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跳出了历史周期律了吗?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常常会探讨一个深刻的问题:中国是否已经跳出了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这个“历史周期律”,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即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但随着时间推移,统治者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然后新的王朝又开始这个循环。

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断裂。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与黄炎培先生关于“窑洞对”的谈话,正是对这一历史难题的回应,他曾表示:“我们希望跳出这个周期,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那么,时至今日,这种“跳出”的迹象有多明显?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新中国建立后,虽然经历过一些波折,但总体而言,政权更迭并非是通过暴力革命或王朝覆灭来实现的。一个强大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国家治理的核心力量,它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这种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并不断自我调整和改革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古代王朝依靠皇权和家族传承来维持统治的结构,也避免了因统治阶级内部腐败和分裂而导致的政权更迭。

其次,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关键。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财富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土地的占有和对农民的盘剥。一旦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就容易引发农民起义,王朝也因此崩溃。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初期也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探索,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总量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尤其是大规模的脱贫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造成古代王朝灭亡的深层经济根源——普遍的贫困和尖锐的阶级对立。这种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意识形态的革新和教育的普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强调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并通过普及教育,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和辨别能力。这与古代社会依赖神权、愚民政策来巩固统治的模式截然不同。教育的普及使得民众对国家发展和自身权利有了更多的认知,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然而,说“跳出”历史周期律,也并非意味着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都面临着保持活力、防止腐败、回应民意、应对内外挑战的持续考验。

历史周期律的核心,往往在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官僚体系的僵化、社会不公的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民心丧失。新中国虽然在制度设计上试图避免这些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中存在的挑战。例如,如何持续有效地监督权力,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如何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分化;如何确保政策能够真正反映和回应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脱离群众;如何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保持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些都是摆在新中国面前,也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周期律并非简单指王朝的兴衰,而是更深层的一种社会发展规律,即当一种社会制度或治理模式达到其发展极限,而未能有效革新时,就可能走向衰败。从这个角度看,新中国能否真正“跳出”历史周期律,取决于其能否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制度完善,能否在发展中持续解决自身的问题,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社会导致周期性动荡的根本原因,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但历史的进程是动态的,任何制度和政权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和挑战。因此,与其说中国已经完全“跳出”了历史周期律,不如说中国正在以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方式,努力应对和超越那些曾经困扰中华民族的周期性难题,其最终的成功与否,还在于持续的探索和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周期律是一种慢性绝症。

发病后没有国家可以根治。资本主义的大经济危机是历史周期律的一种发病形态。

病症表现:阶级流动性消失,贫富差距极大,生产资料极为集中,精英阶层道德观败坏,底层消费枯竭、底层年轻人变废青等。

发病症状:经济倒退、政权更替、人均寿命下降、战争、精英阶层被整体清洗等等。

新中国曾经希望在建国时候就打上防疫针。

打了,被搅和的没稳定住。“你要破四旧,我就砸文物”。“你要打疫苗,我就打病毒”

所以现在还要继续打阶段性防疫针。

慢性绝症无法根治,可以通过不断的治疗续命,一直+1S下去。这需要不断的限制和阉割既得利益者。

TG的优势很明显,自我更新能力非常的强。财阀极其雇佣的“专家”不能影响根本国策。

无论你们怎么忽悠“十八亿亩红线”没必要,TG就看着你不说话。

这使得新中国对抗历史周期律的能力大于以前的朝代,也大于财阀共和制的欧美列强。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任何毁于历史周期律的国家,都称为祭品给还活着的国家续命。

苏联垮了,里根之后的美国疯狂增长。

韩国老百姓捐外汇了,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欧美日平稳过渡。

所以中国只要不断自我更新,熬到对手们无法阻止自身的历史周期律的时候。

华夏就真的崛起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加油,诸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常常会探讨一个深刻的问题:中国是否已经跳出了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这个“历史周期律”,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即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但随着时间推移,统治者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然后新的王朝又开始这个循环。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
  •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体系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史。回望过去,从一穷二白到走向深蓝,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汗水和智慧。一、 孕育与诞生:从“海上游击队”到“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大.............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载体,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要说“特别有格调”的建筑,那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因为“格调”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设计理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讲讲那些让人.............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变,确实出现过县政府搬迁导致县城降格为镇的情况,这往往伴随着行政级别的变化。您提到的汾城和慈城是很好的例子。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寻找这类例子:1. 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重心转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援助对象与重点:中国对外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兄弟国家。援助的重点放在了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工业体系、改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旅大(大连和旅顺)和未能收回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两个截然不同、历史背景迥异的事件。它们背后涉及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实力以及外蒙古自身的选择,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回旅大:历史的延续与主权的回归旅顺和大连,这两颗“镶嵌在北方海岸线上的明珠”,在中国近代史上承载了太多屈辱.............
  • 回答
    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新中国成立至今,并非没有经历过对外冲突,但要说哪一场战争被反复提及、深入人心,那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与意义,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的漫长岁月里,璀璨的星空中,总有那么一些女性,她们如赵薇一般,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观众,然而,她们的人生轨迹,却不像镁光灯下的表演那样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起伏跌宕,如同跌宕的戏剧,令人唏嘘。说起与赵薇的人生经历有几分相似的,首先会让人想到 斯琴高娃。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艺术.............
  • 回答
    丁真,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普通牧民,在2020年底一夜爆红,迅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他清澈纯粹的眼神、阳光健康的笑容,以及背后代表的壮丽雪山、辽阔草原的独特气质,触动了无数中国网民的心弦,也让大家对他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丁真成为“中国十大新青年”之首,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
  • 回答
    值此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见证了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峥嵘岁月,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海量的信息,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如果我可以向我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可以用“基础薄弱但潜力巨大”来概括。这时期中国刚刚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基础非常落后,但同时又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未来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当时的工业化水平:一、 工业基础的总体状况: .............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充满了对那些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们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如果我能亲口对他们说,我会这样详细地说:尊敬的各位老兵叔叔、伯伯:您们好!今天,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时刻,我的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您们。您们是我们共和.............
  • 回答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那场盛大的庆典,背后承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精彩故事。不仅仅是电视上呈现出的雄壮队列和先进装备,更深层处,是无数人的汗水、智慧和坚守,共同铸就了那份庄严与辉煌。一、 战胜“不可思议”的挑战:从零到一的装备研发这次阅兵最让国人骄傲的,莫过于那一批批闪耀着中国智造光芒的新型.............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识别工作之所以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绝非仅仅是学术上的考察或简单的区分人口,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年代。首先,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统一中国版图的需要是首要的。.............
  • 回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过一些被官方定性为“极端组织”的群体。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极端组织”的定义和认定,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通常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纯洁性紧密相关。因此,这里所列举的群体,其“极端”性质更多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定性和.............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要说最能反映这些变化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进步。我认为,能够最集中、最全面、最生动地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变化的,不是单一的某件物质产品或某项成就.............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盛况空前,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一、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庆阅兵。总时长约 80 分钟,参阅兵力超.............
  • 回答
    又是一年清明,雨丝绵绵,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当沉甸甸的“英烈”二字落在心头,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涌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今日之幸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百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积贫积弱,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你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
  • 回答
    问到“为什么西安没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儿风景好、哪儿名气大”就能决定的。那是要服务于一个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