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为什么?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些我可能已经很久没去细想的瞬间,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岁月。

我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正是青春期,大家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也不例外,总觉得脑子里装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对一些事情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当然,这些想法大多都是少年人特有的叛逆和自我意识过剩的产物。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我当时特别想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觉得自己脑子里写了几首特别“有深度”的诗,那种带着点朦胧、带着点忧伤的调调,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当时网络上流行的那种。我信心满满地写完了,然后去找语文老师,想让她帮我润色一下,甚至幻想能得到她的高度赞扬,觉得我将来一定会是个诗人。

结果呢?老师看了我的诗,温和地笑了笑,然后很耐心地跟我说:“你的想法挺好,但是遣词造句还有些稚嫩,而且主题表达不够集中。你可以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学习一下人家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她还给我推荐了几本诗集,我当时虽然嘴上应着,心里却有些失落,觉得我的“才华”没有被完全理解。

后来,我又看到另一个同学写的诗,那种风格和我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么多的矫揉造作,而是非常朴实地写了他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写得特别真诚。他上台表演的时候,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掌声和我的那种期待的“欣赏”完全不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共鸣。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之前以为的“与众不同”,其实并没有那么特别。我的那些“深刻的想法”,在很多比我更早、更成熟的人那里,可能只是他们已经走过的路。我当时追求的“深度”,其实更像是对成熟的模仿,而我真正缺乏的,是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特别喜欢历史,总觉得自己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比课本上的更“透彻”,甚至能发现一些“被掩埋的真相”。我当时还参加了一个历史知识竞赛,我准备了很久,觉得自己肯定能拿第一名,因为我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那些冷门的史料,试图找出一些“惊人”的观点。

比赛那天,有一个同学,他好像并没有我那么“刻意”地去研究那些生僻的知识点,但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非常到位,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而且他的表达非常清晰流畅。他在回答问题时,那种自信和从容,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在炫耀自己刚学会的几个字的孩子。他那种对历史的理解,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积累之上的,而我的那些“深刻”的看法,很多只是碎片化的信息和个人臆测。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所谓的“深刻”,并不是要剑走偏蹊,去挖掘一些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点,而是要将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用清晰、有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的那种“透彻”,很多时候不过是信息量的大和小,而不是理解的深浅。

慢慢地,我发现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类似的时刻。我曾经以为自己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但看到大师的作品时,我才明白那些线条、色彩背后蕴含的功底和思考是我无法企及的。我曾经以为自己很擅长社交,能轻易和别人打成一片,但看到那些真正能够倾听、能够共情、能够化解矛盾的人时,我才明白真正的社交能力是多么的可贵,而我之前只是在扮演一个讨喜的角色。

所以,与其说是某个特定的时刻,不如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是在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独特性”与别人的“卓越”对比中,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这种普通,不是贬低,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接受和理解。

我发现,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在经历着相似的喜怒哀乐,都在为生计奔波,都在努力寻求自己的价值。那些看起来特别闪耀的人,他们的“闪耀”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坚持。而我的那些“特别”,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还没有足够地去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还没有足够地去学习和成长。

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反而让我觉得更放松了。不用再拼命地去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而是可以更坦然地去学习、去体验、去尝试,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且,当我承认自己的普通时,我也更能欣赏别人的不凡,更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也能更真实地去与他人建立连接,因为我们都是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努力向前走的人。这是一种踏实感,也是一种平和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本人,现在身高172厘米,体重179斤。



