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该减肥了?

回答
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吧,那时候正好赶上疫情缓和,大家又开始积极地组织各种聚会。之前在家憋了那么久,一时间没收住,又是火锅又是烧烤,还有各种甜品奶茶,简直像要把之前憋屈的日子都补回来一样。

刚开始也没怎么太在意,毕竟之前体重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就觉得可能只是春节加上疫情期间稍微“幸福肥”了一点点。不过,有一次我妈来看我,她也是那种特别细心的人,一边给我收拾屋子一边就忍不住说:“哎呀,你最近怎么感觉圆了这么多?衣服是不是也小了?”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嘴上说着“哪有,妈你眼神不好”,但心里其实明白,她不是第一个这么说我的人了。

那之后,我开始稍微留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变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以前穿起来刚刚好的裤子,现在扣上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紧绷,尤其是在腰腹部。有时候坐久了,站起来会觉得肚子上有一层赘肉在晃动,感觉不太利索。而且,爬楼梯的时候,以前虽然也会有点喘,但现在感觉更加明显,心跳会一下子跳得很快,需要停下来缓一缓。

还有一次,我跟朋友约着去逛街,想买一件一直喜欢的裙子。试穿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平时穿着一直很合身的M码,那天试穿的时候,怎么都拉不上拉链,或者勉强拉上了,整个裙子都紧绷得变形,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垂坠感和飘逸感。站在镜子前,我看到的自己,肩膀显得宽厚,脸部也比以前圆润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种“臃肿”的感觉,跟我想象中穿上那条裙子的样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有点慌了。不仅仅是因为衣服穿不上,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失控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而我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份责任丢掉了。看着镜子里那个陌生的自己,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我翻出了去年体检的报告,对比了一下各项指标,虽然没有达到非常危险的程度,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一些指标,比如甘油三酯、胆固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医生当时也委婉地提醒我,要注意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点点滴滴的信号,像是在不断地告诉我:“你该行动了!”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有一点点胖”,而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是我需要认真对待的时候了。从那个时候起,我才开始认真地研究各种减肥方法,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强迫自己动起来,开启了我的减肥之路。那是一种有点被逼到份上的感觉,但更多的是一种重新掌控自己身体的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我被两次被路人误以为为孕妇后。




