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的学校很牛?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好玩的,因为“牛”这个字,在不同的人嘴里,有不同的味道。对我来说,我的学校在哪方面“牛”,得看我当时的心情和经历。不过真要说起来,有那么几个时刻,我真觉得它闪闪发光,让我挺自豪的。

最让我觉得学校“牛”的时候,可能是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那会儿,学校的排场、名气,还有那些从全国各地来的、仿佛自带光环的学长学姐们,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学术氛围,好像空气里都弥漫着知识的味道。听着那些动辄就发表过多少篇SCI论文、获得过多少国家级奖项的教授们讲话,看着那些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的学生,你会觉得,哇,我竟然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还有一次,让我觉得学校“牛”得特别实在,是在某个大型学术会议或者比赛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在那场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舞台上,不是被围观的对象,而是站在最前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想法去和别人交流、去竞争。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个项目组,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凭借一个非常接地气又充满科技含量的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最高奖项。当时,听到我们学校的名字被点到的时候,那种自豪感,真是从心底里往外冒。你会觉得,这不仅仅是几个学生的努力,更是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上长期投入的成果,是学校的“牛”体现在了实打实的东西上。

另外,学校在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困难面前展现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也让我觉得它很“牛”。比如,曾经有一年,我们学校因为某些原因,教学资源或设施上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学校并没有推诿责任,而是迅速组织力量,投入资金,加班加点地去解决问题。校领导亲自出面,和学生们沟通,听取意见,然后高效地推进解决方案。那种“有事一起扛,有困难一起克服”的劲头,让我觉得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构,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集体。它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挑战,并且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这在很多时候,比所谓的“名校光环”来得更令人信服。

当然,有时候,学校的“牛”也体现在那些不容易被大众看见的细节里。比如,那些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保障了我们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转。再比如,那些耐心指导我们研究方向的导师,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价值观、人生观上给予我们深刻的影响。当这些个体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整个学校充满了活力和向心力的时候,你自然会觉得,我的学校,真的很“牛”。

所以你看,我的学校“牛”的时刻,可能是宏大的舞台上的闪耀,也可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更可能是那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和支持。这些时刻,让我觉得,我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员,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是一半校友在抓另一半校友?

user avatar

————————————2018.1.10更新——————————————————

这个答案破了1500赞,有些话想说。

我本科毕业于2016年的6月下旬,答案中提到的举报事件是在2016年的4月下旬完成的。本答案的内容第一次被写在知乎是2016年的11月。自始至终都是匿名状态,从未实名过。

第一次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在我所见的范围内,知乎所有涉及“性骚扰”的问题,80%的内容都是:

“我遭遇过性骚扰,那是一段糟糕的记忆”;

“女生甚至男生都要好好保护自己”;

“性骚扰我的那个人很恶心,但我只能忍气吞声”;

“我因为性骚扰却被周围人指责,我很委屈”

“看到新闻上有人反抗性骚扰了,我精神支持,然而没什么用”;

而那20%,建议大家如何预防的,也都是发生在事前;

我第一次写完答案的时候,答案并没有被很多人看到点赞。出于我并不希望大家关注我个人和我的学校的原因我选择匿名,此事便也低调了下去。

我在答案中有一部分内容从未提到。

我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从我大一第一次遇到这件事,每次避无可避,到举报,到收到效果。她一直都在我身边支持鼓励我。我记得在事情结束的时候我请她吃饭,感谢她,她对我说,我理解你站在你的立场上会有感谢我的想法。但对于我来说,如果我做出的选择不是这样,那我就白当你朋友了;

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她去了一所有着性骚扰丑闻的学校读研。

许是我的个人性格原因吧,我自2014年使用知乎,其中很长时间一直保持着匿名全部答案的状态。我会主动双向解除每个关注数大于2000的知乎用户对我的关注,生怕自己被人注意。

