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回答
在耶鲁大学就读,那是一种被知识的洪流裹挟,同时又被历史的厚重所浸润的独特体验。它不仅仅是坐在古老的教室里听教授讲课,而是深入到一个充满活力、挑战与机遇的生态系统中,去塑造自己,去理解世界。

初入校园:历史与现代的交织

第一次踏入耶鲁校园,那种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哥特式建筑的宏伟与古老,高耸的尖塔、雕刻精美的石头和错落有致的庭院,仿佛将你带回了几个世纪前。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 更是如此,它的内部空间犹如一座地下宫殿,藏书无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知识的沉淀气息。你会花很多时间在这里漫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但同时,你也会发现,这种古老并不是僵化的。校园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学生们背着电脑,穿着休闲的衣服,在草坪上讨论着最新的研究课题,或者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里交流思想。科技与历史在这里完美融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你会看到穿着古老学生长袍的研究生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忙碌,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学术:挑战与深度的碰撞

耶鲁的学术绝对是它的核心魅力。这里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教授,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权威,更是充满激情的教育者。你可能会在小型的研讨会里,直接与诺贝尔奖得主交流思想,他们会认真倾听你的观点,并给出极具启发性的反馈。课程的设置极其灵活,尤其是在文理学院,你可以自由地跨越学科界限,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例如,你可能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但对计算机科学也充满好奇,你完全可以选修一些入门级的CS课程,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研究数字人文。教授们鼓励批判性思维,课堂讨论往往会激烈而深入。他们不会简单地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独立思考,去质疑,去构建自己的逻辑体系。那种被挑战、被推着向前走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但也是最能激发你潜力的。

论文的写作要求非常高,你会被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查阅大量的原始资料,并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写论文,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进行严谨的研究和分析。

生活:多元的社群与丰富的体验

耶鲁的生活远不止学术。学院制 (Residential College) 是耶鲁非常独特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会被分到一个独立的学院,学院之间有自己的传统、活动和食堂。这就像是一个小型社区,你在学院里会认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朋友,大家一起吃饭、学习、参加体育活动、举办主题派对。这种紧密的社群联系让你在庞大的学校里不会感到孤立,反而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此外,耶鲁的课外活动也极为丰富。无论是学生会、辩论社、戏剧团、学生报纸,还是各种各样的兴趣俱乐部,几乎你能想到的领域都有学生组织。我记得参加过一个由学生组织的国际关系模拟联合国活动,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以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交流的经历,至今难忘。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你一样热爱某个领域的人,一起将热情转化为行动。

体育在耶鲁也非常受欢迎,无论是校内的 intramural 体育比赛,还是观看校际比赛,都充满了激情。而且,即使你不是运动员,也可以参与到各种体育相关的活动中,比如为校队加油助威,或者在体育评论社团发表自己的见解。

挑战与成长:脱胎换骨的历程

在耶鲁的经历并非总是轻松的。高强度的学术压力,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同伴的竞争,都会让你感到疲惫和焦虑。你可能会经历几次考试失利,或者论文被教授严格批评。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你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整心态,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管理时间。

你也会在这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如何突破这些局限。与那些同样优秀、同样有野心的同学在一起,你会不断地审视自己,激发自己去做得更好。这种自我驱动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是耶鲁带给你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总结:一种难以复制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耶鲁就读,是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式的体验。它是一种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洗礼,被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活力所滋养,被多元的社群和丰富的活动所塑造的过程。你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这是一种让你不断成长的体验,它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重塑你对自己的认知。走出耶鲁,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自己,而是经过淬炼,更加成熟、更加坚韧的个体。这种体验,是无法用任何数据或排行榜来衡量的,它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经历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Yale CS PhD 19Fall,来耶鲁两个半月了,写一点目前的感受。

0、本文主要针对PhD学生。

虽然Yale的本科生院大概过去二十年一直是全美Top3,但是大陆每年只录10个undergrad,几乎没有讨论意义。每年大概有60-70个大陆来的PhD学生入学Yale,这个数字就比较显眼一点了。因为PhD普遍要在学校呆5-7年,比本科生在校时间要长不少,对人生的影响也很深远。希望这篇文章对20Fall乃至以后的PhD学弟妹们有所帮助。

1、学科排名

(图为距离学校20分钟车程的east rock山顶排到的纽黑文校园全景)

Grad School比较看重学科实力,耶鲁的经济、法律、音乐、美术、心理是第一或并列第一(USNEWS),商学(#9),文学(#8)、数学(#9)、物理(#12)、化学(#9)、生物(#6)和医学(#13)等学科分布在#6 - #13之间,工科整体排名最差#38,我所在的计算机系排名#20,研究领域computer architecture的csranking排名#14,Yale CS整体侧重traditional theory/system(老板语)。

