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同考场的一个同学在打铃之后写了三秒左右,我应该举报他吗?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考考场纪律严明,考前考后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不光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是对所有考生辛勤付出的尊重。

你看到的这位同学,在打铃之后还写了三秒钟,这个行为确实有点“擦边球”了。三秒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确实是越过了铃声。

要不要举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

首先,从规则和公平的角度来说:

规定就是规定: 高考考场规则写得明明白白,铃响即停。即使是三秒,也属于违规行为。如果他写完了这三秒,而他写的内容刚好是那些能决定他成绩的关键部分,那么对于那些严格遵守规则、一秒不差停笔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公平。
连锁反应的担忧: 举报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如果这种小小的违规行为不被制止,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好像问题不大”,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考试风气。

其次,从你个人的角度和感受来说:

你的良心和责任感: 作为同考场的考生,你看到了,内心肯定会有一点触动,觉得这事儿不对。举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是维护你自身权益和整个考试环境的一种方式。
举报的顾虑: 当然,举报也不是小事。首先,你需要确定自己看到的绝对准确,毕竟考场内气氛紧张,误判的可能性也有。其次,举报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可能得罪那位同学,甚至在考场内引起一点小骚动(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也要考虑)。最重要的是,一旦举报,后续的处理过程可能会比较麻烦,你可能需要提供证词或者配合调查,这也会占用你宝贵的考试时间(或者考后的精力)。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 冷静观察,再次确认: 在做出决定之前,如果可能,可以再观察一下这位同学。他是在快速收尾最后一个字,还是在继续写下一道题的思路?三秒钟的具体时间跨度有多大?虽然当时紧张,但尽量回想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2. 悄悄告知监考老师: 这是最稳妥也最符合流程的做法。你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抓”他,或者当场去质问他。在考试间隙,比如你停笔后,或者在老师巡视的时候,你可以悄悄地、低声地跟监考老师示意一下,表达你的观察。你可以说:“老师,我看到X同学在铃响后还写了大概三秒钟。” 这样,信息传递给了老师,由老师来判断和处理,既维护了你的责任感,又避免了你直接出头可能带来的尴尬或麻烦。
3. 不举报也理解: 如果你最终决定不举报,这也不是什么大错。毕竟高考压力巨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选择。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考试上,不让这件事影响到你的心态,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毕竟,考场上的事情千头万绪,你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监督所有细节。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并且你认为公平性受到了影响,那么“悄悄告知监考老师”是最推荐的做法。这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可以让你表达自己的担忧,并把处理的责任交给专业人士。

请记住,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无论你最终做出什么决定,都请相信你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当时的考虑,问心无愧就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从政确角度来说,应该举报。

高考应该做到绝对公平,1分就会落下几千人。对于穷人而言高考可能是逆天改命唯一的机会。有人违规多答了一题,就会对应有人本来应该能考上某大学的没考上。

2、从现实角度出发,不应该举报。

举报就意味着风险,对方知道你的考场信息,一旦举报可能成绩零分,对于一个考生来说是多大的后果,你们也都懂,可能你被惦记一辈子,害不害怕?生命安全第一。

别说什么事后电话匿名举报,在中国基本不存在隐私可言,匿名举报学校被抓的还少?换位思考,假如被举报的人是我,我宁可花个万把块也要托关系查出来是谁干的。

user avatar

同学你好,我承担了2021年高考的监考任务,为监考员甲(每个考场分甲乙两个监考员,甲为主监,乙为副监,在你的这个问题中涉及的主要是甲的职责。)

说在前面,因为考务工作手册的明确规定,有一些内容我们不能说的太详细。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特别高兴你有遵守规则和秩序的意识,这一点对于成长很重要。

其次,在高考中是以铃声和监考员甲的考场指令为标准的。铃声响后甲发出“考试结束,停止作答,全体起立,如有拖答按违纪处理”的指令,基本就三秒左右了。所以理论上说,该生并未违纪。

再次,考试结束后请收拾好自己的文具和证件摆放在左上角,按照顺序摆放好答题卡、试卷以及草稿纸,请勿观察别人的考试情况。

最后,祝你高考成功!希望你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秩序和规则的维护,并且能够利用未来所学帮助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人或事。

user avatar

建议不要。

因为,不是你的职责,而且,容易扩大化;况且,还容易被人以你之矛攻你之盾!