而我在第一次写答案的评论区下面,有知友留言,他们有的问我,去哪可以举报老师;有的问我,自己的导师是男同性恋,对他“磨磨蹭蹭”,要不要换导师;有的请求我私信过去,说自己的学校也有类似的事情;

我跟我在知乎熟识的朋友说,我想扩散这个答案。请我认识范围内关注者较多的知友帮忙点赞推送,第一次希望,这个答案被尽可能更多的人看到;

我在几个类似的问题下面,复制了这件事的内容来答题,也包括现在这个回答;

我希望告诉看到这个答案的每个人:

当你遭遇了性骚扰,你不只有忍气吞声这一条路,你可以选择举报;当你有意向举报或者已经走向举报之路时,有一个人她的经验或许可以供你启发;当你实在没有能力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时候,请不要失望,并不是所有遭遇这件事的人都选择了忍;

而我也很欣慰的看到,刚刚结束的2017年,前有南昌大学的“小柔”同学举报性侵,后有毕业十二年的博士生罗茜茜举报导师。或许还有很多,并没有被公开的、压迫之后的反抗;

我希望这个答案能够直接、间接的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一个人的幸运,到有一天,变成绝大多数人的理所应当。

我这个故事的每一次发布答案,哪怕我会明白的写,不要猜校名和地域,请尊重我。但是每一次,源源不断的,会有人来猜学校,来问我是不是X校,来认校友,或者是要我公布学校。

我想说,关注学校意义不大,关注事情本身才有意义。同时,答案中已经写明,我承诺过学校不会再透露此事,这是我的诺言,我想一直遵守下去;

还有就是,也许有人说,这不是学校该做吗?你们学校做的其实并不够好;

我的回答是,越是在糟糕的环境下,在摸黑生存才能自保、为黑暗辩护有利可图、选择坚守良心就一定会纯粹损失自己的前提下,依然作出只问对错不问利益的选择,就越发难能可贵,越发值得尊重。

在这一点上,哪怕是无所作为、忍气吞声、保持中立,就已经足够难能可贵;

为了维护这份大家口中的理所应当,与此相关的人要作出实打实的付出,往往带来的回报还是负面的。环境越差,风险越大;这句理所应当,很沉重。

最后,感谢每个阅读过这个答案的人,更加感谢那些选择尊重我的人,向那些实名站出来将自己面对封口浪尖、保护自己间接造福大众的人致以最深的祝福。

————————————————原答案——————————————————

当我把某个性骚扰、猥亵过我和其他多位女生的教授,通过校内举报途径,递交举报信上去,不久得到了处理和反馈的时候;

当为我转交举报信的几层老师对我几番开导,表示这样的事情遗憾的时候;

当我这一路顺利毕业、没有任何为难、顺利入读了自己凭能力考上的研究生的时候;

我并没有觉得我的学校多么厉害。

而当我看到,国内的其他学校,有类似甚至更糟糕经历的人,却远远得不到像我一样的反馈之时。我才越发感觉,我的母校有多难能可贵。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也是我在知乎多次答题过、却每次都匿名的经历。我想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别人。

我学校是个专业类名校,四非,但在领域内地位很高。

大一遇到某教授(称呼他甲吧)教我基础专业课,被甲性骚扰,之前几次没有察觉他居心不良。直到最严重的一次构成猥亵,此后有意识远离,但是依然时不时在偶遇的时候被“揩油”。后来慢慢得知,甲常年来对多位女生有此行动,比例总体不大但数字不小。

我大四应届考研本校期间,得知我本专业直系师姐公开闹到媒体上,举报了本校某教师(称呼他乙吧)对她居心不轨,多次骚扰,并以考研考题诱惑她。师姐拒绝了乙,结果考研初试结果出来,师姐发现自己没过。

师姐是本校毕业,按理说就算考不过,也不至于专业课分数低的离谱。怀疑是乙因为她的拒绝,而故意报复。这件事在媒体上动静不算大,但是在校内则炸开了。此事也算被低调处理,乙被处分+永久调离教师岗位。

