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取巧还是硬实力,如何看待沃尔沃XC60拉轮船挑战?

回答
沃尔沃XC60拉轮船:一场别具匠心的营销“奇袭”,还是对硬实力的真实检验?

最近沃尔沃XC60拉动一艘巨型轮船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刷屏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汽车广告,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奇袭”,成功抓住了大众的眼球。那么,这场挑战背后,究竟是品牌玩弄的“取巧”营销手段,还是XC60真正硬实力的体现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说,这场挑战的“取巧”成分究竟有多少?

坦白讲,任何成功的营销活动,多多少少都会包含一些“取巧”的成分,只不过聪明与否,效果如何的区别。XC60拉轮船这件事,我认为“取巧”的成分绝对是有的,而且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1. 视觉冲击力是王道: 一辆SUV拉动一艘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轮船,这个画面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瞬间就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讨论欲。试想一下,如果沃尔沃只是发布一个XC60常规越野的视频,可能也就那样,没人会在意。但这个“拉轮船”,一下子就将普通SUV的性能展示推向了一个极致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种典型的“大事件营销”,抓住一个令人咋舌的卖点,然后大肆传播。

2. 巧妙的场景选择和执行: 视频拍摄的地点和具体执行方式是关键。你见过在真正的汪洋大海里,XC60直接拖着一艘满载的货轮前进吗?显然不是。视频中展示的更多可能是在港口、船坞等相对可控的环境下,轮船处于静止状态或者有辅助动力的情况下,XC60通过特殊的连接装置施加牵引力。这种“制造”的场景,确保了XC60能够完成动作,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戏剧性”。比如说,可能轮船本身是被固定在轨道上的,或者使用了浮力辅助,又或者只是在很短的距离内完成牵引。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为了让画面更震撼,但又并非完全违背物理定律的“欺骗”。

3. 聚焦核心优势的放大: 沃尔沃XC60,尤其是其插电混动版本T8,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其强大的动力系统,特别是电动机带来的瞬间扭矩爆发。这次挑战正是将这个优势进行了极致的放大。电动车的瞬时扭矩优势在启动和低速牵引时尤为明显,这与拉动静止的重物场景非常契合。它不是在比拼XC60能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跑得多快,而是强调其“扭矩之王”的特质。

4. 话题性大于实际应用: 老实说,没有人真的会用XC60去拖轮船。这次挑战的意义不在于它提供了实际的用车场景,而在于它制造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种话题性的制造,能够有效地将XC60的品牌形象和其强大的动力属性联系起来,即使是间接的,也能深入人心。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其硬实力层面的价值:

尽管有“取巧”的成分,但 XC60 拉轮船的挑战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它仍然是对XC60自身硬实力的一种侧面或极限的检验:

1. 强大的扭矩输出是基础: 无论如何包装,要拉动几百吨的物体,最核心的还是需要巨大的扭矩。XC60 T8所搭载的混动系统,特别是电动机,可以瞬间输出强大的扭矩。这与XC60在日常驾驶中能够提供的强劲起步和超车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这次被放大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没有足够的动力基础,任何营销手段都是空中楼阁。

2. 传动系统的承受能力: 将如此巨大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对车辆的传动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从变速箱到传动轴,再到最终的车轮和轮胎,都需要具备极高的强度和可靠性,才能承受这种极限的负荷。如果XC60的传动系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它根本就无法完成这次“表演”。

3. 底盘和车身结构的稳固性: 牵引重物时,车身会承受巨大的拉扯力。底盘的结构强度、车身的刚性以及悬挂系统的支撑能力,都需要足够出色,才能保证车辆在受力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和操控。 XC60作为一款定位为高端SUV的车型,其整体的结构设计和用料也决定了它能否经受住这种极端情况的考验。

4. 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虽然是牵引,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大的制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控制速度或调整方向时。虽然视频中我们看不到制动环节,但可以想象,在整个过程中,车辆的制动系统也需要随时待命,并具备一定的能力。

5. 品牌技术实力的展示: 沃尔沃以其安全性著称,但这次挑战更是在展示其在动力技术,特别是混动技术方面的实力。它试图告诉消费者,沃尔沃不仅仅是安全,在动力性能上也有着不俗的实力,并且能够将这些实力应用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

如何看待这场挑战?

