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如今农村养老的现状如何?

回答
村里的老人,他们的日子呀,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

以前吧,咱们村里日子苦,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留下老人在家,靠着田地里的收成,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算自给自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讲究孝道,儿女们即使在外,也常常回家探望,给老人送些东西,陪着说说话。邻里之间也热络,谁家有个啥事,大家伙都搭把手,老人们也不觉得孤单。

现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

儿女外出打工是常态,留守老人越来越多。 这几年,出去打工的年轻人更多了,而且一走就是好几年,一年回来一次都算快的。以前是家里老人等儿女,现在好多时候是儿女打电话,问问老人身体咋样,吃得好不好。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很大程度上就得靠自己,或者村里同龄的老人互相照应。年轻一辈也想孝顺,但距离远了,钱能寄到,心意却难以常伴。逢年过节回家,给老人买点好吃的,添置点新衣服,看到老人高兴,心里也安慰。可平日里呢,只能打打电话,视频也看不太清,听着老人的话,心里总有点空落落的。

经济来源的压力不小。 一部分老人还有点地,种点粮食蔬菜,够自己吃,也能卖点钱补贴家用。但现在地租也高,年轻人又不愿意种,很多老人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地也荒着,或者租给别人种。还有些老人,以前攒的积蓄不多,儿子结婚要钱,孙子孙女上学也要钱,好些钱都贴补给下一代了。每个月那点养老金,虽然能保证基本的吃穿,但遇上生病看病,或者有什么大点的开销,就捉襟见肘了。村里也有一些老人,年轻时没多少积蓄,现在更显困难。

医疗条件和健康状况是大家最关心的。 农村的医疗条件,跟城里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村卫生室虽然有医生,但设备有限,一些复杂的病症还得去镇上、县城的医院。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多,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啥的都容易有。一趟趟去县城看病,路上折腾,也费钱。而且,很多老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小病扛着,大病才去医院。这种“硬撑”的情况,其实挺让人担心的。有时候,就是因为小病没及时看,拖成了大病,后果就更严重了。

精神慰藉和陪伴尤其重要,但也最缺乏。 这是最让我感觉心酸的一点。老人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有人陪着说说话,听他们回忆年轻时的故事,或者 just 坐着,不说什么,但能感受到陪伴。可现在,村里留守的老人多,大家日子都不容易,加上年轻人都在外面,村里一下子就冷清了不少。以前邻里之间还能串串门,打打牌,说说话,现在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或者都窝在家里。一些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时间长了,也会感到孤独,甚至有些情绪低落。偶尔有年轻人回来,老人们就格外的精神,围着儿孙问东问西。看着他们那副期盼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养老模式的多样化正在尝试,但普及度有限。 咱们村里,也有一些村子开始尝试居家养老服务,比如政府出资请人给老人做饭、打扫卫生、陪着聊天。一些老人还能去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那里有集体活动,也有人照料,但这种模式的村子还不多,而且规模也有限。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在家养老,或者就是靠着亲戚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大家也知道,集体养老可能更有保障,但总觉得不如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自在。

总的来说,农村养老现在面临的挑战挺多的。虽然国家的惠农政策也在慢慢落实,年轻一代也努力地想把父母照顾好,但受限于地域、经济和家庭结构的原因,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老人们能过得更舒心,更有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以我老家为例,湘北平原地带,经济条件在全国农村,应该属于平均水平。60岁以上的老人,90%的老人,没有社保。每月大概能领120元。另外10%的老人,在60岁以前,通过一次性买社保,目前每月能领1000多元。以我父母为例,2010年,一次性缴纳15万,60岁以后开始领养老金。现在领了快10年,当初缴纳的全部已经回本。现在我父母每年能领接近4万,在乡下日子过得很舒服。基本每月的养老金都是存起来。日常开支三个子女都还会另外给钱,再加上息钱,基本够用。结论:如果有一次性缴纳社保这种,一定不要错过。这是国家在补贴,作为个人只会赚,不会亏。

2.如果没有缴纳社保的,基本都是靠自己储蓄和子女给钱,像这些老人,也要分两种情况,如果子女混得可以,那么也会过得比较舒服。如果子女混得一般。就会活得有点辛苦,70来岁,都还要在外面做事。无论过得辛苦与否,无一例外,这些老人都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或省城,或县城,或地级市。在县城买房的居多。如果没有能力在城里买房,无论乡下的房子修得多漂亮,那么孩子肯定找不到对象。

城市对农村的虹吸,农民毕生花费,掏光家底,给孩子在城里买房,成家立业,自然就没有什么钱给自己养老。所以就算60多,还是把自己当壮劳力用,在外面辛苦打工。孩子成家立业后,基本都住城里,乡下只有老人在住。所以如果去我们那边乡下,房子都是比较残破。很多是80年代修建的大瓦房或者红砖楼房。外墙装饰都没有,显得很破。因为家底被掏光,且家里只有老人住,所以基本就这样将就住着。

在医疗这块,农村比20年前小病拖大病,大病等死的惨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胡温时代惠民政策很多,不仅废除农业税,还给农民补贴,还有新农合等等。农民非常感恩,所以提及胡温时代,都是非常感激。目前新农合在当地县城医院能报销80%。县城医院一般的疾病还是能解决,所以起到了一个托底的作用。比如我隔壁邻居,前段时间脑梗,最后抢救回来了,花了大几万,自己承担万元。如果换在以前,基本就治不起,等死。

