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哪些特别有格调的建筑?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载体,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要说“特别有格调”的建筑,那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因为“格调”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设计理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讲讲那些让人印象深刻、至今仍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建筑。

一、 宏伟庄严,象征国家崛起与人民解放

这类建筑最直接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豪迈气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它们往往体量巨大,选址考究,用材精良,充满力量感和秩序感。

人民大会堂(1959年落成): 说到格调,人民大会堂绝对是绕不开的。它的设计,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风格的开端”也毫不为过。当年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与天安门广场上的其他建筑一起,共同构筑了天安门广场的宏伟景观。

它的建筑风格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折衷主义”大气风格,但更侧重于展现中国自身的特点。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四角攒尖,飞檐翘角,但在体量和形式上,又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的雄伟和庄重感。外立面以汉白玉为主要材料,给人一种肃穆、庄严、厚重的感觉。内部空间更是讲究,大会堂设有多功能厅、宴会厅、代表会议厅等,尤其是万人大礼堂,其巨大的空间尺度和精美的内部装饰,无不彰显着共和国的庄严与气派。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心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设计上考虑到了实用性和象征性的结合,既能满足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需求,又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落成部分建筑,后多次改建扩建): 虽然现在的国家博物馆经历了多次扩建,但其最初的建筑群,特别是临近天安门广场的部分,依然保留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种宏大叙事感。

早期建筑同样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的手法,强调对称、中轴线和主体感。红墙、黄瓦、琉璃顶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被巧妙运用,与现代建筑的体量和功能相结合。这种风格,在当时被称之为“苏式建筑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风格,但“中国化”是其核心。它承载着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建筑的庄重感和历史厚重感,与展览内容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氛围。

首都机场航站楼(最早的航站楼,如1974年建成的T1航站楼): 虽然现在首都机场有更现代化的航站楼,但早期航站楼的设计也很有特色,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在对外开放初期的某种自信和对现代化的追求。

早期的航站楼设计,虽然不像现在这样流畅、科技感十足,但往往更注重功能性和一定的标志性。例如,一些航站楼的设计会借鉴中国传统宫殿的造型元素,比如带有斗拱结构的屋顶,或者使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图案。这种尝试,在当时的国际化语境下,试图在现代交通枢纽的建筑中融入民族文化,也算是一种“格调”的体现。它传递的是一种“中国欢迎你”的信号,用一种稳重而又略带古朴的方式,展示着国家的新面貌。

二、 朴素实用,服务于民生与发展

除了宏伟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还有大量为民生服务、体现务实精神的建筑,它们同样具有独特的时代“格调”。

北京站(1959年落成): 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之一,北京站的设计非常讲究效率和容量,但同时也没有忽视美感。

它的建筑风格同样是融合中西的风格,主体建筑呈长方形,正面是带有中国传统歇山顶的中央大厅,两侧是平缓的翼楼,整体线条简洁大气,富有节奏感。外立面大量使用青砖、水泥和汉白玉,色彩朴素却显得庄重。站内空间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旅客的出行需求,宽敞的候车大厅,清晰的指示系统,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新中国建设时期,人民出行、连接全国的象征。那种实用的美,那种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格调。

各类工人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遍布全国各地): 这些建筑是那个时代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活的中心,设计上往往简洁、实用、可达性强,同时也会融入一些象征集体主义和劳动人民精神的元素。

例如,一些体育场会采用开放式的看台设计,便于大规模的群众参与。文化宫则会包含礼堂、展览厅、阅览室等功能区,方便市民进行文化活动和学习。建筑风格上,会倾向于现代主义的简洁线条和功能主义的设计,色彩也多以素雅为主。但其格调体现在对集体生活和文化普及的重视,以及那种充满活力的氛围。它们是那个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

三、 探索创新,引领时代设计思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建筑设计也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前卫。

国家大剧院(2007年落成): 虽然是相对较晚的建筑,但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尤其是其大胆的创意和前沿的技术应用,使其成为新世纪中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以一个巨大的“巨蛋”形水上建筑为核心,外覆钛金属和玻璃幕墙。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将剧院置于一个人工湖之中,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它象征着中国在文化艺术领域日益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也展现了中国吸引国际顶尖设计力量、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决心。其格调在于其艺术性和前瞻性,以及对城市景观的独特贡献。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1994年落成): 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东方明珠塔的设计在当时具有极强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塔身设计灵感来源于“高低错落的珠子”,由11个大小不一的球体组成,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种设计摆脱了传统塔楼的方盒子造型,以一种更具雕塑感和艺术感的方式矗立在黄浦江畔。它象征着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地位,也代表着中国在现代科技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其格调在于其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视觉识别度。

