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石上纯也的新作是如何实现百米的无柱空间的?

回答
石上纯也的新作,如位于东京南青山的「自由画廊」(Junya Ishigami’s Free Gallery),以其突破性的设计,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它如何实现了惊人的百米无柱空间,这背后蕴含着精妙的工程智慧和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抛开对传统建筑的固有认知。通常情况下,如此宽广的空间需要密集的柱子来支撑屋顶的重量,防止其发生坍塌。石上纯也的新作打破了这个常规,他通过一种极其轻盈且富有弹性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核心的突破点在于对“薄壳结构”的极致运用和创新。

你可以想象一下,传统的建筑材料,比如混凝土或钢材,往往需要较大的截面来承受荷载。而薄壳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材料的“薄”和“曲面”的几何特性来传递和分散力量。它就像一个蛋壳,虽然很薄,但却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在“自由画廊”这个项目中,石上纯也似乎将这一概念推向了极致。他使用的并非传统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是采用了一种特别定制的、高度研发的复合材料。关于这种材料的具体配方和工艺,公开信息相对有限,但可以推测其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极高的强度重量比: 这是薄壳结构成功的基石。材料必须非常坚固,但同时又要非常轻。这样一来,即使屋顶结构很薄,它也能承受自身的重量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荷载(如风、雪)。
优异的延展性和韧性: 由于空间跨度极大,屋顶结构必然会承受一定的变形。材料需要有足够的韧性,能够在形变过程中而不发生脆性断裂。
可塑性强: 为了形成复杂的曲面,材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可塑性,能够被精确地塑造成所需的几何形状。

那么,百米跨度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背后并非仅仅是材料的优秀,更重要的是结构形式的巧妙设计。石上纯也并没有采用简单的平板结构,而是创造了一个连续起伏的、类似于波浪或山峦的复杂曲面屋顶。

1. 连续的受力传递路径: 这个复杂的曲面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受力链。当某个点承受荷载时,这个荷载会被巧妙地传递到整个曲面网络中,并最终分散到建筑的边缘支撑点上。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张拉伸的渔网,每一个节点都在承担一部分张力,而整体网络则保持稳定。
2. 边缘的强化和锚固: 尽管内部没有柱子,但百米跨度的结构在边缘必然需要极其强大的支撑和锚固。建筑的墙体或基础部分会承担起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边缘支撑点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屋顶结构的巨大的向上或向下的推力,并将这些力安全地传递到地面。
3.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推测): 对于如此大的跨度,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几乎是必然的。预应力是指在材料或结构尚未承受外力之前,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使其内部产生预先设置的应力状态。这种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有效抵消或减小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石上纯也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很可能结合了精密的预应力工艺,使得整个屋顶在建造完成后就处于一种稳定的受力状态。
4. 对风荷载的精细计算和应对: 在开放的百米空间中,风荷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空气在屋顶表面流动会产生升力或吸力,可能导致结构失稳。石上纯也的设计一定经过了极其精密的空气动力学计算,通过曲面的形态来优化风压分布,甚至利用风的流动来稳定结构,而不是成为破坏力。

视觉上的轻盈感并非空穴来风:

石上纯也作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就是那种“仿佛不存在”的轻盈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错觉,更是其设计哲学和技术实现的必然结果。

材料的极致轻薄: 如前所述,核心在于使用了极其轻质且高强的材料,使得屋顶结构在视觉上也显得“轻”而“薄”。
建筑元素的极简: 他有意地消除了不必要的装饰和结构构件,让建筑本身回归其最纯粹的功能和形式。没有了繁复的柱子和梁,空间自然显得更加纯粹、开阔。
光线的运用: 石上纯也非常擅长利用自然光。通过对屋顶透明度或半透明度的控制,以及巧妙的光线引入设计,能够进一步消解建筑的实体感,增强空间的灵动和飘逸。

总而言之,石上纯也能够实现百米无柱空间,是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创新性的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对薄壳结构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极致化的发挥,创造出连续起伏、相互支撑的曲面形式。
精密的工程计算,包括荷载分析、风荷载模拟以及可能的预应力技术应用。
强大的边缘支撑和锚固设计,确保力的有效传递。
极简化的设计语言和对光影的精准运用,共同营造出视觉上的轻盈与开阔感。

这种将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的设计,正是石上纯也之所以成为当代建筑界重要代表人物的原因所在。它挑战了我们对空间和材料的认知,为未来的建筑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房子长这样



这个建筑的结构原理实际上和常见的悬索桥一样,12 mm 厚的巨型钢板屋顶可以理解为桥的钢索。


↓Construction section / 施工图剖面大样↓




屋顶材料

此外因为钢板本身会产生形变,所以室内高度由四周向中心递减,以确保屋顶变形时的室内高度。


下图是室内等高线。


另外,为了减轻建筑在降雨时屋顶的压力,屋顶上被开了很多孔,水流可以直接流入室内。



不过由于这个单一的巨型机构远远超越了我们的人体尺度。尽管建筑在水平方向形成连续舒展的形态,但是它的垂直方向包括建筑的屋面钢板及天花板的高度,在热能和风能的影响下会有接近1 m 的变形。


一个100 m×60 m 的单层建筑,室内净高仅为2.3m。



这个房子就在石上的成名作:KAIT工坊旁边,目前正在建,不过由于施工难度太高,到底能不能建成、什么时候完工就不得而知了~(朱萧木脸)


左边那个不规则四边形就是KAIT工坊


*以上内容刊载于elcroquis第182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