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师说「想哭出去哭」,把孩子轰出教室,孩子在走廊情绪失控大哭,老师做法是否欠妥,只是孩子情绪问题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情况。孩子在教室里想哭,老师说“想哭出去哭”,然后孩子真的被“轰”出了教室,结果在走廊上情绪失控地大哭。单从这个描述来看,这位老师的做法,我觉得确实有些欠妥,而且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情绪问题”。

我们得把这个事情拆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一、老师的做法是否欠妥?

首先,老师说“想哭出去哭”,这句话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信息:在教室里哭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这立刻就把孩子推到了一个需要“隐藏”或“压抑”情绪的位置。在孩子表达情感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接纳,而不是被驱赶。

然后,“轰”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强制和不耐烦。教室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虽然孩子哭泣会影响课堂秩序,但“轰”出去的方式,更像是把一个麻烦丢掉,而不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这对于一个正在经历情绪波动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二次伤害。被公开地、强硬地推出去,会让孩子感到羞耻、被排斥、不被重视。

孩子在走廊情绪失控大哭,这恰恰说明了老师的做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孩子的情绪崩溃。当孩子在没有安全感和支持的环境下,又被告知“出去哭”,他的情绪就失去了疏导的出口,只能在孤立无援中爆发。这可能让孩子对学校、对老师产生恐惧和不信任。

二、这只是孩子情绪问题吗?

绝对不是。孩子情绪失控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来自:

课堂上的具体事件: 比如,孩子可能因为某道题不会被嘲笑,或者因为作业没完成被批评,或者看到其他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感到失落,亦或是因为同学间的冲突等等。孩子是用哭来表达他的不舒服、委屈、无助或失败感。
孩子本身的情绪调节能力: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敏感,或者在情绪调节方面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他们可能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激动。
孩子当时的身体或心理状态: 孩子可能前一天没睡好,或者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都可能让他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触发情绪反应。
老师的反应本身: 如上所述,老师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比如带有责备或强制意味的语言和动作,本身就可能激化孩子的情绪。孩子可能不是因为课堂上的事情本身哭,而是因为被老师那样对待而感到委屈和愤怒。

我们来详细说说,孩子在走廊情绪失控大哭的可能原因和老师处理方式的影响:

1. 被否定和不被理解的感受加剧: 孩子在教室里哭,可能是在寻求一种关注,或者是在表达他内在的痛苦。当老师说“出去哭”时,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情感是被老师否定和拒绝的。他可能认为:“我的哭是不对的,我在这里给大家添麻烦了。”这种想法会让他的愧疚感和羞耻感叠加,而不是减轻。
2. 孤立无援的恐惧: 被“轰”出教室,意味着他离开了原本的集体,独自一人待在走廊。走廊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加空旷、更加没有安全感的地方。当他带着委屈和被驱赶的心情来到这里,失去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他的恐惧感可能会被放大,情绪就更容易失控。他可能觉得“我一个人在这里,没有人帮助我,没有人关心我。”
3. 羞耻感的冲击: 在众目睽睽(或者至少是老师的目光)下被指出“出去哭”,是一种公开的“示众”。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个“不乖的孩子”,丢了面子。这种羞耻感会让他想要掩饰,但压抑不住的情绪反而会以更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4. 对权威的恐惧和反抗: 孩子可能出于对老师的畏惧,不得不服从命令出去。但内心的委屈和不甘,可能会转化为一种无声的反抗,那就是情绪的彻底失控。他可能在哭泣中也在表达“我很难过!你们都不懂我!”。
5. 环境的诱因: 教室里可能有同学的窃窃私语、异样的目光,这些都可能让孩子觉得更难受。而走廊的环境,虽然没有同学,但冰冷坚硬的地面、空旷的空间,也可能让孩子感到更加无助。

那么,更妥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老师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哭泣是一种信号,而不是一种恶意行为。更专业的做法可能是:

温和地询问原因: 在不打断课堂太多时间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走到孩子身边,低声问一句:“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提供情绪支持: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哭泣,老师可以轻声说:“你是不是很难过?没关系,你先深呼吸一下,老师在这里。”
必要时提供一个临时的安全空间: 如果孩子的哭泣确实影响课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比如教室后面的一个休息区,或者和孩子一起走到教室外面的一个安全、不被打扰的地方,但不是“轰”出去,而是“陪伴”出去。比如,老师可以低声说:“我们到外面去说一下,好不好?老师陪你。”
倾听和引导: 在孩子情绪稍微平复后,耐心倾听孩子哭泣的原因,并尝试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引导,比如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教他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 对于那些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关注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情绪应对机制。

总而言之,老师说“想哭出去哭”,然后把孩子“轰”出去,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处理不当,而且完全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孩子在走廊情绪失控大哭,绝对不是“只是孩子情绪问题”,而是孩子在当时情境下,面对不恰当处理方式的一种强烈情绪反应,同时也是他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和关注的表现。这更是对教师处理孩子情绪能力和情商的一个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多大了


幼儿园:老师欠妥当,孩子可能发生危险。

小学:老师稍欠妥当,孩子可能发生危险

中学:老师问题不大,孩子应加强情绪管理能力

高中:老师问题不大,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较差

大学:老师懒得管你,屋里的其他同学会让你滚出去别影响别人学习

已工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