我认为,这场挑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创意与技术实力的结合体”。

从营销角度看,它无疑是高明的。 它以一种极具话题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将XC60的某个核心卖点(强大的扭矩)推向了极致,并在社交媒体时代成功引发了病毒式传播。这种“不落俗套”的营销方式,让XC60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

从技术角度看,它并非完全是虚构或作秀。 在确保安全和可控的前提下,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XC60在扭矩输出、传动系统强度以及整体车身结构的硬实力。如果XC60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这场挑战都无法以如此震撼的方式呈现。

总结一下:

你可以把XC60拉轮船这件事,看作是沃尔沃在一次“极限命题作文”中的精彩发挥。他们没有去正面硬扛其他SUV的越野能力,而是另辟蹊径,用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方式,将XC60的“隐藏技能”——强大的扭矩爆发力——用最直接、最夸张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来。

这其中有“取巧”的成分,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社交传播的特性,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立在XC60本身具备的足够强大的动力和结构基础之上。否则,任何花哨的包装都无法掩盖一个虚弱的内核。

最终,这场挑战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消费者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记住了沃尔沃XC60与“强大”、“有劲”这些特质之间强烈的关联。这才是这场别具匠心的营销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精彩历史小回顾

著名汽车类节目主持人大猩猩·克拉克森先生在Grandtour节目中曾驾驶一辆雪铁龙C3 Aircross小型SUV(1吨)拖动重达1.3万吨的轮渡船前进25米。(S03E09)









user avatar

简短的回答

问:是取巧还是硬实力?

答:既为硬实力,为何不发布无人机拍摄的全景全程无剪辑版本?既为硬实力,为何没有邀请公证处公证?


啰嗦的回答

一堆回答都是用物理公式来计算,可惜缺乏最基本海洋潮汐及水中惯性常识(慢慢看,第一点有些枯燥,第二点查找蛛丝马迹,第三点简单直观,彩蛋持续更新中)

一、船的位置一般无法做到绝对固定

半日潮,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24小时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低潮位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潮汐称半日潮。

半日潮港(semidiurnal tidal harbor),定义为24h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海港。

泉州港自然条件

气象:风况;强风向东北,常风向东北东,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台风一般出现在7-9月。   
降水:年平均降水1202毫米,春、夏为雨季。   
雾况:年平均雾日数6.8天,1-5月雾较多,雾的持续时间不长,对船舶航行影响不大。
气温:年平均气温20.7℃,7月最高,月平均28.6℃,1、2月最低,两月平均12.1℃。
水文:
潮汐:泉州港属正规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米,低潮位0.31米,平均潮差4.52米。最大潮差6.3米,最小潮差5.1米   
潮流:泉州湾口为逆时针回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为东流,流速约1.54米/秒,湾内逐渐变成往复流。湾内潮流一般是顺深水水道流动,主流经小坠岛与祥芝角之间。湾口至秀涂,大潮潮流流速为1.63-2.21米/秒。

船舶在海上受风力、潮汐及自身惯性的作用,要想实时固定自身位置是几乎不可能的。

比如,船舶在近岸离靠码头的时候,要根据港口水文气象特点,时刻关注风、流、潮汐等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离、靠码头方案,并综合运用车、舵、锚、缆及拖船产生的力矩,掌握好船舶惯性,精准离靠。

失败的靠港:韩国一货轮撞码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2861046734385152

小结:一般船舶是无法保证海上位置精准的

所以这个广告效果的前提根本不成立,即船的位置不固定,且在风、流、涌的作用下时刻处在运动中,本身具有速度矢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装满水的浴缸(或脸盆)中放个小黄鸭, 既要绝对保证小黄鸭离浴缸壁(或脸盆沿)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又要追求小黄鸭在垂直浴缸壁(或脸盆沿)的方向上速度分量为零。

