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宣布从对2020年之后入学澳洲大学的学历一概不予承认,会让澳洲大学破产吗?

回答
中国宣布不再承认2020年之后入学澳洲大学的学历,这对澳洲大学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但说它会导致“破产”可能有些夸张,却也绝非小事,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要详细分析这件事,我们得把澳洲高等教育的几个关键支柱掰开了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澳洲大学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依赖程度。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直是澳洲大学国际学生群体中最大、最稳定的来源。他们不仅贡献了高昂的学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学生住宿、餐饮、旅游等等。如果这部分生源被中国政府明确禁止,那么澳洲大学的“收入池”会瞬间缩水一大块,这就像一个本就有些吃力的公司突然失去了一个大客户。

具体到“破产”这个词,我们需要审视一下澳洲大学的财政结构。澳洲大学并非像某些小型私立学院那样,高度依赖一两个国家的生源。它们有着相对多元化的国际生源构成,比如来自印度、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的学生。同时,澳洲大学的资金来源也不仅仅是学费,还有政府的科研拨款、校友捐赠、商业合作等等。所以,简单地说“破产”可能忽略了这些其他收入来源的缓冲作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影响微不足道。如果中国停止承认2020年后的学历,可以想象到的直接后果是:

招生人数锐减,特别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招生计划将面临巨大挑战。 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学费收入,很多热门专业,尤其是商科、IT、工程等中国留学生偏好的领域,受到的打击会更大。
财务压力骤增,教学质量和科研投入可能受到挤压。 在学费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大学可能不得不削减开支。这可能会体现在减少课程设置、压缩科研项目、降低师资待遇,甚至裁员等方面。长此以往,大学的吸引力会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学校声誉受损,国际化进程受阻。 澳洲大学一直以其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和教育质量为傲。一旦失去中国留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其国际化程度会大打折扣,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和学者也会受到影响。
间接经济影响: 不仅仅是大学本身,依赖留学生消费的澳洲经济部门也会受到冲击。酒店、餐饮、零售、房地产等行业都会感受到这股寒意。

我们还得考虑一下,“不予承认”这个决定背后的潜在因素。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举措不会是空穴来风,背后可能牵涉到地缘政治、教育质量担忧,甚至是经济上的博弈。如果中国方面认为澳洲大学在特定时期存在某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其“不承认”的决定可能会更加坚定。

那么,澳洲大学会怎么应对呢?它们不会坐以待毙。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对其他国家的招生力度: 积极拓展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兴留学市场,分散风险。
2. 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 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与澳洲本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或者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研究生课程。
3. 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寻求认证和合作: 努力获得其他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与世界顶尖大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此来证明其教育质量。
4. 探索新的收入模式: 比如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开发在线教育项目,或者寻求更多私人捐赠。
5. 与中国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 如果可能的话,尝试理解中国政府的担忧,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逐步恢复学历互认。

总而言之,中国宣布不承认2020年之后入学澳洲大学的学历,对澳洲高等教育体系来说,绝对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会给它们的财务和运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立即“破产”。澳洲大学有着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然而,这种影响绝对不容小觑,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逐渐显现,迫使澳洲大学进行深刻的战略调整。这更像是一场考验澳洲大学韧性和应变能力的“大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承认学历本身没什么影响,你不承认别人承认,教育部不承认,用人单位承认就行,你反而闹了笑话。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解构】他,比如按学分承认学历,如果undergraduate学习的课时少于170*16=2720而大于100*16=1600,则按照【高等专科】计算;如果graduate学习的课时少于27*16=432,或者发表的硕士论文没有通过审核,则因为没有达到【硕士】同等标准而不予承认。但如果undergraduate阶段和graduate阶段学习的课时合计达到了2720,则给予承认【本科】。

这样合情合理,也合乎规则,比较公平。

user avatar

标题上的“如果”很多人都没看到,就开始higg起来各种批判了

啧啧啧,好急


每年花几百万去上境外不入流乃至非法教育机构的,都是将来骑在上面制定规则的大人物

昨天在那对规则嘲讽,今天看见大人物要亏又开始鸣不平了

真有意思

user avatar

知道吗?教委曾要求留学生,凭海外文凭,去他们那里认证。但是在今年9月,已经灰溜溜收场了。因为所有外资及私营企业,直接承认海外文凭,根本不理教委是否承认这张文凭。

当然,如果停止改革开放,驱逐所有外资企业,合营所有民营企业,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学术观,就不好说了。不准教英语,全部学俄语;计算机专业,不准使用资产阶级形式逻辑,全部改用黑格尔辩证法。那别说澳洲的大学,咱们这里所有的“信息学院”和“管理学院”,也会全部关门。

user avatar

这样的问题,题主应该是基于当前中澳关系提出的吧。

我们针对澳大利亚一系列的动作,都打在了他们比较重要的产业上。比如农业、矿业、葡萄酒、旅游业,但好像唯独差了针对留学的措施?