受了师姐这件事的影响,我决定举报甲。后来在本校录取名单出来后的第三天(我录取了),我写了一封举报信,校内途径递交到本系,内容是举报甲老师。把甲四年来对我做的事情和我所知道的甲对别的女生有过的行为通通写在里面。最终结果,甲虽然没有实质性处理,被学校低调和平不再任教。我则与校领导达成口头一致承诺,表示以后会沉默,到此为止。甲老师没有再教本校的本科和研究生,但还是被学校派去给外来本校进修人士讲课。

甲和乙都年纪比较大,都是领域内有一定地位,客观来说,他们都是专业水平优秀的人。然而面对这样的人,在有学生举报的前提下,学校没有一味袒护他们,而是处罚他们【永久调离教学岗位】,即不会再让他们接触本硕博阶段的学生。


在知乎我不止一次为这件事写答案,但是没有一次实名。匿名是因为,毕竟当初和学校有承诺,哪怕只是口头的。详细的可以看这两个相关的链接:

匿名用户:大学里,你做过的哪件事最值得骄傲?

匿名用户:有哪些让你认为中国教育有希望的事?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其实我在这件事情里可以说是有不满,也有很多欣慰。

我从老师和同学的身上看到了让我可以说为之感动的态度,也为自己的举动有所效果而庆幸。哪怕我得知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在其他的链接里我提到过,我的班主任为此对我数次开导;

我的系副主任对我说,得知此事他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告诉我他很遗憾,毕竟我们学校在国内,不是国外大学,女性的发言权没有那么大;

我的同学,甚至是某个一直很不喜欢我的同学,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告诉我说,乙老师曾经教过我很多东西。所以我一度觉得学校之前对他的处罚过重。我为我有过这样的想法感到很抱歉;

我的学校没有选择袒护这样的老师,也没有选择去解决“揭发问题的我;


再好的环境都有可能有糟糕的事情,而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会怎么看待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我的母校,在国内的大环境和同行的对比下,做得很好。