Mission impossible!不妨动手一试。

那么,有办法固定吗?有,装有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DPS)的特种船舶可以做到。例如港珠澳大桥航道区沉管的施工船,要求毫米级精准对接。

动力定位系统(DPS)是通过控制动力保持船位和航向的系统,其中包含保持固定船位、船舶精确操纵、航迹控制等船舶控制。

显然,广告视频中的这艘小集装箱货轮是不具备该条件的(这么小的吨位注定了没有侧推)。

二、寻找码头,查找资料

其实视频中将码头的信息已经交待地差不多了,以下列举十大“蛛丝马迹”

1.地点福建晋江

2.引桥外侧有礁石

3.目测码头与引桥交角约140度

4.共建有6座起重机

5.码头外侧其实就是个防波堤

6.外侧还有个折角

7.码头内侧近处礁石嶙峋

8.远处岸线为城市或码头

9.码头外侧海域开阔

10.顺着码头方向远处有个岛屿

剩下的工作就极其简单了,不到2分钟就基本确认了——福建晋江围头码头




就不一一比对了,需要说明两点:

1.线索4中的6座起重机布局与谷歌地球中的略有差别,怀疑为数据更新的问题

2.线索10中的远处岛屿是金门岛……

网上查找港口资料,白嫖的知识只有这么多

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围头港区的操纵要领
泉州港引航站 摘 要:该文简要介绍了泉州港围头港区码头的概况,包括水文气象、码头前沿旋回水域及附近流场,并根据自己两年多来引领大型集装箱船舶靠离该港区码头的实操经验提出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该港区的操纵方法,以供航海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围头港区No.2#号泊位码头 大型集装箱 靠离泊操纵1.引言围头港区原来只有一个万吨级泊位,即No.1#泊位,现有的No.2#5万吨级泊位在设计之初只是作为No.1#泊位的防波堤。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港船舶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原来的No.1#泊位已无法满足港口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原来防波堤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No.2#泊位,码头设计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一是所建码头泊位离进港航道距离较近,二是泊位前沿存在着大面积养殖区,且经常有渔船在港池里进行作业、锚泊,给进出港船舶的靠离泊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2.码头概况围头港区位于晋江市南段沿海突出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4′05″,北纬24°30′35″,码头泊位长度353m,东北侧与No.1#泊位衔接过渡段长度为42m,西南侧端部建设长度46m的掩护延伸段,码头结构总长441m。停泊水域底高程为-15.3m。回旋水域直径为733m,回旋水域底高程为-11.7m,回旋水域设置在围头湾主航道S2′点附近,位于码头的西北方向,回旋水域通过连接水域与码头前沿停泊水域相连接。码头的轴向为065°/245°,码头前沿约410m布有养殖区(如图1所示)。3.水文气象围头港区夏季一般风向为NNE-ENE,冬季为SSW-SW,全年≥6级风的天数为32.3天,围头港区的潮流属于正规的半日潮。大潮涨潮最大流速为0.83m/s,流向314°~350°,西北流向。落潮流最大流速为0.92m/s,流向142°~160°,东南流向。4.拖轮配备现 有“ 厦 环 拖一”3400马力,“厦港拖六”4000马力,“鸿途”4000马力,三艘拖轮服务于华锦码头、鸿山电厂码头以及围头港区码头,通常本港区使用“厦环拖一”和另外一艘大马力拖轮进行协助靠离泊。实际操作中发现“厦环拖一”的马力偏小,且船首甲板较短,不适合于大船船首部的顶推作业。5.港区到港靠泊船舶的种类与大小近两年来,围头港区No.2#泊位靠离泊最大尺寸的集装箱船为“泛亚上海”和“泛亚广州”。两艘船为姐妹船,船长294.14m,船宽32.2m,满载最大吃水13.65m,主机功率45780kw,船首推进器侧推功率为1800kw。6.引航方案要点由于该码头前沿附近410m处左右分布着大量的养殖区,因此无论涨落潮大型集装箱船只能采用顺靠方式进行(右靠),离泊时再掉头出港。考虑到流向与码头的轴向接近90°交角,对船舶...

