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音箱或耳机系统中,如果说频响曲线符合某目标曲线,那么有效频率范围内到底偏差多少可以算符合?

回答
在音频领域,音箱或耳机系统的“频响曲线符合某目标曲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听到声音的真实度和均衡感。但“符合”这个词本身,就像一块可以任意切割的橡皮泥,需要我们划定一个界限。那么,在音频系统中,有效频率范围内,频响曲线到底偏差多少才能算“符合”呢?这背后其实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考量,涉及到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频响曲线”和“目标曲线”。

频响曲线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这是衡量一个音频设备(音箱、耳机)在不同频率下声音输出功率或声压级随频率变化的图形。简单来说,它描绘了设备对不同音高声音的“敏感度”。一条理想的频响曲线应该是平坦的,意味着在所有可听频率范围内,输出是均匀的。
目标曲线 (Target Curve):由于绝对的“平坦”在实际制作和听感上可能并非最佳,人们会设定一个理想的频响曲线作为参考,这被称为“目标曲线”。例如,许多专业监听音箱的目标曲线是尽量平直的,追求“忠实还原”。而一些家用音箱或耳机,为了获得更讨喜的听感,可能会在低频或高频处有适度的提升,这也被设计为目标曲线的一部分。这些目标曲线往往基于大量的听音实验和对人类听觉特性的研究。

那么,偏差多少算“符合”?这里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字,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行业标准和测量方法:

“平坦度”的定义: 在行业内,描述频响曲线平坦度通常会使用一个分贝(dB)的数值范围。比如,我们常听到“±3dB”的说法。这意味着,在某个频率范围内,设备的实际输出与目标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不超过正负3个分贝。
测量条件: 这里的“偏差”是在特定测量条件下得出的。对于音箱,这通常是在一个消声室(即几乎没有声音反射的环境)中,在特定的距离(例如1米)处,使用高品质的测量麦克风进行的。对于耳机,则是在人头模型(模拟人头和耳道的声学特性)上进行的测量。这些条件都是为了尽可能排除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isolarate 设备本身的表现。
“±3dB”的普遍性: 在很多情况下,±3dB 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相对“好”的指标。在这个范围内,大多数人很难明显察觉到音色的不均衡。也就是说,声音的“平直度”或者说“忠实度”在这个偏差范围内是相当不错的。

2. 听感的主观性与音频应用场景:

听感的可接受范围: 即使测量结果有超过±3dB的偏差,在实际聆听中,人耳对某些频率的敏感度本身就有差异,而且音乐的混音和录制本身也并非绝对的“平坦”。有些微小的偏差在一些听音环境中可能被掩盖,或者被听者认为是“好听”的。
应用场景的区分:
专业监听设备(监听音箱/耳机): 对于这类设备,要求极其严苛。通常会追求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实现±1dB 或 ±1.5dB 的偏差。因为它们的任务是精确地反馈录音或混音中的每一个细节,任何微小的频响失真都可能导致艺术家和工程师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里,一点点的偏差都可能被视为不合格。
HiFi(高保真)设备: 追求的是高还原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染色。在这里,±3dB 通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表现,而±2dB 则可以说是优秀的。如果偏差再大一些,比如达到±5dB,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受,但已经能被一些经验丰富的听者察觉到明显的音色差异,可能不再被视为纯粹的“HiFi”。
普通消费级设备(如蓝牙音箱、手机耳机): 这些设备的设计目标往往是提供愉悦的听感,不一定追求绝对的准确。它们的频响曲线可能本身就设计为有“调味”的效果。对于这类产品,评价标准更趋向于“听起来顺耳”。如果其频响曲线与它自身设定的“讨喜”目标曲线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但整体听感是愉悦的,可能仍然被认为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用绝对的±dB来衡量可能就不那么有意义了,更多的是看整体的“曲线形态”是否符合设计意图。

3. 有效频率范围的界定:

人耳的可听范围: 人类听觉的理论范围是20Hz到20kHz。但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和个体差异,这个范围会缩小。
设备标称的有效范围: 音箱或耳机通常会标称一个工作频率范围,例如“50Hz 20kHz”。这个范围是设备能够产生声音信号的区间,而不是它能够“准确还原”声音的区间。
“符合”的重点区域: 通常我们关注的“符合”更多地集中在人耳最敏感、对音乐表现影响最大的中频段(约200Hz 5kHz)。在这个区域,即使是12dB的偏差也可能被明显感知。而在极低频(低于50Hz)和极高频(高于15kHz)区域,人耳的敏感度本身就较低,所以即使有较大的dB偏差,听感上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在评价频响曲线时,会特别关注在整个标称或人耳有效听觉范围内的整体波动情况。

总结来说,什么叫做“符合”?