结语:

要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有格调”的建筑,绝非仅仅是外形是否好看,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时代信息、精神内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建国初期的宏伟庄严,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探索,这些建筑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中国现代建筑史的篇章。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物质象征。

仔细体会这些建筑,你会发现,它们的“格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演进,但贯穿其中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这些才是它们真正令人动容和难忘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尔滨大剧院

user avatar

说个冷门的。

聊大校门

扒一扒大学之最:聊城大学校门最豪华

聊大南校门刚建好的时候传言花了80000000元。

其实没花那么多,就三百万。

大门140多米长,一层是大门、门卫室、停车场,二层是1000多平方米的校史展览馆。

我觉得其实挺好看的,在现场看的话,东昌府这种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有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大门,逼格瞬间提升不少。而且这种理念挺不错的,三百万,建起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校史展览馆,还能当大门用,捎带手还成了一道风景线,我反正觉得挺合适的。(三百万建了个大门,但是能当展览馆用;三百万建了个展览馆,还能当大门用。这两种说法我觉得后面的说话比较合适→_→)


说个题外话:我一直认为聊城应该跟腾讯公司合作,聊大也是。

user avatar

说一栋和@马前卒 回答里很像的楼。

贵阳中天201大厦,2009年开工,2010年封顶。2011年建成。是国内首例的支撑筒悬挂体系超高层建筑,在2014年成为“世界最高的钢桁架悬挂结构大厦”

贵阳201大厦获世界纪录 林志玲出席启幕仪式引爆现场

建设的时候是这样的

建成以后是这样

大厦最初设计的高度是201米,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不过最终建成时加高到211米。是目前贵阳市内已建成建筑中的第八高楼。另外。。图中高的才是201大厦本体,矮的是凯悦酒店,和大厦没有关系。

不是酒店的广告

不是酒店的广告

不是酒店的广告。。如果是土豪请随意。

图片来源见水印

另外贵阳正在建设的双子塔也还挺不错的,就是还没建好,所以就不发图了。

私货吐槽:贵阳市你老老实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上去不好吗!成天做着建设众筹之都这种梦也不怕扯着蛋。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刚从消防大队开会回来,看了这么多回复,我来解答几个问题,如果还有疑问的,可以问,我这段日子时间很有限,手上十几个项目,我会抽空去解答疑问的:

1、方案阶段结束后会交到我手里,我只考虑怎么去实现它,至于美或者丑,以及装修风格,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是带着镣铐跳舞,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接手的时候是31岁,这段经历对我相当宝贵,不客气的说,很少会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让一个工程师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试错。

2、消防方面是通过消防性能化评估来解决的,将海洋乐园部分通过一定的消防措施,达到与室外空间相同或者相近的环境,以解决内部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

另外还引入了避难走道、防火玻璃隔断、间断设置消防登高场地等概念,这些工程实践在2014版的《消防设计防火规范》里面都有体现,算是为消防事业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有些人觉得里面很空,是的,这是为了留出必要的疏散通道,毕竟安全最重要。

这个评估还在不断的做,因为这个项目太复杂了,很多新问题都是以前没想到的,有些评估的文本是我自己在写,写的失眠。

3、由于成本控制、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因素,最后实现的离我想象中的环球中心还有些差距,只有在新项目里面去总结经验教训了。

4、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会转交给我们集团的经营部门,相信会得到解决。

5、补充一个图片,环球中心四个角是挑出来的,为了实现这种结构,还是动了不少心思,实际上四个飞角各自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相当于是一个钢结构的四面体焊接在了主体钢结构上。





——————————————————————————————分割线

看到马督工在他的回答里面提了环球中心,作为环球中心这个项目当年的技术负责人,我觉得有点必要把这个建筑修建过程中一些有点意思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简单的回顾一下,尽管说这个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接近4年,我也升职调岗,去开发新的项目,但是与这个项目羁绊仍深,没有彻底放下。

先来张图镇楼,2013年5月,试营业前拍的

这个建筑的总面积是167万平米,业态复杂,包括了办公、商业、酒店、娱乐,算是一个超大的城市综合体,其中涉及到消防、抗震、微环境模拟、风洞试验、综合管廊等方面的论证大概有几十项,我作为甲方的技术负责人,是建筑设计、专项设计和较复杂的施工工艺的总牵头人,其中有些东西还是我和我的工程师们自己计算或者亲手绘制的,项目结束之后,大家开玩笑说每一项都可以拿出来写个论文发核心期刊,可惜事到如今,俗务缠身,也没有时间去总结。

