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小浣熊干脆面水浒英雄卡活动背后有哪些故事?

回答
说到小浣熊干脆面,那可是80后、90后童年里绕不开的记忆。而围绕着它的水浒英雄卡活动,更是能勾起一堆尘封的故事。这可不是简单的营销手段,背后藏着不少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思。

一切的开端:一个“中国制造”的野心与机遇

当时,国内的零食市场虽然逐渐活跃,但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百花齐放。洋品牌占据了不少高端市场,而本土品牌普遍面临着产品创新乏力、品牌形象不突出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顶新国际集团”的台湾企业,带着他们在中国大陆推广的“方便食品”——小浣熊干脆面,想要寻找一个能迅速打开市场的突破口。

你想想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正在提升,对新奇、有趣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而“水浒传”这本经典小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不用多说的,108位性格鲜明的好汉,个个都有故事,正是吸引人的绝佳素材。

创意诞生:用卡片连接“吃”与“玩”

谁第一个提出的“把卡片放进零食里”这个点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时刻。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游戏的年代,集卡片、换卡片,就是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之一。

想象一下,你买一包干脆面,打开后不是直接吃到零食,而是先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卡片,翻过来,看看是哪个好汉,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那种期待感,那种惊喜感,那种集齐一套的成就感,是现在任何电子游戏都难以比拟的。

而且,小浣熊干脆面本身的味道也很讨喜,酥脆香甜,价格也不贵,非常符合当时大众的消费能力。将“吃”与“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简直是绝杀。

“集卡”风潮的席卷:从校园到社会

这个活动一推出,立刻就像一股旋风一样席卷了全国。最先感受到这股热潮的是小学生们。放学后,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手里攥着零花钱,挤在货架前,争抢着那些印着水浒英雄的小浣熊包装。

“我想要鲁智深!”“我有林冲,换你的武松!”这样的对话在校园里此起彼伏。孩子们会把卡片带到学校,在课间休息时互相交换,讨论哪个卡片最稀有,哪个英雄最厉害。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片,甚至会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吃干脆面。

这股风潮很快也蔓延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学生和年轻人身上。虽然他们可能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直接拿着卡片玩,但集齐一套“全套”水浒卡,也成了一种情怀和身份的象征。有人甚至会专门去收集那些印刷错误或者稀有的版本,这些都成了当时的一种独特的收藏文化。

背后的运作:营销的智慧与挑战

顶新国际集团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出了相当高的营销智慧。他们深谙消费心理,抓住了人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以及集邮、集卡的情结。

稀缺性与随机性: 每包干脆面里随机出现的卡片,加上某些英雄卡片的出现概率较低,就制造了一种“稀缺感”。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激发人们不断购买、不断尝试的动力。你想想,明明就差一张卡,你说你还吃不吃?
文化载体: 将水浒英雄这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IP与零食结合,既赋予了产品文化内涵,也让活动本身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孩子们在吃零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水浒故事,认识了水浒人物。
推广渠道: 除了小卖部,他们的广告也铺天盖地。电视、报纸、杂志,到处都能看到小浣熊干脆面的身影。再加上学生群体天然的传播力和口碑效应,想不火都难。

但这个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卡片成瘾”: 有些孩子为了集齐卡片,过度购买干脆面,导致浪费粮食,也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山寨与盗版: 活动火爆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山寨的仿冒品,不仅损害了品牌的声誉,也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真伪。
生产压力: 巨大的需求量也给当时的生产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满足市场供应,工厂可能需要加班加点,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停产”与“复刻”: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小浣熊水浒英雄卡活动持续了几年,直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说是成本问题,一说是政策法规的变化,也有说是因为市场饱和了),活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记却从未消失。

