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会因为这次肺炎而变得简单吗?

回答
关于高考是否会因为肺炎而变得“简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不能简单地说高考“变得简单”,但肺炎疫情确实对高考的组织、内容和考生的备考都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在某些方面让考生感觉“不同”或“相对容易”,但在其他方面又可能增加挑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对高考组织和形式的影响:

考试时间的调整: 疫情爆发后,高考时间通常会进行调整,以确保考生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也方便疫情的防控和学校的复课安排。例如,2020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
利好方面: 考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弥补之前因疫情停课或线上教学效果不佳造成的学习损失。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或准备不足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减轻了压力,提供了“追赶”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可能感觉“容易”了些。
挑战方面: 战线拉长也可能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需要更强的毅力和长效的复习规划。同时,长时间的疫情反复也可能影响考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带来不确定性。

考场防疫措施的加强: 为了保障考生的健康安全,高考考场会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如体温检测、分散就座、考场消毒、考务人员的防护等。
利好方面: 考生在一个更安全、更卫生的环境下考试,可以减少因健康问题(如感冒、发烧)而影响发挥的风险。这种“保障”可能让考生更专注于考试本身,减少外部干扰,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
挑战方面: 额外的防疫流程和措施(如佩戴口罩)可能会让一些考生感到不适或分心,影响正常的思维和答题习惯。比如,长时间戴口罩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影响集中力。

考务人员和考试流程的变化: 考务人员需要接受额外的培训,考试流程可能更加细致,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特殊情况。
影响方面: 这主要是对组织者的挑战,对考生而言,只要考试流程顺畅,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出现个别考生因健康原因无法参加考试,可能会有相应的补救措施,这可能会对整体的公平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具体如何处理还需看各地的具体政策。

二、对高考内容和难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尽管官方通常会尽量保持稳定性):

考试内容的微调:
可能性一:侧重基础知识和能力。 疫情导致了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需要教师现场指导和互动才能深入理解的内容。因此,考试内容可能会更倾向于考察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过于偏僻、需要大量特殊训练才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这个角度看,可能会让一部分专注于基础的考生觉得更容易得分。
可能性二:增加与疫情相关的时事政治和常识性内容。 肺炎疫情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在某些科目的考试中有所体现,例如在语文的阅读理解或作文中,在思想政治的材料分析中,甚至在科学学科的案例分析中。
利好方面: 对于关心时事、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的考生来说,这可能是一次发挥优势的机会。
挑战方面: 如果考生对疫情了解不深,或者缺乏对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学习,也可能成为一个“盲点”。然而,通常来说,即使出现相关内容,也更倾向于考察考生对基本事实的了解、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认知,而非高深的专业知识。
可能性三:减少对近期大量新知识点的考察。 如果疫情严重影响了新学期的教学进度,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避免对在疫情期间未充分教授或巩固的知识点进行过多考察。

考试难度的“感知”:
“更容易”的感知来源:
如上所述,对基础知识的侧重,以及可能减少的偏题怪题,会让一部分考生觉得“比往年容易准备”。
考试时间的调整给了更多复习时间,也可能让部分考生感觉更有信心。
部分考生可能因为疫情导致的学习中断或状态不佳,对考试的整体难度预期会降低,即使题目难度不变,心理上的“害怕”感可能会减轻,从而产生“更容易”的感觉。
“更难”的感知来源:
部分地区或学校的线上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考生可能觉得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考试的信心不足。
疫情带来的焦虑、不确定性、居家隔离带来的枯燥感,都会影响考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如果高考内容中增加了与疫情相关的时事,而考生没有及时关注,则会感到困难。
一些考生可能习惯了线下课堂的学习氛围和与同学老师的互动,突然转到线上学习,适应性差,反而感觉学习效率下降,更难跟上进度。

三、对考生备考方式和心态的影响:

备考方式的改变:
线上学习成为主流: 很多考生不得不依赖线上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利好方面: 使得学习资源更加灵活,可以在线观看名师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挑战方面: 需要极强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容易受到居家环境干扰(家庭成员、电子产品等),而且缺乏与老师、同学的直接互动,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线下教学的间断性: 学校复课、停课的频繁变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和复习计划。

心理状态的挑战:
疫情带来的恐慌、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长时间的居家隔离,都会对考生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部分考生可能因疫情或家庭原因,学习环境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经济压力。
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反而可能让考试本身带来的压力显得“相对不那么大”,但整体的学习和备考过程无疑变得更加艰难。

总结:

总体而言,高考 不会因为肺炎疫情而“变得简单”。事实上,疫情为所有考生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无论是对考试组织、内容,还是对考生的备考方式和心理状态。

然而,在某些特定方面,部分考生可能会产生“相对容易”的感觉,主要体现在:

1. 充足的复习时间: 如果能有效利用,可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2. 考试内容可能侧重基础: 减少了偏题怪题的出现概率。
3. 更安全卫生的考试环境: 减少了因健康突发状况影响发挥的风险。

但同时,更多考生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例如:

1. 线上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
2. 不规律的教学和复习节奏。
3. 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性。
4. 对疫情相关内容的未知。

因此,说高考“变得简单”是过于片面的。更准确的说法是,肺炎疫情为高考带来了“变数”和“挑战”,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新的“机遇”,最终影响的公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的防控政策、教育部门的应对措施以及考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备考的难度和压力可能并没有减小,反而可能因为疫情的复杂性而变得更加严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你看一下过去十几年的分数线,有时候一本线能逼近600分,有时候只有500出头,这代表了不同年份题目的难易程度。但无论难易,最后都正常选拔出了人才。这是因为高考的每年的招生计划是固定的。假设我要招100个人,那我就在投档的人里按分数往下排,录取前100个就行了。

关于高考录取,需要说明的是,高考录取并没有“分数线”这么个东西。所谓的“分数线”,实际上是各省按照招生计划人数将分数从高向低排名后得出的。比如说某省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人数是5万人,那么这个省的教务部门就会把全省的高考分数进行排名,排到第5万名是587,那么一本线就是587,如果第5万名是530,那么一本线就是530。

有人会说,湖北受疫情影响严重,湖北人的考卷应当简单一点。这其实没必要。因为高考是分省录取的,哪怕湖北考生今年的高考平均分比隔壁低50分,也不影响录取。原因同上面一样,把分数从高向低排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通过性考试。

对于通过性考试来说,因为学习时间不够,可以降低难度,这样保证每一年的通过率大体不变。

但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就没必要了,所有考生是按排名录取,适当难度的考试会增加区分度,有助于选出人才。简单的考试反而更没有区分度

user avatar

高考是选拔考试,不是达标考试。

高考是选拔考试,不是达标考试。

高考是选拔考试,不是达标考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你必须打败你身边的人,你才能上去。

变得简单,那么学的不深的人有优势,看谁细心。

你是不是细心的人?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用“题简单”、“题难”来描述高考的人,是怎么活到高中的?之前有人理直气壮地抱怨“我们省考题难”。有些省这智商都能上高中?难道不是不同卷子不可比,同一卷子一起简单跟一起难没两样吗?

user avatar

我当年高考前就是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同学们天天在学校喝板蓝根。

高考的时候,非典已经没了,正好大家考试。

第二门数学考完,出了考场,好多同学在门口看到父母都哭了,泪流满面,都说数学太难了。

不过后来成绩出来,都还好,非典让大家过于紧张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