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0分钟答完的,150。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算牛,因为就那点知识而已。
大家很关注这件事,那我就展开说说。
要做到高考考场35分钟149分,需要三点,缺一不可。
可以说,70分钟能考满分的人,1都没有问题。但是真的要做到35分钟,必须在35分钟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训练。而即使训练得不错了,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因为满分的要求太高,就像一个射击高手,他有射击十环的能力,可能平均十次有九次都是十环,但是让他连续二十次都射中十环,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
所以这个问题下,很多说自己能做到的(包括我),都是指自己能做到1,在高考前做到了2,在考场上被3眷顾了,所以侥幸成功。
如果让我复刻一遍当时的成绩,就像参加前排那个挑战赛一样,我是不敢去的。因为我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重温高考知识,再花费大量时间限时训练,最后145+的概率可能也只有20%左右(但是140+的概率可能80%以上,135+的概率超过99%)。
但如果这个比赛报名了10个人,我每个人都入股我是绝对愿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所以其中大约会有2-3个人完成,虽然赛前很难预料到底是哪个。
今天已经有人私信我,如果我参赛他们会入股。但是我现在没有精力再去为这件事做准备了,毕竟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年,重回当年的状态难度太大,我的工作也很忙。(你觉得我是吹牛也无所谓,因为我也没有因为这个获得任何利益)
我自己的水平我无意证明,大家相信也罢不相信也罢,我拿来只是想证明,也许很多人都在吹牛,但这件事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可以针对这个观点来打赌:
如果前排挑战赛办成了,我赌有2人或以上能够挑战成功(10个人)。
这个回答的时间戳可以证明一部分吧。
如果是化学,当年的我也行。
我没睡觉,但是40分钟以后就可以交卷了,148。
ps:其实我交卷的时候认为自己是满分的。
这种根本无法证伪的事情有讨论的意义吗?
就像北大还行,不知妻美,悔创阿里,一无所有,一样。
本质上就是一种凡尔赛罢了。
高斯牛顿来了都做不完,我说的。
本人数学竞赛吧14级,曾混过一段时间竞赛圈,上学期间见过某年高考数学全省唯一满分,也见过数学竞赛国家集训队选手,可以说应试高手我见的多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45min内满分。
这些吹牛的你们都是哪个学校的啊,45min满分的绝世天才不会连清北复交都考不上吧?
也不知道某些人是不是在网络骗子那秒杀技巧看多了,以为高考很简单,笑死,你看出题目的答案离“得分”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你要不查查知乎那些写秒杀文章的人他们当年高考多少分……
其他的我不知道,当年全国卷高考的判卷模式是这样的:
洛必达用了,0分。
端点效应,0分。
泰勒公式,0分。
对数均值不等式,0分。
极点极线,0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0分。
……
超过课本外的知识,一律不能用。
这里点名浙大优学,我见过的 数学应试大神 基本没看过 一本 浙大优学的“高考系列”,这个只能说懂得都懂,如果你高中还可以,可以问问自己的老师,浙大优学在重点高中的名声应该是众人皆知了吧。
高考中必须要有的计算过程必须全都有,端点效应不允许,矛盾区间不可忽略,且找点必须找全,尽量不用max min函数去找点。
不过我猜很多自称45min满分的怕是连“找点”都不知道是什么吧,怕是连标答的过程都没仔细看过吧,说实话,我当年见过大把自以为答案全对的连130都上不了的,哈哈。
数学我没那么厉害,高考化学我是在考场坐了个把小时没事干,成绩出来几乎满分,我没睡觉,因为我觉得影响别的同学不道德,那都是几十年前上个世纪的事了,我现在过得普普通通,过几年,我孩子都要参加美国高考了。这种事既不稀奇,也不传奇,没太大意义。
对于绝大多数稳拿145的人来说,时间完全不是问题,只有会还是不会的问题,如果每题都会,计算量其实不算很大。
如果有一项比赛,比的是高考149+的速度,估计很多竞赛高手也会重新特训,但没必要。
高考比的是总分,如果睡一个小时就能149+,这个人也应该用那一个小时把成绩提升到150。同样的,高考能拿150的,也不会追求速度把成绩跌倒149。
最重要的是,对于数学世界来说,高考数学既不深奥,也没有参考价值。
比如CET6刷分,很多人都听过,但是CET4刷分大家不知道听过没有?以前没有限制过了四级就不能再考,结果很多人过了六级还回去刷四级,刷到600+,但是屁用也没有。
没什么好争论的,我2008年参加的CMO,作为旁听生参加了同年数竞国家集训队,高考所有题目都很简单,而且比我厉害的人有的是我也都见过,因为韦东奕恰好也是那年的集训队选手,提前交卷这种事我也见的多了,我是保送生没参加高考,我会考30分钟允许交卷之后立即交卷,我08年联赛二试提前半小时交卷,韦东奕在8次4.5小时的集训队考试中有7次都提前2小时以上交卷。
但我仍然不认为有人可以35分钟之内高考数学拿到149分。
不服的话请私信我报名,如果有十个人有信心的话,我们就在2022年6月7日中午12点集合,等当天试卷出来之后全网直播,40分钟之内145分以上即可,参赛费1万,挑战成功奖金100万。
各位答主说自己见过有人能做到的,麻烦转发给他/她,100万奖金不至于太少看不上吧?