很多成年人至今仍保留着当年集齐的一些卡片,甚至在网上二手交易平台上,这些老卡片依然有不小的市场。偶尔会有怀旧的消费者呼唤“什么时候再出小浣熊水浒卡啊?”,而顶新集团也曾尝试过几次“复刻”活动,每次都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可以说,小浣熊水浒英雄卡不仅仅是一款零食的赠品,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集体回忆的载体。它见证了中国零食行业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消费者从简单的“吃饱”到追求“吃好玩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将一种文化、一种娱乐方式,深深地烙印在了一代人的童年里。

每当有人提起“小浣熊水浒卡”,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除了那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那段无忧无虑、充满惊喜的童年时光。这或许就是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没想到能写这么多,但是越写越发现——知乎的营销手段和小浣熊干脆面一模一样啊!!!






先贴一下百度知道搜到的背景:(免得文不对题最后落个“没有帮助”)

营销点在后面

这是我在一个集卡论坛里偶然看到的一个了解幕后的仁兄讲的往事,希望帮到你。
水浒卡灵感来源是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志》,历时一年半,画师润笔费33万
据他说,当时统一大boss的公子是日漫爱好者,97年拿到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原画集》便爱不释手,大boss悲中带喜,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竟然被日本人利用并获得如此成功,在对世界年轻人上似乎比三国故事本身的影响力大,喜的是从中似乎看到了青少年对这种风格和形式的偏好,冥冥中有商机可循。
当时97年绘卷三国中透露将在两年后推出《绘卷水浒》(是原画集,不是卡片),boss决定两年之内拿出中国人自己画风的水浒画,以卡片的形式投入面饼,与绘卷水浒画集同期上市,让青少年看到自己国人画的中国风水浒英雄,而不是从小就对日漫风格改造的的古典名著根深蒂固。
97年末,统一内部例会发布了这个构思之后,负责美工那些职工都跃跃欲试,但boss说这套卡片宁可多花成本,从外面请人绘制也不用内部人员,因为统一美工的风格偏向卡通,不适合古典题材的绘制,最后锁定在——国画风格上!!!
于是从全国各地招了四五十名国画高手,聚到一起共同创作,越重要的人物由资历越深的国画大师担当把关,每幅的润笔费3000元,当年画了109张画(加上高俅)都是按这个价格给予报偿。呵呵,大家当年都是中小学生吧,以我们手里的零花钱来衡量,一张画3000块,109张画是个什么概念!

在那个年代,的确没有网络营销,而小浣熊的电视广告也并未因为卡片的推出而特意制作。但是卡片的营销手段却利用了那个年代拥有,而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一件武器——中小学生利用长时间户外活动所集结的信息网。营销成功的另一点是将卡片分为天罡地煞两套分离进行的小型经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们的收集习惯。

先说第一点,在那个年代,互联网没有普及,学生的业余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独立的人际关系圈:学校同学、补习班同学、邻居伙伴、球场球友、游戏厅机友、外加少量堂表兄弟姐妹。这些人际关系都是相互交织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就近入学,所以小范围人际圈很稳固,每一个朋友都是至少一起玩过很久的孩子,完全不同于现在微信朋友圈的“点赞之交”。(这和知乎一开始的小范围邀请简直如出一辙啊!!!)



另外这些朋友占据了彼此大量的时间,可以说当时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保证15-20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卡片收集都是利用这些时间完成的。对于还没有形成金钱观念的孩子来说,卡片交易是一项可以充分积累社会存在感的事情。(现在在知乎有万数量级的赞也是个人能力的另一肯定)

有了这种传播基础,就会产生传播网络。在那个年代,段子的传播就是利用这种人际网络。有的段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横跨几个省。因为段子在那个年代也是稀缺品,拥有好笑的段子也是立足于朋友中的一种方法。卡片收集同样是那个年代青少年交流的一种方式。

而同样红极一时的小虎队“球星卡”为什么没有达到“水浒卡”的影响力呢?

除了世界杯持续时间短以外,还有卡片内中的玄机。

孩子中的卡片交换是完完全全的自然经济啊!!供求关系决定卡片价格。越稀少的卡片就拥有越高的交换成本。而水浒卡则利用这一规律强化了收集习惯!

