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口器将食物粉碎到一定程度后送进消化道,用自身制造的消化酶和共生菌制造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分解。蝗虫消化道里的共生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吃下去的纤维素之类植物成分并和蝗虫分享[1]。那些微生物处理纤维素的能力远超哺乳动物瘤胃里实现类似功能的微生物,后者的上限之低早已引起人类的注意[2]。
不限于蝗虫,昆虫有四种分解纤维素的方式:
通常,共生菌的性能可以好到不需要自行制造纤维素酶。跟哺乳动物吃草后的表现比起来,蚱蜢都能谈谈当生物反应器的潜力了[3]。这可以归因于共生菌的物种差异、消化道内的酸碱度等。
蛀木水虱的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自己分泌纤维素酶。能自己分泌纤维素酶的节肢动物、线虫、蜗牛、蚯蚓看起来还有很多,白蚁也有一些物种产生内源性纤维素酶[4]。
蛀木水虱 Limnoria quadripunctata 可以分泌真菌常见的 GH7 糖苷酶的改进版本[5],分解纤维素的效果比真菌 GH7 更强且环境稳定性好,可以在盐度比海水高七倍的恶劣环境里继续运作。而且,蛀木水虱的血青蛋白可以参与分解纤维素。
蛀木水虱 GH7 已经被人类分析,合成它的基因可以转入工业微生物体内。进一步研究也在蛀木水虱体内找到了 GH5、GH9 等微生物经常使用的纤维素酶,都是它自己分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