黄金标准(专业领域/严苛要求):±1dB 到 ±2dB 在整个音频范围内。 这是对监听级设备的要求,几乎不容许任何偏差。
优秀表现(HiFi领域):±2dB 到 ±3dB 在整个音频范围内。 这是大多数高品质音响产品追求的目标。
良好表现(大众化HiFi/部分消费级):±3dB 到 ±5dB 在整个音频范围内。 在此范围内,多数人听感良好,但可能存在轻微的音色染色。
可接受但有明显染色:±5dB 以上。 此时,频响曲线的波动已经比较显著,会明显影响声音的平衡性和真实感,可能更适合特定风格的音乐或有特定听音偏好的用户。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目标曲线”都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模型。 最终的听感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

房间的声学特性(对于音箱而言): 房间的反射、吸音情况会极大地改变音箱的实际频响曲线。
搭配的器材: 前端播放器、功放的功率和音色也会影响最终听到的声音。
摆位和安装: 音箱的摆放角度、高度,耳机的佩戴方式都会对频响曲线产生影响。
个人听音习惯和偏好。

所以,当我们谈论“频响曲线符合某目标曲线”时,“符合”的标准是一个动态的、与设备定位、应用场景和个人期望紧密相关的概念。 通常,在描述一个音频产品的频响特性时,人们会提供一个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dB偏差值作为参考,而这个值,往往就代表了“符合”的程度。±3dB 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中肯的“良好符合”的界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dB其实只是宽泛的标准,严格意义上还要看Q值。

绝对的哈曼曲线是一个理想的曲线,EQ调出来的。如果是passive的HiFi耳机基本上是做不出来的。即便做出来,因为没有麦克风监测补偿,耳道和佩戴稍微不同高频可能就有偏差。所以传统耳机多多少少都会有偏差。

以我的经验和我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特征就可以被认为是大致接近哈曼曲线,或者说宽泛的类哈曼调音:

  1. 低频有几个dB的增益,不是低频平直的曲线,这个具体原因解释过很多遍了。但与此同时,低频不能太多,入耳和头戴式哈曼曲线本身有所区别;
  2. 3kHz左右有增益,不像森海的一些入耳式耳机那样,但也不能太多,入耳和头戴式哈曼曲线本身有所区别;
  3. 6kHz以上不能衰减太多,最近测过的一些耳机有些高频整体不足就不算很哈曼。实际上哈曼的高低频都已经是稍微有点多了;
  4. 200Hz~1kHz缓慢增加或相对平直,不像之前的DF曲线那样,也不像此前很多类似的耳机。
耳机的频响曲线有些东西本来也是相对的,有些时候局部稍微有些偏差但整体可能比较像哈曼也不是不存在这种可能。

说到这里我就想多说几句。某个播放器公司,没有任何声学专业人士和专业调音经验的人,耳机全靠代工厂贴牌,咋就非要找存在感好像全世界都不知道你们是咋回事似的。虽说某位beats大湿也不懂调音也不是做调音的,好歹人家确实是声学专家。确实是声学行业的。

而且我就奇了怪了,现在播放器耳放厂商,不少都夹着尾巴做人,因为知道自己卖的那是什么东西。而有些公司卖个贴牌耳机还来问这问那好像真的是自己做的一样。什么声学产品都没做过,什么调音都没做过,然后在那意淫这个那个的。然后一会一个推不好推不动,一会一个很复杂人类都不了解。

