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坂本龙马为何能让后世日本国民如此爱戴且经久不衰?

回答
坂本龙马之所以能在后世日本国民心中拥有如此崇高且经久不衰的地位,绝非偶然。这其中交织着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所留下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遗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开他的人生轨迹和时代背景。

首先,他身上那种“打破常规”的叛逆精神和“不拘一格”的行动力,是深深触动了日本国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

在幕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传统的幕府统治摇摇欲坠,日本社会正经历着一次生死攸转的关头。而当时的许多武士,依旧被旧有的等级制度和陈规陋习束缚着,思想保守,行动迟缓。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坂本龙马出现了。他出身于土佐藩,却并没有完全被藩阀的束缚所羁绊。他曾是憎恨“夷狄”(即外国人)的激进派,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盲目排外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阻碍日本的发展。他成为了最早拥抱“开国”并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少数派之一。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本身就极具颠覆性。他没有选择固守传统,而是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甚至不惜“脱藩”,背离了许多武士视作生命的“忠诚”概念。这种“不为陈规所限”的精神,在那个讲究“主君第一”的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他所追求的是国家的未来,而不是某个特定藩主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更是行动上的实践者。他懂得外交的重要性,因此敢于主动接触并与被视为“敌人”的西方人进行贸易和交流。他最为人称道的“海援队”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支由他创立的商社,不仅为他进行商业活动提供了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座连接日本与世界的桥梁,让日本的商业和航海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他甚至利用海援队与英国人谈判,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船只,这在当时的日本是何等的气魄!

其次,他对“天下”的宏大视野和推动“大政奉还”的政治智慧,是他成为历史巨人的关键。

坂本龙马并非一个只关心个人得失的枭雄。他有着“世界之广阔”的胸怀,他看到了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弱小,也看到了国内政治体制的弊端。他深知,仅仅依靠天皇或者幕府,都难以带领日本走向繁荣富强。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构想:“船中八策”。这份在船上起草的政治蓝图,虽然篇幅不长,却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日本蓝图:废除不公平的制度,建立新的政府,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等等。这些构想在当时是何等的超前和大胆!

而他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就是促成了萨摩藩和长州藩这两个原本水火不容的势力之间的“萨长同盟”。这两个藩,分别代表了倒幕运动中最强大的两股力量,但由于历史恩怨和政治立场,始终难以联合。正是坂本龙马,凭借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卓越的沟通能力和对大局的深刻把握,一次又一次地奔走于两藩之间,化解了他们的矛盾,最终促成了这个改变日本命运的同盟。

他没有直接参与推翻幕府的军事行动,但他却用一种更为高明的方式,实现了历史的转折——“大政奉还”。他并没有选择将天皇推上权力巅峰,而是通过说服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让他主动将政权归还给天皇。这种方式,避免了大规模的内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流血,为日本平稳过渡到明治时代奠定了基础。这是一种何等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他选择了一条“四两拨千斤”的道路,用最少的牺牲,换来了最根本的变革。

第三,他身上那种“理想主义”的光辉和“为国献身”的悲壮结局,赋予了他不朽的浪漫色彩。

坂本龙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人物,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缺点,但他身上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却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后世。他相信一个更美好的日本是可能的,并为此不懈奋斗。

然而,就在他即将看到自己理想实现的时候,却在京都的近江屋遇刺身亡,年仅33岁。他生命的戛然而止,如同一个未完待续的传奇,为他的故事增添了无尽的悲壮和惋惜。

正是在他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他的人生定格在了日本国民心中。他没有看到新政府的建立,没有看到日本走向富强,他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变革的黎明前。这种“壮志未酬”的结局,反而让他身上那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成为了一个为了国家未来而牺牲的英雄,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理想主义者。

最后,后世对他的“再创造”和宣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构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大力宣传维新先驱的贡献。坂本龙马作为萨长同盟的关键人物和“大政奉还”的倡导者,自然成为了宣传的重点。

