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化想想就头疼——硬科幻
影视化想想就容易——软科幻
2
投资人看了ppt把你骂出去——硬科幻
投资人看了ppt说我可以投——软科幻
3
你看完大呼牛啊但一查豆瓣评分却不高——硬科幻
你看完大呼什么玩意儿豆瓣一查是神作——软科幻
4
作者挣扎着试图讲一讲科学原理——硬科幻
作者可能自己也没想清这是啥原理——软科幻
5
你向别人推荐它的时候扭扭捏捏,怕别人看不懂,也怕别人因此误会你是阿宅——硬科幻
你大方地向别人推荐它,因为它绝对提升了你的阅读X格——软科幻
6
读完你惊呼:作者是神仙!这种点子我一辈子也想不到!——硬科幻
读完你惊呼:作者监视我!这种故事和设定就是我每天都在感到害怕的!——软科幻
7
被粉丝称为“硬科幻作品”——硬科幻
被粉丝称为“科幻作品”——软科幻
8
这部作品的粉丝总是强调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别,他们甚至跑来知乎上提问题“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别是什么?”——硬科幻
这部作品的粉丝不知道啥是硬科幻和软科幻,他们甚至从来不用知乎——软科幻
软科幻更注重幻想,科幻只是幻想的皮肤,背景。
如《星球大战》,只不过是科幻背景下的宫斗剧,所谓飞船、太空,只不过是宫斗剧的背景板,满足人的不同审美需求。
硬科幻,更注重逻辑和世界观的构建。
作者和读者沉浸在作品中,弯曲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畅想。
如《三体》,黑暗森林理论,可以幻想出无数种可能。读者会去探究小说设定的合理与逻辑性,并自己在脑海里参与构建小说的无数种可能。
类似于日系推理小说“本格派”和“社会派”的区别。
前者的整个框架都是围绕案件本身的细节展开的,像手法、环境、不在场证明、甚至叙述上的视角欺骗、身份伪装等,而案件的动机、社会背景等站其次。后者就正好相反,比起犯罪本身的细节,作者更多着墨于案件当时的社会环境、犯人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的影响、扮演的角色,最终导致犯罪的动机等。
硬科幻类似于前者,整个框架、所有背景设定和核心矛盾冲突都要为核心科幻设定服务;软科幻类似于后者,科幻元素只是一个背景设定,核心矛盾冲突更类似与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科幻设定只是为核心矛盾冲突服务的,即使对科幻设定进行修改,核心矛盾冲突仍然可以成立。
硬、软科幻的主要区别就在内容上!
一般来说,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大多数人把这些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归类于硬科幻。而反之,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比如说题主提到的《流浪地球》作者是刘慈欣,他本人具有理工科背景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科技元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他的小说也一向以“硬科幻”著称。
硬科幻一般是指故事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作为主线,正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刘慈欣等作家的作品,故事情节与出版时已知的科学保持着逻辑连贯性,背景经得起推敲;而软科幻则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硬科幻作品的重点在对科学、科技的猜想,而软科幻的重点在人文学科。
下面来看看定义上的区分: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软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这两个解释一对比,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界定硬科幻和软科幻的不同了。
国内的科幻小说的软硬之分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很多人不太赞成给科幻小说贴上“软”或“硬”的标签,小K浏览亚马逊电子书城,给大家总结了部分读者认可的硬科幻、软科幻作品,给大家感受下这两类作品具体不同在哪些地方。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
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
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了。
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
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
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
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
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惊惧灭绝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
于是,石油业者和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上演了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地球所的商业进展一帆风顺,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黑格尔•穆勒也没有坐以待毙,双方的市场竞争正在一步步颠覆和瓦解人类的理念。云球和伊甸园星发展到了现代,鲍雪北想进入云球平静地生活,却改变了云球的走向。孙斐进入伊甸园星推动其发展,也面临意想不到的结果。傅家人在进行自己的计划,而神秘团队却针锋相对。阿黛尔真正成为人类的一员,而吕青和任明明来到了新的世界。肖近浓的秘密调查真相大白,而柳杨的布局也浮出水面。摧毁和保护云球的对决,任为只是旁观者,而张琦的选择决定了任为的未来。故事到了终局,每个人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03 《 希望之地 》 陈楸帆 , 江波 , [英]伊恩·麦克劳德
当“光棍节”成为非单身者的噩梦,
当你被植入脑中的芯片控制,甘愿抛弃所有远离地球做苦力,
当我们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才能找到安慰,
当技术能完美模拟我们的脸到处行凶,
……
技术这辆飞驰的列车到底会带我们坠入深渊,还是驶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数千年的文明发展,阿尔布赫星的居民在经历数次战争后,分化成了两个分支:被圈禁在集修院内的学者和在世俗政权领导下的普通人。
集修院是作为战败方的学者们终生生活的地方,他们拒绝高科技和流行文化的侵蚀,以知识和思考为信仰,遵循传统的方式耕地、劳作,建立了一个彷如乌托邦的小社会。而集修院外的人们贫富差距悬殊,在世俗政权的渲染下,把知识和思考当作反叛,极度依赖着便利的科技和享乐的生活,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年轻的伊拉斯玛自小生活在集修院里,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隐藏在天空中的外星飞船。原来,整个星球正处于危机之中。世俗政权一边粉饰太平掩盖真相,一边受迫于强大的武力威胁,不得不征召学者们以寻求应对之法。
坠毁的单人飞船,死去的女外星人,伪装为学者的地球间谍,外星飞船上的其他种族……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外星人组织和世俗政权出于私欲的隐瞒控制,伊拉斯玛和伙伴们该如何拯救阿尔布赫星呢?
