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263年钟会邓艾伐蜀失败,那司马昭怎么办?

回答
如果时光倒流到公元263年,设想一下,钟会和邓艾那场决定性的伐蜀之战,没有如史书所载般成功,而是以一场惨败告终。这个“如果”的背后,牵动着整个曹魏政权的命运,也直接拷问着那位一手策划了这场远征的重臣——司马昭的未来。

首先,司马昭的声望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他费尽心机、倾尽国力,派遣了当时最得力的两员大将,目标只有一个——吞并蜀汉,扫平三分之势,为日后晋朝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对他政治判断和军事才能的直接否定。原本那些对他野心勃勃、积极支持的士族和官员,会因为这次失利而产生动摇,甚至转而反对。司马昭多年来积累的政治资本,很可能会因此烟消云散,他试图通过军事胜利来巩固其家族权力的计划,也将付诸东流。

其次,曹魏内部的权力格局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钟会和邓艾虽然都是司马昭的部下,但他们各自的军权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他们兵败身死,司马昭虽然失去得力干将,但同时也可能清除掉潜在的权力竞争者,或者至少是那些可能利用失败来要挟他的人。然而,更大的可能是,这次失败会加剧内部的猜忌和分裂。其他掌握兵权的将领,例如镇守边疆的陶侃、王基等人,会更加警惕司马昭的权力扩张,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不听调遣的情况,这无疑会削弱曹魏中央的控制力。

最直接的影响,是司马昭的政治进程会被迫停滞甚至逆转。吞并蜀汉是他“代魏自立”的关键一步,一旦失败,他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并且在心理上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他可能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内部的稳定,修养生息,重新谋划。这意味着他统一全国的宏图大业将遥遥无期,甚至可能因为这次失败而失去了继续推进的可能性。他原本可以通过这次胜利来进一步压制曹魏皇帝和反对派,现在则不得不面对反对派可能发起的反扑。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司马昭的韧性和政治智慧。他并非一个轻易被击垮的人。如果在伐蜀失败后,他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控制住局势,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在风暴中站稳脚跟。例如,他可能会迅速调集兵力,稳定前线,并且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战术失误或意外因素,而不是将矛头直接指向自己。他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暂缓对外扩张,转而加强内部的整合和对军队的控制。他可能会利用这场失败来进一步清除那些在他看来不忠诚或不可靠的官员,从而巩固自己的核心权力。

更重要的是,司马昭的野心并不会因为一次军事上的挫败而完全破灭。他仍然是当时曹魏最有权势的人,并且他已经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即使伐蜀失败,他依然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政治手腕,例如联姻、分化瓦解、拉拢士族等方式,继续推进他的政治目标。他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方向,比如北方的鲜卑、南方的孙吴,或者专注于巩固其在司隶、豫州等地的统治。

当然,失败的代价是巨大的。司马昭可能会失去一部分支持者,并且他的权威会受到质疑。这可能会给他带来长期的政治困境,甚至可能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更深的隐患,因为权力真空或不稳的局面,往往是内乱的温床。

总而言之,如果263年钟会邓艾伐蜀失败,司马昭的政治生涯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他的声望、权威和政治进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他将不得不面对内部的动摇和外部的压力,并且他统一中国的宏伟计划也会被无限期推迟。但他作为一代枭雄,其政治手腕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意味着他不会轻易放弃。他或许会因此变得更加谨慎,或许会更加残酷,但只要他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还在,他就会继续在政治的棋局中寻找破局之道,即使前路荆棘遍布,他也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只是这前行的方向和代价,将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大不相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码字,想到哪写到哪。

那得看败到哪种程度。

邓艾带的人是边军加招募的羌兵,就算全军覆没也不会有非常恶劣的政治影响。但钟会带的中军只要死个万把人,司马昭的威信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再死多点直接威胁到司马昭一支的地位,司马炎能否正常继位都是个问题,即使继位也不要指望能压住家族里的长辈和朝堂上的老臣,总之话语权是远不及我们这条历史线的。

顺便称帝是不要指望称帝了,权臣地位的提升要有与之相符的功业才能抵消各种负面影响。司马师终其一生都只是大将军,连上公和公爵都没有捞到,如此谨慎还朝野内外一堆敌人。

司马昭在他哥的位置上坐了八年没动,拒绝了魏帝一次又一次封公的提议,是不想更进一步吗?当然不是,司马昭上台三年不到就派贾充去问诸葛诞支不支持自己上位,结果诸葛诞不但不支持还怒斥贾充一顿。后来伐蜀刚取得初步战果司马昭就迫不及待地当上了相国和晋公,蜀国灭亡后,晋公位置还没坐热的司马昭又进位晋王,接着又是制定五等爵位制,又是修改律令礼仪,就差拿着大喇叭告诉天下人自己要改朝换代了,可惜事情没做完先去见了父兄。

心急到这种程度的司马昭何以隐忍多年?