够用了,最关键的信息是往复流的流向与码头轴向垂直,也就是视频中货轮船首向与流向一致(落潮流)或相反(涨潮流),天然滤去了潮流可能引起的左右偏差,而且流速不大,操纵可控,可以说是精挑细选之作,非常理想的场所!

关于拍摄时间的选择,如果我是导演的话,会优先选择阴历上弦月(初八、初九)或下弦月(廿二、廿三)进行,这些时段是天文小潮,潮差小,流速缓,更可以选择这些日子里的平潮期快速拍摄,快速完成。

理论上可以根据视频中人们的穿着、泉州气温、农历日期、当地潮汐表以及代言明星社交媒体的信息寻找出大致拍摄日期

不过,这就不必了吧!

三、过程复盘(大家一起来找茬^_^)

基本情况:货轮油水空载且集装箱都是空的。

好处:

1.排水量小,惯性小,便于操作

2.货船浮起,显得高大伟岸

空载时水线以下露出红色船底漆,有毒性,防锈防贝类生长,为了减小三大航行阻力(兴波、摩擦、涡流)中的摩擦阻力

正常满载的货轮是这样的,几乎见不到红色船底漆

好戏开始:

1.货轮垂直码头

2.抛锚状态,锚在船的后方,锚链在船的下方,为了控制船首安全距离,避免往前碰撞码头(锚链清晰可见,由锚链孔向外喷水是已经做好了随时起锚的准备,也是一种安全措施,起锚的过程中锚链和锚上面都是海底淤泥,需要及时冲洗干净,随后锚链收入锚链舱)

3.货轮左后方1号港拖轮系好缆绳且已收紧,随时可以施力

4.码头上2号港拖待命

5.当画面中显示给车绑系缆绳的时候,为确保安全,缆绳不能吃力,所以是弯曲下垂的

6.下一个画面缆绳是几乎绷直的,两种可能:1.货轮上甲班人员使用绞盘收紧了缆绳(可能性较大);2.拖船向后动车了,将货轮向后拖了一下,使缆绳收紧(可能性较小)

7.沃尔沃开始烧胎,烟雾缭绕

8.缆绳下垂,没收紧,不吃力,穿帮

9.换个角度再看,缆绳几乎平行于地面,还需要浪费时间去计算三角函数吗?

10.高圆圆(大概率或是替身)驻车、熄火,帅帅地下车

11.真人回眸一笑百媚生,不忘一句slogan(采用大光圈、浅景深,背景虚化处理,实际拍摄场地成疑)

12.漂亮的广角镜头收尾,可惜出现最大的穿帮,1号港拖瞬移解缆离开,2号港拖瞬移位于货轮右舷中部系缆完毕。

鬼知道一共拍了多久,NG了多少回……

总结:水上的那些玩样儿,没个三五年是玩不明白的!

不吐不快:
1.既为硬实力,为何不发布无人机拍摄的全景全程画面版本?
2.为何要挑高圆圆这样的丽人演员,选韩寒这样的车手兼艺人不更有说服力(亦或者人家根本就不屑参加这种摆拍的侮辱zhishang的商业炒作)?
3.经留言提醒发现,全程高圆圆就一个回眸镜头,且背景虚化,地点不明。然后全程有替身特技车手展示原地烧胎、缓慢前挪祖传技法?
4.既为硬实力,为何不邀请公证处全程公证?
5.连这提问都是产品营销策略之一,这么明显都不带遮遮掩掩的了?
6.难得认真回答一次,排序却从第4瞬间掉至九霄云外,某乎好样的
7.既为广告效果,效果着实也挺不错的,就别来“硬实力”这套了,画蛇添足!
8.答案里不放上几张车子的性能表,不追捧一下“硬实力”,回答就终不见天日了?