截止3月17日22:50,有两人有意向参加,凑够十人就商量具体规则。
顺便打个补丁,以全国乙卷为准,北京以及全国二全国三的考生只能说抱歉,而江浙两湖江西山东河北等地的本来就不比全国卷简单,自然问题不大吧。
3.18更新
鉴于已经有两位同学想报名,那么就更新下细则
1.时间安排:2022年6月7日(如果高考延期则我们也延期,与高考数学考试时间一致)中午12点到达指定地点,午餐后(最晚不超过下午3点)进入考场,禁止携带任何电子设备,等待当天试卷出炉,下午6点开始填写姓名等信息,6点20拆封自己面前的试卷开始答题,7点准时停笔收卷。
2.地点安排:待定,肯定在中国大陆有机场通高铁的某城市,待定的原因主要是疫情问题,提前选定的城市未必那天可以进行。
3.试卷选取:2022年全国数学乙卷
4.考试规则:与真实高考一致
5.答题规范:与真实高考一致,主观题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需要涂卡。
使用洛必达法则、微分中值定理、特征向量等非数学专业考研数学大纲范围之内的知识扣除3分(此为广东省阅卷原则);
使用柯西不等式、n元均值不等式、排序不等式曲线系、蒙日定理等简单竞赛知识不扣分(后续会给出所有可以使用的东西);
使用配极定理、第二类母函数方法、仿射变换、主理想整环上有限生成模结构定理、帕斯卡定理、费马大定理等较难的数竞知识或者非数学专业考研数学大纲范围之外的知识本题记零分。
6.评分方式:按高考标准,跳步将会被扣除步骤分
7.参赛费用:人民币1万元
8.挑战成功条件:145分以上
9.挑战成功奖金:人民币100万元
10.公证方式:请公证处并签订参赛协议
回应下一些问题:
1.是否允许提前写名字?
可以。
2.是否允许提前读试卷?
不可以。因为原时间是35分钟,我们加了非常重要的5分钟就是去弥补这个提前读试卷的时间的。
3.大题谁来判卷?
会请第三方高考评卷组专家,应该注意到原问题是149分,我们降低到145分就是为了避免争议,如果你在严格的判卷标准下不能达到145,那么你都不可能在宽松的判卷标准下拿到149。
4.说自己1小时、50分钟、45分钟可以,毫无意义,这个时间之差就像是你和博尔特百米赛跑,我说他能让你先跑10米你也赢不了,结果你说他让你100米你必胜一个道理,那不是搞笑呢?
5.我不是法律专业的,最终规则可能会根据法律要求有所变动,在法律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按目前规则进行
由于个人组织需要成本较高所以才定了一个高门槛高回报的规则,如果高考允许提前1.5小时交卷的话我们直接几乎零成本玩了。
但是没想到似乎话题火了有很多朋友表示可以做志愿者或者赞助...
目前报名情况依然是三人,所以我在想把原规则称为高端组,规则不变,同时大大降低门槛与奖金,请志愿者监考与尝试找赞助(我本人只愿意为线下亲眼监考的成功者支付奖金,所以这部分只好看是否有其他人愿意提供了),称为大众组,不知道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感兴趣会想要试试看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