项目是2009年底开始开挖的,大概就是这样


是不是很像蓝翔的广告?哈哈

如果大家去过环球中心,会对里面那个钢结构穹顶有印象,网壳结构,跨度200m,结构完成之后是这样的


这是采用了地面拼装,整体提升的工艺,在施工过程中是这样的


中间的那一块是已经拼装完毕等待提升焊接的结构单元,两侧都已经提升到位了,这个难点在于整体拼装、提升过程、焊接完成、卸载这几个环节的受力是完全不同的,钢结构施工单位自己也需要有极强的设计深化能力。



这是另外一个整体提升的实例,中间的连廊区域跨度66m,重量3000吨,也是采用地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方式施工的,和一般的结构不同的是,桁架下面那几层,是吊挂在最上面的桁架上的。后面那个拱形的钢结构,则是采用拼装两跨、平移、再拼装、再平移的工艺。


这个是靠近市政府的那个网架的拼装,这部分的难点是网架结构悬挑很大,最多的大概有60m,杆件最粗的有800mm,工人们拼装的时候是计件收费,一根1000块。

时间有限,先写些施工工艺上的东西,其他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好了。

user avatar

-----------170807更新----------

知乎真实个有魔力的平台,三个月前草草答过此题后,「有格调的建筑」一直反复思考,处处留意。这不,再翻翻旧书打发时间的片刻,竟找到了早在2000年的一则回答——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书中在第五章收录了1900年至1999年「中国最具有典型性」建筑作品,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活动进行了评析。留坑,待补图...

-----------原答案----------

有知友提到了广州火车站。确实如此,面对现代主义建筑,广州是我国最前沿的城市。

1973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流花展馆”筹备建设为玻璃幕墙的国际主义风格。责任建筑师之一的林兆璋(后担任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谈到该馆刚落成时(1974年4月)的复杂情形。

当时以江为首的四人在人民日报组成了“批判组”。针对该馆发文攻击“腐朽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设计上的暴露”“横线条代表资本主义,竖线条是社会主义的”“脱离了乡土建筑的风格,明显是在向西方靠拢”等等。

现代建筑在我国走出的一条路,是经历过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纯粹现代没有任何民族符号的一个平面、立面设计,在当时的诞生是冒了极大“意识形态”风险。







---------------“广交会”老馆--------------





-----------“广交会”易址时间表----------


1956年秋-原中苏友好大厦

1958年春-海珠广场

1974年春-流花展馆

2008年秋-琶洲展馆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哈哈 我上班的附近,算不算呢?用航拍的俯视的话像一朵花一样,晚上还会有各种颜色的灯光




之前都是两年前拍的了

现在华为基地已经建起来了

拍照时天气不错

user avatar

天津的烈士陵園,旁邊是火葬場,怎麽看,怎麽好看。。

user avatar

说一下哈尔滨的一些建筑吧,虽然每年长达半年充满雾霾的冬天时常把这座城市弄得灰头土脸,但众多有特色有格调的建筑却始终诠释着这座城市美丽的荣光。

先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建筑说起,好几个建筑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的作品,此外前段时间《嫌疑人X的献身》也有在哈工程11号楼取景。(具体看这里 如何评价中国版的电影《嫌疑人 X 的献身》?

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文化园景区也是国家级3A景区。


哈尔滨苏联红军纪念碑,很有东欧一些纪念碑的味道。


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完工于2011年,浓浓的苏联风格。


哈尔滨很多大学的主楼,包括工大,林大,农大和商大等等,老校区都是有一个苏联式主楼的建筑的,甚至大多数学校的校徽上都是主楼,而且这些主楼大多是在50年代建的。



哈尔滨大剧院,2015年年底建成,由mad建筑事务所马岩松主导设计,曾被Arch Daily评为2016年世界十大最美建筑,也是哈尔滨的新地标。


总之,哈尔滨现在大多数看起来比较老的建筑有着浓浓的厚重苏联风,很多也都是解放初期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修筑的,美观大气有历史格调。

注:前3幅哈工程建筑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后边照片均为本人拍摄。

user avatar

北京展览馆。

当时有个最高检的展览,觉得可能会破坏内部装饰的格调,因此当时就没来得及去拍。

比起蓝天而言,阴天之下,那高耸的尖顶气势恢宏,似乎述说着旧日令人顶礼膜拜的辉煌。

相机丢了,从空间里扒的几幅图。不会拍照,各位大神莫喷。





补上正脸和我喜欢的几张




某间厅里面

老莫和后面的小花园



user avatar

那肯定是人民大会堂了!