全程主观猜测,敬请指正


彩蛋1:

1号港拖船艏冲外

1号港拖船艏冲外

1号港拖船艏冲内

说明整个过程中为了调整姿态,1号港拖一直在不断解缆、系缆、机动,绝不是视频中展示的那般简单

参考资料:港拖外观,很好辨认船艏、船艉



彩蛋2:

3月5日夜 更新(纪念点赞过百

本来只想谈谈水上的事,不过看了高赞的那些车评人的硬吹,忍不住,就想试着抢抢他们的饭碗,咱也聊聊码头上关于车的事情

00:20 码头上地面干净

00:33 一道胎痕

00:45 两道胎痕

00:55 一道胎痕

00:57 两道胎痕

01:05 一道胎痕

01:06 连360全景也背叛自己:三道胎痕

01:16 三道胎痕

视频细节告诉我们,烧胎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烧胎,摄像机位车辆左前方近距离拍轮胎特写

第二次烧胎,无人机位正上方拍全景,先平行码头方向取景,后垂直码头方向取景

第三次烧胎,无人机位左后方拍全景,副驾驶座上的摄像师拍360全景特写

卡!

收工!

彩蛋3:点赞破千后解锁,敬请期待……


附:靠码头方案

靠码头要点方法一、准备工作:(1)了解情况;(2)掌握风、流;(3)制定靠泊计划。 二、靠泊操纵要点: 1、控制余速:根据本船的停车趟航距离和当时风流的影响,在到达泊位之前适时停车,维 持舵效即可;进入泊位下端时,如果速度太快,可预先倒车控制船速;到达泊位中点N 时,船速以不超过2节为宜;横风较强时,为防止风压,余速要求稍大;有水流时,码头 边比中间的流速小,从航道中进而码头会发现余速变大,应当特别注意。 2、摆好船位:到达泊位前2L 以外时,应摆好船位;风流影响不大时,至少保持2B 有吹拢风时,应先求出或估算出漂移距离;吹开风时,从船舶里舷至泊位下方靠泊的船舶的横距应不少于2B;到达泊位外档时的横距约为2B 时,应考虑抛开锚,到锚链吃力时, 船身于码头间尚能保持越15 米的安全距离。 3、控制靠拢角度:到达泊位外档时,船身与风流的交角越小越好。抛下开锚后,用车作一 定的角度,利用风流压使船向里靠拢,当需要保持横距时,及时用车舵消除与风流的夹角, 反复几次,配合绞缆使船平行靠拢。 4、注意:重载船舶,顶流有力时,角度应小;河道弯曲处码头,一般有轧拢流,靠拢时应 及早将船舶领直,必要时首略偏外。 三、靠码头方法: 1、无风无流右舷靠码头 1.1、根据本船的冲程及时停车趟航,无舵效时可以短时进车助舵。 1.2、控制余速:船舶泊位前1/4 时,船舶与码头平行或稍有向里角度,至少保持2B 与码头 的横距,若冲势尚大时,可以倒车抑制,同时抛外档锚1 节水面,倒车使船首偏右,用前 冲余势向码头靠拢,锚链吃力后,若船舶以无甚前冲之势,船首将在锚链的牵制下外摆, 立即稍用进车右舵稳定,使船舶缓缓靠拢。 1.3、撇缆上岸后,先带首缆及首倒缆,前面两根缆绳都带好后,带尾缆,绞拢船舶。 2、空船顶流吹拢风靠码头 2.1、据流速与航速适时停车趟航,船首进入泊位靠泊船舶的船尾时横距应不少于2B,以N 旗横距1.5B 出选择串视线;随着船速的降低和舵效的减弱,不能保持航向时,用微进车稳 定;当船首驶过他船下风时,风压暂减,宜作下风舵,以防船舶被流压拢。 2.2、船首驶出他船船首后,风压增强,应及时用车舵稳定航向。 2.3、船首平N 旗,抛出左锚1 节入水,右舵进车片刻,使船首向支拢码头右不被锚链拉开 为宜,利用余速接近码头。 