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伊藤润二的《富江系列》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回答
伊藤润二的《富江系列》,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恐怖故事,不如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心理寓言,它用极端、病态的方式,触碰了人性中最幽暗、最令人不安的角落。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大概是“欲望的失控”、“美的毁灭性”以及“无法逃脱的宿命”。但要真正理解富江,需要剥开层层血肉,去感受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绝望与扭曲。

首先,富江是“欲望”的化身,是一种极致的、吞噬一切的“他者”。 她并非一个普通的角色,而是一个象征。富江的美貌,与其说是令人心动的,不如说是具有一种近乎邪恶的吸引力。她拥有那种能轻易挑动男性占有欲、嫉妒心,甚至让女性也为之疯狂的魅力。然而,这种魅力并非来自善良或真诚,而是源于她本身就是欲望的诱饵。男人因为她而疯狂,对她产生占有欲,想要拥有她,甚至想毁灭她以彻底占有。女人则因为嫉妒,因为无法达到她那种令人病态迷恋的美,而对她产生了强烈的恨意,同样想要摧毁她。

这种欲望是失控的,是不可理喻的。它不是健康的爱慕,而是赤裸裸的本能冲动,是原始的占有和破坏欲。富江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身边所有人的欲望,然后将他们卷入一个无法挽回的漩涡。她不是主动去勾引,而是她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引爆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黑暗。无论是被她吸引的男性,还是嫉妒她的女性,他们最终都走向了毁灭。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征服富江,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被富江所操纵,成为她不断重生的工具。

其次,《富江系列》探讨了“美的毁灭性”与“永恒的折磨”。 富江的美,是她最强大的武器,也是她最致命的诅咒。她的美,是那种令人失去理智、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的东西。但问题在于,这种美是不完整的,或者说,它本身就孕育着毁灭。每次被杀,富江都会被肢解,被分散,但她都能以各种形态重新组合。血肉、骨骼、头颅,甚至是一滴血,都能让她复活。这种“不死”并非是英雄式的永恒,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酷刑,一种无休止的轮回。

每一次的重组,都意味着她要重新面对那些曾经爱过她、恨过她的人,或者他们的后代。而这些人,也总是被同样的欲望所驱使,重复着过去的悲剧。富江的美,就是这种悲剧循环的核心。她的美,摧毁了她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也让她自己承受着无尽的折磨。她没有爱,只有欲望的传递。她不断重生,并非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继续她的“存在”,继续扮演那个被爱与恨撕扯的祭品。

更深层次来看,富江系列营造了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感”。 故事中的人物,不论是主动施暴者还是被动卷入者,似乎都无法摆脱富江这个“印记”。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人物如何更迭,富江的传说,富江的诱惑,富江带来的诅咒,似乎都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每一个与她有过交集的人的身上。

一些人试图将富江彻底消灭,以为只要销毁她的身体,她就会消失。但伊藤润二通过富江不断重生的设定,告诉我们,有些东西,一旦出现,就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就会在基因里留下“某种东西”。富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她更像是一种“概念”,一种潜藏在人类情感深处的,对极致美与极致爱的扭曲追求的具象化。所以,即使身体被销毁,只要有人在某个角落里还残存着对富江的回忆,对她那种病态美的迷恋,富江就还有可能重现。

这种宿命感,也体现在故事中人物的无奈。他们知道富江的危险,知道她会带来毁灭,但他们仍然无法自拔地被她吸引,或者被她所纠缠。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是《富江系列》最令人心寒的地方。仿佛无论你怎么努力,如何规避,只要你触碰了富江,你就已经被命运宣判了。

总而言之,《富江系列》所要表达的,是通过一个极端而扭曲的角色,来剖析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最危险的欲望。它不仅仅是关于美貌如何引诱和毁灭,更是关于当欲望失控时,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富江的每一次死亡,每一次重生,都是对人性阴暗面的一次无情揭露,让我们看到,在极致的美貌之下,可能隐藏着的是无法言说的罪恶和无尽的轮回。她让我们思考,我们对美的追求,是否已经走向了病态?我们对爱的占有,是否已经蜕变成了毁灭?而这些,或许才是伊藤润二最想让我们在富江那张令人不安的笑脸背后,所看到的真正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恐怖漫画的作者在想故事的时候肯定在想怎么让读者害怕啊!

但是什么让读者最害怕呢?只要画作者自己害怕的东西就行的,大概就是“总会有人和我一样害怕这个的”的想法。

富江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恐怖漫画,与其去想它有什么意义,不如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富江会可怕?