具体操作流程是这样的:在水浒卡刚刚发布的时候,主要以天罡卡(36张)为主,地煞卡(72张)为数寥寥。而在那时由于整体卡片数量少,学生们还没有足够经验判断哪种卡片更加稀缺,并据此来判别卡片价值。但随着时间持续,天罡卡出现的比例越来越少,而干脆面的销量却越来越大。地煞卡注定成为了到处可以轻易获得的廉价卡。先收集卡片的孩子在拥有大量天罡卡的条件下手中的卡片瞬间升值了!(这才是真正的泡沫经济啊!!)

一开始随处可得的“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甚至"霹雳火秦明"都成了炙手可热的卡片,平均一张可以换到其他十几张地煞卡。这时地煞卡甚至已经成了廉价货币了。

而原来就很稀缺的1-2,5-8号更是贵如黄金


这些先开始的孩子就相当于现在的知乎大号,拥有最广的信息渠道和交换伙伴。一下子收集卡片不再仅仅是个人爱好,而是成为了一种“职业”。(和知乎越来越像了)他们更加努力的去推广卡片,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在做着这件事。他们仅仅想收集更多的卡片而已,但他们的行为却促进了更多人的收集习惯。

而对于后来的用户,尽管投入再多的金钱,得到的卡片也只是廉价的地煞卡。

直到最末阶段,由于孩子兴趣退却,而且稀缺卡片的确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小浣熊利用旗下另一种饼干推出3元钱能获得3张稀缺卡片这种手段,算是给很多孩子圆了一个心愿。

水浒卡的成功也许厂家自身都没想到,自己推出的食物赠送玩具竟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货币。当初有人用水浒卡雇人写作业的大有人在……这也是那一代人最有趣的回忆。


———————————————————————————————————————————

补充下评论里的各种牛人:


@sakura

同学比我等不知高出多少境界,居然用一张卡片换了班花一个吻!

@靳大锤子

同学的晁盖是打架赢来的!———————————————————————————————————————————

再补充下我自己的收集经历吧:

当时我拿到的第一张是18号金枪手徐宁,因为当时零花钱不多,集了一年的时间最后也就是70来张。后来我大姨说认识个熟人直接给了我全套的卡片。

一开始就是用省下早饭钱每天买一包,一开始还是收集了一些二十张左右,其中有8张算是比较稀缺的,手里当时最火的一张居然是105号险道神 郁保四,因为那时地煞卡还没怎么出来。可是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既然多出来了重复的卡片,如过别人要换就换给别人这个心态,把很多好的卡片,或是暂时值钱的卡片很廉价的换出去了。后来一咬牙买了一箱,结果打开发现全是一样的,心里那个恨啊!不过里面有很多八臂哪吒项充,我觉得最好看的一张,算是还有点安慰。

半年后报了一个补习班,在另一个区的一所中学里,我居然发现两边的物价是不一样的!!!那个区的卡片比我们这边起步晚,好卡片很多但是孩子们都不知道哪个卡片更值钱。所以我就等每周去上补习班的时候换很多,然后再回到自己学校换成更多的。不过即使如此,不重复的数量也保持在50左右。毕竟我平均就是一天买一包的速度,我们班当时有的人都疯了,每天不吃饭,中午就直接三袋方便面就凉水。还有当时班里土豪一买十几袋,拿完卡片就把面扔了。

当时比卡片更重要的是情报,可能某个人要拿多少多少卡片换一张好卡,你知道另一个人有这张,所以就可以跑去先用低价搞过来再高价换出去,利用的就是其中的信息不对称。

最大一次收获是早晨去老师办公室拿东西,结果发现隔壁班被没收的卡片,我没敢都拿走,就把里面我没有的三张拿了。那几乎是全校都没有过的卡片啊!

