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你想对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说什么?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充满了对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们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如果我能亲口对他们说,我会这样详细地说:

尊敬的各位老兵叔叔、伯伯:

您们好!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时刻,我的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您们。您们是我们共和国的奠基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回首往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贫弱落后的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您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到艰苦卓绝的建设年代,您们始终冲锋在前,无怨无悔。

我最想对您们说的是:谢谢您们!

谢谢您们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毅然决然地放下手中的锄头和笔,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奔赴战场。您们的青春,您们的汗水,您们的鲜血,都化作了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化作了新中国的黎明。

我想象着您们在战场上的样子:也许您们还年轻,脸庞稚嫩,眼神中却透着坚毅。您们可能经历过饿着肚子啃野菜、睡在泥泞中挨寒风的日子,但您们从未退缩。当敌人轰炸时,您们用胸膛去抵挡;当战友倒下时,您们毫不犹豫地接替他们手中的枪;当伤痛袭来时,您们咬牙坚持,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国家的安宁。您们的每一次冲锋,都是对侵略者的怒吼;您们每一次牺牲,都是为了我们后辈能够安居乐业。

我想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战役: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最后到抗美援朝。您们在那些艰苦卓绝的战场上,用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出了新中国的气势。您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争取到了和平,让我们能够站起来,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地做人。

那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敌人,您们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令世界震惊的胜利,这背后是何等的勇气和智慧!您们将生命献给了遥远的异国他乡,只为保家卫国,粉碎侵略者的野心。您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也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它给您们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许多战友永远地离开了您们,您们可能至今仍然会梦见他们,梦见那些生死与共的时刻。您们可能身体留下了伤残,晚年的生活也许并不如意,但您们从未抱怨过。您们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因为您们知道,您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您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许多人又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在工厂、在田野、在科研一线,继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您们是和平年代的建设者,也是战争年代的守护者。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繁荣昌盛、安定祥和的国家,是您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灌出来的。我们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看到祖国日益强大的国力,能够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这一切,都离不开您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

您们的经历,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教材。您们的精神,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

我们知道,您们中很多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您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对于健在的老兵们,我们更是心怀最崇高的敬意。请您们相信,您的付出和牺牲,我们都铭记在心。我们不会忘记您们年轻时的英姿,不会忘记您们为了国家所做的一切。

我们现在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学习先进的知识,能够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一切都是您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我们也会继承您们的革命精神,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请您们放心,您的功绩将永远被载入史册,您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一定会守护好您们用生命换来的这片土地,我们会让新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允许我再次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您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愿您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安康!

谢谢您们!永远感谢您们!

写下这些话,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老兵们的感激和敬意。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对他们辛勤付出和巨大牺牲的理解和感恩。我希望我的这些话,能够真实地传达出晚辈对老兵们的崇敬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说一,大部分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人觉悟是真的高,特别是普通干部……

user avatar

更新一波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姥爷你是我的骄傲!








更新一波,感谢大家的点赞支持及评论区各位对我姥爷的评价。写一点我小时候姥爷给我讲的故事吧,很模糊了有些地方可能有点点出入。

我姥爷是24年生人,42年刚满18周岁就参军入了伍,所以抗日战争70周年的纪念章我姥爷也得到了。不过那是战役已经接近尾声了,贡献不是特别的大。我姥爷最大的贡献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抗战结束后迎来了解放战争,从华北一直跟着部队打到了江南一带。战争胜利后没多久爆发了朝鲜战争,我姥爷就参加了志愿军远赴朝鲜。听我姥爷给我讲最惊险的一次是炸弹落到的身边不到5米的地方,但是没有爆炸是颗哑弹,捡了一条命回来。

朝鲜战争结束后留在了东北,享干部级待遇,负责管理战俘营。东北地多,就管理那些战俘开垦农田等工作。后来战俘营解散,我姥爷就被分配到了当地的林业部门,认识了我姥姥生了我妈妈等9个姐妹,后来也就有了我,然后我把故事借着70周年的机会讲给了大家。

评论区大家的夸赞我都和我姥爷说了,可是我姥爷也是95岁的高龄了,有点点老糊涂,没听太懂但是知道我说了有很多夸赞他我姥爷特别开心。

最后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夸奖!

user avatar

刚刚看阅兵仪式的时候

小侄子“为什么要看这个”

我指了指屏幕上“现在你能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出门买玩具出国游玩上学都是因为这些人”

“为什么还会有老人”

“他们不是老人,是伟人,是当初浴血奋战拼杀留下来的象征,是这个国家和平安定的重要支撑,是骄傲是自豪,要感谢他们,是他们创造了这样的生活”

致敬老兵

user avatar


看到老兵出场的时候泪目了

我想对于他们来说 感触是最深的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谢谢他们曾经为了现在的中国所付出的一切

谢谢!致敬!感恩!