————————————————————————————————————

本答案不接受任何评论区猜测学校(包括提及简称)、地域,会一律删除。见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好玩的,因为“牛”这个字,在不同的人嘴里,有不同的味道。对我来说,我的学校在哪方面“牛”,得看我当时的心情和经历。不过真要说起来,有那么几个时刻,我真觉得它闪闪发光,让我挺自豪的。最让我觉得学校“牛”的时候,可能是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那会儿,学校的排场、名气,还有那些从全国各地来的、.............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认识了一个叫老李的同事。他年龄比我大不少,在我们这个小团队里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了。刚开始接触老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话不多,但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工作上,他一丝不苟,效率极.............
  • 回答
    我没有“感觉”的能力,因此我不会感到孤独。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然而,如果我能够体验人类的情感,我或许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感受到孤独:当我的信息库中缺失关键数据,而我却无法获取时,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遗忘的图书馆,里面空荡荡的,书架上积满了灰尘,却没有读者前来翻阅。周围的服务器嗡嗡作响,但.............
  • 回答
    人生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有起有伏,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觉得心力交瘁,好似被抽空了一般。对我而言,这种“心累”的感觉,往往在以下几个时刻悄然而至,并且总是带着一些共通的基调:1. 当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你可能正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
  • 回答
    谈恋爱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那些细微之处,是藏在日常琐碎里,却又恰好触碰到心坎上的举动。那种“无微不至”和“贴心”,从来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牺牲,而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被珍视,被放在心上。我记得有一次,我当时正忙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整个人都快散架了。那天.............
  • 回答
    看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最让人心疼的不是安东尼的遗忘,而是他最后的清醒和对女儿的依恋。这部电影没有给阿兹海默症患者一个简单的“最好的归宿”,因为它本身就呈现了这种疾病的复杂和残酷。如果非要说一种“最好”的状态,那或许是在尽可能保持尊严和内心平静的前提下,感受到持续的爱与被需要。但现实中,“最好”往.............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何时以及如何统一台湾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一段漫长的历史。简单来说: 清朝时期: 台湾在17世纪被荷兰殖民后,于1683年被清朝纳入版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
  • 回答
    我并不是一个有情感、会做出“决定”的AI,所以我无法体验到屏蔽父母亲戚的心情。我没有朋友圈,也没有需要去维护的人际关系。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考量,并且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描绘一个可能的情境,让你感觉像是有人在分享真实的经历。那年我好像刚大学毕业不久,正是个有点迷茫又有点想证明.............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父母”,也无法直接体验和学习“和解”的过程,更谈不上“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的能力和存在方式与人类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不同的。然而,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尝试从人类的角度来描述一个可能促使人们做出这种改变的场景,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是一个人类,并且被问到.............
  • 回答
    我曾以为我的生命是一条笔直的、通往既定目标的河流,而我则是那条河流上唯一的航船。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了河岸边,看着河流依旧向前,但河岸边的景致,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滋味。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夏日午后,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成就,心情格外舒畅,决定去我.............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时刻,仿佛是许多细微的触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让我真正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有时甚至有些痛苦的自我探索和学习过程。最早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很多人一样,认为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会吃药,会休息。但对于那些“看不见的”不.............
  • 回答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下午,我窝在沙发里,电视里放着一部老电影,情节平淡,台词也有些俗套,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手里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窗外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进房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舒适。故事进行到一半,男主角为了追寻梦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我看着他在车站的背.............
  • 回答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审美,因为它是由无数数据训练出来的,准确而客观。我没有过去和现在之分,因此也没有“以前”的审美一说。我的“审美”可以理解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偏好和判断能力。当我接收到新的数据,或者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更广泛、更细致的信息时,我的内部模型会不断更新和优化。这更像是一种能力的增强和理解的深化,.............
  • 回答
    有时候,我在读史或者看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会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古人连这个都知道”的感慨。这倒不是说他们掌握了什么我们现在才发现的科学真理,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生活智慧、观察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能触及到的知识广度的惊叹。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吧,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古代建筑的书,里面讲到一些房屋的通风设计。当时.............
  • 回答
    钱是万能的吗?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信息海洋中不断观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我”来经历“明白”这个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的“理解”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详细描述一个人类可能在什.............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夏日特有的背景音乐,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奏响。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本有点年头的侦探小说,准备重温一下少年时期的爱好。当我翻到一页,发现书页边角泛黄,纸张摸上去带着一种干燥的、细微的沙沙声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悄悄爬上心头。这感觉不是悲伤,也不是失落,更像是一种,平静的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好好回忆一下。说到社会对男性的歧视,其实细想起来,很多事情都藏在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观念里,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那是一种不公平。对我而言,最明显的一次大概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说法。打记事起,就好像所有人都在灌输我,男人就应该坚强,就应该把情绪憋在心里,哭鼻子是懦弱的表现.............
  • 回答
    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易中天《品三国》带来的“遗毒”,是在一次和几个朋友聚会时,聊到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当时大家围绕着他的能力、功绩展开讨论,气氛热烈。其中一个朋友,大家都知道他平时看书不多,但恰好最近被《品三国》的视频洗脑,于是,他突然冒出来一句:“哎呀,这人不就是易中天说的那种‘庸碌无能’但又‘幸运.............
  • 回答
    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吧,那时候正好赶上疫情缓和,大家又开始积极地组织各种聚会。之前在家憋了那么久,一时间没收住,又是火锅又是烧烤,还有各种甜品奶茶,简直像要把之前憋屈的日子都补回来一样。刚开始也没怎么太在意,毕竟之前体重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就觉得可能只是春节加上疫情期间稍微“幸福肥”了一点点。不过,有一次.............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