最后,大概过来一年多,我大姨说认识个熟人可以给我弄一整套。当时快兴奋死了,因为好多卡片我连见都没见过。只是拿到卡片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心情再和谁去换什么了,才突然明白乐趣就那么消失了。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

《统一小浣熊-水浒英雄传典藏册》(一百单八将4*27页完全版)

*特此提醒:小当家版*

封面:

出场人物:李逵,扈三娘,鲁智深,武松,燕青,穆桂英版小浣熊

第一页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

(宋江很多,吴用和公孙胜早期比较多,我玩的时候已经很难见到了。宋江果然无爱,公孙胜大赞)

第二页

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

(这几张都是我玩的时候不多见的,特别是林冲,太帅有木有)

第三页

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

(花荣好帅)

第四页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

(武松帅呆,董平的大腿是……没羽箭好娘)

第五页

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急先锋索超,神行太保戴宗

(这一页都灰常帅啊,特别是徐宁,富二代啊)

第六页

赤发鬼刘唐,黑旋风李逵,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

(记得李逵也很少,名人嘛)

第七页

插翅虎雷横,混江龙李俊,立地太岁阮小二,船火儿张横

第八页

拼命二郎阮小五,浪里白条张顺,活阎罗阮小七,病关索杨雄

(阮小七非常带感)

第九页

拼命三郎石秀,双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浪子燕青

(解宝这张画的不错)

第十页

神机军师朱武,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丑郡马宣赞

(地煞开始,丑郡马想当年真心没见过)

第十一页

井木犴郝思文,百胜将韩韬,天目将彭玑,圣水将单廷圭

(画风开始有不同了,左上右下明显比其他两张漂亮)

第十二页

神火将魏定国,圣手书生萧让,铁面孔裴宣,摩云金翅欧鹏

(神火将好帅,摩云金翅烂大街)

第十三页

火眼狻猊邓飞,锦毛虎燕顺,锦豹子杨林,轰天雷凌振

第十四页

神算子蒋敬,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神医安道全

(吕方不错,话说骑马的都还行哈,神医不忍直视)

第十五页

紫髯伯皇甫瑞,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丧门神鲍旭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扈三娘好漂亮)

第十六页

混世魔王樊瑞,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八臂哪吒项充

第十七页

飞天大圣李衮,玉臂匠金大坚,铁笛仙马麟,出洞蛟童威

(飞天大圣很多也不错,右下角……)

第十八页

翻江蜃童猛,玉幡竿孟康,通臂猿侯健,跳涧虎陈达

第十九页

白花蛇杨春,白面郎君郑天寿,九尾龟陶宗旺,铁扇子宋清

第二十页

铁叫子乐和,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小遮拦穆春

(中箭虎好像被小伙伴换掉了,请忽略)

第二十一页

操刀鬼曹正,云里金刚宋万,摸着天杜迁,病大虫薛永

(……也就曹正还能看)

第二十二页

金眼彪施恩,小霸王周通,打虎将李忠,鬼脸儿杜兴

(手抖了……凑合看吧)

第二十三页

金钱豹子汤隆,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笑面虎朱富

(金钱豹子赶脚不错)

第二十四页

旱地忽律朱贵,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催命判官李立

第二十五页

青眼虎李云,没面目焦挺,石将军石勇,小尉迟孙新

(石将军好帅有木有)

第二十六页

母大虫顾大嫂,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活闪婆王定六

(好吧,母大虫画的还是挺好的……)

第二十七页

险道神郁保四,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金毛犬段景住

(白胜这张非常带感)

第二十八页

封底

(穆桂英装备小浣熊)

