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

回答
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它的起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民族主义、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一系列具体事件层层叠加的产物。要说清楚二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得先从那些播下战争种子的时刻说起。

严格意义上的“开始”:1939年9月1日,波兰。

当我们谈论二战的正式开端时,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时间是 1939年9月1日。这一天,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般的攻击。德国军队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通过“闪电战”(Blitzkrieg)战术,迅速突破了波兰的防线。德军的装甲部队、空军和步兵协同作战,将波兰军队分割包围并消灭。

仅仅两天后,也就是 1939年9月3日,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与波兰签订了安全条约的国家,对德国宣战。虽然它们并没有立即对德国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但这次宣战标志着欧洲主要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冲突的正式开始,也宣告了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

为什么是这一刻?

这个时间点之所以被视为开端,是因为它标志着:

一个主要大国(德国)公然侵略另一个主权国家(波兰),并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另一组主要大国(英法)的宣战。 这不是一次局部的边境冲突,也不是一场孤立的内战,而是具有全球性扩张野心的国家,通过武力手段试图改变国际秩序,并直接导致了其他主要强国的卷入。
欧洲大陆上大规模、全面性的军事对抗拉开序幕。 德国对波兰的入侵,不仅仅是对波兰的蹂躏,更是它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和破坏。一旦英法宣战,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但历史的根源远不止于此: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前奏”

然而,将战争的起点仅仅定格在1939年9月1日,虽然在国际法和军事行动上是准确的,但如果想要深入理解“为什么”,我们就必须回溯到更早的时刻,去探究那些导致这场灾难性冲突的深层原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与《凡尔赛条约》的惩罚性: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施加了极其严厉的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大量领土、殖民地,被限制军备,并被强迫承担巨额战争赔款。这不仅仅是对德国的经济打击,更是对其民族自尊心的巨大伤害。许多德国人认为《凡尔赛条约》是不公正的、侮辱性的,这为日后的民族主义复兴和复仇情绪埋下了种子。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正是抓住了这种普遍的不满情绪,承诺要撕毁条约,恢复德国的荣耀。

2. 经济大萧条的催化作用:
1929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对世界各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加剧。在德国,经济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对魏玛共和国政府的失望,为纳粹党的上台提供了土壤。在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被极端思想和强权人物所吸引。经济危机也使得各国政府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国际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紧张。

3. 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在经历了一战的创伤和经济的动荡后,许多国家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潮。在意大利,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党在1922年上台。而在德国,希特勒和纳粹党以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为核心,提出了“生存空间”(Lebensraum)理论,鼓吹德国民族的优越性,并视斯拉夫民族为劣等民族,为日后的侵略扩张找到了“合法性”的借口。这种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国家至上,个人和国际法都可以为国家利益服务。

4. 轴心国的侵略野心和国际社会的不作为:
在20世纪30年代,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开始不断地挑战和破坏国际秩序:
日本: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在那里建立了伪满洲国。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意大利: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国: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立刻开始重整军备,并于1936年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违反了《凡尔赛条约》。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德奥合并),并与英法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1939年3月,德国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剩余的部分。

然而,当时的国际社会,特别是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希望通过满足德国的部分要求来换取和平。这种姑息纵容反而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让他相信西方民主国家不会真正阻止他的扩张。

中国战场:另一条重要的战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而言,二战的起点可以追溯得更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始于 1937年7月7日 的卢沟桥事变,随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虽然当时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尚未进入大规模战争状态,但中国已经成为抵御法西斯侵略的前沿阵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二战的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结:

所以,当我们问二战何时开始时,答案是多层次的:

正式军事开端: 1939年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
更早的“前奏”和区域冲突: 日本侵华战争(1937年)以及轴心国其他一系列侵略行为,都是导致全球性战争爆发的重要铺垫。

二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因素长期积累、政治野心不断膨胀、经济危机提供导火索、以及国际社会应对失误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结果。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深刻反思战争的根源,以及维护和平的艰巨和必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二战指严格意义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是以德国入侵波兰(1939.9.1)为标志,这个是各国历史书公认的

这个和西方中心主义啥的没关系

因为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同时对德宣战,英法的小弟们在随后的十日内跟进(澳大利亚,南非,尼泊尔等七个国家,外加印度埃及等尚未建国的殖民地),苏联事实上参战,半个地球被卷入战争,所以被视为二战起点

至于之前的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说到底都还是两个国家的事或者一个国家的内战,所以只能算局部战争,也可以算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一些冲击,大多数国家或许有些小动作,但这层面皮还没撕

但1939年9月1日之后大国除美国外已全部下场,不演了,摊牌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瞬间终结,故被视为二战起点