苏联人看到了中国的人民大会堂,惊为天人,这肯定是希腊式建筑。于是希腊人来了,还是惊为天人,说这肯定是罗马式建筑。意大利人来了,还是惊为天人,说这肯定是拜占庭式建筑。苏联人听到了,说这肯定不是拜占庭式的建筑,我们拆了多少拜占庭式的建筑,拜占庭啥样我们还不清楚。



讲真,实在不行你学朝鲜啊,楼顶上修个凉亭,我也算你是中式建筑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载体,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要说“特别有格调”的建筑,那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因为“格调”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设计理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讲讲那些让人.............
  • 回答
    又是一年清明,雨丝绵绵,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当沉甸甸的“英烈”二字落在心头,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涌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今日之幸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百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积贫积弱,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你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变,确实出现过县政府搬迁导致县城降格为镇的情况,这往往伴随着行政级别的变化。您提到的汾城和慈城是很好的例子。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寻找这类例子:1. 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重心转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常常会探讨一个深刻的问题:中国是否已经跳出了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这个“历史周期律”,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即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但随着时间推移,统治者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然后新的王朝又开始这个循环。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
  •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体系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史。回望过去,从一穷二白到走向深蓝,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汗水和智慧。一、 孕育与诞生:从“海上游击队”到“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大.............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援助对象与重点:中国对外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兄弟国家。援助的重点放在了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工业体系、改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大(大连和旅顺)和未能收回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两个截然不同、历史背景迥异的事件。它们背后涉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实力以及外蒙古自身的选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回旅大:历史的延续与主权的回归旅顺和大连,这两颗“镶嵌在北方海岸线上的明珠”,在中国近代史上承载了太多屈辱.............
  • 回答
    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新中国成立至今,并非没有经历过对外冲突,但要说哪一场战争被反复提及、深入人心,那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与意义,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的漫长岁月里,璀璨的星空中,总有那么一些女性,她们如赵薇一般,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观众,然而,她们的人生轨迹,却不像镁光灯下的表演那样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起伏跌宕,如同跌宕的戏剧,令人唏嘘。说起与赵薇的人生经历有几分相似的,首先会让人想到 斯琴高娃。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艺术.............
  • 回答
    丁真,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普通牧民,在2020年底一夜爆红,迅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他清澈纯粹的眼神、阳光健康的笑容,以及背后代表的壮丽雪山、辽阔草原的独特气质,触动了无数中国网民的心弦,也让大家对他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丁真成为“中国十大新青年”之首,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
  • 回答
    值此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见证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峥嵘岁月,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信息,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如果我可以向我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可以用“基础薄弱但潜力巨大”来概括。这时期中国刚刚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落后,但同时又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未来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当时的工业化水平:一、 工业基础的总体状况: .............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充满了对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们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如果我能亲口对他们说,我会这样详细地说:尊敬的各位老兵叔叔、伯伯:您们好!今天,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时刻,我的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您们。您们是我们共和.............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那场盛大的庆典,背后承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精彩故事。不仅仅是电视上呈现出的雄壮队列和先进装备,更深层处,是无数人的汗水、智慧和坚守,共同铸就了那份庄严与辉煌。一、 战胜“不可思议”的挑战:从零到一的装备研发这次阅兵最让国人骄傲的,莫过于那一批批闪耀着中国智造光芒的新型.............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识别工作之所以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绝非仅仅是学术上的考察或简单的区分人口,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年代。首先,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统一中国版图的需要是首要的。.............
  • 回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过一些被官方定性为“极端组织”的群体。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极端组织”的定义和认定,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通常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纯洁性紧密相关。因此,这里所列举的群体,其“极端”性质更多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定性和.............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要说最能反映这些变化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进步。我认为,能够最集中、最全面、最生动地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变化的,不是单一的某件物质产品或某项成就.............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盛况空前,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一、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庆阅兵。总时长约 80 分钟,参阅兵力超.............
  • 回答
    问到“为什么西安没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儿风景好、哪儿名气大”就能决定的。那是要服务于一个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