内容简介
从小说本身而言,《真名实姓》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篇幅也并不长。但是其中超级英雄斗智斗勇的战斗描写和气氛渲染,完全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作者描述了一个网络时代的顶尖黑客(作品中称为“大巫”)在一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顶尖黑客博弈争斗的过程。两大黑客高手和网络中不明身份的“邮件人”通过网络调度各种实体资源激战的一场恶斗,读来回味无穷。
02《 太空诊所的一天 》陈茜
不明原因的火灾指数级爆发,上海在短短几天内沦为火海,有人提出是词语触发自燃,你信吗?
早衰症儿童只有十年的寿命,风险难控的T剂能加快内在时间观感,从此进入六倍速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十年即一生。
盲岛法则:“打死一个没佩戴蒙眼布的人,便能离开盲岛。打死一个处于蒙眼状态的人,你要偿命。如果没勇气冒着成为别人的靶子的风险,拉下自己的蒙眼布去开枪,那么,请生活在永恒的黑暗里。”
03《不正常人类症候群》
这是一群特立独行、心怀宇宙与浪漫的人,他们与现实格格不入,却又拥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可以预知却无力改变未来的孩子、失去老伴儿后学讲猫语的奶奶、要为女孩提供移植肢体的克隆人、遇到斯芬克斯的胖公主、天生目盲的诗人、虚拟手机恋爱程序、成为食材的地球人类……
在这本奇妙的故事集里,时间就像一座庞大的迷宫,那些离经叛道的人类握紧关于记忆与爱的线团,他们逐渐汇聚、不再离散。和别人不一样,也可以不孤独。
因为实验失败,空间磁场错乱,导致神泽意外爬到了漠小淇的家里。离奇的画面,让漠小淇以为自己遇见了男贞子吓得不敢回家,并想尽办法把神泽赶出去,后来发现从自己电脑里爬出来的男人不是什么“贞子”而是个活生生的人。
神泽发现漠小淇家的空间磁场异样,各种撒娇卖萌求收养,身高足足一米八的俊朗大汉抱着漠小淇的大腿,各种装可怜,求收养。生活本就不宽裕的漠小淇,见钱心软,决定把自己家的沙发租给这个奇怪的自称是天文物理学家的男人。
生活处处三八线,卧室加上防盗锁,漠小淇等着神泽实验成功“穿”回他的世界。然而,生活并未如她所愿,自从开始了和“神泽”的同居生活,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电脑当机,被疑似患有“自闭”的神泽强吻,伪装成图书主编是基因变异人……周围熟悉的世界突然变得无比陌生,漠小淇以为自己精神出现了问题,却不想原来她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当谜题一个个解开,她又将何去何从?
关注@亚马逊Kindle,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技术设定和故事本身没啥关系的算“软”,在故事里就能让人感受到“这作品的技术设定写出来怕不是比故事本身还厚”的算“硬”。
其实所谓软硬更多是一种观感上的区分,并没有明确且严谨的分类,并且就这种观感而言也不是仅限于科幻的分类方式。就算换成奇幻文学,我也会感觉魔戒的“硬度”显著高于冰火,而后者的“硬度”又显著高于哈利波特(这也正好应了那个“托尔金的世界是个冰山,马丁的世界是冰山在水面上的部分,罗琳的世界是个冰山贴纸”的古老笑话)。对奇幻文学进行类似的分类时,只要把前文的技术设定换成魔法与神话设定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