user avatar

中日战争于1942年1月6日正式爆发,所以以1939年9月1日作为二战爆发日在法律定义上没有问题。

至于1942年1月6日之前,按照国民政府的定义,那都是中日军事冲突,不属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它的起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民族主义、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一系列具体事件层层叠加的产物。要说清楚二战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得先从那些播下战争种子的时刻说起。严格意义上的“开始”:1939年9.............
  • 回答
    “日军一个兵可以单挑中国军队一个班”——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提及,但它是否真的属实,需要我们更仔细地审视当时的具体情况。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被夸大或特定情境下的描述。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场战争的胜负都不是由某个“英雄主义”的片段决定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
  • 回答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推迟十年,到1949年才开始,那么整个历史进程的走向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结局也必然与我们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战争时间线的调整,更是背后一系列国家实力、科技发展、国际关系以及意识形态角力的深刻重塑。首先,我们必须审视一下,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因素会在这推迟的十年间发生.............
  • 回答
    破碎的翅膀,燃烧的勇气:真实的二战中国空军一提起二战,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德军的闪电战、英吉利海峡的空战、太平洋舰队的铁血对决。而那个在东方默默承受着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中国,它的空军,一支在国力悬殊、百废待兴中艰难崛起的武装,却鲜为人知,却又充满了令人扼腕的悲壮和不屈的英勇。真实的二战中国空军,它不.............
  • 回答
    皮尔斯,一个名字在NBA球迷心中回响多年,他是一个在比赛中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球员,一个能将球队扛在肩上前行的得分手,一个在关键时刻从不畏惧、敢于承担责任的领袖。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他的职业生涯,尤其是荣誉簿上相对“稀疏”的个人奖项,特别是仅有的一个二阵,一个普遍的疑问就会浮现:皮尔斯,究竟是什么.............
  • 回答
    如果AK47穿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它会瞬间成为那个时代最令人胆寒的“怪物”之一。要说它的级别,那绝对是超一流水准,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想象一下,在二战的战场上,士兵们还在为手中的步枪精度、射速、可靠性和弹药携带量而烦恼。当时的主流步枪,比如美军的M1加兰德,虽然半自动射.............
  • 回答
    在咱们中国文化里,说到“狐”和“狸”,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狡猾、机警的形象。但仔细一琢磨,这“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跟“狐”又有什么不一样?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狐”:狐狸,我们熟悉的那个咱们先说“狐”。这词儿,大家伙儿都熟悉,指的就是狐狸。说起狐狸,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就有了画面:毛茸茸的长.............
  • 回答
    嘿,同为编导生,看到你现在面临的选择,我特别能理解那种纠结和迷茫。高二分班,面对数媒和编导这两个听起来都挺酷炫的方向,确实需要好好权衡一下。你目前的文化成绩在300左右,这个信息很关键,我们得围绕它来聊。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专业,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以及它们对你的“文化成绩”这个大前提会有什么影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二战时期,一艘主力战列舰,那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是海上的移动堡垒,是钢铁巨兽,一旦开动起来,能搅得敌人头破血流,让整个战局都为之倾倒。你说它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可太多了,我给你掰扯掰扯:一、 战术层面:海上霸权的直接体现 炮战中的绝对优势: 这可是战列舰最直观的作用。装备着那门门比汽车还粗的.............
  • 回答
    “萌二”这个词,在网络上常常带着一丝戏谑、有时又夹杂着些许的鄙夷。它被用来标签化一群特定的年轻群体,尤其是那些对动漫、游戏、声优、Cosplay等亚文化表现出极度热情和投入的人。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标签,冷静地审视这群人时,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错”。相反,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某些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议题,涉及到文化冲突、代际差异、身份认同以及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要理解“美华裔二代致父母:不要为你们的‘美国梦’断送我们的未来”这句话,以及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的生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美华裔二代致父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同盟国阵营内部复杂而微妙的领导权问题。简单地说,很难用“美国为首”或“英国为首”来一概而论,因为同盟国的领导权是随着战争进程和具体事务而变化的,并且是建立在一种“合作共赢”的基调上的,尽管合作中存在主导与被主导的动态。早期的领导者:英国的坚持与美国的观望战争的初期,尤其.............
  • 回答
    关于二战胜利的关键因素,美国和前苏联谁的作用更大,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对此也从未达成过完全一致的看法。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两国各自的贡献都异常巨大且不可或缺。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战争的进程和影响,可以尝试梳理出双方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美国:工业巨头与“民主的兵工厂.............
  • 回答
    想当年,德国那崛起速度,简直就像坐了火箭一样,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别的不说,就看那战前十年,德国从一个被凡尔赛条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国家,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这背后可不是偶然。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战结束后,德国的日子可不好过。凡尔赛条约的条款严苛得要命,不仅割地赔款,军事上也限制得死死的,陆.............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确实有一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低调,直到战败前夕,甚至在战后才逐渐为人所知。这些“保密”并非绝对的,很多也并非是像美国原子弹那样战略性的绝密,更多的是基于资源限制、研发周期、战略考量以及信息管控等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可以被视为在某种程度上“保密”到投降,或直到后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确实是很多新手在准备科二时都会纠结的。到底先约考还是先练车,这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这取决于你的学习习惯、经济状况、时间安排以及驾校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节奏。咱们先说说“先练车”的逻辑:想象一下,你连方向盘怎么打都摸不清,车感一点.............
  • 回答
    1628年和1629年,也就是明朝的崇祯元年和二年,后金(后来的清朝)的天聪二年和三年,喀喇沁蒙古的状况,可以说是一个风雨飘摇,但又暗流涌动的时期。要详细地了解那个时候,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几个关键点上:一、 喀喇沁蒙古的整体地理与政治格局首先,咱们得明白喀喇沁蒙古是“谁”和“在哪儿”。喀喇沁(Qar.............
  • 回答
    穿越到二战,大部分小说选择的背景集中在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不难理解。德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和科技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苏联作为与德国鏖战的东方主战场,其广袤的土地、顽强的抵抗以及人民的牺牲,构成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而中国,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人民的抗争和国家的命运,也具有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