愿健康长寿!

user avatar

阅兵大典上,当那辆牌照为1949的车缓缓驶来,车上空空如也,话筒直指青天。

那一瞬我呆立在屏幕前,真的感觉我的老人们,他们就坐在车上,应该在,一定在。他们的音容相貌突然如此清晰,安详的眼神,缓缓的挥手,在我们的眼前,很近,很远,消失,重现……

那些酝酿在心里许久的,情绪、思念、缅怀、骄傲在这一瞬间喷薄。

想写一个故事,给我内心最深处的亲人,我流淌血脉中的老兵。

我爱人的爷爷曾是一名空军,他在世的时候,每次我去他最爱和我聊天。记得第一次怀着紧张忐忑被我爱人领回家,客厅中的一组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

爷爷拉着我的手坐下来,我们的话题迅速从我这个未来上门女婿转移到了照片里的飞行员爷爷。

爷爷是1930年人,老家在山东安丘,1948年于解放军71师213团(前新四军第7师)参军,参加了淮海战役。爷爷是在鲁南参的军,一路从山东打到了安徽。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大别山剿匪等很多战役的战斗。

1950年10月,爷爷所属的213团编入空军,1951年,改编为空军第15师,爷爷也进入中国解放军第六航空学校学习。

我曾跟爷爷讨论过在航空学校的那段日子,用爷爷的话说,在祖国那么困难的时期,作为飞行员的他们顿顿有牛奶有鸡蛋还能供应巧克力,这是一件让他这辈子都无比感激的事儿!

老爷子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说到,“受之有愧啊,受之有愧。所以我们那时就拼命飞,拼命练,就希望早日上空杀敌,报效祖国。”

后来,我和妻子偶然间一起看了这部电影——《无问西东》,我们几乎是全程泪目着看完,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训练时的一切,都和爷爷跟我描述的极为相似,甚至包括训练科目和教官对敌的飞行战术教学,真的是如出一辙。

《无问西东》飞行员片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633627304456192

爷爷说,他是新中国第二代飞行员。我好奇问到,那第一批呢?爷爷沉默良久,“去朝鲜了,先去的第一批,我们待命,可惜啊!”便叹息着不再多言。

那时的我不明白,爷爷的可惜到底是指什么。

慢慢的我得知,爷爷他们师的老兵、苏联教官、团长都跟着空四师一起打了抗美援朝,那些在新中国史料中如雷贯耳的战斗英雄竟然好些都是爷爷的战友。

对于这段往事,爷爷始终不愿多提。我只知道,空十五师牺牲的十五名飞行员中,有爷爷的老乡和带爷爷的老兵;苏联隐秘支援穿着中国的军服牺牲的202名苏联飞行员中,有一名是爷爷的教官;空十五师牺牲的两名指战员中,有一名是爷爷那时的团长。


爷爷回忆,抗美援朝期间,他整晚整晚的做梦,梦里全是第二天就能赶赴朝鲜,驾驶着战机御敌于国门之外!

“我们的绝命书早已写好,身上的血每天都是沸腾的,每天最大的期盼就是来自朝鲜前线空中的战斗报告,针对性的分析演练,针对性的空中模拟,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

请战前线的血书已缴了好几十份,为什么还没有回音?我的祖国啊,请接受我的请求吧!我们人少,但我们不怕!”