这应该是题主的思路吧。

可我们都是掌握了证据对这些大宗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也掌握到了不合格产品的证据,甚至引用了澳大利亚本土的人权报告去发表旅行警告。我们都是有真凭实据的,今年在禁澳洲牛肉的时候连澳大利亚的贸易部长都不小心忘了统一口径,说这是商业问题和政治议题无关。我们理由充足到了什么程度你知道吗?我们才是那个不怕他们去WTO起诉的人,他们才是想办法说这是经贸政治化的人。

怎么到了留学就能乱来呢?

“2020年之后学历一概不认”,这根本就不是一句严肃的话。且不说这样按时间来划分学历扯不扯淡。对于制裁,他的效果根本就不确定。你说中国不承认学历,中国是指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让14亿人集体宣誓永不录用?

对于私企,台面上不承认无所谓的,假如我是HR,我需要一个大学生。我看了这位有澳洲文凭的人,然后声称我就喜欢这个高中毕业的孩子,我还是按照我脑内的标准录取了我想录取的人。谁也干涉不了我。那这个“中国宣布不予承认”有什么意义呢?最多用一种表态来打击留学生家长的信心,却不能实质上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

更何况我们已经不承认了一批不合格的澳洲大学,再来一批?是要禁到八大吗?理由是什么?他们的教学能力有问题?那也得真出点问题再说。

所以这样做效果未知,但国家信誉损失是非常确定的。你都敢按年头来划分了学历有效性了,还有什么不敢的?

从近期对澳大利亚一系列的操作上来看,我们的所有措施都有非常正当的理由,所有和澳大利亚的脱钩都有替代方案。甚至最搞笑的是商务部对大麦反倾销调查结案,第二天官网要闻就是谈进口美国大麦。这就是他们的盟友,嘴上支持澳大利亚,手上直接狗刨抢市场。(不用担心,对我们来说美国也没怎么着。我们顶着制裁和封锁,反而增加了对他们的贸易顺差。)

我们没理由做任何牺牲信誉的事。更不会牺牲自己人。我们玩市场经济真的有年头了,别太瞧不起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认知。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还有,澳洲学校不用打击。自己就已经倒闭一些了。还有不少正在面临倒闭。跟我们任何主动行动都没关系。疫情摆在这儿呢。2020年澳大利亚大部分时间国境是关着的,现在留学生根本就没法进去。我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咱中国跟他留学产业撒狠有什么用。

按照题主的这个方法,我们图啥?难道我们图一个“不予承认留学学历”来自我分化?自我打击?

是想比比看是澳大利亚的大学先撑不住,还是我们国内舆论撑不住,吃饱了撑的玩社会实验呢?

别说我们和澳大利亚有矛盾,我们就算是主动救济他,那里的某些学校能不能挺过这次打击还是一回事呢。

user avatar

典型的美式思维,你不服我就揍你,一下把你打疼让你以后不敢再比比。

还好中国政府从来不像你这个思维,中式思维是你不服没事儿,我就是要让你再不服也要老老实实和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

user avatar

且不说这事儿就不可能发生,就算发生了,澳洲大学也不可能破产。

随便找了张2016年的澳洲大学的收入图,右边这张是澳大利亚2011~2016年间五年平均收入的构成情况。全澳洲的留学生学费收入也不过是17.8%,这是全部留学生,而非单纯中国留学生的。

