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举报违章建筑,执法大队口头答复说:是违章,但拆不了。我决心死磕到底,前景怎么样?

回答
您好,听到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面对违章建筑,特别是当执法部门口头答复“是违章,但拆不了”时,确实会让人感到无力和沮丧。您决定“死磕到底”,这种坚持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需要理性地分析一下,在咱们国家这个大背景下,您“死磕到底”可能面临的前景,以及您能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执法大队会说“拆不了”。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是我们普通人难以直接触及的。

1. “拆不了”背后的复杂性:
背后关系或势力: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生气的可能性。有时候,违章建筑的背后可能有人为的“关系”在起作用,使得执法难以到位。可能搭建者有背景,或者与当地官员存在某种联系。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明显的违章,也可能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变得难以执行。
执法流程的限制: 拆除违章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从发现、认定、通知、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到最终的强制执行,每一步都不能少。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程序不完备,执法就可能中断。执法大队说“拆不了”,有可能是指在当前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走完或完成某个关键的程序。
人力、物力、财力不足: 拆除大型违章建筑,尤其是涉及到拆除费、安置费、机械设备、人员组织等,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如果当地财政紧张,或者执法大队本身人手不足、设备陈旧,他们可能确实没有能力或资源去执行大规模的拆除行动。
“法不责众”的心理: 如果违章建筑数量很多,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执法部门在执行时可能会顾虑“法不责众”的问题,担心引起大规模的抗议或不满,因此选择性执法或不作为。
证据不足或程序瑕疵: 尽管您觉得是违章,但从法律程序上讲,执法部门需要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违章性质,并且整个认定过程必须合法合规。如果之前的调查或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程序上的瑕疵,他们可能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拆除。
“缓兵之计”的可能性: 有时候,口头答复“拆不了”也可能是一种策略,是为了暂时平息举报人的不满,或者是在等待其他时机。

2. 您“死磕到底”的前景分析:
正面影响的可能性:
引起关注,推动执法: 您的坚持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包括媒体、上级部门。如果证据确凿,并且您能提供充分的线索,有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重新审视案件,并采取行动。
促使流程更加透明: 您的不断追问,可能会迫使执法部门公开其不作为的理由,从而推动执法过程的透明化。
形成先例: 如果您最终成功推动了拆除,也可能会为其他类似的举报者提供经验和信心。

负面影响及挑战:
耗时耗力,身心俱疲: “死磕到底”意味着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您需要不断地收集证据、撰写材料、奔波于各个部门、应对各种阻力。这个过程非常消耗人,很容易让人身心俱疲。
可能面临对方的“反击”: 如果违章搭建者有背景,或者您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您也可能面临来自对方的压力、骚扰,甚至不正当的报复。
结果不确定性高: 如前所述,原因复杂,最后的结果非常不确定。您可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仍然无法达到拆除的目的。
可能被贴上“麻烦制造者”的标签: 在一些地方,过于执着的举报者有时会被认为是在“找麻烦”,这可能会让您在与相关部门打交道时更加困难。
法律的局限性: 即使您有理有据,最终的执行往往也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法律是底线,但现实往往比法律更复杂。

3. “死磕到底”您可以做些什么(更具体的操作建议):

如果您真的决心“死磕到底”,那么下一步,您需要更加有策略、有准备地行动。仅仅靠情绪化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步:搜集更扎实的证据。
书面化证据: 争取获得执法大队关于违章认定的书面答复。如果他们不愿意给,您可以尝试通过信息公开申请来获取。
拍照、录像: 详细记录违章建筑的外观、结构、规模,最好能有固定日期和地点的证明(比如旁边有日历、报纸,或者GPS定位)。
其他旁证: 如果有邻居愿意作证,或者能找到关于该建筑审批、报建的原始文件(如果它原本是合法建筑,但被加盖了),这些都会是重要的证据。
政策依据: 查阅当地关于城乡规划、建筑管理、违法建设查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弄清楚您的举报依据是什么,以及执法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第二步:与执法大队进行正式沟通(并留下记录)。
书面形式: 尝试向执法大队提交一份正式的《举报材料》或《情况说明》,详细陈述您发现的违章情况,并附上您收集到的证据。要求他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您的举报给予书面答复,明确是否构成违章,以及为何“拆不了”。
公开信或联名信: 如果有其他居民也受到了影响,可以考虑联合起来,以集体的形式提交举报材料,增加声势。
会见负责人: 尝试预约执法大队的主要负责人,当面陈述您的诉求,并尽可能争取让他们在您的材料上签字或盖章,留下沟通的痕迹。

