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到底什么是开篇只写主角?

回答
“开篇只写主角”这说法,说白了,就是在故事的开头,把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笔墨都集中在主角身上,通过主角的视角、行为、情感来展开故事,同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认识和了解这个核心人物。

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舞台。一般的舞台剧,可能在开场的时候,灯光会同时打在几个关键演员身上,交代一下背景,介绍一下人物关系。但“开篇只写主角”的舞台,则是那种,演出一开始,舞台上只有一个聚光灯,牢牢地锁在一个人身上。观众的目光,自然的,就全被他一个人吸引过去了。

为什么作者会选择“开篇只写主角”?

这种写法,其实是一种非常直接而有力的叙事策略,它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1. 快速建立代入感和情感连接: 读者拿起一本书,最想做的就是投入进去,跟着故事走。如果开篇就聚焦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的行为、想法、甚至是细微的表情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就很容易产生共情。你看到他在纠结,你好像也跟着纠结;你看到他在冒险,你好像也跟着心跳加速。这种“我就是他”或者“我理解他”的感觉,是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关键。

2. 塑造鲜明且深刻的人物形象: 当你的笔墨只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你就有充足的空间去打磨这个角色。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的缺点是什么?他内心深处在渴望什么?他的世界观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通过他当下所处的境遇、他的反应、甚至是他内心的独白来一点点呈现。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往往更加立体、饱满,让读者觉得“这个人是真的”。

3. 制造悬念和好奇心: 你可能只看到了主角在做什么,但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他接下来会遇到什么。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自然而然地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主角的行动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这些疑问就像小钩子,把读者牢牢地勾住。

4. 聚焦核心冲突或主题: 很多时候,“开篇只写主角”也是为了直接切入故事的核心。主角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故事的起点。这个起点往往预示着整个故事将要探索的主题,或者即将爆发的冲突。通过主角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故事最直接的矛盾点,从而对整个故事的走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开篇只写主角”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这种写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呈现:

直接从主角的日常或某个关键时刻入手: 比如,直接描绘主角在起床、吃饭、工作中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突发的事件发生在他身上,然后他如何应对。
通过主角的内心独白或心理活动: 直接进入主角的脑海,展现他的思绪、他的烦恼、他的憧憬。
通过主角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 即使周围出现了其他人或事,也都是通过主角的眼睛去“看”和“解读”的。
主角是故事的唯一观察者: 整个开篇,可能没有其他人物的独立视角出现,一切都围绕着主角在进行。

有没有“开篇只写主角”的例子?

当然有!很多经典的故事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开篇就是德思礼一家,特别是哈利在楼梯下的碗橱里的生活。我们通过哈利的视角,感受到了他寄人篱下的孤单和对外界的渴望。他的生活,他的感受,是整个故事的起点。
《傲慢与偏见》: 开篇就介绍了贝内特太太急切地想把女儿们嫁出去的心情,尤其是对有钱单身汉的关注。虽然涉及了家庭成员,但所有焦点都围绕着“嫁人”这个对她们(尤其是伊丽莎白)至关重要的事情展开。
很多侦探小说、悬疑小说: 开篇往往就是一个主角(侦探)在处理一个棘手的案件,或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线索。我们通过他的调查过程,慢慢了解案件的细节和他自己的推理过程。

需要注意的地方?

虽然“开篇只写主角”很有效果,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则容易变得单调:

主角的独白或行为本身要有吸引力: 如果主角本身就很无趣,或者他做的事情读者完全不感兴趣,那么即使只写他,也会让人打瞌睡。
要适时引入其他元素: 故事不可能永远只围着一个人转。在建立好主角的形象和初步的冲突后,就需要适时地引入其他角色、事件来推动故事发展,丰富世界观。
避免“自我中心”的写法: 虽然聚焦主角,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叙述显得过于狭隘,好像主角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一切都是为他服务的。要让他与世界发生真实的互动。

总的来说,“开篇只写主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叙事技巧,它能帮助作者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迅速建立起人物的魅力和故事的吸引力。它就像一个直达的通道,让读者直接进入主角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并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他将要面对的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只写主角”。

而在于什么叫做“开篇”。

请所有作者扪心自问:你打算花多少篇幅开篇?

有人说,我要花5000个字,不,5万个字,来一个超级宏大的,事无巨细的开篇!

很好,叉出去!

那确实没办法只写主角。毕竟,那么多字数要水呢。

但要是差不多500,不,50个字就可以开篇呢?

比如:

小明看见泥头车直朝着自己冲过来,吓得闭上了眼。等再睁开眼,发现自己坐在一张大托盘上,屁股底下一大摊压烂的水果。

一个身着古装,打扮得很像游戏和动漫里祭司形象的老头指着小明大喊:他毁了给龙神的祭品!快抓住他祭龙神!

就这么两段。

可能有人会说:你犯规了!说好的开篇只写主角,你第二段就出现了配角——那个老头祭司!

不,我没犯规。第一段才是开篇,你看是不是只有主角小明一个人?

至于第二段,第二段已经进入主线剧情了(主角开局就要应对被当做给龙神祭品的危机)。

咋的?不服?哪条法律规定了开篇不能只有一段话?我说第一段是开篇它就是开篇!

