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机: CD 机内部有一个专门用于读取 CD 光盘数据的激光头和解码芯片。好的 CD 机在设计时,会非常注重光头的读取精度,以及内置解码芯片(DAC)的素质和时钟精度。 光头读取: CD 本身是物理媒介,光头读取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字信号的准确性。虽然 CD 本身有纠错机制,但微小的读取误差依然可能存在。顶级 CD 机在这方面会做得非常出色,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读取误差。 解码芯片 (DAC): CD 机内置的 DAC 是将数字信号(PCM)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关键。高品质的 CD 机通常会选用音频级别的、性能优异的 DAC 芯片,并配合精密的模拟电路设计。 时钟精度: 数字音频的同步播放非常依赖于时钟信号的精确性。任何时钟抖动(Jitter)都会对最终的模拟信号造成干扰,导致声音的解析力下降、音色失真。专门设计的 CD 机通常有专门的时钟电路,力求将 Jitter 降到最低。
电脑: 电脑作为通用计算设备,它的音频处理流程要复杂得多。 数字信号源: 电脑的音频信号来源可以是本地存储的无损音乐文件(FLAC, WAV 等),也可以是流媒体服务。虽然无损文件本身是高质量的,但电脑在处理这些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系统进程的干扰。 主板集成声卡/独立声卡: 大多数电脑的主板都集成有声卡,这些集成声卡的 DAC 和音频电路设计通常是为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非极致音质。它们可能使用通用的 DAC 芯片,电路设计也相对简单,容易受到其他电脑内部信号的干扰(比如电磁干扰)。 USB 音频传输: 当我们通过 USB 连接外置 DAC 或耳机放大器时,USB 音频传输协议本身也可能引入 Jitter。当然,现在有很多优秀的 USB 音频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异步 USB 等技术来缓解这个问题。 操作系统和驱动: 操作系统在处理音频数据时,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软件层和驱动程序。这些软件层的设计、优化程度,以及是否受到其他后台程序的干扰,都可能影响最终输出的数字信号质量。
结论: 在数字信号的纯净度和对时钟精度的控制上,一台专门为音频设计的 CD 机往往比普通电脑有更直接、更优化的路径。
2. 模拟电路的设计与电源:
CD 机: CD 机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模拟放大和滤波电路,才能输出到耳机插孔或线路输出。这些模拟电路的设计,对最终的音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高品质 CD 机通常会采用: 高质量的运放芯片和被动元件: 比如发烧级的电容、电阻,以及低噪声的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等。 精心设计的模拟滤波器: 用于去除数字信号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や高频噪声。 独立的模拟电源供应: 一个稳定、纯净的电源是高性能音频电路的基础。好的 CD 机,其电源部分会做得相当考究,采用高质量的变压器、滤波和稳压电路,力求为模拟电路提供最干净、最稳定的供电,避免交流声或电源底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音质爱好者会纠结的地方。简单来说,在同样一副好耳机的前提下,一台精心设计的 CD 机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有能力输出比普通电脑更出色的音质。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CD 机和电脑本质上都是“播放器”,它们都要将存储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