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 Minecraft 中,什么情况下人力是红石技术替代不了的?

回答
在我的世界这个奇妙的沙盒世界里,红石确实能构建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从自动农场到复杂的计数器,它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红石也并非万能。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玩家纯粹的人力操作,依然是它望尘莫及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1. 精准的时机与微妙的控制:人脑的智慧闪光

想象一下,你正在搭建一个复杂的红石电路,需要触发一连串精密同步的动作。也许是某个计时器的脉冲需要精确到毫秒级地启动,或是某个活塞需要根据你眼睛看到的某个特定瞬间才伸缩。红石电路在执行重复性、预设好的指令时表现出色,但它缺乏“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人类玩家,凭借我们的大脑,能够实时感知游戏世界的动态,并根据这些动态做出即时、灵活的反应。例如:

节奏感强的挑战: 玩那些需要根据音乐节奏来操作的地图,比如音乐块的演奏,或者某些跑酷地图中的音乐提示,红石很难精确地捕捉到细微的音乐变化并做出同步的反应。反观玩家,可以通过耳朵听,通过眼睛看,来精确地踩点,做出最优的指令。
与游戏生物的互动: 你想尝试用特定的方式“逗弄”一只僵尸,让它在某个瞬间跳起来然后又落下去,这需要你观察它的行为模式,然后用精准的投掷或者走位来引导它。红石想要做到这种与生物智能的“玩耍”,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做出简单的吸引或阻挡。
“瞬发”技能的释放: 在一些大型的RPG类地图中,可能会有一些需要玩家在特定时机、快速连续按下指令才能释放的特殊技能。红石的延时和脉冲虽然可以模拟连击,但那种人手上的“感觉”和对“技能冷却”的直观把握,红石是无法替代的。

2. 创造力与艺术性:设计,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灵感

红石电路可以自动生成规律性的图案,比如脉冲灯的闪烁,活塞的推拉。但它无法创造出“美”。

建筑细节的雕琢: 当你建造一座宏伟的城堡,或者一个精致的日式庭院时,红石只能帮你实现一些自动化的功能,比如自动开关门,自动照明。但城堡上的每一块砖石如何摆放,窗户的设计,庭院中每一棵树的疏密,每一朵花的颜色搭配,这些都需要玩家用双手,用审美,去一点点地雕琢。红石无法理解“对称的美感”,也无法感受到“错落有致的意境”。
艺术品的创作: 你想用羊毛块在巨大的墙壁上绘画一幅巨型画作,或者用红石信号来控制灯光,创造出流动的色彩效果,这同样是人力所长。红石只能根据预设的逻辑亮灭,无法模拟绘画中的渐变,也无法创作出人类情感所表达的抽象艺术。
故事的叙述: 在很多冒险地图中,红石会被用来触发事件,播放音效,制造谜题。但真正让这些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玩家感受到情感的起伏,这离不开玩家设计者对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以及通过操作来控制这些元素的“演出”。

3. 探索与发现的本能:未知领域的开拓者

尽管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建造出许多自动化系统,但探索未知,发现新奇,这本身就是一种人力驱动的活动。

寻找稀有资源: 你需要亲自走进黑暗的洞穴,搜寻钻石,搜寻远古残骸。红石可以帮你自动挖矿,但它无法“知道”哪里可能藏着你想要的东西,它只能按照既定的模式工作。而玩家,凭借经验和直觉,可以主动去尝试不同的挖掘方法,去那些红石难以到达的区域冒险。
发现新的生物群系或结构: 远征新地图,发现隐藏的沉船或海底遗迹,这些都需要玩家亲自迈出步伐,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红石无法在你面前展开一张新地图,然后告诉你“那里有好东西”。
尝试“不可能”的玩法: 你可能想尝试只用脚来踢开一扇门,或者用一把石稿来打败凋灵。这些看似荒谬的挑战,正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挑战精神的体现。红石只能执行相对“理性”的任务,它无法理解这种“非主流”的玩法乐趣。

4. 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全局的掌控者

当你的游戏进行到一定阶段,拥有了庞大的红石自动化系统,如何管理这些系统,如何规划资源的使用,仍然需要玩家的智慧。

优化效率与节约资源: 你的自动甘蔗农场产出了过多的甘蔗,你需要决定是增加存储还是调整农场规模,这需要你对整体生产力进行评估。一个全自动的红石系统可能在某个环节产生了瓶颈,你需要人工去检查,去调整逻辑,甚至重新设计一部分电路。红石本身不会“考虑”节约电力或者优化生产效率,它只执行指令。
应对突发状况: 突然的生物入侵,或者系统某个组件损坏,你需要快速反应,人工去修复,去抵挡。一个纯粹的红石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除非有极其复杂的备份和修复电路,否则它会陷入瘫痪。而玩家,可以灵活地切换工具,使用剑和盾来保护自己的红石设施。
战略性的资源分配: 在多人游戏中,你需要根据团队的需求,决定是将铁锭用于制作更高效的红石机器,还是用于制作更好的武器装备。这种跨领域的资源分配和战略决策,是红石无法独立完成的。