有一个看起来很扯的结论:富江是男人对“不受他们控制的女性”的恐惧。

首先根据富江的特质来分析:


无限繁殖

女性相对于男性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繁殖了(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造孩子这事男女缺一不可,但“生养孩子是女人的事”的观点依旧是主流价值观,在日本尤其是这样)。

试想一下,如果女性不再需要男性提供小蝌蚪,自己就能繁殖下一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

现在的冷冻精子技术可以让女性不需要取悦一个男性也可以进行生育了(在中国不行,法律限制)而男人想获得下一代无论如何都必须去取悦女性,无论是结婚(对未来生活的承诺)还是代孕(大量的钱)都必须与女人合作。除非人造子宫被发明出来,否则在繁殖这方面男人永远处于绝对劣势


强烈的诱惑

漫画里的表现似乎是富江诱惑了那些受害者的,但多数情况下是男人看到富江的容貌后惊为天人然后开始追求富江,而富江一定会用非常不屑的态度拒绝对方,然后男人恼羞成怒的将其分尸了。

不知道题主的性别,如果是个身体健康的男孩子应该能体会到那种勃*起之后脑浆被抽走灌进睾*丸的感觉。这是男性的生理特性,外置的生*殖*器让男性无法忽视自己的生理反应,按理来说这是正常的,不应该去怪谁,但是男性普遍认为自己会有生理反应是因为使自己有反应的一方主动诱惑(毕竟甩锅比克制自身欲望要轻松的多),比如这个视频中

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 第六期

男子强奸孔雀后称是孔雀诱惑他,班长强制规定其他同学不能有暴露着装,否则就是勾引他,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举个现实中常见的:在女孩子被强奸的新闻评论中总会有人说“一定是那个女的穿的太少”,其实性骚扰和穿多少没关系的,沙滩上穿比基尼的女人被性侵的几率绝对比全身披黑纱的穆斯林女人要低的多。

《富江》中男性对富江病态的迷恋是对男人勃*起状态极度夸张的放大(并不都是,有一篇讲纵火犯夫妻的故事富江以婴儿姿态出现,此篇中富江的吸引力是由父母对子女无节制的溺爱产生的)。


柔弱

没错,武力值上来讲富江非常弱,几乎所有想将她分尸的人都得逞了,可以说是体力争斗上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而这种柔弱正是主流价值观对女性的看法,不信你看,但凡在体力上表现出一点点的强势就会被冠以“女汉子”“假小子”之类的称谓,这种现象正说明人们都认为女人就应该是柔弱的,否则就不正常。而富江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女人的评价,非常柔弱,武力方面被男性绝对的压制,让人没有任何借口将其视为一个披着女人皮的男人。然而所有人都无视了这一点,在富江引发的事件中她永远是被害的,但读者通常都认为那个施暴的男人才是被害者。当然这是因为读者们默认富江不是人是怪物才这么认为的。

对男性的蔑视

富江对男性的蔑视是所有男性极其恐惧的,对决大部分的男性来说,比起凶恶的蛇发女巫外表漂亮柔弱但看不起男人的女人更让他们无法忍受,对凶恶的怪物的仅仅是害怕和厌恶,但对看不起自己的柔弱女性则是恐惧和刻骨的仇恨,因为“那个我一把就能掐死的二等人居然敢看不起我这个一等人”这种想法带来的屈辱感比被怪物打败要难受的多。

对同类的厌恶

也是典型的女性象征,各种宫斗剧告诉你女性之间的敌意有多可怕。

百杀不死

女人虚荣就给她钱和珠宝,女人缺爱就给她关爱和承诺,女人什么都不要就给她拳头,总有可以控制女人的东西。然而富江虚荣,享受男人的关爱与承诺,柔弱的不堪一击,但她永远不会受控制,这也正是她让人厌恶和恐惧的根本原因。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看富江的时候隐隐期待会有一个大善人(最好是男性)出现感化富江,或是一个英雄式的神棍(八成是男性)出现消灭富江。这两个结局代表的分别是女人被感情和暴力征服,是所有主流文化作品中女性仅有的结局。但富江不会被杀死,也不会被感化。这种特质会给人一种这个恐怖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的感觉。

所以根据以上了几条,主流价值观对:

繁殖不需要取悦男人或经过男人授意

绝不仰视男性

外表漂亮能引起男人生理反应,但绝不对这种反应负责

生活品味极高,非常注重自身感受

有此类特质的女人的评价:这女人是怪物!