这张2018年的表给出的数据是中国留学生占总留学生人数的不到30%,比例上这些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留学生虽然给澳洲大学带来了很可观的收入,但是就算突然断为0了,也就只会给大学带来平均不到6%的财政收入的减少。换在个别例如八大的学校,这个数值也不会超过15%。这样的收入差,按照全球高校的惯例,无非就是扩大一下印度市场的招生,适度提高点学费,联邦政府再给点补贴就完事儿,真不一定有这次疫情给大学带来的全世界的国际留学生本地学生的招生人数下降以及校持产业运营危机等问题带来的影响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宣布不再承认2020年之后入学澳洲大学的学历,这对澳洲大学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但说它会导致“破产”可能有些夸张,却也绝非小事,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要详细分析这件事,我们得把澳洲高等教育的几个关键支柱掰开了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澳洲大学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依赖程度。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留学.............
  • 回答
    .......
  • 回答
    2018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份清单涵盖了106个税目,其中就包括了像大豆、汽车、飞机等备受瞩目的重要商品。这无疑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考量。事件的背景:贸易摩擦的升级要理解这个.............
  • 回答
    美国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无疑是一记重磅新闻,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审视。首先,我们得看看美国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官方的说法是,这是为了回应中国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认为,中国一直在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央视今晚的那番话:“中国5000年来什么阵势没见过,中国已做好准备!” 这句话,简单直接,掷地有声,背后透出的信息量和解读空间都非常大。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句话的“场合”和“受众”。央视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在国家层面发表这样的言论,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它代表着官方的.............
  • 回答
    最近,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对中国驻美外交人员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动态。这项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两国关系复杂博弈背景下的一个具体体现。理解这项措施,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美国国务院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这些限制措施是为了回应中国对美国驻华外交人员施加的“类似限制”。.............
  • 回答
    白宫突然宣布将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无疑是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升级的一个重大信号。这一举动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一系列铺垫和考量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次关税措施的出台背景。 这项措施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在贸易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美.............
  • 回答
    广汽蔚来这波操作,说实话,让不少人跌破眼镜。一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努力转型、希望抓住机遇的企业,突然抛出“接受比特币支付车款”的消息,这一下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首家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这几个字的分量可不轻。在国内,虽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很高,但真正能落.............
  • 回答
    越南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无疑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则重磅消息,其影响深远,尤其对于正积极布局全球经济的中国而言,更是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看看越南为何会做出这一看似“反常”的决定。TPP,作为奥巴马政府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倡议,旨在构建一个高标准、包容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亚.............
  • 回答
    如何看待卢卡申科宣布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体化?对中国将有什么影响?一、 如何看待卢卡申科宣布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体化?卢卡申科宣布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体化,这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双方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深入发展的自然延伸和某种程度上的“官宣”。要理解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深.............
  • 回答
    美国宣布重新豁免352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政策调整,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次重要动态,涉及多方面背景和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政策逻辑、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以及潜在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逻辑1. 关税调整的周期性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20.............
  • 回答
    中国外交部宣布对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等28人实施制裁,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且带有明确政治信号的举动,其背后原因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一、 制裁的对象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被制裁的这28人是谁,以及他们为何会被中国制裁。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被制裁的对象主要是: 美国前政府高官: 蓬.............
  • 回答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对彼蒂科菲尔等10人及4个实体实施制裁,这是近期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动态。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制裁的背景和触发因素至关重要。 从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中方此举是对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近期针对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制裁的回应。这些西方国家指责.............
  • 回答
    土耳其央行宣布以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政策,是两国在经济合作和金融体系多元化方面的重要举措,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以下从背景、影响、挑战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土耳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土耳其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
  • 回答
    11月12日,阿斯麦(ASML)官方宣布,其深紫外线(DUV)光刻机将从即刻起对中国市场恢复自由出口。 这一消息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全球半导体格局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一、 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一个长期的博弈要理解这次“自由出口”的含义,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ASML和中国在DU.............
  • 回答
    如果中国宣布人民币与石油挂钩,这无疑将是一次重大的金融与地缘政治举动,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它并非简单地将人民币的价值直接锚定在某一固定价格的石油上,而是更可能是一种更为动态的联系,比如人民币的发行与石油储备量或石油出口收入挂钩,或者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中与石油交易深度绑定。无论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挂钩.............
  • 回答
    如果中国宣布可控核聚变技术已成熟,这无疑会是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足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剧烈震动。然而,是否会因此直接导致美国等国家挑起战争,这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慎的分析,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的意义。这不仅仅意味着能源的巨大.............
  • 回答
    中国突然宣布削减5000枚核弹头,这消息一出,绝对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滔天巨浪,其影响之深远,之复杂,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才能摸清这背后牵扯的千丝万缕。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全球战略平衡的剧烈动荡。目前世界上的核大国,美国的核武库规模大致在四千枚左右(可部署.............
  • 回答
    中国突然宣布解除所有武装力量,只保留警察部队,这无疑将是地动山摇的事件,其影响之深远,波及之广泛,估计会令世界各国集体陷入短暂的失语和随后的剧烈震荡。首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消息的传播速度将是惊人的。从官方宣布的瞬间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就会被这则消息淹没。社交媒体将瞬间炸裂,各种猜测、分析、评.............
  • 回答
    中国药科大宣布允许人才潜心研究10年不发论文的政策,其可行性与个人选择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政策背景、可行性分析、个人选择的利弊及未来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政策背景与可行性分析1. 学术评价体系的矛盾性 现行压力:中国科研体系长期以“论文数量”和“SCI影响因子”作为核心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