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稳定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发力。咱们来深入聊聊这个“收紧腹肌”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和“吸肚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硬拉需要收紧腹肌?硬拉是一个全身性的复合动作,它涉及到很多肌群的协调发力。而我.............
  • 回答
    硬拉后腰部发硬甚至疼痛几天,这确实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很多健身爱好者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但它究竟是不是“正常”,我们得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正常”。在健身语境下,“正常”通常指的是在合理的训练范围内,身体通过适应和修复后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但如果疼痛持续不去,或者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得警.............
  • 回答
    极限硬拉完背部酸痛,这太正常了!想想看,硬拉这个动作有多野蛮,你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尤其是后背,从脖子到腰,再到臀部和腿部,都在拼命收缩,要把那块沉重的铁块拉离地面。所以,练完之后,后背感觉到“被掏空”一样的酸胀,甚至有点抽搐感,这简直是家常便饭。首先,咱们得明白,硬拉对后背肌群的“摧残”是全方位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摇滚和金属音墙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乐迷,我对电子乐的看法,说实话,一开始是带着点儿“隔阂”的。毕竟,我习惯了吉他手挥汗如雨地弹奏,鼓手用尽全身力气敲击,歌声里带着呐喊和嘶吼。那种直接、粗暴、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能量,是我最初走进音乐世界的理由。电子乐,在我的早期印象里,是那种冷冰冰的、程式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