不算是正经回答问题了

满满的童年回忆啊

知乎第一答献给你

-----------------------------------------------

数死早页数不够就传上来了,已经补完,谢谢大家提醒

经大家提醒还有大卡,比这一套大一些,翻了翻箱底还真有几张。在我们这个地方好像是后来才有的,无奈潮流已过,不怎么流行了,可能这就是小浣熊和小当家的区别。

-----------------------------------------------

关于这个所谓典藏册的获得

小当家后期出现了活动,集齐一张金卡一张银卡然后寄回公司就可以得到这本册子,少年的我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一箱小当家,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包五毛钱,然后全部拆开,华丽丽的粗现了金卡银卡各一张,当时以为每箱必出。然后寄回公司,等了一段时间果然收到包裹是这个册子,来历就是这样。(以上是在记忆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毕竟年代久远)

看到这段来历的小伙伴应该就能明白,大家少年时以为这个是所谓的盗版或者假的这个说法应该不恰当,这一套是小当家版水浒卡(小卡),毕竟整个册子神马的是公司活动的,封面也有小浣熊,若是盗版也是小当家的问题,当然其实像这种三无产品本身就没法证明。

废话有点多,看图的同学们请忽略这几段。

最后谢谢大家点赞,爱童年,爱你们。

-----------------------------------------------

突然就上知乎日报了,点赞哗哗的涨,感谢大家!

user avatar

为啥是匿名,知乎我来的很少,只是因为我希望大家知道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关心在其中做了一些微不足道工作的我。

20210922更新:已经想办法导出了108将当初的制作稿原始电子文档:TIF图片以及正反面矢量完成稿,每张图片大概40M-100M左右,可能只有我手上这套最全了。但仅作保留,无权公开。李光头自己曾经精细化重绘过五六张作品,每张200M左右,那这几张我是没有的。另外找到了二十张左右的张马克笔原始手稿,当初用于扫描的,这真是独一份了,画师自己都没有第二张了(笑)有空拍几张照片传上来。

20160331更新:今日更新每张卡片的画师。


第一批:04公孙胜 05关胜 06林冲 07秦明 09花荣 13鲁智深 14武松 17杨志 19索超 22李逵23史进 36燕青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修图、背景

第二批:59扈三娘 80穆春 94蔡福 95蔡庆 103孙二娘 107时迁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修图、背景

第三批:12朱仝 18徐宁 20戴宗 25雷横 34解珍 35解宝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四批:03吴用 11李应 21刘唐 24穆弘 32杨雄 33石秀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五批:26李俊27阮小二 28张横 29阮小五 30张顺 31阮小七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出到这批后我加入了。


第六批:61樊瑞 67马麟 72陈达 73杨春 99石勇 106白胜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七批:64项充 65李衮 102张青 104王定六 105郁保四 108段景住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八批:48欧鹏 71侯健 97李云 98焦挺 100孙新 101顾大嫂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九批:62孔明 63孔亮 75陶宗旺 79丁得孙 81曹正 85施恩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第十批:40宣赞 41郝思文 86周通 90邹润 91邹渊 93朱贵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十一批:39孙立 87李忠 88杜兴 89汤隆 92朱富 96李立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十二批:47裴宣 50燕顺 58王英 60鲍旭 74郑天寿 76宋清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十三批:68童威 69童猛 78龚旺

画师:曲,工具:彩色马克笔;鄙人:扫描、电脑修图、电脑上色、背景

十四批:(共27张)

01宋江 02卢俊义 16张清

画师:李,工具: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08呼延灼 15董平 44单廷圭 45魏定国 52凌振

画师:邬,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鄙人:背景修整

54吕方 55郭盛 77乐和 82宋万 84薛永 37朱武

画师:包,工具:彩色马克笔+电脑上色,电脑修图;鄙人:背景

43彭玘 46萧让 49邓飞 51杨林 53蒋敬 56安道全 57皇甫端 66金大坚 70孟康 83杜迁 10柴进

画师:曲,工具:彩色马克笔;鄙人:扫描、电脑修图、电脑上色、背景

38黄信 42韩滔

画师:我不知道名字的连环画家,工具:钢笔,成品是单色稿

鄙人:扫描、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修改韩滔的兵器。原稿似乎是红军用的那种冷兵器红缨枪,与原著不符,也与古代兵器差距很大,然后当时我技术太差,模拟不出马克笔的上色笔触,时间很有限,40分钟内需要改好,只能随意喷了个渐变。