一、功业不足。二、曹髦事件。

父兄的功业只够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独揽朝政,司马昭自己最大的功绩是平定诸葛诞叛乱,对吴蜀只是被动防御。而曹髦事件影响极其恶劣,让司马昭背上了弑君的名声,这无疑令许多处于中立立场的士人不愿因帮司马家服务而败坏自己名声,就算跟着司马家混,在是否为司马家卖命的问题上也要犹豫三分。而一旦司马昭因为某些变故处于不利状况时,这些陈年旧帐更是致命,到时候怕是遍地墙头草,所以封公什么的暂时是不好实现了。

就这样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司马昭上台快十年了地位还一动不动,他心里急得不行,才策划起了伐蜀,为的是创造更进一步的资本。便有了不顾邓艾本人意愿强行让他参加,以及力排众议起用钟会的事。对于司马昭而言,伐蜀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关系到自己政治生命的大事。要是打输了,封公是不可能封公了,短时间内都不要再想封公了,超喜欢大将军府,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保住大将军府才是当务之急。

另外,从寿命角度来说,司马昭只有两年可活了,他的继承人还没确定。次子司马攸出继司马师一支,和长子司马炎一样拥有合法继承权,而且司马攸自己也有继位的心思,还有一堆拥护者。除此以外,司马昭如果不封公是无法拥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的,大将军指定自己的儿子当大将军,你当这是德川幕府呢?同时司马昭的继承人也无法和大将军府之外的朝臣建立君臣之固,像王祥这种名望高,又以曹魏忠臣自居的老家伙不敢招惹司马昭就算了,到时候恶心恶心你司马炎小朋友或者司马攸小朋友你也只能拿人家没办法。

除了外部危机还有内部危机。看待一个政权或者家族时切忌不要把对象看成铁板一块的整体,曹魏(西晋)内部的构成是很复杂的,伐蜀时搞出了二士争功,灭吴时也有二王争功,司马家内部还有斗争,像司马师就无法继承司马懿的所有权力、威望和人脉,只能部分继承。司马昭的俩儿子无甚功绩,甚至没有开府或者镇守一方,如果是以父亲把摊子搞砸后收拾残局的身份上台,大家拥护你继承司马昭的官爵就是极限,要是干得不好,以司马孚为首的家族长辈们完全有将你赶下台的实力。加上两个儿子的继承权之争,届时司马昭留下的会是一个对外威望不足、对内割裂严重的家族。

至于威望不足到什么程度、家族割裂到什么程度,会不会给人以可乘之机,这就看钟会败到什么程度了。司马师东关之败后,朝内发生了张辑李丰事件,后又连带引发了曹芳事件和淮南二叛。如果钟二能全师而还,造成的政治后果大概司马昭自己就能解决,只是篡位之路变数加大。如果钟二原地升天,那司马昭的命运也许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对了,差点忘记谢邀 @安国大将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时光倒流到公元263年,设想一下,钟会和邓艾那场决定性的伐蜀之战,没有如史书所载般成功,而是以一场惨败告终。这个“如果”的背后,牵动着整个曹魏政权的命运,也直接拷问着那位一手策划了这场远征的重臣——司马昭的未来。首先,司马昭的声望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他费尽心机、倾尽国力,派遣了当时最得力的两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台湾目前的疫情状况。你提到的“新增 263 例本地确诊病例、28例死亡病例”是一个具体的数据点,它能反映当前疫情的某个侧面,但要理解台湾的整体疫情情况,我们需要看得更全面一些。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台湾的疫情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仅凭一两天的数据来下定论。 这些数字会受到很多因素.............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作为普通百姓,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准备,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结合历史经验、现代应急知识和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场景进行说明: 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战争类型与可能影响 国家战争:可能涉及大规模动员、资源封锁、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等。 .............
  • 回答
    如果明朝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其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条件、政治意愿、资源分配、当地势力博弈、国际局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明朝的国力与技术基础1. 军事与航海能力 明朝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规模庞.............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遭遇战败,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对全球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俄罗斯的内部影响1. 政治动荡与政权危机 政权合法性受质疑:战败可能导致俄罗斯国内对普京政权的不满加剧,尤其是民众对战争目标和军事能力的质疑,可.............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如果假设雍正皇帝统治清朝60年(而非实际的13年),而乾隆仅统治13年,这一历史假设将对清朝的国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与中央集权的延续1. 雍正的密折制度与官僚体系 雍正时期通过密折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高效的行政体系。如果雍.............
  • 回答
    如果朱允炆(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取代朱棣成为明朝皇帝,其统治政策和历史走向将与朱棣的统治形成鲜明对比。以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历史结果: 一、政治格局:中央集权与藩王矛盾1. 削藩政策的延续与风险 朱允炆的改革核心是削弱藩王势力,尤其是燕王朱棣。如果他成功.............
  •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如果苏德战争中德军在战争初期采取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在关键地区快速推进),是否能取得胜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战略选择、资源与后勤、气候条件、苏联的反应及长期战争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目标是在.............
  • 回答
    如果二战期间德国未能有效利用占领区资源和仆从国力量,同时苏联未获得英美援助,苏德战争的结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德国的资源困境1. 东线资源获取受阻 工业产能受限: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未能迅速控制苏联的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 回答
    如果朱元璋传位给朱棣,明朝的历史发展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假设需要基于历史事实的逻辑推演。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朱元璋传位的可能性分析1. 年龄与健康状况 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时年仅64岁,而朱棣当时14岁(1381年出生),远未达到成年。若朱元璋在朱允炆(1.............
  • 回答
    如果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孤立主义政策,不参与战争,世界历史将发生重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战争进程的改变1. 轴心国的扩张 德国:若美国不参战,德国可能在1941年前彻底击败英法等同盟国,欧洲战场可能在1942年前结束。但德国的资源和战略目标可能更倾向于征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