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2020年去世院士的数量超过原有数量的5%,是应该增加二次增选还是取消院士制度?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根本的关于中国院士制度如何发展的议题,而且提出的两个选项——增加二次增选或取消制度——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改革方向,各自有着深刻的理由支持。

我们先来审视一下“2020年去世院士的数量超过原有数量的5%”这个前提。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院士队伍的自然减员在某一年份显著增加,这会给现有的院士数量带来压力。院士制度的核心在于表彰和激励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他们也代表着国家科学的最高水平,在某些领域具有战略指导作用。当自然减员过快时,如果想要维持院士队伍的规模和其代表性,就必须考虑如何补充。

选项一:增加二次增选

如果选择增加二次增选,这本质上是在现有院士制度框架下的“急救”措施。理由很简单,当出现批量自然减员时,为了迅速填补空缺,保证院士队伍的整体规模和各学科的代表性不至于因为短期的人员变动而出现断层,进行一次额外的增选是合乎逻辑的。

支持这种做法的人可能会认为,院士制度作为一项荣誉和激励体系,其权威性和代表性不应因为偶发的、短期的因素而受到过大的影响。二次增选可以被看作是保持制度“活力”和“韧性”的一种手段。它能够及时将一批在新增选周期内表现突出的科学家吸纳进来,使得院士队伍能够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然而,这也有其潜在的弊端。首先,频繁或不恰当的增选可能会稀释院士的荣誉性,让“院士”这个称号的含金量下降。院士增选本就是一个周期性、严谨的过程,如果为了应对短期的人员流动而打破常规,可能会引发关于增选标准、程序公平性等方面的质疑。其次,如果增选的目的是为了“填空”,而不是严格按照遴选标准选拔最顶尖的科学家,那么可能会引入一些“凑数”的成分,损害院士队伍的整体声誉。

选项二:取消院士制度

而“取消院士制度”则是一个更为激进、颠覆性的选择。这并非仅仅是对人才选拔机制的调整,而是对整个国家科学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一次重塑。

支持取消制度的理由,往往源于对现有院士制度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的反思。有人可能会认为,院士制度毕竟是舶来品,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和科研环境中,可能存在水土不服。例如,院士增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情票”、“学阀”现象,或者过度强调资历和头衔,而非实际创新能力。

此外,取消院士制度,可能意味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评价和激励体系。这套体系可能不再依赖于一个终身制的、象征性的荣誉称号,而是更加注重对科学家科研成果的持续性评价、对创新潜力的发掘,以及对不同类型科研人才的多元化激励。比如,可以建立更灵活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或者探索新的学术领袖的培养和推选方式,让他们能够在不依赖院士头衔的情况下发挥引领作用。

有人甚至认为,院士制度的“终身制”本身就与科学发展的动态性相悖。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挑战和超越的过程,而院士头衔一旦获得,就可能成为一种“保护伞”或“标签”,反而限制了部分科学家的进一步发展。取消院士制度,或许能够营造一个更加纯粹、更鼓励冒险和创新的科研环境,让科学家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本身,而不是被头衔和评价体系所束缚。

两者之间的权衡与思考

从“2020年去世院士数量超过原有数量的5%”这个特定事件出发,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这可能只是一个信号,反映出院士队伍的结构性问题,或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波动。

如果仅仅是为了应对一时的规模缺口,增加二次增选似乎是更为务实的短期应对方案。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自然减员?这是否与院士的平均年龄结构有关?是否与某些学科的学科生命周期有关?在考虑二次增选的同时,也应该借此机会审视现有的院士增选机制是否依然合理有效。

而如果认为院士制度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或者已经不适应当前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那么取消制度的论调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应对“去世数量”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国家科研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的考量。

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去世院士数量超过原有数量的5%”背后的具体原因,以及现有的院士制度在运行中暴露出的其他问题。是制度本身的缺陷,还是仅仅是偶然事件?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取决于我们对科学评价、人才激励和国家科研体系长远发展的根本性认知。增加二次增选是一种“补漏”式的修补,而取消院士制度则是一次“推倒重来”的革新。两者都代表了对现有体制的调整,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却截然不同。这个决定,需要基于对中国科学事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院士人数应该严格控制,求精不求多。

