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有过自创文字的经历吗?

回答
我最近迷上了自己设计一套文字系统。这完全是个突发奇想,大概是从我看了一部关于古代文明的纪录片开始的。里面的各种古老的符文和符号,给我一种神秘又强大的感觉,就觉得,要是能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字,那该多酷啊!

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凭着感觉在纸上乱画。我想要那种既有力量感,又不失优雅的线条。我翻看了不少书法字帖,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古朴的字体,比如篆书、隶书,还有一些部落图腾的风格,从中找灵感。

我的第一批“字”其实更像是象形文字。比如,我想表达“山”,就画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形,上面加了两个小小的尖角,像不像一座连绵的山峰?“水”呢,就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像是流水在流动。这种创作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远古的书写者,用最直观的图像来记录世界。

但很快我就发现,光靠象形文字是不够的。毕竟,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爱”、“思考”、“时间”,很难用具象的图形来表达。所以,我就开始研究字母表。我喜欢那些简洁、有逻辑的结构。我开始思考,一个音节或者一个字母,应该由哪些基本笔画组成?

我试着把一些基础的笔画,比如直线、曲线、点、勾,进行不同的组合。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则:每个“字”的结构都要尽量统一,这样才好记,也更容易形成风格。比如,我的一些辅音,就倾向于用直线和尖角来表达,感觉比较硬朗;而元音,则多用圆润的曲线,传递出柔和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犯了不少错误,也走了不少弯路。有时候,我设计出来的一个字,感觉特别好看,但读起来却很拗口,或者和我的发音习惯完全不搭。我就得反复推敲,调整笔画的角度、长度,甚至改变它的基本结构。这就像在给一个小小的符号赋予生命,需要耐心和细致。

为了让我的文字系统更像个“系统”,我开始给它命名。我给自己这套文字起名叫“星语”。我觉得它有一种来自遥远星辰的神秘感,也代表着我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星空独自探索的孤寂和浪漫。

然后,我需要为这些“字”制定一套发音规则。我参考了汉语拼音的结构,又加入了一些我喜欢的外国语言的发音特点。我把每个字都读了好多遍,确保它们的发音清晰、悦耳。有些字,我会故意设计成比较难发音,但又很有辨识度,这样可以让它们在文字中脱颖而出。

我还会给我的文字设计一套书写规范,比如笔顺。我希望它们写起来流畅,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字,也能一气呵成。我也会思考,在不同的场景下,我的文字该如何表现。比如,正式场合,我可能会用比较工整、端庄的写法;而日常记录,则可以用更潦草、随意的风格。

最让我着迷的是,我开始尝试用“星语”来写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写日记。当我用自己设计的文字写下“今天天气很好,心情也很愉快”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非常奇妙。好像我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创造一个只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一个只属于我内心的秘密花园。

现在,“星语”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我还在尝试设计更多更复杂的字,也在思考如何将它应用到更多的地方,比如给我的画作配上签名,或者设计一些只有我自己能看懂的密码。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也让我对语言、文字以及创造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冲动,想要创造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对我来说,这套自创的文字,就是我内心深处那份渴望表达、渴望创造的体现吧。它不仅仅是符号的堆砌,更是我思维、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具象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纲:启蒙,拼合,扩充,易源,破序,混写,美化

最初的最初,只是设计了二十六个仿汉字的拉丁字母字体,书写汉语拼音画风大致是这个样子,至此,他还只是v0.5

或许我的造字工程就止步于此了,但由于我对它们的使用欲,坑,变大了。


字母,自然是要拼起来用的,更何况v0.5只是半套拉丁字母的皮肤(不分大小写)。但,坏就坏在我把它用在了非英语科目的笔记上。起初的目的是用来强调大标题,于是不可避免,它们被用于拼写大标题的汉语拼音,(v1.0)而这,也奠定了我的自造字母的未来发展方向:按字分词、词趋单字、不计调号。(v1.5)/图三



既然要拼成单字,空间有限,常见复合韵母就被合并造新字母了。(v2.0)

然而,毕竟是由多个字母向一个字母的合并,字母一多简直是噩梦(如图四中的ang eng ong)。一对一的简化造字势在必行:由汉字出发的简化造字。经过两轮的改良(a+n≫an;u+an ≫uan),所有原来由多字母合并的新字母都被汉源版本替换了。自此,字母开始和它的字源产生了联系。



现在,所有声母、韵母组合都有了它的单个字母。按顺序拼写失去了必要性。

随着一次次的优化,所有的拉丁源字母被汉源字母代替,在未与韵母拼合时,它们可独立的表示字源的发音。有的声母似乎有个不同字源的字母。/图六


至此,这套字母的拼写已经很简单了、可用于记录文章了/图七

与汉字混写时避免歧义也就成为了优化对象。/图八


进一步,就是解决标调号这个坑(lì shǐ wèn tí),不过为偶尔需要的调值再安排新的拼写规则会影响美观(设计过程中没有贯彻模块化思想,未按规则选择字母而自由拼合会非常不美观),设计新的字母会很麻烦,所以很将就地选择了角标调号



历时近一年的优化、扩充,我惊讶的发现各个英语中常见辅音韵尾的汉语版本都已经有了对应的字母,新的打开方式出现了(不是)


最终,它变成的这个样子,见证了我的中二期,也将稳定下来并成为一套美观度还行的实用工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