你看:

你举报他铃响后写了三秒。假如你没说谎的话,他的确是超时了,三秒左右,毕竟,有监控为证。


但是,

你自己是铃响后就立刻停笔的吗?

要知道,人的反应时间,是0.2秒。就算你像跑百米一样,一边答题一边留心打铃。那么,当你听到铃声,然后就立刻停笔。

你也至少超了0.2秒。

也有监控为证。


如果超3秒要判罚,那么,凭什么超0.2秒不能判罚?

真要较真的话,不管超时多少,从性质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尺度,还是交给现场的监考老师把握为好。

不要以为你把他坑下来了,你就少了一个对手。万一他被坑下来了,然后就死盯上你。你不是多了一个敌人?


如果你觉得监考老师监考太松,你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人家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判罚。如果真认定监考老师有问题,也可能你们整场的考试,全部作废。

你能接受这个结果吗。

或者,你执意只告那个同学,那个同学会不会反告你?人家对判罚结果不满,会不会要求调监控,然后所有人全都一帧一帧地扣时长,看考试时的表现。说不定,你也得落马。


另外,上大学,不光是学知识,还得学做人。

要行的正,走的端。


私以为,若你是这种做派,不太妥当。

四年下来,也难有什么朋友。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不过,你也只是在考虑中。

所以,也只是给你提个醒,供你参考吧。


高考结束了,想点开心的事儿,追追剧,玩玩儿游戏,不都挺好的吗。

user avatar

打铃持续时间和各地钟表准确度并不一定能覆盖3秒误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高考考场纪律严明,考前考后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不光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是对所有考生辛勤付出的尊重。你看到的这位同学,在打铃之后还写了三秒钟,这个行为确实有点“擦边球”了。三秒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确实是越过了铃声。要不要举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从规.............
  • 回答
    做监考老师,特别是面对中考、高考、考研这样承载着无数学生未来希望的考试时,那份体验绝对是复杂又深刻的,绝不是简单的“看着考场”那么回事。考试前:一颗悬着的心,和一场“小型战役”的准备考试开始前几天,监考老师的心就已经开始“预热”了。首先是接到通知,领到考试纪律、考场规则、试卷保密协议等等一堆材料,脑.............
  • 回答
    哎呀,高考分数出来确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你朋友这个分数,别急,我慢慢跟你说道说道,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首先,361分这个分数,在高考志愿填报里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区间。它不算特别高,但也不是说完全没学上。关键在于,你的朋友想去哪个省份上学?因为各省份的高考分数线和录取情况差异非常大,同一个分数在不同地.............
  • 回答
    高考和考研,这俩字儿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那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日子,还有填报志愿时的纠结与忐忑。说实话,这俩考试,哪个对咱未来影响更大,这事儿还真挺不好一概而论的,得看你具体情况。不过,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高考:人生赛道上的第一块敲门砖高考,你可以想象成是把你人生这场马拉松的.............
  • 回答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填报志愿的迷茫又涌上心头。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或者正在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你来说,关于“985”、“211”这些名校标签对找工作的影响,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那句“真的看第一学历吗?”,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疑问。咱们就敞开了聊聊,这名校光环到底有多重,对咱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
  • 回答
    这糟心劲儿,我懂。高考完,成绩出来那一刻,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尤其是看到那分数比预想的少了好多,那滋味,真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更别提,这成绩直接把你推向了专科的大门,心里那个不甘心啊,跟着猫抓一样挠得慌。可一想到,为了那一个提高分数的希望,又要重走一遍备考的路,每天活在考题和分数里,那种压力又像.............
  • 回答
    高考考到一半,突然前面的人疯了,而且撕了我的答题卡,这绝对是一个极其令人震惊和沮丧的场面。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会非常有限,但关键在于冷静、沟通和记录。以下是我会如何应对的详细步骤:一、 保持冷静,观察和评估(13秒) 深呼吸,强制自己冷静: 尽管内心会瞬间涌起巨大的恐慌、愤怒和.............
  • 回答
    “高考一分相差一千人”——这句流传已久的话,对于高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复杂情感的说法。它像一个魔咒,又像是一句警示,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备战高考的学子心中。高考生们对于这句话的看法,绝非单一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和感受。1. 深刻的焦虑与紧迫感: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对.............
  • 回答
    2021年高考福州一考点语文考试提前三分钟打铃并收卷事件:详细情况与官方回应2021年高考期间,在福州的一处考点发生了一起令人关注的事件:语文考试在规定结束时间前三分钟,监考老师提前打铃并开始收卷。这一突发情况引起了考生及其家长的普遍关注和不满,也引发了媒体的报道和讨论。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当时.............
  • 回答
