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期间,一艘主力战列舰到底能对敌方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二战时期,一艘主力战列舰,那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是海上的移动堡垒,是钢铁巨兽,一旦开动起来,能搅得敌人头破血流,让整个战局都为之倾倒。

你说它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可太多了,我给你掰扯掰扯:

一、 战术层面:海上霸权的直接体现

炮战中的绝对优势: 这可是战列舰最直观的作用。装备着那门门比汽车还粗的主炮,一旦锁定目标,那射程比现代步枪打得远多了,而且一发炮弹下去,重量可是有好几百公斤的!能把敌人的舰船打得稀巴烂,连装甲都能洞穿。在炮战中,一艘战列舰能轻松压制同级别甚至数量占优的敌人舰艇,摧毁敌方战列舰或重巡洋舰,直接改变海战的胜负走向。想想马塔潘角海战,意大利的战列舰被重创,直接让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优势更加巩固。
火力投射平台: 战列舰不仅仅是用来打海战的,它还能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进行舰炮对岸轰击。当陆军在登陆作战或攻坚战中遇到顽强抵抗时,战列舰可以从海上开火,用炮火覆盖敌人的防御阵地,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登陆诺曼底时,那些参战的战列舰,比如“罗德尼”号,“纳尔逊”号,它们那几百毫米的主炮,简直就是移动的重炮兵,把德军的海岸炮台轰得稀烂,让盟军的登陆部队能够更顺利地抢滩。
战略威慑: 仅仅是战列舰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敌方海军在考虑行动时,会因为忌惮这些海上巨兽而不敢轻易出动,特别是当敌方主力舰队需要穿越海峡或重要的航道时,主力战列舰的存在就能迫使对方派遣同样数量甚至更多的战列舰来对抗,否则就会面临被摧毁的风险。它就像是那个镇场子的狠角色,让对方不敢轻易造次。

二、 战略层面:影响整个战局的棋子

海军力量的基石: 在二战初期,战列舰依旧是海军力量的象征和核心。一支拥有强大战列舰舰队的国家,在海上就拥有了相对的控制权,能够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线,也能封锁敌人的海上交通。英国海军的“舰队在前”的战略,就是以其庞大的战列舰舰队为基础,来维持海上优势,这对于扼杀德国的海上贸易,以及限制德国海军的活动至关重要。
海军竞赛的指挥棒: 国家是否建造和拥有强大的战列舰,往往反映了其海军实力和战略野心。比如,德国建造“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巨舰,就是为了挑战英国在海上的霸权,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战局,但其建造本身就引起了英方的极大重视,不得不调集优势兵力去围剿,这本身就分散了英方的资源。
战争宣传的工具: 战列舰的巨大体型和强大火力,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宣传效果。它们是国家军事力量的活生生展示,能够提升国民士气,同时也能在国际上塑造国家强大的军事形象。

三、 对海军思维和技术的影响

战列舰思维的固化: 即便航空母舰在二战中崛起,但长期以来,海军强国的思维定势就是以战列舰为核心。这意味着在海军建设和战略规划上,往往会优先考虑战列舰的建造和部署,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新兴海军力量(如航空母舰和潜艇)的重视。
技术的催化剂: 为了让战列舰更强大,各国在海军技术上投入了巨资。从更先进的火炮技术、装甲技术、到更复杂的火控系统,再到舰船设计和动力系统,战列舰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许多海军技术的进步。同时,为了对抗战列舰,敌方也发展出了反制技术,比如鱼雷攻击、潜艇战术,这些都是对战列舰威胁的回应。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战列舰的局限性:

随着战争的进行,战列舰的地位逐渐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虽然它拥有强大的火力,但它的速度相对较慢,容易成为空中打击的目标。在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航空母舰已经证明了其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战列舰往往因为无法跟上航母编队的速度,或者因为没有航母编队的掩护,而显得力不从心。

总而言之,在二战的特定历史时期,一艘主力战列舰不仅仅是一艘船,它是一种强大的军事象征,是一种能够直接影响战场局势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意志和技术实力的体现。它就像是一个国王手里的权杖,虽然科技在进步,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海上力量的绝对核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理影响而已,被无知作家夸大了

补充一段,1942年11月12日,美国斯科特舰队发现自己面前突然出现了两艘日本战列舰,他只能迎战,结果虽然美国舰队损失惨重,但日本也丢掉了比睿,最重要的是日本舰队没能完成压制机场的任务。