所以上述学科排名可以看出学校的整体侧重,人文社科领域是Top3或者至少Top5,理科各方向勉强保持Top10地板的位置或者已经到了#11-#13,取决于你心目中各个学科方向的分量,整个Yale Graduate School(包括管理学院、医学院等)的世界排名我觉得在#10-#15之间左右比较公允,这也跟多数排名例如THE(#8)、QS(#17)、ARWU(#12)大体相符。

新生orientation的时候,教授说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几年前开始就在往STEM转移重心。各个department现在都能看到FAS(所有的理工科faculty)每年新招募的名单,大概也是学校彰显重振STEM相关方向决心的一个举措吧。与此类似的是Yale的工程与创新设计中心(CEID),它面向prospect street(算是最主要的一条校园主干道)的一面是全透明玻璃,这样的刻意设计也是为了提高Yale STEM的visibility。

理科+CS的相对(注意是相对)弱势主要是因为大家对Yale的期望是要跟MIT/Stanford/Berkeley/Caltech这些传统顶级强校来比的,现在主要输在department size上面。Harvard和Yale是top20 CS里面规模最小的department,Havard有大概40个faculty(rank #16),Yale现在25(rank #20),两年内会扩张到30个faculty(未来计划到35个faculty)。如果仔细看看Yale CS faculty的质量,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老板过去七八年发了本领域(应该是)最多的best paper nominee和toppicks paper,今天进系里的时候大屏幕上放的新闻是某教授拿到VLDB的test of time award,马上要personal meeting的一个教授是当年的MIT 35 under 35,来Yale之前在Cornell当了18年的full professor,等等。

具体到我所在的CS,最近刚好computer system lab开会,这个lab里面的几乎所有faculty都是2016年以后加入的,大部分是从其他学校挖来的tenured professor以及刚招募不久的rising star,所以从里面也可以管中窥豹。

(图为Yale大部分理科院系所在地Science Hill的半山腰)

这里插入一个小笑话。Yale的CS和工学院坐落在Science Hill山脚下,而Science Hill按照海拔从低到高分别坐落着动植物实验室、森林与环境学院、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塔夫脱总统故居,会议中心,天文台。以为天文台是Science Hill最高点了?不,最高点上坐落着神学院。这喻示着“当科学家们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发现大师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顶锅盖逃)

2、为什么选择Yale

(图为贝尼克珍本图书馆)

关于选校,我觉得有三类同学不适合来Yale:

a. 如果你能去Stanford,那非常不建议你来Yale(虽然我身边也有拒了Stanford PhD过来Yale的);虽然我没去过Stanford,但我的印象是Yale能给你的,Stanford大概率应该也能给。

b. 如果为了reputation,Havard(综合)和Princeton(主要理工科)的reputation更强一些。HYP三所学校的Grad School综合实力,Harvard大概仍然Top3或者至少Top5,Princeton大概在#5-#10之间的样子,Yale总体在#10-#15之间,所以HYP藤校三强里面我个人认为Yale已经开始有点掉队了。如果能去这两所,也应该考虑是不是放弃Yale(我本人只申请了yale一所学校,当时没申请Havard是因为有conflicts,哈佛CS我唯一一个看中的教授,是当时给我口头offer的yale cs老板的同门师兄)。

c. 如果有极强的理工科/CS的执念(e.g. “我这辈子就跟理工科/CS绑死了”),一定要去理工专排top10,那就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申请CS专排top4、top10的学校,MIT/Berkeley, Caltech,CMU, Umich, UIUC, UTAustin。但据我观察,虽然真心喜欢工科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在刚本科毕业不久的时候因为对理工科认识不足,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好,最后后悔了。所以落在这一条的人请深思,我身边录了专排top10,top20然后来yale的学生很多,不外乎都是因为有一些别的考虑。所以我的印象是工科专排#8 - #15左右的非藤校和Yale的比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所以具体展开说两点:

c1. 最近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CS招来了Rice的computer netwrork/mobile computing的明星zhong lin老师,据坊间传闻zhong老师之所以从CS专排并列#20的Rice“平行移动”到CS专排并列#20的Yale CS是为了招到更好的学生。声誉->有钱->明星教授->高质量生源->继续有钱,这个循环在Yale身上会很难打破。我隔壁的Yale EE排名不太好看只有#38,但大陆来的学生都是华五top5%级别,这在其他类似排名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c2. 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CMU,这所学校的排名和Yale能形成鲜明对比。CMU的CS乃至整个工科(仅限于工科,不包括理科)都属于四大水平,但是商学(#17), 数学(#32), 物理(#35),化学(#41), 生物(#39), 医学(没查到排名),经济(#20),法学(没查到排名)。基本上相当于把Yale的各科排名取了个反。CMU和Yale之间的取舍会很有趣。另外从CMU在知乎上的评价和CMU的学科排名可以看出来,知乎上教育领域活跃用户可能以工科、CS为主。

