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使命召唤15没单机叫好?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这款游戏当年发布时围绕“没有单人战役”这件事产生的争议和一些声音。

首先得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玩家对于一款《使命召唤》系列作品,尤其是那时候的玩家,听到“没有单人战役”时,内心是拒绝的,甚至是大失所望的。 《使命召唤》系列之所以能成为年货大作,单人战役是其最核心的IP之一,承载了无数玩家的情感和对战争史诗的想象。很多玩家购买使命召唤系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那个激动人心、充满剧情张力的单人战役去的。想想当年《现代战争》系列、《黑色行动》系列那些经典的单人剧情,多少玩家熬夜通关,津津乐道。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尽管是少数)对取消单人战役“叫好”呢?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角度和玩家群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对游戏开发资源分配的“理性”思考(或者说一种“妥协”)

单人战役的成本与回报: 制作一个高质量、剧情饱满、画面精美的单人战役,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从游戏的开发流程来看,一个完整的单人战役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涉及剧本创作、关卡设计、配音、动画制作等等,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工程。
开发商的“战略转移”: Activision(动视)在《黑色行动4》之前,已经看到了《使命召唤》系列在多人模式和僵尸模式上的巨大成功和持续盈利能力。尤其是当时《堡垒之夜》、《绝地求生》等吃鸡游戏的兴起,让市场对多人竞技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动视可能认为,将原本用于制作单人战役的资源,投入到打磨和扩展更受欢迎的多人模式和僵尸模式上,能够带来更高的玩家参与度和更长的游戏生命周期,甚至可以通过后续DLC、通行证等方式获得更持续的收入。
少数派的“前瞻性”: 有一些玩家,可能是更纯粹的多人模式爱好者,或者对近年来《使命召唤》单人战役的质量有所保留(比如觉得不如早期作品惊艳,或者剧情有些套路化),他们可能认为,与其做一个敷衍的单人战役,不如直接将精力放在他们更关注的内容上。他们会认为,这样做能让游戏在多人模式的深度和丰富度上做得更好,而不是“顾此失彼”。

2. 对游戏整体“重心”转移的接受与拥抱

“吃鸡”模式的催化: 《黑色行动4》最大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加入了“Blackout”大逃杀模式。这个模式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是《使命召唤》系列首次尝试这一类型的玩法。对于热衷于大逃杀模式的玩家来说,取消单人战役,将开发重心完全放在这个模式上,是他们乐于见到的。他们会认为,这样才能让《使命召唤》的大逃杀模式足够优秀,能够与其他成熟的竞品匹敌。
多人模式的深度挖掘: 除了大逃杀,游戏的传统多人模式在《黑色行动4》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创新,比如引入了“特战兵”系统(每个特战兵有独特的技能和装备),这进一步强调了团队配合和战术策略。对于喜欢研究角色搭配、战术配合的玩家来说,他们会认为,将精力花在打磨这些多人模式的细节上,比做一个“一次性”的单人战役更有价值。
僵尸模式的回归与强化: 《黑色行动4》的僵尸模式可以说是系列中最庞大、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它提供了多张地图、多样的玩法机制、复杂的彩蛋任务和剧情线。对于热爱僵尸模式的硬核玩家来说,他们会觉得,牺牲了单人战役,换来了如此深度的僵尸体验,是值得的。他们可能认为,单人战役已经不是《使命召唤》的“必需品”,而僵尸模式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3. 对“创新”的某种程度的认可(即使这种创新是“移除”)

打破常规的尝试: 在一个玩法相对成熟且模式化的系列中,动视敢于做出“取消单人战役”这样一个激进的决定,本身就被一些玩家视为一种“勇气”或“创新”。他们可能觉得,传统的《使命召唤》已经进入了瓶颈期,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打破局面。虽然这个“不一样”对很多人来说是负面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敢于尝试”的表现。
推动行业思考: 有人可能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认为《黑色行动4》的这个决策,促使整个游戏行业开始思考“单人战役”在现代多人在线游戏中的必要性与价值。虽然大多数评论是负面的,但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确实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也可能影响了未来其他游戏的开发方向。

总结来说,那些“叫好”的声音,更多地来自于:

纯粹的多人模式爱好者: 他们只玩多人和僵尸,单人战役对他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甚至会占用宝贵的开发资源。
追求“吃鸡”模式体验的玩家: 他们希望《使命召唤》能够在这个热门领域有所建树,不希望开发资源被分散。
对僵尸模式情有独钟的死忠粉: 他们认为,《黑色行动4》的僵尸模式足够优秀和厚道,足以弥补单人战役的缺失。
对游戏行业“创新”持有不同看法的人: 他们可能认为,打破系列传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即使结果并不完美。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这部分玩家的声音,在整个《使命召唤》玩家群体中,始终是少数。 大多数玩家对于《黑色行动4》取消单人战役的做法,普遍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动视为了削减成本和追求利润而牺牲了游戏的核心体验。因此,即使有少数人叫好,也无法掩盖这个决策在当时带来的巨大争议和玩家的普遍失望。这种“叫好”更多的是一种站在特定角度的“理解”或“选择性接受”,而非普遍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我真的很喜欢你的观点。其实你说的很对,你不要怕别人喷你。

你这观点跟我很尊敬的一个人的观点是差不多的。那个人是我妈。

我妈对于游戏的性价比,是通过1GB容量多少钱来判断的。因此,她的理念有些类似纳粹德国的追求,凡是个儿大的都是好的。

所以在我妈眼里,RDR2就是这业界最后的良心。468港币差不多90个G,一个G才五块钱港币左右,也就相当于在香港买瓶水的价钱。

同时日本厂商的游戏就不行了,四五个G就500港币,一个G差不多100HKD。良心大大的坏。

所以题主,我坚定地站在你这一边。多一个单人多几十个G,价钱也没变,完全是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嘛。

不要理那些喷你的人,他们压根不懂得怎么过日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