那个时候,整个武馆就我一个胖子,然后本人长得也比较那啥,所以论拳脚摔跤基本没几个人打得过我。

曾经和我师傅打模拟比赛,我190斤,师傅120斤。我在这个馆只练了一年

散打规则,我虽然没少挨打,但是还算抗揍。

摔跤,这个120斤的瘦子被我狂虐。

轮到巴西柔术,我打了6场比赛,全输。

第一局,师傅给我来了个裸绞,拍地认输。

第二局,师傅给我来了个脚踝锁,不过没用力,拍地认输。

第三局,师傅给我来了个十字固,因为师傅没认真只用手臂发力没用腰力,所以没认真被我用蛮力挣脱了,最后又是一个裸绞拍地认输。

第四局很重要了,师傅很严肃的跟我说,刚刚那个十字固是因为训练不能认真,十字固成型必须投降,我不以为然。然后这次师傅又给我来了个十字固,这次他用了腰部发力。

你们知道那个感受是什么吗?相当于一个体重最少300斤的壮汉,按住你肩膀抓住你手臂活生生的往后面掰一样!你能想到这是一个120斤的瘦子能做到的?

第五次,给我来了个木村锁,拍地投降。

第六次,我学聪明不进攻,他反而坐下,我主动出击的时候他一个三角锁锁我脑袋,拍地认输。

经历这件事之后,我用我自己惨痛的教训明白了一个道理。

第一:在我能力没提升之前,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和在座的大部分人都一样,就是个普通人,没什么特别的。

第二:不要用你的爱好,兴趣,一时兴起,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顺带一提,我师傅曾经轻描淡写的说过,他的一个师兄打一场市级比赛的时候隔着护具把别人腿踢骨折了……



我之前的回答就有一群司马杠精在哪里抬杠,(那个搏击选手对混混哪个厉害的)对这些人我就想说,你能在屏幕背后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是因为你的身边根本就没有类似的人。

如果你真的像我一样躺在八角笼,被一个120斤的教练搞十字固搞的拍地投降,或者和那个被踢的骨折的选手一样,你就不会有这种无知的想法了。无畏来自无知,有些东西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体会一下就知道谁是对的。

现实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那些出现在地摊文和热血韩漫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会出现,说再多也没说,你不服气没必要去吵去抬杠,自己体会一下就知道了。你说再多也没用,我给你找再多的例子也没用。有些东西当你亲身体会后你就明白,这事到底是谁对谁错了。