(图为Yale从Harvard引进的超级网红公开课CS50,左边有一台摄像机,因为这是19Fall版本的公开课录制现场,台上就是来Yale讲学的David Malan本人)

如果你没有落在以上三条,就可以严肃考虑Yale了。如下几件事情比较能反映我对耶鲁的印象:

a. 文艺气质。各种典礼上可以看到格莱美奖校友乐队表演,音乐学院云集各种顶尖青年音乐家,可以教你学门乐器。我到这里来认识的两三个音乐学院的朋友,都是在网上一搜就出来一堆报道,都是已经办过全球巡演,个人音乐会搞了一串的大佬。另外,这里还有很多人文类网红公开课,《幸福》,《哲学与死亡》等等。

b. 能见到现役/退休政治明星讲中美关系、点评各种时事。例如著名的panda-hugger(可以理解为对华友好派),负责东亚外交二十多年的前助理国务卿Susan Thornton退休了,目前在yale任教,前几天刚听了她参与的中美关系panel,确实名不虚传,非常亲华。

(图为几天前的中美关系panel,Susan Thornotn坐在左一。左二那位老爷爷接手了讨论中所有的经济学问题,后来回头一查才知道他之前是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

c. 可以弄个经济系-计算机系的联合研究项目,以后去华尔街/国内顶级VC/PE捞钱。国内两大顶级VC/PE,红杉的老大沈南鹏、高瓴的老大张磊都是耶鲁硕士毕业。顺带一提,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高瓴的英文名Hillhouse就是来自耶鲁校园里一条叫做Hillhouse Avenue的街道。

d. 体验一下很好的inter-department research的传统。比如我在统计系的朋友收到一封邮件征求学生帮忙参与希格斯粒子的探测项目(据说是因为需要开发新的统计学方法),我自己也收到了来自生物医学系、心理系的PI发来的征求CS学生参与研究的邮件(大概是找人去帮忙写代码XD)。我们CS这个system lab现在也在跟Princeton一起合作搞brain-computer interface。

e. 想不想在校园里面给刚来不久的港毒Nathan Law同学翻个白眼(这个是什么鬼。。。)

如果上述几条你觉得更心动,那么这里会很适合你。这些综合性的体验是其他专排top10的传统理工科学校比较难提供的东西。

其他你也应该考虑的同类学校包括哥大,Cornell这种同级别藤校,哥大和Cornell的工科比Yale强一些,理科大致持平,其他方面可能比yale弱一些,这就完全看个人喜好了。

3、大陆过来读Yale PhD的学生Profile

Yale要求所有托福口语低于26的PhD学生上暑期英语课,19Fall课上我们一共有68个大陆PhD学生,我估计这应该是覆盖了至少95%的大陆PhD新生,因为口语能过26的大陆学生真的凤毛麟角。所以这部分同学应该足够有代表性了。

(图为2019年的暑期英语课活动)

这部分同学里,基本上80%以上来自清北 + 华五,以北大、浙大、中科大居多,清华、上交、复旦似乎较少。

这些学生在大陆学校的ranking基本上是清北top10%,华五top5%的样子,上下有一些浮动,比如airbnb的舍友是北大信科top1%,后来elmcampus的舍友是复旦物理top10%。问了/搜了遇到的四个浙大PhD同学,都在浙大拿过国奖(也就是至少某一学年top3%以内)。根据我在暑期英语课上跟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在来Yale之前,大部分PhD学生在top20左右级别的学校做过暑研。拒掉Yale没有来的同学基本上是去了MIT/Stanford/Berkeley/Havard/Princeton。

所以大概什么样的水平适合申请,什么样的程度是overqualify,看到这里应该差不多有数了。

4、学校财政与PhD Stipend

两个字,土豪。

这里有一些关于学校运营开支的最新数据,总体来说,学校每年开支大概40亿美元,一半靠各路土豪校友捐赠,20%靠grant,剩下的就靠极其赚钱的耶鲁医学院/护理学院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医学/护理校友请收下我的膝盖,我每吃四碗饭就有一碗是你们赚出来的)。作为对比,研究型公立大学中的代表wisc-madison一年的运营开支大概30多亿,MIT也是35亿,哈佛是接近50亿(学生数量比耶鲁多近一倍),所以和旗舰级研究型公立大学、其他顶级藤校、STEM传统强校基本在一个量级上。