总而言之,红石技术在我的世界中扮演着自动化和高效执行的角色,它极大地解放了玩家的双手,让许多曾经繁琐的操作变得简单。但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按照既定逻辑运行的系统。而人类玩家,凭借着我们的智慧、创造力、感知能力、探索精神以及战略思维,在许多方面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正是这种人力与机器的结合,才让我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故事灵感来自MC真实事件,含有夸张等大量艺术创作手法。建议一边思考原理一边食用此文章)

【某日,某MC原版生存科研室】

“来看看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位科学家颇为兴奋地招呼着他的伙计,“新型AFK可可豆农场!玩家只要压住右键挂机,这座农场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可可豆,而且还不需要骨粉!”

“确实是很棒的设计。”伙计由衷地说道。

虽然生产的只是基础的可可豆,但面前这台农场运用的不是红石时钟而是新型的N转1监测电路,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优化了收割系统的效率,这是非常先进的设计。如果放在几年以前,这构思新颖的设计甚至有可能被载入史册。

不过最近几年是MC技术爆炸的年代。

这场技术爆炸是怎么开始的?是基础理论领域的多方面突破,导致整个生存科学在数年间突飞猛进到了如此高度。在这几年里,人们发明出了超光速跃迁引擎,基岩开采装置,战术传送系统,空间折跃运输技术,甚至还开发出了矿物生成器和概率操纵系统这种神之科技。

在这些上可开采基岩,下可瞬间传送的尖端科技面前,这个精妙的N转1监测电路就显得非常平淡了。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试试再优化。”科学家兴奋地说,“我觉得产量还可以继续提升。”

“嗯……也许你可以把它做高几层?”伙计说,“这样产量能翻好几倍。”

“只是简单的复制层数就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了。”科学家说。

伙计抓耳挠腮想了一会:“那,我有一个主意。你看这个玩家返回部分的电路设计,玩家种完可可豆就直接返回等待可可豆成熟。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玩家在种完可可豆后,另切一条挂机线路,让玩家再种一轮,在丛林木的背面也种满可可豆,这样就能在不增加农场体积的前提下把产量翻番!”

“很好的想法!”科学家眼前一亮。

于是新的挂机线路很快就设计好了——在挂机线路的终点添加了一个简单的铁路回环,这样玩家在抵达终点时矿车可以自动返回。

“不过光是矿车返回还不行啊,玩家也要自动回头才能在另一面种植可可豆。”伙计说。

“小问题。”科学家自信满满,不过是让玩家扭个头而已。连自动采矿,自动刷不死图腾这种技术都能出现,那自动扭个头有什么难的。

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

科学家在脑海中思考了一阵子,突然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知的理论体系之中,竟然不存在有什么可以使玩家自行扭头的方法!

科学家立刻来到组织群里。组织里集结了无数比他更优秀的红石大师,科学家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在现有科技体系之中,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能使玩家在挂机情况下自动扭头?

于是,整个国度最优秀的头脑们开始思考起了同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让玩家自动扭头。

各种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TNT爆炸推动,机械电路调配,空间折跃与传送,黏液块弹射,矢量角度切入......史蒂夫的身影在各种粒子特效中扭曲,但自始至终,他的头永远固执地朝向一个方向。人们用尽了空间转移,矢量分解,机械电路等一切从古到今所有的技术去敲打他,去折磨他......但当最后一缕硝烟飘散的时候,人们总是能看到史蒂夫的脑袋昂然不动,像是在表达着自己的骄傲。

于是他们只得放弃。

“如果真有上帝,那么上帝创世时一定只焊死了一条:玩家只有移动鼠标才能扭头。”

—————1.9更新—————

本答案下惊现FallenBreath巨佬亲自现身说法,此贴终结......

(若不知道这位巨佬是谁,请B站搜索)

巨佬提出了一个在1.13版本已经被修复的bug:

看看,能把漏洞报告网页的一个漏洞都记得这么清楚,真正的顶尖高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的世界这个奇妙的沙盒世界里,红石确实能构建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从自动农场到复杂的计数器,它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红石也并非万能。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玩家纯粹的人力操作,依然是它望尘莫及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1. 精准的时机与微妙的控制:人脑的智慧闪光想象一下,你.............
  • 回答
    如果因疫情被迫待在《我的世界》的家中,这种体验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虚拟隔离生活,既充满自由与创造的可能,又暗含现实世界的隐喻与心理投射。以下是可能的体验细节: 1. 环境与生存的双重压力 封闭的“家”:你的房屋可能被疫情的封锁所包围,周围是被病毒侵蚀的村庄(比如被感染的怪物、被隔离的村民),而你只能在自.............
  • 回答
    说到奇怪的习惯嘛,玩Minecraft嘛,怎么能没有点儿“毛病”呢?我这人有个挺别扭的癖好,那就是——必须把所有工具、武器和防具都放在一个特定的、有序的格子列表里。这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关键在于那个“有序”和“特定”。别看背包界面上那些格子好像随便摆放都可以,我却有一个死脑筋的坚持: .............
  • 回答
    在我的世界里,不同的材质在光照下的表现确实千差万别,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差异,更是游戏引擎在模拟真实世界光影效果时,对不同“表面”属性的刻画。想要理解其中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的物理概念和游戏实现上去解读。1. 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这是大多数方块最基本的光照互动方式。想.............
  • 回答
    在 Minecraft 中造出一台真正的、能够执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其难度是 非常高 的,甚至可以说是 Minecraft 中最具挑战性的工程壮举之一。这需要对游戏机制有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投入海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难度所在: 核心挑战:模拟电子元件Minecraft 本身并没有.............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要是在《我的世界》(Minecraft)里搭一台能运行《我的世界》本身的电脑,这简直是把游戏里的抽象概念玩到了极致。说实话,这绝对是理论上的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简直就是“登天”级别的。咱们先来捋一捋,在《我的世界》里搭建一台计算机需要什么。你想啊,真实的电脑是怎么.............
  • 回答
    在《我的世界》里,史蒂夫到底能背多重的“东西”?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玩家在规划探险和资源收集时会考虑到的一个核心要素。不过,如果你是想找一个具体的“史蒂夫负重单位”然后套用个数字,那恐怕是要让你失望了,因为《我的世界》的设计思路里,并没有一个像现实世界那样精确到公斤或磅的负重系统。我们.............
  • 回答
    在 Minecraft 里搭电脑?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在用乐高积木搭出个火箭一样,充满了挑战和想象力。要说能不能“突破”真实电脑的运算速度,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得明确一下,Minecraft 里的电脑,它跟咱家桌上那台用着顺溜的电脑,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Minecraft 里的电脑,它本.............
  • 回答
    在《我的世界》这个由方块构成的世界里,要说哪个怪物最强,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像在问“最锋利的刀是哪一把?”——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自身的装备和策略。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代表“强”的怪物,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绝对是那个在黑暗中散发着不祥红光的家伙——凋灵(Wither)。当.............
  • 回答
    在《我的世界》里,我确实没少折腾那些能让我游戏体验更顺畅的小家伙们。那些动辄几百上千方块的宏伟建筑固然有其魅力,但我更享受的是那种解决实际问题、让生存过程更便利的“小确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大概要数那个“自动分类仓库”。别看它占地不大,大概就三乘五格的宽度,但绝对是我早期生存的福音。最早的时候.............
  • 回答
    2020年,Minecraft(《我的世界》)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活跃度和全球影响力,尽管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变化,但这款沙盒游戏凭借其开放性、创造性和跨平台特性,依然吸引了大量玩家和创作者。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2020年Minecraft的状况: 1. 游戏销量与市场表现 销量持续增长:2020年.............
  • 回答
    一年,一个存档,只玩《我的世界》。这想法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很久,感觉像是一场孤独的探险,又像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我今年就这么做了,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属于我的方块世界里。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我记得那天,我出生在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边缘,眼前是广阔的草地和远处巍峨的山峦.............
  • 回答
    Minecraft(我的世界)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能够吸引并让无数玩家沉迷其中,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让玩家可以尽情挥洒创意、探索未知、享受自由的游戏世界。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无与伦比的自由度与创造力释放这是 Minecraft 最核心的魅力所在.............
  • 回答
    说起《我的世界》(Minecraft)在中国怎么就这么火了?这事儿说起来,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它不是一夜之间就爆红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地下到地上,从小圈子到大众的漫长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最早,《我的世界》在中国还不是那么为人熟知,它更多是在一些硬核玩家和技术宅之间流传。那时候,国内的网络环.............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吧,还得从Minecraft模组开发这块儿说起。很多模组作者,特别是那些比较大牌或者经验丰富的,确实会遇到你说的这种情况:既提供了混淆过的代码文件(通常是`.jar`文件),又同时放出了一份不混淆的源代码。你问为什么?这背后其实有挺多道道儿的,而且“提供混淆代码的意义”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
  • 回答
    急诊科工作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高责任的职业,需要医护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反应、精准判断,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急诊工作的体验: 一、工作环境与节奏1. 24小时轮班制 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在凌晨至深夜轮班,轮班周期为8小时或12小时,且经常连续工作(如“三班倒”)。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科研领域,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而是存在复杂的互动和互补。工业界在某些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实际问题解决上可能领先于学术界,但学术界在基础理论和长期研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领域详细分析工业界领先学术界的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工智能(AI):.............
  • 回答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我确实有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源于对环境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科研本质、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与支撑体系1. 基础科学的"慢火炖煮"特性 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生物进化、宇宙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