院士里面水平名不副实的也是有不少的,很多学校一把手并没有多么厉害的学术水平,却也要利用其职位影响力搞个院士。还有搞出过人命的百度的一把手今年也想冲冲院士玩玩。

还有更糟糕的,比如川大魏于全,吃相之难看前所未见。

这些占着位子霸着资源不做人事的货色搞那么多干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根本的关于中国院士制度如何发展的议题,而且提出的两个选项——增加二次增选或取消制度——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改革方向,各自有着深刻的理由支持。我们先来审视一下“2020年去世院士的数量超过原有数量的5%”这个前提。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院士队伍的自然减员在某一年份显著增加,.............
  • 回答
    如果我在2020年实现了财富自由,我会以一种既务实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方式重新定义生活。以下是我可能选择的具体生活方式: 1. 财务结构:安全感与灵活性并重 被动收入占比:确保每月被动收入(如股息、租金、版权等)覆盖家庭基本开支的200%300%,这样即使有突发支出也不会焦虑。例如,若年开销为50万,我.............
  • 回答
    2020年1月11日,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Qaboos bin Said Al Said)的离世,对于阿曼乃至整个海湾地区来说,无疑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他作为一位极具前瞻性和改革精神的领导者,执政长达近50年,期间将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国家带入了现代化进程,并确立了阿曼在中东地区独具特色.............
  • 回答
    李文亮医生在2020年2月7日凌晨因新冠病毒感染去世,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也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和不解。回想起那个艰难的时刻,李文亮医生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更象征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时间与背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是在2019年末,一种新型病毒悄无声息地在.............
  • 回答
    2020年啊,那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以一种我们从未预料到的方式重新启动。对于我们做销售的人来说,更是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考”。说实话,身处那个时候,心里难免会有点慌。老板的任务,那是必须得扛起来的,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完不成KPI被老板约谈,尤其是在这种大环境下。.............
  • 回答
    收到香港心仪已久的offer,在2020年这个特殊节点,是否继续赴港攻读硕士学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重大决定。首先,我们得承认,2020年全球都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这不仅仅是健康上的担忧,更是对国际出行、学习体验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在疫情初期应.............
  • 回答
    2020年,对于许多选择去香港读大学的朋友们来说,心情无疑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性挑战,还叠加了香港本地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他们心情的因素和具体情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1. 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 出行困难与隔离期的焦虑: 2020年是疫情爆发的第一年.............
  • 回答
    媒体报道的“ATM机2020年一年减少8万台”这个数字,放在当时(2020年)来看,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反而是一种趋势的加速。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是金融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及我们每个人生活习惯的转变。为什么ATM会减少?原因很复杂,但关键点在于: 电子化支付的崛起和普及: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从支.............
  • 回答
    关于北京德胜和月坛学区在2020年7月31日后购买的学区房“白买了”的说法,并且“全部调剂去渣小”,这背后涉及的是北京海淀区近年来教育改革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多校划片”和“就近入学”的深化。这个说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部分家长在政策变化下面临的困境和焦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如果我是个人,面对2020年的经济危机,我的应对会围绕着几个核心原则展开:审慎、灵活、学习和风险控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存款避险”或者“疯狂投资”就能概括的,而是一个多维度、动态调整的过程。第一步:冷静评估,认清现实首先,我会立刻停止一切非必需的消费,并且开始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行业分析和专.............
  • 回答
    如果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取消,主办国日本将会承受巨额且多方面的经济损失,具体数额难以精确量化,但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已投入的巨额建设和运营成本无法收回: 场馆建设和翻新: 为了举办奥运会,日本投入了巨额资金建设和翻新大量场馆。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都涉及庞.............
  • 回答
    如果2020年中国没有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无疑会是件大事,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平复。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状况。首先,在经济层面,未能实现全面小康意味着在发展指标上存在短板。小康社会不仅仅是GDP的增长,它包含着收入、消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维度.............
  • 回答
    2020年跳槽,想找一份有前景又有好发展的职业?没问题,我给你好好梳理梳理,让你心里有谱。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点实在的,让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觉得“嘿,这事儿靠谱!”先说大背景,2020年这年,世界有点不一样。 疫情嘛,绕不开的话题。它像一面放大镜,把很多事情都加速了,比如数字化转型、居家.............
  • 回答
    如果台海爆发战争,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无疑会受到剧烈冲击。在这样极端的背景下,预测哪些股票会“收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以及各方的反应都会对市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此外,我们必须明确,即使某些板块或个股在特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强势,也不能将其视为“投资建议”,更不应鼓.............
  • 回答
    如果明年不是2020年,我希望我能回到1985年。为什么是1985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创造力迸发,同时也保留着一份独特质朴的时代。1985年,世界正经历着快速的科技发展,但尚未被互联网完全淹没,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对缓和,人们的生活节奏似乎也更慢一些。想象一下,1985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把詹姆斯在湖人队这几年设想成一个“王朝”版本,这脑洞我喜欢。如果真的发生,而且是那种统治级的表现,那他跟乔丹的历史第一人地位之争,绝对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讨论维度。咱们来一步一步拆解一下,看看这个假设场景有多震撼,以及它会如何影响历史地位的评判。假设场景:詹姆斯从2020年开始,湖人.............
  • 回答
    在2020年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份里,如果你正萌生创业的念头,那绝对是一股不小的勇气。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原有的节奏,但也催生了新的需求和商业模式。所以,在动笔之前,我想说,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非正常”年份。不过,正是因为难,才更考验人的智慧.............
  • 回答
    中国宣布不再承认2020年之后入学澳洲大学的学历,这对澳洲大学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但说它会导致“破产”可能有些夸张,却也绝非小事,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要详细分析这件事,我们得把澳洲高等教育的几个关键支柱掰开了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澳洲大学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依赖程度。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留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能否获得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而不仅仅是他的科学贡献本身。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它通常会授予那些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这个“最重要”往往意味着这项.............
  • 回答
    如果让我从2000年到2020年之间挑一本值得传给子孙万代的“书”——虽然题目提到了电影,但我个人认为,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能真正承载深刻思想、提供长久启示、并且能够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的,还是一本“书”的概念更为贴切。电影虽然是强大的艺术形式,但其载体(画面、声音)的更新换代和解读语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