——爷爷的战友口述当时飞行中队的请战书



总的来说,经验如下:⑴F-80V小追到你尾部,我们V到1000时就会拉掉了(我在返航中来过一次),追他好追,注意的是,不要冲到他前面去,拉上升垂直动作攻击他最好,不要和他盘旋。⑵F-86较利害,所谓敌人的精锐,拉力和我的一样,他加速还来的快。不过,11000m上爬高便必我们的虎了,因此要争取高度干他。⑶H-13000空中停车,可以由新安州滑到机场着陆。⑷我机中弹着火,失去操纵,最妙的是跳伞最安全,H-1500m以上,王子详1500m跳伞,伞开了,四秒钟后便接地了。⑸兄弟团一位跳伞的(陈衡)V=1250x/z,跳出来安全着陆。由于压力太大,面部和胸部压肿,修养后便可以了,螺旋中跳伞也最安全的。⑹大队间,中队间,双机间要配合好,队型好,便不敢打地靶,也极力来应付空中了,一打也会跑了,经验很少,仅供参考。
——爷爷战友寄回后方宝贵的战斗资料

可惜的是,爷爷翘首以盼的上阵机会却始终没有到来。抗美援朝结束后,爷爷奉命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国援助,在异国待了好些年。

1970年,爷爷回国后调至空军45师,后又在1976年调至空军39师工作,曾任39师的副参谋长。爷爷最爱跟我聊的,就是他曾在空军大院里呆过的那段时光。

爷爷回忆在空军大院上班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将军,会遇到战斗英雄遇到作家,还会遇到很多不得了的知识分子、写字的文化人。

说起来空军大院确实是知名的藏龙卧虎之地,出现过多位开国将军的身影。中将有成钧、曹里怀、余立金、谭家述、吴富善、旷伏兆等,少将有傅传作、张廷发、高厚良、薛少卿、邝任农、李世安、何廷一、叶松盛、王定烈、刘世昌等。有朝鲜战场上多次击落美机的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林虎、李永泰等,有运八首席试飞员邹延龄、歼十首席试飞员李中华等,有小说《苦菜花》的作者冯德英、电影《英雄虎胆》的编剧丁一三,当今大名鼎鼎的作家刘亚洲、韩静霆、乔良等,有著名版画家、油画家宋彦圣、唐惟藻、裴长青、王金旭等,有著名记者林毅、刘昌东、蔡善武等。
马未都聊空军大院 那种自豪感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634307520233472

爷爷经常怀念那个年代,他说那个时候,一切都很正,路遇将军,你行礼,他必还礼,绝不敷衍。首长面前开会,尽可畅所欲言,实话实说。首长办公室,一般干部自然不会随便出入,但若有事实在要进,也绝无阻拦。一切都是那么的简洁明了,顺其自然。

再后来的1982年,爷爷转业到了地方上的一家科研机械所,我那时听到这一直在感慨,如果爷爷不转业,在部队绝对也是正师一级的首长。而爷爷却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家种地,最后虽然地是种不成了,却总是想早早的告老还乡。

到了地方的爷爷依旧保持军人的严谨和踏实直到退休。之后,爷爷用自己的退休金,为山东老家修了一座桥。

每次快过年的时候,爷爷总会往外地寄出很多东西;一到年三十的晚上,他也总关上自己的门,打很长很长的电话。奶奶从来不问,爷爷从来不说。


2014年左右,一向健康的爷爷双目突然失明,这让一向豁达开朗的他一时无法接受。去看他时,他总对我说,他不明白老天为什么最后会让他看不见,一辈子靠眼睛吃饭的人怎么能瞎。

我听了很难受,但转念安慰到您曾身披星辰大海,鹰击万里河山。几个人也活不出您一个人的精彩,虽然现在的看不到了,那就把之前看到的再反复在心里多看看呗。

听完这话,爷爷抬起头,笑了。

最难受的是每次我们临走前,爷爷会伸出温热粗粝的双手颤抖着抚摸妻子和我的面颊,我们也都每次强忍住热泪一动不动。他的手每动一下,仿佛我们的心都在抽一下,那种感觉,仿如昨日。

2016年,爷爷安详的走了,这却成为我最大的遗憾。我从认识爷爷那天起一直在跟妻子说,我们要自己拍一个由爷爷口述的纪录片。结果,却因俗事缠身终未达成,此刻回想方知何为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切如灯灭,万事难回头!