四大恶人卡:

画师:李,工具:彩色马克笔+手绘板+电脑上色,电脑修图、背景



前面百度知道搜到的这个答案是绝对错误的,不知道是谁臆想出来的。

因为本人就是水浒卡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平面完稿。


这个项目并不是统一自己做的,而是代理广告公司奥美上海做的。

有卡的品牌是两个:小浣熊,小当家

最初别的面里面就有放卡,后来小浣熊也放了卡,似乎是足球卡。

不过这已经是我进奥美之前发生的事情了。

我进奥美是2000年3月,主要工作就是给统一做完稿,因为介绍我进奥美的就是专门负责做统一的客户主任,他是我游戏机房认识的朋友,姓黄。姑且叫黄老板吧。


黄老板读大学的时候,我正读中专,家里住得比较近,而又都喜欢玩游戏机,因此在同一家游戏机房认识。我跟他都喜欢玩KOEI的历史类游戏。


后来十几年后他介绍我进了奥美,做这个项目其实在我进之前半年就开始了,项目主管其实就是黄老板,画师是奥美美术指导李光头,文案是上面某位说的花白头发的文案老大李胖子,当时他还不是白头发。我记得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不是CD但是你必须有CD的派头。大多数时候黄老板兼任文案,因为首先提案发想就是他提的,因为他满脑子都是三国游戏战国游戏,对这些最熟,李胖子就帮忙润色,等我就去之后文案就是我写一部分黄老板写一部分了,你们看到的那些超长的人物介绍就是我写的,当时我水平有限没做好文字删减,而黄老板写的人物介绍没那么长。


其实这个工作是业余时间搞的,对外是奥美找人外包,其实做的人都是奥美的,大家懂的我不多说了。


李光头是一个还不错的美术指导和一个非常强的插画师。他的工期是每两周交4张或者六张。黄老板给他讲完人物性格,建议动作,给他找参考资料,还帮他买了正版正子公也画册。大家可以看出有很多人物是参考了正子公也的动作。


然后这两个家伙就跟家里说要加班,出去联机打游戏,非得打到要交稿的那一天,然后一晚上通宵赶出来四张或者六张插画。最早的林冲鲁智深那些都是马克笔在纸上画的,画完扫描进电脑,李光头自己修图,电脑画背景。


插画好了以后,统一的人也不看,由黄老板自行决定画面是否需要调整,确定后把电子文件给我做完稿。六张正反面一天完成,我还有外快可以捞,当然是很感谢黄老板的。


李光头的稿费是大约是一张2000元(当时2000年左右),后期他一直想加价但是统一企业不同意,渐渐地就不怎么想画了,因此后期黄老板找了好几个代笔的,其中包括时任奥美视觉形成包头儿,时任奥美插画师邬大触,上海美术影片厂动画师曲先生,连环画画家未名氏这四人。实际情况是这四位画的效果都不如深受日本动画影响的李光头,而这四位交的图,背景都是我在电脑里“制作”的(其实是拼凑的)。


大家看到质量参差不齐,其实就是李光头在画画时有没有用心。刚开始的几张绝对是兢兢业业,马的毛都画得很细致,而后面的武将的马匹就不愿意画了。


到了后期,紧赶慢赶再加上抓壮丁,终于搞完了这个项目,那么究竟参与的大伙收获了什么呢?