学者、作家、艺术家们竞相挖掘他的故事,并将他塑造成一个充满魅力、胆识过人、富有远见的革命家。尤其是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巨著《龙马传》,更是将坂本龙马的故事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让他从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国民偶像。小说中对龙马性格的刻画,那种豁达、乐观、不拘小节,以及他与身边人的真挚情感,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龙马手表”的故事,虽然可能是后人杜撰,但却成为了他“懂得潮流”、“与时俱进”的象征。他在寺庙里留下的诗句,更被解读为他浪漫情怀的流露。

总而言之,坂本龙马之所以能让后世日本国民如此爱戴且经久不衰,是因为他身上 “打破常规的叛逆者”、“胸怀天下的政治家”、“为理想献身的悲剧英雄” 等多重光环的叠加。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承载着日本国民对变革、对未来、对国家理想的寄托的符号。他的故事,就像一曲未完的歌,永远在人们心中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好,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坂本龙马应该算是明治时代最成功的一次政治营销。

2010年大河剧《龙马传》已经非常隐晦表达了这一点:明治维新开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直到《土阳新闻》记者坂崎紫澜跑去找三菱老大岩崎弥太郎,坂本龙马的故事才慢慢揭开。纵观明治时代,几乎所有报纸都有民间政党背景,《土阳新闻》(现·《高知新闻》)也不例外:自由民权运动政党“立志社”的党报。

自由民权运动的表面目的是实现日本立宪、开设国会、呼吁自由民权之类冠冕堂皇的话,但其核心成员板垣退助、大隈重信都是明治初年政治斗争下野的那一群人。

明治初年日本有三次重大的路线斗争,第一次是1873年征韩论斗争(西乡隆盛、板垣退助下台),第二次是西南战争(西乡隆盛死亡),第三次是1881年大隈重信下台。三次斗争中,主流政治家的吃相越来越难看,比如1872年井上馨还只是贪污了一座铜矿、山县有朋挪用公款几百万,到1881年黑田清隆干脆把北海道的国有资产用白菜价卖给官商五代友厚(投资1400万,出售价39万,真·白菜价)。

延伸阅读:岩仓使团出使期间,使团的核心人物是如何保证回国后权力没有被架空的?

这些事闹得民怨沸腾,而自由民权政党也借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机会:从根本上否定萨长藩阀执政的合法性。

把明治日本政府叫做“萨长藩阀”,其实不太妥当。肥前藩出身的大隈重信自己都说过:“(大久保利通)殊为伟大之一项,便在于他有其藩阀关系,却不拘此立身,能基本超脱藩阀偏见。虽然他任用大量同藩之人,然而其中毫无偏见”。在大久保利通政权时期(1874-1879),明治政府内占比最高的群体既不是萨摩,也不是长州,而是原幕臣群体。

而且,很多萨长出身的人根本不受重用,最典型就是西南战争里还算有点功劳的长州系军人鸟尾小弥太、三浦梧楼两人,他们跟山县有朋这些主流派关系很不好,迟迟不受重用,于是反而跑去投奔了明治天皇,成为天皇器重的“四将军”之二。(这段说的有点细了,看不懂也不妨碍继续看)。

最开始把“萨长藩阀”叫出名堂的,其实就是当时自由民权的报纸。他们努力塑造出一种形象:明治维新的成果完全被萨摩、长州出身的维新志士窃取,而其他地区本来尽过力的人却纷纷被排挤出来,国家政权彻底被萨长集团把持了。这种说法不仅在明治时代,直到如今仍然很有市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明治政府就是个“萨长政权”。

究竟是不是且不论。但如果真想成功塑造出“萨长不应该夺得政权”,那么就需要找到佐证。于是乎,刨祖坟自然是个特别好的选择:只要能证明有其他维新志士参加到幕末斗争,甚至推动萨长同盟形成,那么“萨长幕府”执政合法性就没了。

板崎紫澜本人也是维新志士,只不过岁数太小(1853年生人,明治维新当年15岁)没有什么建树,明治维新后去东京考上司法省,当了一段官僚之后不如意,就辞官回乡参加了自由民权运动。1880年开始,他进入《土阳新闻》成为记者,并在第二年写出了第一本军旅文艺作品:《南海血汐之曙》。