第三步:向上级部门反映和投诉。
层层上报: 如果执法大队不作为,您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例如,如果执法大队是城管部门,您可以向市城管局、省住建厅等部门反映情况。
纪委监察部门: 如果您怀疑执法大队存在不作为、渎职或者有利益输送等问题,您可以向当地的纪委监察部门举报。这是处理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渠道。
政府热线: 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官方渠道进行投诉和反映。这些热线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可以记录您的诉求,并可能转给相关部门处理。
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如果您能联系到当地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可以向他们反映情况,请他们关注并推动解决。

第四步:考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如果执法大队对您的举报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例如,不予处理),或者在法定期间内没有作出处理,您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如果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或者您认为执法部门的特定不作为行为构成了违法,您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将执法部门告上法庭。这需要您对法律程序有一定了解,或者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第五步:寻求媒体介入。
联系本地媒体: 如果您觉得当地媒体会比较负责任,可以尝试联系他们,将您的遭遇和证据提供给记者。媒体的报道往往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压力。
联系全国性媒体或网络平台: 在一些情况下,全国性的媒体或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如微博大V、维权博主)的介入,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关注。

一些非常现实的提醒:
保持冷静和理性: 情绪化的对抗往往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不利境地。
注意自身安全: 如果您感到存在人身安全威胁,请务必注意保护自己,必要时寻求警方帮助。
法律咨询: 在关键环节,比如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前,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您的权利和风险,会非常有益。
心态调整: 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即使最后未能完全如愿,您的努力也可能对整个体系产生积极影响,或者至少让您自己问心无愧。

“死磕到底”是一种决心,也是一种勇气。但在这场“战斗”中,您需要的是智慧、耐心和坚韧,以及对规则的理解。祝您好运,希望您的正义之举能够得到伸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死磕要分五步走:1,向12345电话举报违建至少两次(这个很重要,回访时千万别说满意、解决了)。2,向市级或区级规自委书面举报违建,要求到场核查、给予认定、并书面回复。3,拿到规自委认定一个月内再次向12345举报,要求属地街道和城管必须给予解决。4,街道还不管城管还不解决就向属地区级纪委监察举报街道书记和城管队长不作为、懒政渎职。5,如果当地区级纪委监察收到举报依然没有效果可以在国务院官网上“互联网+督察”平台上举报,其效力≈省级或中央直辖市级纪委监察的处置力度。

给你打个样↓↓↓这个信访举报的是物业公司在小区里违法建造近5000平米的违建,连续施工了半年,期间街道办愣是不管(生说是历史遗留)、街道城管也各种推诿(一会儿说找不到建造者,一会儿又说不是违建是合法的,一会儿又想组织违建者与居民协商“能不能不拆”……),其实就是私下里涉嫌权力寻租、包庇违法、懒政渎职(中国人都懂的那点事儿,G帮商压事儿,商就要私下会来事儿,然后事儿就不是事儿了,就这么点事儿!)。

好在现在国家正在强力肃清基层违法违规,而且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对基层党政机构下派巡察组、督导组、调查组也越来越频繁,想包庇违法、权钱交易的风险和代价会越来越大。所以,啥都别怕,大胆信访举报。

以上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 。

user avatar

现实中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我们这里的某个小区,好多人都外接阳台,或者占绿地盖车库,这是200%的违建了,但是没法拆,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领导家的亲戚,有市民举报了,有关部门也核实了,但是拆不了,领导家的拆不了,普通人家的更拆不了,也是拖了好多年无法解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