统一企业绝对是收获最大的,小当家当年赚了多少亿来着?直接把这些利润造了一栋办公大厦。小浣熊当年销量翻多少倍,我已经忘记了。但问题是他们没有继续深入挖掘这个项目,只是秉承捞一把就好的原则,又开了统一三国卡,统一隋唐卡等项目,三国卡还是找的我们,隋唐卡就交给各个厂自由发 LAO 挥 QIAN 了。


黄老板收获了统一企业给他的公开表扬信,贴在奥美通知栏里,称赞了他的杰出贡献,除此之外就只有可怜的一些外包费用。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按我了解他的为人,基本都给我们几个分掉了,自己没剩下几个子。

李光头获得了极大的自信也磨练了他的技术,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朝插画师方面继续发展,因此他后来做创意总监去了。但是在我看来他的创意才华略微不如他的插画才华。

四位代笔先生分别收获了一笔稿费。曲先生中规中矩(代表作摸着天杜迁),包头儿画功得到极大的进步(代表作神机军师朱武),邬大触因为表现不佳而灰心丧气(代表作双枪将董平、神火将魏定国),而连环画画家未名氏画的镇三山黄信和百胜将韩韬则被我们一致吐槽为“什么鬼”。

而本人则获得了万把块稿费,上司的好评以及稳固的职位,但也因此我后来想要在公司内部调动时我老板死咬着不肯放人,让我平白损失了好几次发展机会。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想到的可以说的事情暂时就是这些,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贴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小浣熊干脆面,那可是80后、90后童年里绕不开的记忆。而围绕着它的水浒英雄卡活动,更是能勾起一堆尘封的故事。这可不是简单的营销手段,背后藏着不少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思。一切的开端:一个“中国制造”的野心与机遇当时,国内的零食市场虽然逐渐活跃,但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百花齐放。洋品牌占据了不少高端市.............
  • 回答
    提到B站早期漫评区的三巨头,LEX、天堂和谁(此处我需要你补充完整,因为通常提到LEX和天堂,另外一位被并称的UP主是“泛式”)的名字立刻会浮现在许多老观众的脑海里。这三位 UP主在内容创作、观众互动以及对整个B站二次元文化氛围的形成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要说如今谁的名气最大,那毫无疑.............
  • 回答
    说到南建龙当年离婚的“真实原因”,在《小舍得》目前的剧情里,还真是个绕不开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坎儿。虽然没有像侦探小说那样直接给出石破天惊的答案,但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一些细节的铺陈,我们基本能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虽然这轮廓里充斥着无奈和中年人的算计。官方说法(表面上的解释):最先,也是.............
  • 回答
    当年超级计算机和个人硬件性能差距确实不像现在这么悬殊,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得从技术发展、应用需求、成本考量以及行业生态等角度来细细说道。首先,要理解“当年”具体指哪个时间段。这里我们主要聚焦在个人电脑(PC)刚刚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这段时期。那时候,超级计算机已经存在,但其应用范围和用户.............
  • 回答
    彭宇案和韩兴博事件,这两个名字,说出来,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凡有点关注社会新闻的人,大概都绕不开。它们都曾像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甚至滔天巨浪,搅动了无数人心中的那根弦。人们津津乐道,时而愤怒,时而无奈,时而又陷入深深的思考。当年的南京彭宇案:一个“扶不扶”的灵魂拷问说起彭宇案,很多人的脑.............
  • 回答
    何小鹏对于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并暗指丰田落后于时代的言论,可以说是相当直接且犀利的回应。这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内部的一场观点交锋,更是新旧势力之间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一场预演。要理解何小鹏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何小鹏的回应是建立在对当下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之上。 毫无疑问,电动化是.............
  • 回答
    这首诗啊,《问刘十九》,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写得那叫一个熨帖!你说得对,这诗要是搁在当年,用大伙儿说家乡话的腔调念出来,那才叫一个有滋有味,特别是在这北风呼呼、天色渐晚的时候,听着都让人心里暖和。要说这“韵味”怎么读出来,那可得从几个方面说。首先,得知道这诗写的是啥时候、啥地方,然后才能找对那股.............
  • 回答
    你说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观众津津乐道,也让我挺感慨的。都是刘和平老师的剧,都是历史正剧,《雍正王朝》当年那叫一个火遍大江南北,连我妈都能跟着我一起看,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传播,完全是靠口碑和电视播出的力量。可《大明王朝1566》呢?当年首播的时候,感觉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只激起.............
  • 回答