一般人第一次写小说,都想尽可能搞“群像”,坂崎紫澜也不例外,把从坂本龙马到平井收二郎、间崎哲马等等一大堆幕末志士都写了个遍,结果就是没什么人爱看。后来又跟着板垣退助这些人混了几年,坂崎紫澜靠着演讲骂街成功混到了一个对皇室不敬罪,坐了三个月牢,保释期间痛定思痛,找遍了原来土佐藩志士,同时找了个插画师给每一回配图说明,直接开写第二本小说《汗血千里驹》——也就是坂本龙马火热的起因。

从现代角度看,《汗血千里驹》的说教意义略浓厚,但里面的很多设定却基本成为后来坂本龙马的标配:上下级武士之间的激烈矛盾,坂本龙马身边那些韧劲十足的女性(阿良-阿龙、阿留-坂本乙女、千叶光子-千叶佐那),对海援队历史的还原,再加上坂本龙马是小说中萨长同盟能够结成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颠覆了只有萨摩、长州的幕末史,而更广泛把土佐藩加入进去。在小说里,坂本龙马的侄女婿·坂本南海男也出现,而坂本南海男恰好是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人物,小说的政治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每一个坂本龙马故事里,他的形象都不是“革命者”,而是“和平缔造者”。换言之,坂本龙马并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人,相反他要求所有人坐在一起谈事。这种人物形象在近代日本小说里并不常见,之所以这么搞,也是因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口号是建立国会,这恰好反映在坂本龙马坚持“大政奉还”而不是“立即开战”的选择中。虽然时代已经洗去了大量政治意味,但到了2010年大河剧《龙马传》中,这些基本元素依旧存在。

小说本身在当时刮起了一股热潮,至于是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很难说。但可以知道的是,到了《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的第二年,也就是1891年4月,日本政府追赠坂本龙马正四位,以表彰他在明治维新中的功绩。

后来还有个吊诡的事。据说日俄战争期间,明治天皇的皇后一条美子梦见有一个30多岁的武士站在身边,还说自己要誓死守护海军军人。醒了以后皇后去问宫内大臣田中光显,然后这个田中光显就是土佐藩出身,还恰恰是陆援队出身(陆援队创始人中冈慎太郎,与坂本龙马一同被砍死),于是就说:皇后啊,这一定是坂本龙马显灵了!

