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起亚在全球市场很受欢迎,为什么在国内不受宠?

回答
起亚,这个名字在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欧美地区,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提起它,人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时尚的设计、不错的性价比,以及日趋成熟的技术。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曾经风光无限的起亚,似乎就没那么“得宠”了。明明是同一个品牌,为何在国内却遭遇了“冷板凳”?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一、品牌形象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

要聊起亚在国内为什么不被待见,首先得说说它的品牌定位。在早期进入中国市场时,起亚与现代汽车一同,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经济实惠”的代名词出现的。它们的出现,填补了合资品牌的中低端市场空白,让更多普通家庭能够拥有汽车。这种“性价比”的标签,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无疑是一种优势。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开就行”,而是开始追求品牌价值、设计感、技术实力,甚至是情感连接。起亚虽然在全球市场也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但它在设计、技术研发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逐步塑造了自己“年轻、活力、时尚”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SUV领域,像海外版的Sportage(狮跑)和Sorento(索兰托)等车型,凭借其动感的外观和不错的竞争力,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但在国内,起亚的品牌形象似乎就没有那么成功地“迭代”更新。早期的“经济实惠”标签,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想要转型成“年轻、时尚、有科技感”的品牌,并非易事。而且,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日系、德系、美系等品牌都在不断推出自己的明星产品,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品牌的挑剔程度也更高。起亚在国内的营销和品牌塑造,似乎总是慢了半拍,没能抓住消费者升级换代的心理需求。

二、产品力的“内卷”与“水土不服”

产品力是汽车的根本,起亚在这方面也并非没有亮点。比如,它的设计风格,尤其是在彼得·希瑞尔(Peter Schreyer)担任设计总监期间,设计的“虎啸式”前脸成为了标志,很多车型在海外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K系列轿车(如K3、K5)在国内也曾有过不错的销量。

但要在中国这个“巨型”且“内卷”的市场生存,光有好看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动力总成与市场期望的偏差: 国内消费者对动力总成有着自己的偏好。在过去,一些合资品牌的中低配车型,往往会搭载一些动力表现平平但胜在平顺省油的发动机。而起亚的部分车型,在动力参数上,相较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在涡轮增压技术普及的当下,如果动力响应不够积极,或者油耗表现不那么亮眼,很容易被消费者“PASS”掉。
技术落差与本土化策略的失误: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技术实力的飞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起亚虽然也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布局,但其在国内市场的车型更新速度、智能化配置的深度以及用户体验,相比于一些国内新势力品牌,乃至传统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显得有些滞后。很多时候,海外市场最新的技术和设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引入国内,而且引入后,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往往会进行一些本土化调整,但这些调整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个很大的问号。
SUV市场的“围剿”: 起亚在国内市场表现相对较好的时期,很多也是凭借SUV车型。然而,SUV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中国品牌SUV的崛起,哈弗、吉利、长安等品牌推出的SUV,不仅价格更具竞争力,在配置、空间、动力等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甚至在智能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起亚在SUV市场的竞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三、营销策略与渠道建设的“短板”

即便是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有效的营销和完善的渠道来触达消费者。

营销的“接地气”程度: 在国内市场,营销早已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它需要与时俱进,懂得消费者的语言,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粉丝互动等多种方式。起亚在营销上,似乎总是显得有些“官方”和“保守”,未能有效地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例如,在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平台、网络社区等渠道,起亚的品牌声音往往不够响亮。
经销商网络的“稳定度”与“服务质量”: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离不开强大的经销商网络。早期,起亚在国内市场的经销商数量和覆盖面都曾有过扩张,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经销商的经营状况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品牌的整体形象和用户体验。一旦经销商的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口碑的下滑往往是难以挽回的。
定价策略的“摇摆不定”: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起亚在国内市场的定价策略,有时候会显得不够稳定,或者在面对竞争对手的降价促销时,反应不够及时,这也会让一部分观望的消费者流失。

四、市场大环境的“风向标”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汽车市场整体的大环境变化。

中国品牌的崛起: 这是起亚在中国市场遇冷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十几年间,中国汽车品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在设计、技术、品质、智能化等方面,进步神速,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超越了部分合资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中国汽车市场。起亚在这个大潮中,未能及时调整步伐,自然就被甩在了后面。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和消费体验。他们可能不再愿意选择“千人一面”的车型,而是寻求能够体现自己品味和生活方式的产品。起亚虽然在设计上有所突破,但其整体产品线,可能还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一些关于排放、新能源补贴等政策的变化,也间接影响着汽车市场的格局。

总结一下,起亚在国内市场“不受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品牌形象老化、产品力在激烈竞争中未能凸显优势、营销渠道的不足,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整体环境的剧烈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它曾经是那个性价比不错的“韩国代表”,但如今,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对汽车的要求也更高、更复杂。起亚想要在中国市场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包括更深入的本土化研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更新、更接地气的品牌营销,以及对市场变化更敏锐的洞察和更快速的反应。否则,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老朋友”也可能最终被遗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风悦达起亚在2017年之前,年销量60多万。2017年因为萨德事件,被国人抵制,销量腰斩至30万区间,2019年只有20多万辆了,

品牌没有逼格+“韩国棒子”+没有太多亮点的车型,导致悦达起亚被边缘化。

有一个传言“国产车已经超越韩国车了。”据说是某国产品牌老总说的,韩国车就是现代起亚了呗。现代起亚自研发动机序列从1.4L到3.3T,一堆发动机。控股的现代摩比斯可以造DCT、CVT、AT各种纵置或横置变速箱。几乎比肩丰田的存在,不知道某品牌哪来的自信。现代起亚最新CVVD技术了解下? 不插电混合动力了解下?氢燃料电池了解一下。

这个要慢慢熬,刚出驾校,几乎没摸过车的人,买车思路和开过几万公里路程再买车的人,想法是不同的。熬一熬,凭借超越丰田的新车质量,现代起亚还是有希望的。

user avatar

其实我觉得特别简单,欧洲美国没有中国这么便宜的自主品牌。

全球市场很受欢迎主要指的也就是欧洲和北美了吧。

还记得大概10年前吧,去欧洲忘了哪个城市了,大概是德国,巨大的起亚广告牌上是一个数字7。表达的啥意思呢,7年免费保养,对于一款车,一般的都是3年十万公里嘛,他直接7年,所以主打的还是一个品质和性价比,当然设计也不错。

而在国内市场,吉利长城这样的自主品牌价格比起亚还要低,然后现在品质也慢慢上来了,所以性价比这条路现代起亚就走不通了。以我的看法,不仅中国走不通了,未来中国汽车进军海外,在欧洲北美市场一样要面临中国品牌竞争,给中国品牌一些时间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