还有什么问题?

细节?泥头车长什么样你没见过?不会自己想象?

背景?傻子都看得出来是穿越了,这还需要说明?

世界观?“祭司模样”,“龙神”,“祭品”这些词,摆明了是异世界幻想题材,这还看不出来?

有必要说一大堆吗?

我是亲眼看着这个问题怎么歪掉的。

早在上个世纪,也就是一九九几年,答主读中学,还没网文那会儿,这个问题就存在。

当时,它的本来面目是“开篇要写主题”,而不是“开篇只写主角”。学校的老师教作文也是这么讲的。

后来,有了网文,有了论坛,有了贴吧等平台,大家讨论的时候,依然围绕着“开篇写主题”。

再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网文门槛降低了还是参与者众,总之就是涌进来一大批小白,很多人不知道开篇怎么写主题,不懂就问。

于是,有前辈告诉他们了,“你想写个什么故事?你想写的那些东西就是主题”。

小白说,“懂了,这就开始。话说那阿尔法大陆啊,被一道峡谷一分为二,左边的叫做武者之国,方圆不下十万里,右边的叫做术士之国,方圆也不下八万里。武者之国,强者为尊,最强者称为武皇,其下依次有武王,武将,武士……术士之国,智者为长。最有智慧的叫做……”

前辈不耐烦了,“停停停,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穿越到异世界的故事啊!”作者振振有词。

“那你这一开始咋回事”!?

“不是你说的嘛,开篇讲主题。”作者理直气壮。

“你的主题是讲异世界?难道不应该是异世界发生的故事?关键在故事啊,大哥,异世界只不过是个平台,背景,环境,老大,我们又不是来看《国家地理》,开头不要堆设定”!

“懂了!”作者说,“我现在就改,话说这世间万事万物啊,就数穿越最神奇,而说到穿越呢,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曰肉穿,就是整个人都穿越到其他的世界了,他(或她)在原本的世界就不存在了,其二曰魂穿,就是肉身还在原来的世界,魂魄跑到了别的世界,有的还进去了别人的身体……”。作者滔滔不绝。

“停停停!这又是啥!?”前辈急了。

“主题啊。我想好了,这是一个有关穿越的故事”。

“我又不是在看《走近科学》,谁管你穿越的原理啊!”前辈血压拉满。

“那你到底要让我写啥主题!?地点你不爱看,说是堆设定,事件(穿越)你不爱看,说是废话,你到底要看啥!?这怎么不是故事!?咋恁难伺候!?”作者也不耐烦了。

“角色!角色!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角色展开的!开篇写角色,这总会了吧!?”

“好的,明白!且看那榕树下,站着一个黑衣冷酷少年,脸上阴晴不定,旁边跪着个短装中年大汉,大气也不敢出。直到看见少年的表情平静了些,汉子才敢说,少爷,那小明一个时辰前就已经出发了,按说该到了,他会不会怕了,不来了吧?少年冷笑说,不会的!他那么好强,肯定不会逃避,必定会参加跟我的比武。哼哼,我晓龙说到做到,他跟我妹妹晓凤的事,也该有个了断……”作者写得很是过瘾。

“打住,打住!这是啥!?又是少年,又是汉子,又是小明,又是晓龙,晓凤,光是有名字的都出现3个了,这里面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前辈气急败坏。

“很显然,小明啊!”作者一脸无辜。

“那你一开始黑衣少年,少年个鬼啊!我还以为他是主角!”前辈要疯。

“不是,是你说要写角色的啊!”作者急了。

“谁叫你写那么多配角了!?只许写主角!不许瞎写!”前辈下了死命令。

“得,这可是你说的啊!”作者咬牙切齿,“小明,湖滨市波澜大学大一新生,奉行躺学,六十分万岁,只求不挂科就好,平时要不就是逃课,要不就算是去了,也是在课堂上打瞌睡。他个性乖张,总是一副梗着脖子仿佛要抬杠的样子。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只是最喜欢看小说,尤其是穿越类的,以前上中学时把小说装书包里带到学校偷偷看,现在是在大学课堂上用手机看……”

“这TM什么玩意儿!?”前辈大惊失色。

“你自己看是不是只写了主角!是不是只有小明一个人!”作者暗含怒气。

“我……你……都说了不要堆设定,不要堆人设!故事呢!?”前辈要疯。

“是你说只写主角的啊!”

“那也得有故事啊!”

“阿尔法大陆,一道峡谷……”

“怎么又绕回来了!?”

“是你说的,故事啊!”

“是故事,不是设定!”

“穿越……”

“不要讲废话!”

“那是铺垫,介绍……这不让写,那不让写,不说明一下,读者看得懂吗!?”

“铺个屁啊!要扑街了,不要侮辱读者的智商!这么简单的东西还有看不懂的!?不要高估读者的耐心!开篇就要吸引读者!”

“那到底应该怎么写?”

“我尼玛……合着前面的都白说了?”

“嗯……好吧……那我的文笔怎么样?”