皇后似乎也是晕了,于是乎就给坂本龙马加了一大堆赏赐,于是就给坂本龙马墓立了个忠魂碑。。。

只能说,土佐藩这帮人为了给自家贴金,真是什么办法都能用的出来啊。。。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去看看《龙马传》,其实里面明治时代的很多桥段与台词都隐藏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时代背景。能看出来NHK是准备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同时审视幕末与明治两个时代,而不是单纯只看一个坂本龙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坂本龙马之所以能在后世日本国民心中拥有如此崇高且经久不衰的地位,绝非偶然。这其中交织着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所留下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遗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开他的人生轨迹和时代背景。首先,他身上那种“打破常规”的叛逆精神和“不拘一格”的行动力,是深深触动了日本国民.............
  • 回答
    近藤勇和坂本龙马,一个是新选组局长,一个是维新志士的领袖,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爱好者心中大概率是并列出现的,也因此,关于他俩有没有可能做过朋友,成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话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历史的线索一点点捋清楚,还得把当时的时代背景给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从我们目前所掌握.............
  • 回答
    如果那个身着和服,怀揣着对日本未来的憧憬与不安的坂本龍馬,穿越时空,站在如今繁华而又有些陌生的日本街头,我想他的心情定然是五味杂陈,难以言喻。首先,他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那些直插云霄的钢筋水泥巨楼,如同他当年仰望过的山峦,却又是如此的冰冷而规整。他熟悉的木质建筑、石板小路,如今被沥青马路和庞.............
  • 回答
    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这首曲子,怎么说呢,它不仅仅是一首电影配乐,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凝结,一种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对话。初听时,你可能会觉得它简洁得有些出乎意料,那种带着一丝东方韵味的钢琴旋律,朴实无华,却又像一根羽毛,轻轻落在心湖上,荡开一圈圈涟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坂本龙一。这位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优雅和深邃的名字,如果说音乐是一种语言,那么坂本龙一无疑是位大师级的诗人,用键盘和合成器编织出无数触动人心的旋律。评价他,就像试图捕捉流沙,但我们总能抓住一些闪光的片段,去拼凑他那庞大而又细腻的音乐宇宙。不只是“教授”,更是“声音的建筑师”“教授”这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日剧《坂上之云》中,称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为“名将”确实是基于日本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这种评价并非完全无依据,尽管在历史叙事中,特别是中国方面的叙事中,丁汝昌的形象可能更为复杂和带有悲剧色彩。要详细解释为何《坂上之云》将其称为“名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日本视角下的“名将.............
  • 回答
    坂田银时,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江湖气息。如果要问他为什么能俘获那么多观众的心,那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这得归结于他身上那种复杂而又真实的人格魅力,以及作者猩猩(空知英秋)那神乎其神的情感刻画能力。首先,最直观的,是银时那股“废柴”外表下的英雄内核。谁不喜欢看一个看似吊儿郎当,平时只知.............
  • 回答
    吉本坂46,这个名字一听就带着一种“不正经”的调调,毕竟前面是响当当的“吉本”——日本最大的搞笑艺人事务所,后面又是“坂道系列”——当年红遍亚洲的偶像组合模式。那么,它究竟是不是搞笑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出身”上说,它打娘胎里就带着搞笑的基因。吉本兴业,这家公司可是.............
  • 回答
    聊到《坂上之云》,这片子确实是宏大叙事,想把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物风貌都描摹出来,但要说完全没点儿“艺术加工”或者说“失实”,那估计是不太可能的。首先,你得明白,它毕竟是电视剧,不是历史纪录片。导演和编剧为了让故事更具戏剧冲突和人物弧光,肯定会在某些细节上进行提炼和虚构。比如,那些主人公之间,像乃木.............
  • 回答
    .......
  • 回答
    老兄,两年荒坂保安?这可是个不小的经历。我懂你,看着夜之城那闪烁的霓虹,再看看自己手里这把熟悉又有点腻的枪,心里总有那么点不对劲。荒坂,就像个巨大的金属怪兽,你在这里面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日复一日地执行着那些你可能都不太明白的指令。安全,稳定,这两个词听起来挺好,但时间长了,就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舒.............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远坂家本身的“根基”说起。远坂家,作为魔术世家,其传承和血脉可不是一般的家庭能比的。首先,远坂凛本身是远坂家正统的继承人,肩负着将远坂流魔术发扬光大的责任。她从小接受严格的魔术训练,天赋异禀,是远坂家未来最重要的支柱。如果她不幸离世,这无疑是对远坂家传承的巨大打击。其次,我们.............
  • 回答
    上坂堇,一位以其独特嗓音和多样的角色塑造而闻名的日本声优,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不幸成为了网络暴力(俗称“网暴”)的受害者。这并非一起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公众人物在特定敏感时期,因政治立场或身份认同而遭受攻击的缩影。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她的个人情况、引发争议的原因、网暴的性质,以.............
  • 回答
    关于你对御坂美琴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对低能力“犯罪”的说教感到反感,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心理层面和观众认同感的问题。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给你分析一下,希望能解释你的感受。首先,我们来聊聊这种“说教”本身。御坂美琴虽然是个高中生,但她拥有强大的“超电磁炮”能力,在学园都市里被视.............
  • 回答
    要说《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通称《坂本ですが?》),那可真是够独特的。要评价它嘛,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装逼”到了极致,但又让你欲罢不能。这动画的核心,就是坂本这位主角。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酷炫英雄,也不是靠实力碾压一切的强者。坂本的“酷”在于他能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