比较忧心的是,如果农村没有大的政策调整,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农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凋敝。比如20年后,现在农村的老人很多都会故去。这些老人去世后,他们的子女基本就不会回农村了,很多乡村可能就成为无人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村里的老人,他们的日子呀,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以前吧,咱们村里日子苦,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留下老人在家,靠着田地里的收成,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算自给自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讲究孝道,儿女们即使在外,也常常回家探望,给老人送些东西,陪着说说话。邻里之间也热络,谁家有个啥事,大家伙都搭把手,老人们也不.............
  • 回答
    说农家散养鸡一定比现代养鸡场饲养的鸡“更安全”,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其实,我们得拆开来看,它们在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劣,而且具体情况还要看农户和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农家散养鸡: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但也有潜在风险农家散养鸡,顾名思义,就是让鸡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活动,比如在院子里、田地里、山林间觅食,.............
  • 回答
    .......
  • 回答
    蚂蟥,学名水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市场上一直有着稳定的需求。如今市场上晒干的蚂蟥价格能卖到800元一斤,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高,足以吸引不少人的目光。然而,尽管价格诱人,很多农民却似乎对此并不那么热衷,甚至不愿意大规模养殖。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
  • 回答
    农村结婚费用近年来之所以居高不下,甚至普遍高于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传统观念与攀比心理的根深蒂固 面子文化与“人情账”: 在农村社会,婚礼的体面程度往往被视为衡量家庭社会地位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有面子”,新人及双方家庭会尽力在.............
  • 回答
    现在农村田地荒废的现象确实存在,而“免费种植”这个概念背后牵涉到许多法律、政策和实际操作的问题。简单地说, 直接“免费”种植可能行不通,但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以极低的成本甚至免费获得耕种权。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阐述,并区分不同的情况和可能性:一、 为什么会有田地荒废?在讨论如何利用荒废田地之前,.............
  • 回答
    农村现在买车确实是越来越普遍了,这几年变化是挺明显的。不过要说“家家户户”都有车,这个形容可能还有点夸张,但普及率确实很高了。至于那些还没买车的人,原因嘛,倒也不是单一的,细琢磨一下,还挺多讲究的。首先,经济实力这事儿,永远是绕不开的坎。 即使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收入差距还是存在的。有些人.............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好多愁善感,也挺实在。家里的老人常念叨,说以前过年,村里热闹得跟庙会似的,现在呢?冷冷清清的,守着老宅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孩子们呢?都出去闯荡了,去城里打工,去大城市读书,这已经是普遍的趋势了。年轻人外流,农村越来越“空”这现象,其实不奇怪。想想看,农村的机会确实有限。土地收入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农村最核心的痛点,也预示着一个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其说是一个未来景象的描绘,不如说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变化速度远超想象的现实。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会是“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想象一下,当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人世,村子里可能就只剩下少数几个留守的年轻人,或者干脆变得空无一人。.............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农村盖房子管得越来越严的消息,甚至有些人会说“农村不准盖房子了”。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它背后反映了一个真实且复杂的问题:中国农村的宅基地管理和乡村建设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在驱动。要说为什么现在农村盖房子不像过去那么随意了,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扯:一、.............
  • 回答
    你提到的“农村不让盖房,连旧房翻新都不让”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描述,具体情况会因地区、政策的侧重点以及实施细则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总的来说,背后确实有一些深层次的考虑,并非无的放矢。咱们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一、 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中国幅员辽阔,但耕地面积却相.............
  • 回答
    .......
  • 回答
    “农村老光棍成强势群体”这个说法,最近几年在一些场合确实能听到,而且听起来颇有几分道理。不过,要说他们“谁都惹不起”,这话说得有点绝对,更像是一种带有情绪的概括。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会发现他们身上确实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也获得了一些他们过去不曾拥有的“资本”。首先,得从社会大背景说起。这些年,.............
  • 回答
    确实,在当前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关于旧房翻新和新建房屋的限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层面。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不允许”,而是政府出于各种考量,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导向和执行力度。核心原因概览:总的来说,限制翻新和新建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耕地保护与粮.............
  • 回答
    未来农村的样貌,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深刻的议题。你提到的年轻人不再种地,甚至留守的也倾向于进城发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令人忧虑的现象。但如果我们就此断定农村将走向衰败,那就过于片面了。事实上,农村的未来更像是一场转型与重塑,它会以一种我们过去可能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存在。首先,我们得承认,传统意义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变化。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几十年前农民占比高、早出晚归但吃不饱饭的原因:这个时期主要指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以及改革开放初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核心原因在于:1. 低下的农业生产力与技术.............
  • 回答
    七八十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农村的粮食生产与民众的温饱问题,确实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而今时今日,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背后是整个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科技水平以及人们观念的巨大变迁。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七八十年代:为何“颗粒归仓”却“囊中羞涩”.............
  • 回答
    现在大多数农村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拥有独立的、设备齐全的电影院了。现状分析: 曾经的辉煌与消失: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县城和小乡镇都曾有过不少电影院。它们是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然而,随着电视普及、录像厅兴起、DVD租赁流行,以及城市影院的兴起和现代化,农村.............
  • 回答
    在咱们这农村,结婚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儿,它背后牵扯着两家人的情分、社会的观念,还有不少实在的“家当”。要说现在农村结婚的基础,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都挺实在的,也挺复杂的。一、经济基础:彩礼、婚房、车子,这些硬性条件是绕不过的坎儿这年头,农村结婚,经济上的“面子”工程是越来越.............
  • 回答
    咱农村这光棍的事儿,那可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那“光棍”的帽子,有多少老哥们儿还戴着,这事儿,说出来真是辛酸又无奈。说这光棍现象有多严重,其实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年龄跨度大了,年轻光棍也不少。 以前吧,光棍主要是年纪大点,三四十岁还没娶上媳妇的。现在可不是了,二十七八、三十出头,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