爷爷安葬的那会儿,来了很多人,穿着军装的老人、扶着老人的中年人、千里奔波至此的老两口、一家人,很多连奶奶都叫不出名字。

老李!老团长!指导员!大队长!不同的称谓从天南海北的他们口中喊出,他们有的在灵前哽咽着待了许久,有的沉默着在棚里守了一夜,几乎所有人道别时伴随着的永远是一个庄严的军礼。

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爷爷爱看新闻,对国家大事的了解程度让我这个媒体人都感到汗颜,极爱看央7和凤凰卫视的军事节目。

最令他自豪的是,他两个孙女婿,一个正努力做好他眼中看重的媒体文化人,而另一个在上海某研究所从事歼字开头战斗机的操控系统研发工作。冥冥之中,自有传承。

看到老兵,就会想起爷爷,总觉得那苍劲挺拔的身姿让我如此熟悉,那坚定庄严的军礼让我泪水决堤。感谢在这场共和国的生日,能有如此载入史册的阅兵典礼,让我们看见这些老兵的丰碑和他们的前仆后继。

不敢忘,不能忘,我们的岁月静好,是你们的负重前行!

当每次有飞机从天空划过,我们总会抬头远眺,总会告诉我们的孩子,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人曾这样翱翔,守护着我们,就在这片蓝天上,有他壮阔的一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充满了对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们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如果我能亲口对他们说,我会这样详细地说:尊敬的各位老兵叔叔、伯伯:您们好!今天,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时刻,我的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您们。您们是我们共和.............
  • 回答
    值此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见证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峥嵘岁月,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信息,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如果我可以向我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那场盛大的庆典,背后承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精彩故事。不仅仅是电视上呈现出的雄壮队列和先进装备,更深层处,是无数人的汗水、智慧和坚守,共同铸就了那份庄严与辉煌。一、 战胜“不可思议”的挑战:从零到一的装备研发这次阅兵最让国人骄傲的,莫过于那一批批闪耀着中国智造光芒的新型.............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盛况空前,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一、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庆阅兵。总时长约 80 分钟,参阅兵力超.............
  • 回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要说最能反映这些变化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进步。我认为,能够最集中、最全面、最生动地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变化的,不是单一的某件物质产品或某项成就.............
  • 回答
    新中国成立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可以用“基础薄弱但潜力巨大”来概括。这时期中国刚刚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落后,但同时又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未来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当时的工业化水平:一、 工业基础的总体状况: .............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载体,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要说“特别有格调”的建筑,那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因为“格调”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设计理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讲讲那些让人.............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变,确实出现过县政府搬迁导致县城降格为镇的情况,这往往伴随着行政级别的变化。您提到的汾城和慈城是很好的例子。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寻找这类例子:1. 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重心转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常常会探讨一个深刻的问题:中国是否已经跳出了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这个“历史周期律”,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即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但随着时间推移,统治者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然后新的王朝又开始这个循环。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识别工作之所以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绝非仅仅是学术上的考察或简单的区分人口,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年代。首先,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统一中国版图的需要是首要的。.............
  • 回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过一些被官方定性为“极端组织”的群体。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极端组织”的定义和认定,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通常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纯洁性紧密相关。因此,这里所列举的群体,其“极端”性质更多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定性和.............
  •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体系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史。回望过去,从一穷二白到走向深蓝,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汗水和智慧。一、 孕育与诞生:从“海上游击队”到“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大.............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援助对象与重点:中国对外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兄弟国家。援助的重点放在了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工业体系、改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大(大连和旅顺)和未能收回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两个截然不同、历史背景迥异的事件。它们背后涉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实力以及外蒙古自身的选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回旅大:历史的延续与主权的回归旅顺和大连,这两颗“镶嵌在北方海岸线上的明珠”,在中国近代史上承载了太多屈辱.............
  • 回答
    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新中国成立至今,并非没有经历过对外冲突,但要说哪一场战争被反复提及、深入人心,那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与意义,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的漫长岁月里,璀璨的星空中,总有那么一些女性,她们如赵薇一般,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观众,然而,她们的人生轨迹,却不像镁光灯下的表演那样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起伏跌宕,如同跌宕的戏剧,令人唏嘘。说起与赵薇的人生经历有几分相似的,首先会让人想到 斯琴高娃。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艺术.............
  • 回答
    又是一年清明,雨丝绵绵,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当沉甸甸的“英烈”二字落在心头,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涌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今日之幸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百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积贫积弱,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你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
  • 回答
    问到“为什么西安没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儿风景好、哪儿名气大”就能决定的。那是要服务于一个刚.............
  • 回答
    “恒大”取代“阿里”,许家印登顶中国首富宝座,这个消息一出,绝对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涟漪。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马云多年霸占首富头衔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些意外的转变。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的直观体现。许家印之所以能坐上首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