现在还觉得一艘战列舰很可怕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一艘主力战列舰,那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就是海上的移动堡垒,是钢铁巨兽,一旦开动起来,能搅得敌人头破血流,让整个战局都为之倾倒。你说它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可太多了,我给你掰扯掰扯:一、 战术层面:海上霸权的直接体现 炮战中的绝对优势: 这可是战列舰最直观的作用。装备着那门门比汽车还粗的.............
  • 回答
    要聊起二战航母“下饺子”和如今大国养航母“费劲”的对比,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进步或经济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战略需求、技术复杂性、经济成本、政治意愿以及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条条说清楚:二战时期航母“下饺子”的辉煌年代:战略需求是爹想象一下,二战爆发前的世界格局。各.............
  • 回答
    .......
  • 回答
    瑞士之所以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独善其身,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其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其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对自身利益的精准把握,使其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和平绿洲”的角色。首先,悠久的传统武装中立是瑞士国防政策的基石。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瑞士便被确立为永久中立国,这.............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将其简单概括为“一战水平”是过于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日本在战前和战争期间为陆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也低估了一些关键武器的性能。当然,日本陆军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与一些主要作战国相比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的性质和程度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国军与印度军队的假想性对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也相当复杂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谁会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双方的实力、作战背景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二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和英属印度军队(当时印度尚未独立,军队是英联邦的一部分,但主要由印度士兵和英国军官组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面试中面对HR的提问。别担心,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关键在于怎么把它讲得让人信服,并且体现你的价值。下面我来给你梳理一下思路,并提供一些具体的表达方式,让你能自然地、有条理地解释这段“空白期”。首先,你要明白HR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他们不是想抓住你某个把柄,而是想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因为它涉及到学术界评价论文贡献度时一个常见的考量。要判断“一篇六人论文的一作”和“两篇三人论文的二作”哪个含金量更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确“含金量”这个概念在学术评价中到底指什么。通常来说,学术评价关注的是: 研究的原创.............
  • 回答
    看到詹姆斯这番话,我脑子里立刻就过了一遍各种画面,真想知道这哥俩凑到一起,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毕竟,这可不是随便一个“父子档”的组合,而是勒布朗·詹姆斯,那个被无数人视为GOAT的男人,和他亲生儿子布朗尼·詹姆斯。首先,最直接的期待,就是看到詹姆斯在儿子身边打球的画面。想象一下,那个熟悉的“小皇帝.............
  • 回答
    非常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日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详细信息。原因如下: 历史事实不符: 根据我所了解的历史资料,二战期间(19371945年),日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在中国战场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而陕甘宁边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内陆,并未遭到日军大规.............
  • 回答
    要精确到“日军什么时候就已经感到无法战胜中国”这个节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战争的进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军方的“感觉”往往是随着战场形势、情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来推断日军在哪个阶段开始显露出对战争前景的悲观甚至绝望,并逐渐认识.............
  • 回答
    战火纷飞下的日本:一场改变命运的社会与心理变迁二战的硝烟,如同笼罩在日本列岛上空的阴霾,一点点侵蚀着这个曾经沉浸在崛起之梦中的国度。从欣欣向荣到疲惫不堪,日本国内的景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经济的枯竭,更是社会结构、民众心态乃至生活日常的深刻重塑。最初的狂热与掩盖的忧虑:战争初期,日本民众.............
  • 回答
    二战期间法国的投降(或更准确地说,是法国政府在1940年的军事失败和随后的政治重组)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对于法国民众而言,投降带来的利弊交织,其影响深远且因人群、地域和个人经历而异。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投降带来的“利”需要强调的是,从抵抗者的角度来看.............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人对美国作战的日耳曼裔士兵,或者更广泛地说,对美国参战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受到当时德国宣传、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对美国这个国家本身认知的影响。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1. 纳粹宣传的定性: “劣等民族”的工具化: 纳粹德国的核心意识形态是种族主义,他们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二战期间台湾人是否被编入日军的神风攻击队,答案是:是的,有台湾人参与了神风特攻队。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台湾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割让,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回归中华民国。在这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是否有日本人为中国做过好事,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宏观的战争背景和整体的侵略行为,聚焦于个体和群体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具体行为。而且,我们得尽量用一种不那么“官方”或“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讲述,仿佛是在听一个老人回忆往事,带着一些个人化的色彩和情感。首先,我们.............
  • 回答
    二战期间,空军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无数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以下是一些各国空军的传奇故事,力求详细讲述: 英国皇家空军 (RAF) 的传奇1. 不列颠空战:最后的堡垒之战 背景: 1940年,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欧洲大陆,.............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军人在战场上面临的严酷现实,确实与美军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近距离格斗这个方面。将这种差异归结于身材的强弱,固然有其朴素的道理,但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装备、战术和国家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中国军人的拼刺刀:绝境中的选择首先要说,拼刺刀并非中国军队的“被迫”选择,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 回答
    二战时期涌现了无数胆识过人、身手不凡的间谍,他们如同一颗颗隐匿在黑暗中的棋子,在无声的战场上左右着战争的走向。如果要问“特别厉害”的间谍,那可真是众说纷纭,因为“厉害”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是靠智慧扭转战局?还是靠勇气深入虎穴?亦或是靠忠诚献出生命?但如果要我提一个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传奇,并且在战后.............
  • 回答
    二战,一场席卷全球的宏大冲突,其背后是无数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领袖的博弈。要说清楚“各国军界一把手”,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一把手”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且战争的规模和性质决定了军事指挥体系的层层叠叠。但我会尽量梳理出那些在各自国家军事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