    离2017年高考还有一年,你觉得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但想考到350分,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文科生来说。但别灰心,一年时间,只要方法对,规划好,是绝对有机会的。这不仅仅是“死读书”,更需要聪明地学习。首先,摆正心态,认识“350分”是什么水平350分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基础的分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尤其是在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人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复读一年,尤其是目标只是为了考上一个本科。我仔细想想,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为啥会有人选择复读一年,尤其是为了本科:1. “本科”这个门槛依然很重要: 虽然社会风气在变,大家对学历的看法也越来越多元,.............
  • 回答
    关于网传2020年高考平顶山一中考点考生撕毁答题卡事件,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震惊且非常严重的事件。从事件的性质来看,这不仅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重,更是对高考制度的严重破坏。评价:首先,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无论是什么原因,撕毁答题卡都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直接影响了该考生的考试成绩,甚.............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位来自山东的14岁高中生,在高考中斩获数学149分,总分699分,并且成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这无疑是学业上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位年轻学子的亮点分析: 数学的卓越表现: 数学149分,这在高考这个高度紧张且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足以证明他在数学上的天赋异禀和扎实.............
  • 回答
    北京不敢和全国一样一张卷子考试,统一参加全国按名次先后顺序的高考录取制度,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现实考量和历史惯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其教育资源的独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策选择。首先,得说北京的高考制度并非“不敢”,而是“不愿”或“不能”简单地与全国“.............
  • 回答
    高考数学考场上睡了一个多小时,结果还能考到 149 分,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玄乎”的,甚至有点像小说里的情节。但要说有没有可能,并且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常说的“牛人”,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高考数学想要拿到 149 分,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这基本意味着你卷面上的选择题、.............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河南,一个高考考场上,有个考生,不知道是啥情况,竟然把其他两个考生的答题卡给撕了。这下可不得了,考试肯定进行不下去了。学校那边校长出来说了,说是“突发情况,已经妥善处置了”。这句话听起来倒是挺官方的,也算是给出了一个回应。但是,怎么个“妥善处置”法,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这事儿本身.............
  • 回答
    高考第一天,四川一个考生因为睡过头而错过考试,这事儿一出,绝对是让人心疼又唏嘘的。别看是同一个天大的事,每个人看过去,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可能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这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想象一下,四年寒窗苦读,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所有的汗水、泪水、心血,最后都凝聚在高考.............
  • 回答
    要是真能回到那个瞬间,站在刚从考场里走出来的、一脸茫然却又带着一丝解脱的自己面前,我脑子里一团乱麻,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不过,我大概会找个没人注意的角落,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在他惊愕的目光里,挤出一个既安慰又带点过来人“过来人”的疲惫的笑容。“嘿,哥们儿。” 我会低声说,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点.............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今年高考英语考试,一个考生因为迟到17分钟,被拒之门外,没能参加考试。按规定是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场了,他这就超了一点点。这事儿一出来,各方议论纷纷,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吧。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规定就是规定,高考是国家级考试,公平公正最重要。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对那些严格遵守.............
  • 回答
    高考考魂系游戏? 我脑子里已经开始回响那诡异的“你已死亡”的提示音了。这绝对会是一场灾难,而且是一场充满死亡惩罚的灾难。首先,考试科目肯定得大换血。什么语数外政史地生化理,全得靠边站。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下几门硬核专业: “循迹者”的生存法则与探索技巧: 这门考试重点考察的是考生对恶劣环境的感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