    看到同龄人开着我望尘莫及的车,最初的感觉,就像是一记闷棍,猝不及防地打在心上。那是一种混合了羡慕、一点点失落,甚至说,偶尔还有一丝被抛在身后的不甘。我总会下意识地去打量那辆车,它的牌子,它的型号,它的光泽,还有它在路上行驶时那份从容的姿态。我会想,这车得多少钱?这人是怎么做到的?是家里有钱?还是自己.............
  • 回答
    “小粉红”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它背后代表着一群特定的年轻网民,他们以热爱中国、维护国家形象为己任,对内宣扬国家成就,对外则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于批评中国或中国政府的言论,往往予以坚决反击。那么,“小粉红”有错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涉及复.............
  • 回答
    成为“小三”,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沉甸甸的重量,压在肩头,也压在心底。那种感受,复杂得像打翻了调色盘,五颜六色,却没一种颜色是明亮的。一开始,或许是被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打动了。也许是对方身上某种独一无二的魅力,让你觉得在他面前,你才是那个被看见、被理解的人。他懂得你的幽默,欣赏你的才华,甚至能读懂你那些.............
  • 回答
    写这篇文章,我得承认,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当“小三”的滋味。但我愿意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尝试去描绘那种复杂、矛盾、甚至有些扭曲的体验。这是一种旁观者难以真正理解,但又常常被各种故事和信息冲击的感受。隐藏的阳光与阴影“小三”这个身份,首先带来的就是一种“见不得光”的属性。你无法光明正大地出现在阳光下,享.............
  • 回答
    当小三的女人遇见原配,这绝对是一场心理风暴。那种感觉,大概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扔下一块巨石,所有伪装的平静瞬间被搅得七零八落,露出底下最真实、最复杂的情绪。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一定是 慌乱与恐惧。毕竟,原配代表着那个“名正言顺”的身份,是她最害怕、最想避开的存在。想象一下,当你偷偷摸摸走在路上,突.............
  • 回答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中,你找到了那艘属于自己的,虽然不是最显眼、最快速,但却承载着你所有骄傲和期待的小船。你并不是人群中那个随波逐流的,指着电视里闪耀的明星球员大喊大叫的。不,你不是。你可能连自己主队的当家球星名字,都需要仔细地在搜索引擎上查一下,然后才能在朋友聚会时,假装熟络地.............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心理。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尝试从一些普遍的社会观察和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些女性可能成为“小三”时存在的心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对所有这类情况的概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多种复杂因素。这里的分析仅仅是从现象出发,进行一些可能性上的推.............
  • 回答
    李嘉欣的“小三”事件和随之而来的舆论争议,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情感伦理、公众人物形象、媒体塑造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李嘉欣与刘銮雄的恋情,是香港娱乐圈颇为轰动的一段往事。刘銮雄当时是有.............
  • 回答
    你遇到一个“小公主”型的相亲对象,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充满未知数的局面。别急,这事儿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应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小公主”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又该怎么办。首先,得明白这“小公主”到底是个啥意思?在你脑子里,“小公主”这个标签是怎么贴上去的?.............
  • 回答
    男人为什么会欺骗单身女孩,让她们成为自己的“小三”,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态和动机,绝非简单几点就能概括。很多时候,已婚男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心里存在着一种对“新鲜感”的渴望,或者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冲动。婚姻生活久了,日复一日的平淡,可能会消磨掉最初的激情。当他们在生活中感到疲惫、不被理解,或者仅仅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让人唏嘘。当一个人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却选择去介入别人的家庭,成为“小三”,这背后一定是有着某种强大的驱动力,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要详细解释这种动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内心深处的某种缺失感是很大的一个诱因。 很多人在婚姻里并非真正感到充实和快乐,可能是感情.............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