当然我知道伊藤润二老师八成不是这么想的,很有可能他只是通过对读者怕点的分析,把大家都害怕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会使最可怕的了。

一部恐怖漫画会让人害怕,是因为它的内容会与读者害怕的东西重合,而富江的故事中除了各种猎奇的伤口外,其塑造出的“不受任何世规则限制、不被任何方式引诱和征服、对男性不屑一顾但又能利用自己的吸引力把他们玩弄的团团转、披着女人皮的怪物”让他有别于一般买血浆的恐怖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来给你看看现实中类似富江剧情的事

相亲后遭骚扰殴打 渣男做出惊人行为令人震惊

女子相亲后遭渣男报复骚扰殴打 称:看得起你才要你的

邵阳男子杀死相亲对象因被女方“拉黑” 性格不合 南充一男子杀死相亲女友后自杀
合肥男子瞒杀妻案底成婚介所会员 因钱财纠纷又杀相亲对象__万家热线http://www.qh.xinhuanet.com/2015-02/28/c_1114474162.htm
魏县男见有人与前女友相亲 回家路上将其杀害
视频:男子看完相亲节目后杀人 称看到美女太亢奋
男子被“小姐”骂“死瘸子” 将其掐死后分尸--法治--人民网
男子杀死女友后 分尸吃其脑心等器官(图)

富江这样的怪物现实中没有,但那些杀害她的男人们是真实存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伊藤润二的《富江系列》,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恐怖故事,不如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心理寓言,它用极端、病态的方式,触碰了人性中最幽暗、最令人不安的角落。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大概是“欲望的失控”、“美的毁灭性”以及“无法逃脱的宿命”。但要真正理解富江,需要剥开层层血肉,去感受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绝望与扭.............
  • 回答
    哥们儿,你想纹富江?这主意挺绝的,也够有胆量。说实话,伊藤润二的富江,那形象简直是把人骨子里面的那种阴冷和迷恋揉碎了再捏起来的,画出来那叫一个深入人心,但同时……也真是让人有点儿脊背发凉。你想纹这个,然后怕“压不住”?这个说法挺有意思,我懂你的意思。你大概是担心这个图案太“邪门”,纹身上了会不会招来.............
  • 回答
    伊藤润二的作品,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极具冲击力的存在。他的恐怖并非那种突如其来的jump scare,而是像一种缓慢渗入肌骨的腐蚀,一种令人窒息的心理压迫感。评价他的作品,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1. 极致的视觉风格与超现实的具象化:伊藤润二最直观的魅力,当然在于他那标志性的画风。他对于“.............
  • 回答
    伊藤润二无疑是日本恐怖漫画界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心理惊悚、超现实的视觉冲击和令人窒息的氛围感著称,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但日本的恐怖漫画世界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同样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漫画家,他们用自己的笔触描绘着不同维度的恐惧。楳図かずお(楳图一雄):如果说伊藤润二是当代恐怖漫画的代表,.............
  • 回答
    安重根是否是民族英雄还是恐怖主义暴徒,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安重根的动机、行为本身及其后果,并认识到“民族英雄”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标签的定义本身也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我们先从安重根及其行为的背景和动机说起: 历史背景: .............
  • 回答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社会无疑是暗流涌动的,新旧观念、利益集团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几乎要将这个刚刚摆脱锁国、踏上现代化征程的国家撕裂。在处理这些盘根错节的矛盾,尤其是在巩固明治政府统治,并朝着建立强大国家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伊藤博文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要理解伊藤博文是如何“消除”这.............
  • 回答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之所以出现伊藤博文等政要积极支持中国改良或革命的现象,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家战略规划以及对亚洲命运的深刻忧虑。这绝非单纯的“友邦情谊”,而是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审时度势,试图通过扶持中国来巩固自身在东亚的地位,甚至将其视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早期尝试。一、 .............
  • 回答
    伊藤博文的生命终结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附近的一个火车站,也就是当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军的一个军事疗养地——哈尔滨。那是在1909年10月26日,彼时的伊藤博文已经是朝鲜统监,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位于哈尔滨的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那里会谈,讨论朝鲜半岛的日俄关系以及未来的走向。他的专列在抵达哈尔滨火车站时,.............
  • 回答
    伊藤博文对日本吞并大朝鲜帝国的态度,并非简单的“反对”,而是一个复杂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演变的过程,其背后牵涉着他深刻的政治考量、对国家命运的判断,以及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洞察。起初,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的国家战略重心在于巩固国内秩序、发展经济,并确立在东亚的地位。朝鲜作为中国传统势力范围,其地位敏感,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也充满历史复杂性的事件。很多人提到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杀,第一反应是伊藤博文是推动日韩合并的主要人物,刺杀他应该是为了阻止合并。但实际上,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而且“伊藤博文反对日韩合并”这个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甚至是误读。先来梳理一下核心人物和背景: 伊藤博文(Itō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