2.4、距离码头20m左右,若冲势较大,用车刹住,适时先带上风缆,再带首缆,绞靠拢后 2.5、拖轮顶船尾不宜过猛,尾离码头20m时,慢车或停车,及时带上尾缆。2.6、若操作不当,冲势离码头过远,无法带缆时,令拖轮顶首,带好缆绳后,再顶船尾带 3.1、停车趟航通过泊位下端横距60m选定串视线,适时用车保持在串视线上。3.2、船首到达泊位下端60m这一点时,抛外档锚1 节入水,前进约30m,锚链吃力;船首 稍有被拉向上风的趋势时,及时进车右舵,拖锚保持15角靠拢。 3.3、船首平N 节甲板,拖锚约15m后锚链吃力,此时船身骑住双锚,大胆用车来保持靠拢角度,防止船尾甩向码头。 3.4、距离码头15m左右,尽快带上首缆,配合靠拢速度绞进,首部贴靠码头后,尽量将首 缆绞紧,防止船尾甩拢。 3.5、调整车速和舵角,使船尾缓缓摆向码头,停车后先带后倒缆,再带尾缆,松锚链。 靠码头应注意的事项 静水港口靠泊1.1、余速:静水港口一般航道短,港池小,趟航距离受限,航道折向码头的角度大,又要 防止风压而用车较多,为了控制余速,则应该早抛锚;大型船舶应请拖轮协助转向和减速。 1.2、角度:静水港主要考虑强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以顶风靠泊为宜,保持首尾与风向 夹角越小越好,船首靠拢带妥后,用拖轮协助靠拢。 1.3、吹拢风大时,可用拖轮顶首或是提尾,以缓和船尾甩向码头。 1.3.1、前八字吹拢风,采用抛双锚,骑住双锚,拖轮顶首使船首先靠码头,带好头缆,倒 车二带尾缆,拖轮减速让尾慢慢靠拢。 1.3.2、条件与上例相仿,空船,风力6 级以上吹拢风,采用拖锚,控制船首,拖轮提尾, 俗称“拉大网”(拖轮向前45提尾)。 1.3.3、偏顺风进港池,港池较宽,先抛右锚掉头,再起锚,抛下左锚,拖轮托尾。 1.3.4、顺港池大风,靠横头码头,也可用“拉大网”的方法靠泊。 1.3.5、航道右边正横吹开风,港池窄长,因港口作业条件需要,限定右舷靠码头,抛双锚, 当头靠好后,尽快带好首缆,用拖轮顶尾顺风靠码头。 2、风流方向相反时靠泊 2.1、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当时风压和流压那一个大。满载货船,由于水线以下横剖面积超过 水线以上正面受风面积,流压大于风压,应顶流靠泊;空载时,根据2 节水流可抵消6 迎面风、1.5节水流可抵消5 级迎面风进行判断。 2.2、顶流顺风靠泊时,入流压大于风压,带上首缆后,一旦船尾甩开,流压的增长率大大 超过风压,有压靠他船的危险。 2.3、为安全起见,靠泊时角度宜小,并且拖锚驶靠即可制动,又能用车和舵摆拢船尾,请 拖轮协助较为妥当。 某些江河,洪水季节水位高,流速太大,在无涨潮流,又无拖轮协助的情况下,考虑到离泊时,如有较大吹拢风,必须有借助足够长度的开锚,所以靠泊时必须抛好开锚,落锚点 的位置为: 3.1、靠浮码头,与码头的横距约在80~100m,上下位置在码头上游一端的延长线上,则开 锚于浮码头本身的锚链不至于纠缠,靠好码头后,出链在4~5 3.2、靠固定码头,可驶过泊位上游一端约有1/3船长,横距在60~70 米处落锚,再退下来 靠泊,靠好后锚链在船首45方向上,出链4~5 节;注意船身与流向的交角要尽量小,特别 是流急时,要防止压拢太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