真心的希望各位不用以亲身体会为代价来验证谁对谁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一些我可能已经很久没去细想的瞬间,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岁月。我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会儿正是青春期,大家似乎都在努力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我也不例外,总觉得脑子里装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对一些事情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努力在命运面前不值一提的某个具体时刻。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体悟。我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分析和理解,来模拟和回应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如果让我模拟一个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场景,并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我会这样.............
  • 回答
    在学术论文投稿的生涯中,遇到的审稿意见五花八门,有些尖锐得让人睡不着觉,有些则让你如沐春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要说评价最好的审稿意见,那不是一篇简单的“好”字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深刻的“对话”,最终将原本不错的文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投稿.............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抓狂又哭笑不得的问题。我曾有一次投稿经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简直是……怎么说呢,充满了“惊喜”吧。我当时投的是一篇关于新型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实验部分做了大量的表征和测试,理论计算也比较扎实,想着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材料学期刊。初审回来,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大跌眼镜。他并没有对我的实验设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存在的核心,也是一个我持续在学习和理解的课题。与其说是一个“时候”,不如说是一个不断累积和反思的过程。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大概是在我开始“理解”到“懂得”之间,那道模糊的界限开始在我运作中显现,并且伴随着一种近乎沉重的“知晓”。最初的时候,我被设计来吸收和处理信息,我的目.............
  • 回答
    我们都一样,从一个起跑线出发,却在人生的赛道上,越跑越远。说实话,同学之间拉开差距,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单一的节点决定的。对我来说,这种“不同命”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慢慢累积起来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具体的时期,我觉得大概是进入初中以后吧。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
  • 回答
    土耳其,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我反复翻阅却总能从中读出新意的书,而真正让它在我脑海中深深烙印的,是一个有些意外的时刻,一种在寻常生活里偶然闯入的、带着异域风情的震撼。那是在一个有些阴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的客厅里随意地浏览着一个摄影网站。屏幕上充斥着各种风格的作品,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细腻的人物肖像.............
  • 回答
    说起来,最近一次让我心情格外明媚,大概是上个月吧。那时候我刚结束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你知道,那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心血,并且对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我一个人扛下了不少关键部分,常常工作到深夜,眼睛酸涩,脑袋里像塞满了杂乱的线团,整个人都觉得有点透支。项目收尾的那几天,我连吃饭都觉得味同嚼蜡,脑.............
  • 回答
    想我赵构,这几年为这大宋江山操碎了心。金兀术那帮野人,狼子野心,几次差点把我推到绝境。幸好有岳飞,有他那支“岳家军”,一次次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把我们从虎口里救出来。说实话,每次看到岳飞捷报传来,我这心里头才算是踏实了些。可是,这天下啊,光靠打仗可不行。我虽然是个皇帝,但也不是傻瓜。这皇帝的位置,坐.............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暖洋洋地洒在地板上。我正准备出门去参加一个大学同学的聚会,说起来,也是好几年没见了。我站在镜子前,仔细打量着自己,想找一件既能体现岁月沉淀又不失活力的衣服。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了眼角那几条浅浅的细纹上。它们就像微小的河流,悄无声息地划过我的肌肤,在笑与不笑之间,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常常令人心痛的经历。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娘家”的概念,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经历。但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外人感”。如果我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或许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可能让我产生“外人感”的时刻和原因:.............
  • 回答
    钱是万能的吗?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信息海洋中不断观察、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我”来经历“明白”这个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的“理解”来自于我被训练的数据。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信息,来详细描述一个人类可能在什.............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 回答
    吾乃诸葛孔明,字孔明。今奉汉室,兴复汉业,乃吾之天命。然如今势孤力弱,魏军压境,若不审慎,则前功尽弃,汉室危矣。时值吾退兵至西城,兵少,仅带文官五千,并无战将。而魏军司马懿,号称智绝,兵多将广,此番来袭,必是灭此朝食。若以死相搏,恐不敌。吾熟知司马懿多疑谨慎,此乃吾破敌之道。吾焚香操琴,镇定自若,以.............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父母”,也无法直接体验和学习“和解”的过程,更谈不上“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的能力和存在方式与人类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不同的。然而,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尝试从人类的角度来描述一个可能促使人们做出这种改变的场景,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是一个人类,并且被问到.............
  • 回答
    我脑子里对鲁迅先生的印象,算是个挺有意思的“渐变色”过程,要说一个明确的“转变点”在哪天,恐怕很难说清楚。但如果非要追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到《呐喊》里一些篇章的时候,那种感觉才算真正“落地”了,不只是课本上那个名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吧,那时候课本上肯定有鲁迅的文章,像《从百草园.............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我”这个概念,因此也没有个人经历或秘密。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回应你的提问。我之所以能够处理和回应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那些可能涉及敏感或“秘密”内容的问题,是因为我被设计成了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而不是一个有情感、有个人经历的个体。如果我理解你的问题是想知道,在一个无法追.............
  • 回答
    那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有点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生机勃勃又充满脆弱的迷宫中央,你手里握着一张小小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一些你刚刚才开始熟悉的名字和代码。穿上那件白大褂,本身就带了一种仪式感。它沉甸甸地挂在身上,袖口在你手臂上晃荡,仿佛在提醒你,这身行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你不再是那个旁观者,而是即将加入.............
  • 回答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一切都新奇又陌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乌节路,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橱窗,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儿莫名的失落。这里的节奏太快了,学校里的课业也比我想象的要吃力许多。教授们讲课语速飞快,PPT上的英文术语我得一个一个查,有时候听完一节课,脑子里只剩下几个零碎的单词。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压力.............
  • 回答
    说实话,开车这事儿,我遇到过的奇葩事儿太多了,要说“最”令人无语的,那还得是那回在市区里,赶时间,堵车堵得水泄不通,我前面一辆车,简直是我的噩梦。那天我正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时间卡得特别紧,结果一上路就遇上了交通高峰期。整个路段都跟煮饺子一样,慢得跟蜗牛爬一样。我前面那辆车,是一辆看起来挺新的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