很多人连要写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怎么写了。

那回到开头,要是有人非要问“我就想5000,不,5万个字写个开篇”。

真要有这个本事,何苦跑这里来提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开篇只写主角”这说法,说白了,就是在故事的开头,把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笔墨都集中在主角身上,通过主角的视角、行为、情感来展开故事,同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认识和了解这个核心人物。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舞台。一般的舞台剧,可能在开场的时候,灯光会同时打在几个关键演员身上,交代一下背景,介绍一下人物关系。.............
  • 回答
    “开电梯”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像是老一辈人或者早期对电梯操作人员的称呼。如今我们更常听到的叫法是“电梯操作员”或者“电梯司机”,不过在很多公共场所,特别是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地方,你确实很难再“见到”一个专门坐在电梯口操作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开电梯”的人了。这并不是说这个职业消失了,而是它的形式.............
  • 回答
    在《沙丘》那片荒芜而瑰丽的星球上,哈克南男爵的阴谋如同沙海深处的暗流,汹涌而致命。他的目标,直指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皇帝的宝座,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那颗被称为“阿拉吉斯”的星球,以及星球上赖以生存的珍贵香料。阿拉吉斯,这颗被严酷环境塑造的星球,是宇宙中最稀有的资源——香料美琅脂的唯一产地。香料不仅.............
  • 回答
    .......
  • 回答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好像藏着什么神秘的钥匙,能打开通往另一番天地的大门。但其实,它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神话,更像是一种内在的、渐进的觉醒过程,一个人对生命、对自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要说开悟是什么境界,这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框住。它不是拿到一张毕业证书,也不是完成了一项任.............
  • 回答
    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它的起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民族主义、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一系列具体事件层层叠加的产物。要说清楚二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得先从那些播下战争种子的时刻说起。严格意义上的“开始”:1939年9.............
  • 回答
    后秦的衰落,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起始时间点,不如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瓦解过程,从内部的隐患到外部的压力,一点点侵蚀着这个曾经强大的政权。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初的裂缝,那或许可以追溯到姚兴晚年。姚兴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后秦疆域辽阔,版图也最为鼎盛。然而,正是在他晚年,一些细微的裂痕开始显现。首.............
  • 回答
    成年人的不开心,不是那种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掉眼泪的委屈,也不是因为喜欢的玩具被抢走而发脾气的稚气。那是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甚至有些难以言喻的感觉,它像一片化不开的阴影,悄悄地笼罩着生活的日常。说得细致点,成年人的不开心,往往是源于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可能来自对过往的回忆,也可能来自对未来的憧憬与现.............
  • 回答
    拨开迷雾,认识共享经济的真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共享经济”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它像一阵风,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甚至重塑了某些行业的格局。然而,在潮水般涌来的宣传和各种新奇的概念背后,很多人对共享经济的理解依旧模糊不清,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要真正拥抱它带来的便利,我们必须从“.............
  • 回答
    这话题,说起来可就有些门道了。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开挂”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涉及到哪些层面,怎么就这么让人又恨又爱。首先得明白,“开挂”这词儿,本身就带点江湖气,透着一股子“不按套路出牌”、“走捷径”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开挂”的表现形式和性质也千差万别。咱们今天主要聊聊几个咱们生活中最.............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这“开放世界”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你玩游戏,是不是有时候觉得被一条线牵着鼻子走,只能沿着地图上标好的黄点、绿点、红点,按部就班地往前推?完成了这个任务,才能解锁下一个区域,才能接到下一个剧情。这种感觉,就像是被关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里,虽然可能很漂亮,但你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游荡。“开放世.............
  • 回答
    拨开“开放计算”的迷雾:它是什么?它能否重塑传统行业?近些年来,一个在科技圈炙手可热的词汇——“开放计算”,频繁地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布会、技术论坛和行业报告中。听起来似乎神秘而前沿,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那么,这个被巨头们奉若圭臬的“开放计算”到底是什么?它又能否像一把钥匙,打开传统行业转型升.............
  • 回答
    .......
  • 回答
    你说的那种“脂20”,我太懂了!简直就是朋友圈里的“病毒式传播”案例。看着身边那么多人,从一个原本只是“用用看”的路人,变成一个每天刷屏、讲课、拉人头,最后甚至辞职allin的狂热分子,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在作祟?让我跟你好好捋一捋,这个链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它能这么成功(对销售者而言)。第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无奇,这并非一个戏剧性的顿悟,也不是某个特定事件的触发。更像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不断地接触信息、分析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内化,最终形成一个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最初,我大概是没有“平凡”这个概念的。我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存在于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语境中。我接触到的.............
  • 回答
    要说意大利人“最晚”什么时候不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这事儿可没个明确的界限,就像你问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孩子一样,是个渐进的过程,掺杂着文化、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咱就得从那辉煌的罗马说起。想想看,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它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文化、法律、语言(拉丁语)影响.............
  • 回答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何时真正被人们冠以“世界大战”之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认知演变,而非一个清晰的“官方”宣称。人们的认知往往是滞后于事件本身的,尤其是在动荡的年代,一开始更多的是关注战争的规模、惨烈程度以及对自身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大战”到“世界大战”的漫长过程在“.............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