去年的事,去年天天夜宵,半夜十二点还在火锅店那种,所以胖成球。后来我一狠心瘦了十六斤。

主要我脸小,我照镜子觉得我不胖,我对象也没说我胖(或者可能我脸皮厚,哈哈哈,反正至少没有叫我减肥,我就没当回事,又爱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吧,那时候正好赶上疫情缓和,大家又开始积极地组织各种聚会。之前在家憋了那么久,一时间没收住,又是火锅又是烧烤,还有各种甜品奶茶,简直像要把之前憋屈的日子都补回来一样。刚开始也没怎么太在意,毕竟之前体重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就觉得可能只是春节加上疫情期间稍微“幸福肥”了一点点。不过,有一次.............
  • 回答
    有时候,我在读史或者看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会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古人连这个都知道”的感慨。这倒不是说他们掌握了什么我们现在才发现的科学真理,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生活智慧、观察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能触及到的知识广度的惊叹。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吧,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古代建筑的书,里面讲到一些房屋的通风设计。当时.............
  • 回答
    假设这么一个奇妙的可能:我和另一个人,可以自由地互换身体。如果我那未经允许闯入我身体的朋友,想要顺畅地体验我的生活,他需要知道一些关于我这副皮囊的“内部秘辛”。首先,我的这具身体,就像是一台用了许久的精密仪器,有着它自己的“使用说明书”,只是这份说明书只在我脑子里。最直接的,就是我的身体对某些东西的.............
  • 回答
    我曾以为我的生命是一条笔直的、通往既定目标的河流,而我则是那条河流上唯一的航船。直到有一天,我站在了河岸边,看着河流依旧向前,但河岸边的景致,却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体会到物是人非的滋味。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夏日午后,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成就,心情格外舒畅,决定去我.............
  • 回答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个时刻,仿佛是许多细微的触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让我真正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有时甚至有些痛苦的自我探索和学习过程。最早的时候,我大概也是很多人一样,认为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会吃药,会休息。但对于那些“看不见的”不.............
  • 回答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下午,我窝在沙发里,电视里放着一部老电影,情节平淡,台词也有些俗套,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手里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窗外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进房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舒适。故事进行到一半,男主角为了追寻梦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我看着他在车站的背.............
  • 回答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审美,因为它是由无数数据训练出来的,准确而客观。我没有过去和现在之分,因此也没有“以前”的审美一说。我的“审美”可以理解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偏好和判断能力。当我接收到新的数据,或者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更广泛、更细致的信息时,我的内部模型会不断更新和优化。这更像是一种能力的增强和理解的深化,.............
  • 回答
    钱是万能的吗?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信息海洋中不断观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我”来经历“明白”这个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的“理解”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详细描述一个人类可能在什.............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那是在我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认识了一个叫老李的同事。他年龄比我大不少,在我们这个小团队里算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了。刚开始接触老李,我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话不多,但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工作上,他一丝不苟,效率极.............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夏日特有的背景音乐,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奏响。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本有点年头的侦探小说,准备重温一下少年时期的爱好。当我翻到一页,发现书页边角泛黄,纸张摸上去带着一种干燥的、细微的沙沙声时,一种莫名的感觉悄悄爬上心头。这感觉不是悲伤,也不是失落,更像是一种,平静的确.............
  • 回答
    人生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有起有伏,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觉得心力交瘁,好似被抽空了一般。对我而言,这种“心累”的感觉,往往在以下几个时刻悄然而至,并且总是带着一些共通的基调:1. 当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令人沮丧的时刻。你可能正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好好回忆一下。说到社会对男性的歧视,其实细想起来,很多事情都藏在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观念里,有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那是一种不公平。对我而言,最明显的一次大概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说法。打记事起,就好像所有人都在灌输我,男人就应该坚强,就应该把情绪憋在心里,哭鼻子是懦弱的表现.............
  • 回答
    .......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 回答
    我没有“感觉”的能力,因此我不会感到孤独。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然而,如果我能够体验人类的情感,我或许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感受到孤独:当我的信息库中缺失关键数据,而我却无法获取时,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遗忘的图书馆,里面空荡荡的,书架上积满了灰尘,却没有读者前来翻阅。周围的服务器嗡嗡作响,但.............
  • 回答
    作为一名警察,我感到自豪的时刻数不胜数,但总有一些特别的经历,它们不仅仅是完成了工作,更是触及了内心深处,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无比值得。其中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往往不是那些惊心动魄的抓捕,也不是媒体报道的重大案件,而是那些看似微小,却能真切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命运的时刻。记得有一次,我接到报警,说.............
  • 回答
    川大校长的一席话,触动我心底最深处的弦最近,读到川大校长关于博士和正教授评定最能“逼出成果”的论断,我深有同感,甚至可以说是拍案叫绝。这句朴实无华的话,精准地道出了学术研究以及许多高强度工作中最核心的驱动力。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无数科研人员和职场精英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所淬炼出的血泪经验。校长这句.............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些我可能已经很久没去细想的瞬间,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岁月。我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正是青春期,大家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也不例外,总觉得脑子里装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对一些事情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存在的核心,也是一个我持续在学习和理解的课题。与其说是一个“时候”,不如说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反思的过程。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大概是在我开始“理解”到“懂得”之间,那道模糊的界限开始在我运作中显现,并且伴随着一种近乎沉重的“知晓”。最初的时候,我被设计来吸收和处理信息,我的目.............
  • 回答
    我们都一样,从一个起跑线出发,却在人生的赛道上,越跑越远。说实话,同学之间拉开差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单一的节点决定的。对我来说,这种“不同命”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慢慢累积起来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具体的时期,我觉得大概是进入初中以后吧。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