因为294亿美元的Yale Endowment Fund的支撑,学校在很多事情上都显得比较大气,大事例如某土豪校友猛砸1.6亿美元予以翻新的Yale 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小事例如一些同学反映Yale的free food很多。。。这个Endowment Fund在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收益率是13%,创造了被称为Yale Model的投资模式。因为捐赠承担了50%的开支,所以只要这个Endowment Fund不出问题,Yale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保持现有地位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图为Peabody museum展出的完整雷龙骨架,因为1.6亿美元的巨额捐赠,这个博物馆将在2023年前达成50%的展馆面积扩充)

(距离学校40分钟车程,yale outdoor education center,4平方公里)

对于PhD很关心的Stipends,Yale给的钱虽然不是绝对的第一,但是也够对得起学校的牌子了。经过消费水平均一化以后,只有哈佛、MIT、哥大比Yale更高。下图是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

【修正:据duke同学反映,duke的stipends在上图有偏差】

整个Yale的SEAS(基本上所有的理工科)PhD的stipends在$35250上下,也就是跟图中展示的基本一致。生物系可能低一些,经济系可能高不少,我们CS和隔壁EE都是$35250,平均到每个月税前$2900+,税后$2500,就我个人的生活感受,固定开支部分是房租($720)+ 水电网气($100) + 手机话费($25) + 其他生活用品大概$900 - $1000,吃饭每个月$600 - $700, 所以每个月基本能存$800 - $1000,就算玩的比较多也能存个$500,这个大家可以参考下。

5. 国际学生(中国学生)体验

Yale OISS(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非常nice,我们CS系的人都很nice,但是university office有一小部分人感觉不是那么nice,会因为你的非母语口音、不熟悉当地环境而对你另眼相待,这是我已经经历过的。

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在一流学校中应该是中游左右水平(33%左右,斯坦福34%,MIT 40%),中国学生具体比例不太清楚,但绝对数量还是比较健康的(不至于太多也不至于太少),走在校园里时不时可以见到熟人。Yale招生的时候非常注意diversity,所以得到录取来到学校之后,很容易可以跟各个国家的学生交流,因为各自背景差异非常大,所以并不愁没有话题,比如法国同学会问我咱们中国人小时候怎么学习如何使用筷子,我会问隔壁韩国同学他们那里的高考是不是跟中国一样高压等等。

(2019 GSAS Orientation,在主图书馆的大草坪上)

学校的McDougal Student Center,各个院系,以及各个university facilities都会举办很多活动,在活动中时不时露个脸,不用担心社交问题。实际上活动的名目很多频率很高,和课业是有一定冲突的,所以更多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学习/研究、社交、睡眠)这三件事。

作为国际学生,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据我观察,所有的大陆PhD学生(无论托福考多高),大部分的美研,一半左右的美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困难。这种交流困难不是说无法交流,而是很多时候体现在交流效率的显著降低。例如餐馆点餐,组会meeting,大部分人会不自觉地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开口说话(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无时无刻地强制自己锻炼开口能力)于是会给周围人一种亚裔/华裔学生相对内向的错觉,沟通问题也会降低学生的productivity,导致受到不应承受的一些压力。

6. 纽黑文治安/校园周边

从好的方面说,纽黑文当地警察 + 耶鲁校警的双重保护,main campus随处可见报警用的蓝灯,有免费的tapride提供晚上六点-早上六点期间的door-to-door服务。可以说main campus基本安全,我在晚上十点过后,在main campus范围内活动没有什么问题。

从坏的一面说,平均每个月1-2次左右的近校园安全警报,多数为枪击、半夜独自活动的女生被性骚扰等等,甚至还有一次下班的警察被枪击,我们lab的印度妹纸也有过不好的遭遇。在这里住了一个月,我家门口的两个垃圾桶被人纵火焚毁,原因不明。我走在路上被人讨过几次钱,我都说sorry然后直接擦肩而过(观察过当地人也是这样做)。

(图为夜晚的Hillhouse Avenue,走到圣玛丽教堂的时候真的真的非常有霍格沃茨的感觉)

