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生活的人在过去一般叫“讲究人”。讲究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愿意向细节妥协。
比如吃这件事情上,陆文夫《美食家》笔下那个苏州老饕朱自冶,每天凌晨5点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这是因为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一个真正的美食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吃的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所以你问我谁很懂生活,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个朱自治。但现在能活得像老苏州,老上海白相人的毕竟少,像朱自冶那样有一张能辨别出味差的千分之几哩的人也不多。但只要身边活的还比较精致的人有个共同表现是喜欢自己做饭。比如下一碗苏州面,软硬自己来拿捏,不是因为外面吃不起,而是因为外面承载不了自己的讲究,这和朱自治们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
活的精致换个说法就是不向细节妥协,哪怕只有一个人吃,一样不妥协。而一般来说低端餐饮业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妥协,口味折衷一些讨好更多人群,卫生妥协一些节约成本,妥协多了就变的没意思了。自己做饭能把这些丢失的细节都给找回来。而且烹饪和口味一样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自己的口味唯有自己最能把握里面细微的差异。
比如咖喱牛腩饭这个东西,市面上的餐馆大多做的是日式咖喱那种清甜风,颜色也是那种嫩嫩的,配上些小胡萝卜,对我来说过于干净。我要的咖喱味道要厚重,要“脏”,要辛香冲头,吃到流汗,唯一能达到我要求的只有香港九龙的清真牛肉馆那家,平时吃不到,又很想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除了咖喱膏之外我要另外加甜椒粉,大量的蒜头,朝天椒,有时还要加些柱侯酱,外面那种小清新日式咖喱哪有这样做的,想这口味道了就只有自己开火。
再比如罗宋汤这个东西,外面也很少能找到一家做的有我自己做的好的。外面上海版本的罗宋汤放红肠什么的根本是贫穷年代吃不起牛肉的不得已为之,现在居然也作为风味被固定成了菜谱。港式罗宋汤则喜欢放大把卷心菜,卷心菜这种即不入味又不吸味的东西,放多了只会冲淡了浓汤应有的滋味厚度。若是特正宗的俄式红菜汤,像北京老莫这种,又因为甜菜和番茄的味道离的太远,找不到童年时候的感觉。怎么办?只能自己做,这次试着多放一点这个,下次试着少放一点那个。摸索中定下味型,这个滋味是完全为自己舌头tailor的。
面条就更适合自己做了。面条的地域性太强,离开了家乡怎么吃都不像自己家里老妈下出来的味道。唯一的办法是打电话回家向老妈请教,一步步试错,自己在操练中把复刻的功夫练的越来越娴熟。北京炸酱面的酱,外面都做的死咸死咸的,谁说不能用甜面酱代替黄豆酱呢?是1:9还是4:6,只有靠自己下厨才知道。还有兰州牛肉面里的萝卜切方块还是切圆片?重庆豌杂面用什么辣椒油?上海冷面放多少米醋多少花生酱?这种都是很难让店家为你度身定制的,更不用说离开家乡外面的店根本连样式都仿不好,更别提这种细节。
而且懂吃懂生活的人往往排斥外卖。保温的再好的饭盒,到手里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温热,和刚出锅时候烫嘴的感受已经差了一截。略带酥脆的煎饼已经被塑料袋里的水蒸气焐湿,变得软趴趴的。沸腾鱼的鱼片也早不见了沸腾,变成在一窝油里浸着,食欲早已丧失一大半。最惨的就是面食,水饺总是冷的特别快,泡在汤里馄饨咬下去就是面疙瘩,和汤分开放的馄饨和面条一样,被黏成一团,筷子都撕不开。如果叫的是比较好的馆子的外卖,则更是糟蹋,精心的摆盘全部化成一个个塑料盒的不讲究,白瞎了主厨的所有努力,而且你付的钱和那些享用了店里环境的人是一样的,亏大了。
出去吃有个问题,大多数刚工作的年轻人其实是吃不起好的,人均一百以下,肉,油,添加剂没有一样是能放心的。好东西天天吃也吃不起。所以最有性价比还是自己做。现在视频多的很,Gordon Ramsey,b站看大师的菜。真的试一试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一开始可能做的烂一些,慢一些。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有了节奏感,做起熟手菜会越来越快。学会在家里合理的囤原料和调料,可以大大方便做菜的效率。如果你是玩Keto低碳或者高蛋白低脂饮食的人,那恐怕午饭都会自己带的。因为外面实在是很难找到适合自己饮食计划的馆子。有时候想想,自己做饭还真的得是聪明人才能搞定的事情,除了统筹管理原材料资源,还要善于使用各种便利的厨艺工具。我认识一个小女生自己带饭上班,用一个小熊电热饭盒,小小的不占地方,分两层,底层放饭,放上黑芝麻,上面放葱烤大排配上切开的卤鸡蛋,也不用担心食物串味。到了饭点饭盒直接插电一热,满屋都是葱香味道。现在好的器具越来越多,而且携带方便,仪式感远胜过外卖塑料盒。
懂生活的人从来不随便对付一下就好,爱吃的饕餮到处去寻寻觅觅,搜山巡海,最终都会回到自己做饭的结局,这是饕餮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日益升级的味蕾和中国尚且低质量的廉价外食水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决定的。就像《美食家》里的朱自治,即便饭店里的蹄膀都已经端到面前,照样要挑剔一下没烧透,不入味,需要打包了带回家去再烧一下,再用半斤鸡毛菜垫底,鲜红碧绿,装在雪白的瓷盘里,这才是讲究人的样子,懂生活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