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药的药效作用是整味中药还是这味药中的某个成分?

回答
中药的药效,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总的来说,它不是单凭一味药中的某个孤立成分就能完全概括的,而是整味中药在复杂的内涵中发挥作用,但这份作用的根基,离不开其中关键的活性成分。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机器,它的整体运作是所有零件协同的结果,但每个零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又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这样会更清晰:

1. 整味中药的整体性与协同作用:

“君臣佐使”的古老智慧: 中医在用药时,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即便是单味中药,在临床应用时,也需要考虑它与其他药物搭配时的整体效应。例如,麻黄可以发汗解表,但如果配伍杏仁,则能平喘止咳,发挥出不同的功用。这种配伍的改变,就是利用了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来达到特定的治疗目标。而这种协同作用,是无法简单地归结到其中某一个成分的。
天然的“复方”: 一味中药,比如一片叶子、一根根茎,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复方”。它里面往往包含着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这味药的药理基础。比如,人参,我们知道它能大补元气,但它里面有几十种人参皂苷,这些皂苷各有所长,有的能强心,有的能抗疲劳,有的还能提高免疫力。它们联合起来,才构成了人参“大补元气”的整体功效。你很难说,是其中某一种人参皂苷单独完成了这个任务。
“整体观念”的中医哲学: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整体失调的表现。治疗也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用药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关注药物对人体的整体作用,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孤立的病理环节。

2. 活性成分是药效的“主角”和“物质基础”:

揭示机制的科学探索: 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化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确实能够分离和鉴定出中药中的一些主要活性成分,并研究它们的药理作用。比如,黄连素(小檗碱)在治疗腹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关键;穿心莲中的穿心莲内酯是其消炎、抗病毒的主要成分。这些研究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中药药效的理解,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分的协同与增强: 但是,即便是我们已经明确的活性成分,它们在发挥作用时,也常常与其他未被完全揭示的成分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例如,上面提到的几种活性成分,它们本身的效果可能不如其在天然药物中的整体表现那样全面和温和。
“微量成分”的不可忽视: 有些成分可能含量很少,但却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活性,或者能够调节其他主要成分的药效。这些“微量成分”的贡献,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却是构成整味药药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药物代谢的复杂性: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其代谢产物也可能具有药理活性。这些代谢产物的活性,以及它们与未被吸收的原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药物在体内的真实疗效。

3. 如何理解这种关系?

你可以这样理解:

整味中药是“乐队”,活性成分是“乐器”和“乐谱”: 整味中药就像一个乐队,它整体演奏出的音乐(药效)是美妙动听的。而其中的活性成分,就像是乐队里的各种乐器(如小提琴、钢琴、鼓),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声音和演奏方式。更进一步,这些乐器上演奏的乐谱(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决定了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但是,只有当所有的乐器按照乐谱,在指挥(配伍原则和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的带领下协同演奏时,才能奏出完整的、有感染力的乐章。单独一架钢琴弹奏一段旋律,固然动听,但它无法代表整个乐队的魅力。
活性成分是“要素”,但不是“全部”: 活性成分是药效的“物质基础”,是揭示其“为什么有效”的关键。但中药的“有效”之处,往往在于这些活性成分在天然状态下,以及在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更复杂、更微妙、更符合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整体效应。

总结来说:

中药的药效,是由整味中药的整体性来体现的,这份整体性依赖于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而关键的活性成分则是这份整体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体现者。我们研究和提取活性成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甚至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的药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尊重和认识到,中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某个孤立的化学分子,更在于它作为天然的、多成分的、具有整体作用的物质,在人体这个更复杂的系统中所能发挥的综合效益。

所以,与其说药效是“整味中药”或“某个成分”,不如说药效是“以关键活性成分为核心,在整味中药的天然整体结构和多成分协同作用下,对人体产生的综合性生理效应。” 这种理解,既包含了现代科学的严谨,也保留了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调理”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初,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黄花蒿)的过程中,验了上千味药,把中国几乎大大小小,传统的民间的,杂七杂八全部收集来了,全军覆灭。这里面的每一个方子,每一味药背后都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多少人的口耳相传,多少人的我叔叔我阿姨就是吃了好的,多少人敢用性命担保有用,深信不疑,持续了多少年,覆盖了多少地区。结果全部没用,都是假的骗人的……


中药,中成药里全是充斥着这样的古方。


很多人喊着“废医验药”、“废医验药”,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一直都在进行中,很多人以为没做,只是没成果而已。除了屠呦呦这一个人,疟疾这一种病以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疾病,以及数不胜数的无名医务工作者们背地里做了很多工作,主流药方早就全验过一遍了,有效的早就人尽皆知了。建国以后曾有过两次大规模验药活动,最后均一无所获,现在都不怎么有动力搞大规模验药了。不可外扬而已……


中医的有效性问题,不是没人敢做,而是做出来结果实在不好看,也就没公布。你看看屠呦呦屠老的履历,就会发现她的工作大部分其实就是从中药里面选出真正有用的药,当年其实很多人都在做这个的。但是屠老穷极一生也就筛选到了一个青蒿素,并且青蒿按照那个方子用的话也基本无效。这就差不多能看出来中医的效果了……


有大量研究结果和事实证明,中医的药方和医疗手段很多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实验2000多个方剂,才发现黄花蒿提取的青蒿素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其他中药要不是完全无效、要不是副作用大、要不是作用不明显。就黄花蒿一种还不是中医典籍中的用法,用中医的方式煎制黄花蒿也治不了病。如果一个病,中医用2000多种方剂都治不了,你怎么能说中医有效用呢?


至于“有人用过中医觉得不好,但他们又不是全部的中医都试过”的说法就简直是可笑了,如果一个人得了疟疾,等着治病,难道你要他连续试用2000多种方剂,然后才一拍棺材盖,原来中医没用啊!……


文章推荐:认清中医的前生今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