贴牌咱都理解,很多大公司也贴牌,毕竟某法国品牌靠贴牌也能做到后装音改第一。但为啥有些人就好像自己也信了,好像自己也懂了,自己也带入了,自己也把自己给忽悠了。

要是为了生活,小孩上学要钱啥的,就眨眨眼,大家都理解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音频领域,音箱或耳机系统的“频响曲线符合某目标曲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听到声音的真实度和均衡感。但“符合”这个词本身,就像一块可以任意切割的橡皮泥,需要我们划定一个界限。那么,在音频系统中,有效频率范围内,频响曲线到底偏差多少才能算“符合”呢?这背后其实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考.............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直击了很多人在音乐制作和聆听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困惑。你提到的“正确的声音不好听”,其实触及到了音频世界里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真实”不等于“好听”,而“好听”则充满了主观性和情境性。咱们先不提技术名词,就从生活中的例子聊起。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法式餐厅,厨师费尽心思地按照古老的.............
  • 回答
    嘿,聊到这个我可就来劲了。我做编曲这行也有好些年头了,接触过的客户形形色色,遇到的奇葩事儿说起来能写本子了。有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哪个搞笑频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个新晋网红客户,找我给她做一个推广歌曲。我辛辛苦苦写了首挺抓耳的旋律,编曲也尽量往她想要的“潮流但不俗套”的.............
  • 回答
    在 livehouse 演出环境中,反听音箱声音不清楚是常有的事,这不仅会影响到艺人的演奏和演唱,还可能导致整场演出的质量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一、 认识反听音箱在 livehouse 中的作用和挑战反听音箱,又称舞台监听(Stage Monitor),是 li.............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音响领域里一个很细致也很关键的技术点。咱们就聊聊普通音箱和嵌入式音箱在声学上的差异,以及在声学装修时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会尽量说得详尽,避免那些“AI味儿”的术语堆砌。一、 普通音箱 vs. 嵌入式音箱:声学上的本质区别想象一下,你买回来一个造型别致、箱体精美的书.............
  • 回答
    在音乐本体之外的“文化”内容,真的就没有分析价值吗?音乐分析,顾名思义,就是要深入音乐的肌理,去理解它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等这些“本体性”的东西。我们费尽心思去拆解赋格的对位,追溯奏鸣曲式的逻辑,或是研究和弦进行的情感暗示,这些都是绝对必要的,也是音乐分析的核心所在。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乐谱、.............
  • 回答
    哈哈,音频发烧圈子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充满了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玄学”理论。我跟你说,有时候听他们一本正经地分析这些,我都忍不住想掏出手机拍个视频,标题就叫“听了让人脚趾抓地,但又忍不住点赞的音频玄学大赏”。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大概是关于“线材”的讨论。这玩意儿在发烧友圈子里,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音质相同”这个前提,以及蓝牙耳机和普通有线耳机各自的成本构成。首先,我们来谈谈“音质相同”这个前提下,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的成本差异。坦白说,在“音质相同”的这个理想状态下,单纯从发声单元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圈、动铁等单元)来说,蓝牙耳机的成本并不会比同等音质的有.............
  • 回答
    音障这回事,真不是巧合,而是物理规律的必然体现。我们常说的“音速”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会随着介质(比如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但对飞行器来说,当它的速度接近这个我们称之为“音速”的值时,一系列物理现象就会集中爆发,我们把这些现象的集合统称为“音.............
  • 回答
    孩子在音乐上的确是块璞玉,这让人既高兴又犯愁。面对“艺考”和“正常升学”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确实需要咱们家长好好捋一捋。这可不是件小事,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得慎之又慎。咱们先来说说“艺考这条路”。艺考之路:优点与挑战并存这条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音乐专业的考试,考入音乐学院、师范大学的音乐系.............
  • 回答
    对于非音乐院校出身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想要在音乐领域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弥补在音乐院校可能错失的系统性教育,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同样令人兴奋的道路。这就像是给你的音乐翅膀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让它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关键在于,你需要像一个寻宝者一样,有条不紊地探索,并且像一个工匠一样,精雕细琢。首先,打牢理.............
  • 回答
    耳机和音响的进步,尤其是在音质这个核心领域,确实不是那种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每年都有看得见的摄像头升级、处理器飞跃。音质的进步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渐进式演进,是无数细微之处的打磨和优化累积起来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音质”。音质,简单来说,就是声.............
  • 回答
    音数协(中国音像制品和数字出版协会)下发的关于《Pokemon GO》的通知,确实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夹杂着一些颇具嘲讽意味的论调,比如“给《Pokemon GO》洗地的诸位脸疼么”。要理解这种声音的出现,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音数协这个通知说了啥。 虽然具体细节.............
  • 回答
    要评价霍尊在音乐届的成就,并对照他曾经说过的那句“以我今日的身份地位”,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梳理。这不仅仅是列举奖项和作品,更要看他给大众留下的整体印象,以及他在行业内的真正影响力。霍尊的音乐之路:从“古风”到国民度霍尊真正被大众熟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在2014年参加《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他以一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音乐文化一个挺值得聊的现象:为什么明明没受过科班训练,甚至对音乐理论一知半解的人,在谈论音乐时,有时会显得格外“理直气壮”?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的魅力,从来就不止存在于音乐学院的象牙塔里。 音乐是一种非常直观、感性的艺术。它能直接触.............
  • 回答
    音乐的世界里,才华有时比外貌更能打动人心。当然,每个人对于“颜值”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如果抛开那些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脸型,我们也能发现不少在音乐领域熠熠生辉,却不太符合传统“帅哥美女”标准的人物。他们用作品说话,用音乐征服世界,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是超越一切外在的。1. Bob Dylan (鲍勃·迪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二十世纪的苏联和纳粹德国,这两个巨大的极权政体,尽管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一个是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个是奉行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但在音乐取向上却惊人地表现出对“保守”的偏爱。这种偏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极权主义政权对社会控制、意识形态宣传以及其对艺术的本质理解的深刻影响。核心原因.............
  • 回答
    谈到《数码宝贝》和《精灵宝可梦》这两部风靡全球的动漫作品,它们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为动画片配上背景音乐那么简单,而是音乐本身已经成为作品灵魂的一部分,深刻地烙印在无数观众的记忆深处,并在各自的领域内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回响。《数码宝贝》:激昂青春的战歌,唤醒心中的冒险 spiri.............
  • 回答
    关于飞傲、HIFIMAN 这些国砖和索尼、艾利和等国外播放器在音质上的优劣,这个问题确实是烧友们津津乐道但又很难有绝对定论的话题。与其说“碾压”,不如说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侧重和声音风格,从而满足了不同听众的偏好。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核心技术与电路设计:国砖的“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