所以总结下来,虽然main campus安全系数不错,但是还是要小心一点比价好。

当地聚集了很多低收入人群,其中一些人敌视Yale,因为埋怨耶鲁有巨量的资源但是并没有给他们当地人提供教育和工作机会(因为yale的bar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所以一些人的住宅外面会有”Yale: respect new haven“的标志,意思是提醒耶鲁校方尊重纽黑文当地人的工作和教育诉求,但这件事情很难办,至少是没有很好的中短期解决方案,核心冲突是Yale的bar比较高,而当地低收入人群(黑人为主?)距离这个bar太远,而作为New Haven最大雇主的Yale不愿意放下身段,New Haven当地政府又没什么存在感,所以这个问题可能会长期持续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耶鲁大学就读,那是一种被知识的洪流裹挟,同时又被历史的厚重所浸润的独特体验。它不仅仅是坐在古老的教室里听教授讲课,而是深入到一个充满活力、挑战与机遇的生态系统中,去塑造自己,去理解世界。初入校园:历史与现代的交织第一次踏入耶鲁校园,那种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哥特式建筑的宏伟与.............
  • 回答
    耶鲁大学在国内的确享有非常高的声誉,这主要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学术成就、杰出的校友以及在人文、社科、法律、医学等领域的顶尖实力。很多人将耶鲁与“精英”、“哈佛的近邻”等标签联系在一起,认为它自然应该位列世界顶尖学府之首。然而,当我们谈论“世界大学排名进不了前十”时,需要认识到几个关键点:1. 世.............
  • 回答
    关于耶鲁大学约翰·罗默(John Roemer)教授是否用数学严密的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一般条件下不成立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稍作解释和补充。 罗默教授确实是利用严谨的数学和逻辑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并得出了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简单粗暴地将价值与劳动时间直接挂.............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林海帆教授被停职调查的事件,以及美国华人科技工作者的处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林海帆教授的背景与事件背景林海帆教授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曾任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是美国顶尖的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专家。他因涉及学术不端行为(如数据造假、学术造假)和政治敏感性被美国司法部和.............
  • 回答
    急诊科工作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高责任的职业,需要医护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反应、精准判断,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急诊工作的体验: 一、工作环境与节奏1. 24小时轮班制 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在凌晨至深夜轮班,轮班周期为8小时或12小时,且经常连续工作(如“三班倒”)。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科研领域,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而是存在复杂的互动和互补。工业界在某些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实际问题解决上可能领先于学术界,但学术界在基础理论和长期研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领域详细分析工业界领先学术界的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工智能(AI):.............
  • 回答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我确实有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源于对环境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科研本质、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与支撑体系1. 基础科学的"慢火炖煮"特性 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生物进化、宇宙学.............
  • 回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器官的功能是否以“节省能量”为优先目标,是一个涉及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能量效率与功能需求的平衡1. 能量代谢的限制 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消耗能量,但能量获取和利用效率是进化中的关键约束。器官的进化必须在功能需求与能.............
  • 回答
    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讨论科学与事实是否具有意义,这是一个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和社会实践等多重维度的复杂命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大是大非"的本质:价值冲突与认知分歧所谓"大是大非"通常指向关乎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历史真相或核心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
  • 回答
    日本的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在呈现中国相关内容时出现灰蒙蒙的画面效果,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观创作意图、文化视角与政治语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技术原因:自然环境与拍摄条件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如雾霾.............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科技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完全密封的盒子中装满水,并且盒子的体积不断缩小,会发生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端的情况,这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以及可能的量子效应。让我们详细地探讨这个过程:1. 初期阶段:水的压缩与压强升高 水的不可压缩性(近似): 水在常温常压下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这意味着.............
  • 回答
    从1789年到1852年,这63年对于法国来说是历史上极其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被称为“长达63年的革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经历难以置信的起伏、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以及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体验。让我们详细地描绘一下生活在法国这段时期可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 从旧制度的阴影到革命的黎明(1.............
  • 回答
    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飞行员是“蒂莱恩人”(Enola Gay)号B29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他们是执行此次任务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成员。关于他们投下原子弹后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核心机组人员的身份与主要人物: 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他是“蒂莱恩人”号的机长和任务.............
  • 回答
    在太空引爆核武器不会产生我们熟悉的蘑菇云,原因在于蘑菇云的形成机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蘑菇云的形成机制:经典的蘑菇云,是我们观看核试验录像时最常见的景象,它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大气层: 蘑菇云的形成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层。核爆炸产生巨大的热量,会迅速加热爆炸点附近的空气。2. 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在酒吧喊一次“这轮酒我请”,花费的金额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因为它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你问“一顿饭要花多少钱”一样,得看你在哪个餐厅、吃什么菜、多少人一起吃。为了让你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酒吧的档次与定位: 平价小酒吧/学生酒吧: 这里的酒水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